更新日期:2010/02/15 12:42:34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2/15 12:41:20   編輯部 報導

 

菩提道次第綱要(上冊) 第八講 念死無常  袞卻格西講授

第八講  念死無常

    今天我們已經得到意義重大而且難得的暇滿人身,也遇到非常難以值遇的諸佛教法,同時又蒙受非常難得的善知識的攝受。現在我們身心安康,沒有很多病痛,並且具有分辨諸法善說與惡說的能力,因此,應該好好的來成辦,能夠成就下一世義利的諸佛正法的修學。雖然妙善的暇滿人身,是修學佛法不可或缺的條件,但是我們不應該以此為喜足,把妙善的暇滿人身,只用在追求下一世的義利,或者,只是為了成辦個人的解脫果位。不論在”(輪回界),在”(修道)或是在”(成佛)的三階位上,都能為無上眾生的義利,而成就佛道,要以這樣的心來成辦這個暇滿人身。應該是為了一切眾生義利的圓滿,我必須成佛;為了成佛,我必須修學正法。當今所要講授的正法,是諸佛菩薩修行的精髓,一切諸佛成就佛果的康莊大道──菩提道次第教授,我們應該發菩提心來聽受這一場教法。


    佛陀的教法無非是為了調伏我們內心的煩惱,我們的修行應該是在摧滅內心的煩惱。怎麼樣才是法已入心? 當你經過佛法的修學,內在的煩惱也減少了,這樣的心就是入法了。把法真正聽進去的征相(相狀)是,你的外在非常祥和寂靜,內在煩惱減少。所以不必問人家:“我這樣修法正確嗎? ”而是問自己:“我這樣的聞思修教法,有沒有害處? 得到了什麼效果? ”檢視自己內在的煩惱有沒有減少,就可知道,不必問別人,也不必祈請佛陀來看你有什麼征相出現。
    現在開始講道次第,以科判來看,我們現在講到第四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分兩項:“乙一、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乙二、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關於第一項我們已經講過。依止之後如何修心的次第分兩種:“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丙一、於有暇身勸取心要丁一、正明暇滿丁二、思其義大丁三、思惟難得,已經簡略介紹過了。經由好好思惟修學暇滿難得,我們可以生起一個決定:“今世我一定要修法。因為下一世人身不可再得,而這一世也已所剩無多,基於難得的思惟,生起今世必須要修學佛法的決定。即使你生起今世一定要修法的決定仍是不夠的,理由是死無定期,所以我們必須更進一步思惟死無常


    “丙二、如何攝取心要之理,我們看74頁科判:“丁二、正取心要分三:戊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戊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戊三、于上士道次修心。于共下士道次修心,分三:“己一、正修下士意樂,己二、發此意樂之量,己三、除遣此中邪執。正修下士意樂,分二:“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庚二、依止後世安樂方便。發生希求後世之心,分二:“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 二趣苦樂。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分四:“壬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壬二、修習勝利,壬三、當發何等念死之心,壬四、修念死理。


    首先,行者若能夠好好的憶念,是很重大的關要。如果我們不能真心的憶念死無常,而迷惑於今生今世衣食名聲的追求;就這一點來講,和畜生沒有什麼兩樣。雖然說,我們的能力及智力勝過畜生,但是如果我們只鎖定這個方向,這種作法,最後的結果和畜生沒有什麼不同。對於修法的行者來說,非真心的念死無常會吃很大的虧。


    另外,思惟必死,如果僅只念死,並沒有什麼作用,大家都知道我們終究必死。但是明天還不會死,這是每個人都自然會有的執著,使你想修法時會說,還不急,下個月、今年、明年再做,一直拖延。明天還不會死的這個藉口,讓你產生拖延的想法!僅只念死無常,也不至於讓你產生一種修學清淨教法的量,還要在心中生起真正清淨的念死無常的量。念死會讓你想修法,但並不能讓你持續究竟,即使碰到一位師長為你教授,你也想要修法,可是因為沒有無常的推動力,所以不會持續。要能結合是很困難的。這就像驢子背上綁了很多的大石頭爬坡,它覺得很辛苦,想休息、不想往上走,但卻會往下滑落。我們的心趨入法道,也像驢子拖負很多很重的石頭一樣,不向上就只有往下去了。一位西藏的大德貢唐仁波切說:“未知未知二十年,欲修欲修二十年,不能不能二十年,一生傳記如此而已。空過了!這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的念死無常所導致的。


    如果真心的念死無常,你就會為下一世做準備,因為你一定會進入下一世。像我們要去別的國家時,我們會先想好辦法,然後著手去做,不去的話你就不會想辦法。不能真心念死無常,便不會想到來世的事。再者,如果我們只是隨便的修念死無常,修法便不能清淨圓滿,難免會染到世間八風。七世嘉瓦仁波切給桑加措說:“即使我們的身、口去造作善業,卻都是染到世間八風。即使聽受教法,尋求證量,也都只是在造業。我們不修法時造惡業,修法時因為沒有認真修法,還是不能造純淨的善業。如果不能真心的念死無常,即使你修再大的法,比如持咒修法,以及其他的法要,你的目標只是放在:“讓我今世不生病,讓我得到很大的安樂、長壽,讓我這一世如意吉祥!”這是和世間的目標鎖在一起。阿底峽尊者說:“只為今世修佛法,只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果報罷了!如果能夠進一步,以下一世的因作為訴求來修法,必然不會墮三途並能有下一世的義利。可以見得修法與心能否入法,是取決於心是不是安立在來世,而不以今世為目標。


    即使你真的很殷重的修法,可是因為沒有真心念死無常的緣故,你不能究竟徹底,最後可能會放棄。當放棄時,又想說是為了要成辦修法的順緣。而為了要得到修法的順緣,你也許會因無法掌握自己的心而跟人家吵架、打官司,所有的缺失都跑出來。好多人都知道要行持皈依,並奉行業果的道理,雖然不是不修,但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念死無常,一旦死無常真的來到,只有畏懼和後悔。你雖然聽很多,可是死主到的時候才警覺,那就一切晚矣!


    應該在一開始時就要畏懼死無常,臨終時就不會怕,這樣修才對。我們的作法是,開始時絲毫不畏死無常,還手舞足蹈的,到臨終時才用手抓胸,很憂悔。以前的善巧者剛好相反,先前非常害怕死無常,一直修法,臨終卻能安樂的往生。西藏大德隆垛喇嘛,他要往生前預知時至,他說:“我早上是一個老態龍鍾的老人,晚上就是天上的天人身了。一位大德請教他說:“因為你平常害怕死無常,所以殷重的修學,成辦證量。這樣畢生修行,現在是一個老態龍鍾的身體,下一世是不是有機會去香巴拉國? ”“我有希望去香巴拉國,我有這個把握。我個人常常記得密勒日巴尊者的話,他說:“因為害怕死無常,所以我逃向山上去修行。因為一心的勤修,所以心中生起證量。即使我現在就死,心中沒有憂悔,沒有害怕。


    我認為我們每個人應該先殷重、真心地修習念死、念無常,如果不是這麼真心的修,你會一年空過一年、一天空過一天、一小時空過一小時,這輩子就會整個都空過了。所以我認為真正最有力量,最能夠督促你、激勵你修行佛法的,莫過於真心的修念死無常。


    格魯派三大寺裏的法師們認為死無常的法門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的東卡”(藏式僧服上衣),背面有一個象耳,象徵著閻羅王就在你的背後,也許明天你就起不來了。以這個象徵做標誌,督促我們去聞思修教法。我們三大寺裏,很多法師的念珠是動物的骨頭做的,代表死的形象。持咒念佛時,看到骨頭就想到念死無常,因此精勤修法。在《戒經》裏面佛陀以白骨觀、骷髏相來教化眾生,觀想這個相,然後念死無常。《入菩薩行論》這樣講:“我們去看某個人的屍體,或是墳墓中的屍骨,我們只會說那是別人的骨頭、別人的屍骨,並且會很害怕。其實我們的身體也不過是一堆骨頭,只不過是時間的先後罷了。”(“他骨及吾體,悉皆壞滅法。”)我們可以去墳場觀修,對死無常的修習會有説明。如果我們可以真心的念死無常,包括顯乘及密乘的修學、成佛果位的成辦或任何一種解脫,都會是很大的動力。能夠真心的念死無常,我們粗分的現行貪、嗔、癡,就像被鐵錘一敲,馬上就被壓伏下去,讓你臨終之際歡歡喜喜而死。希望我們可以好好地去思惟念死無常的功德,以及不念死無常的過患。


    我並不是要讓大家害怕,而說了這麼多念死無常的法門,是為了讓大家能夠真心地去取得佛法的心要,而獲得真正的快樂。修念死無常原來是為取心要用的,絕對不是為了讓你害怕,或是引發你一種尋思分別的說法。


    密乘念死無常的法門有很多的內涵在裏頭,密乘寺院裏的鼓是用死者的皮做的,這也是為了念死無常而安置的。此外還有天杖、人骨念珠之類,這些皮骨的法器,都是為了激發行者生起念死無常的心。我們的大悲世尊開始講說教法就是講無常法,示現涅槃相時也是說無常法而寂滅。念死無常這個法門在初、中、後三際(初期、中期、後期),都非常的重要。如果真的能夠以念死無常為前行,修學動機就會非常清淨;在修法或聽法時,因為念死無常的關係,所以再怎麼樣也會啟發正知正念,讓你趨入正行而修學;後行回向時,因為你能念死無常,也就絕不會回向今世沒有病痛、能夠快樂、長壽,或為他人的吉祥而求,因為死無常的關係,我們要回向給一切眾生及更大義利的法行。


    下士道次所說的無常是粗分無常(死無常),中士道次所說的無常是細分無常(刹那生滅,一定要先懂四諦十六行相)。下士道次的念死無常是說,我們由生到死會變化,生死的間距相差很長,所以是粗分的。中士道次所說的無常,是刹那刹那的變滅無常,前面那一刹那的果,就是後一刹那變滅的因;一刻也不能停住,這是細分無常。


    說到常執,執著恒常是最壞的心,比如說,我們有明天還不會死的這種心,令你修法不會清淨貫徹,而且會為世間的目的所染,不會為成佛求解脫。若不能夠真正的念死無常,善業的成辦就不具力量,會很微弱,有雜染、昏沉,淨想睡覺,沒有興趣修法,會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閒聊),卻啟發不出來想修行的心。只想說:“我不會那麼快就死,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活下去。這種錯誤的偏見,會讓我們把目標鎖在今世的名聞利養。由於沒有真正的念死無常,產生以上所說的種種障礙,因此你不會去思惟不念死無常的過患,那就變愚癡了。又因為愚癡而產生很多,像是嫉妒、我慢等的根本煩惱,還有其他的隨煩惱,這些都會無間的生起,因而積造了十惡業、五無間業,還有謗法重罪,導引你墮入三惡道的劇苦。


    第二修習死無常的勝利,如果我們對於死無常能夠串習而生起決定,就不會貪著於今生的目標,並且會對三有輪回不究竟的快樂產生厭離心。然後會讓自己積極的修學正法,覺得今生的名聞利養、一切的榮華富貴,就像稻穀的皮(米糠)一樣的沒意義。因此真心的想到自己的下一世,而精勤恭敬的皈依三寶,修持皈依學處,並且奉行業果。基於無常的推動,進而認為今世的一切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為了對我具有很大恩澤的眾生能離苦、為了成辦自他眾生下一世的義利而努力,認為這才是有意義的事情。真心的念死無常,可以把自己一切的煩惱及惡作(惡行),自自然然的遮止。因此,一切善根之門在於修念死無常


    再來,當發何等念死之心,我們不是害怕死,是害怕死無常非常迅速的到來,讓我來不及成就下一世現前增上生的因,及究竟決定勝的因,令我害怕的是這一點,害怕不能夠成辦這兩者的因。如果能好好的修持,臨終就不會害怕。這個因如果不成辦,就不能自輪回解脫,又因為不修法,死後墮入三惡道,會產生很大的憂苦。想到事實如此,不用很久的時間,我這個身與心就要互相分開,真心地修習念死無常,很自然的就會毫不懷疑我的身、心、眷屬、財富以及各種受用等等,都會與我分離,因此產生不貪著輪回、貪著三有(三界)的心,而趨入佛法的修學。


    接著是如何修念死,77頁的科判說:修三根本、九因相、三決定。三根本中有三點,即:思惟必死、死無定期、死時除了佛法之外,其他都無助益。為什麼說我們必死呢? 第一個因,思惟死的時候沒有任何因緣可以讓死主退卻。第二,思惟壽量沒有辦法添增,有減無增。第三,思惟活著的時候也沒有閒暇修行妙法。


    首先,死主決定來的時候,沒有任何因緣可以令其卻退,不管投生哪一道,都無法遮擋死主。雖然世尊的身體是不死之身,但是由於眾生福報業力的關係,所以他示現涅槃相。連世尊都如此,何況其他。世尊圓寂之後,很多大阿羅漢聖者也都同時入滅。印度很多大祖師,如閻浮提六莊嚴及二聖(注一)也都涅槃。其中龍樹菩薩的壽命是六百歲,而現在也只是個名字罷了;蓮花生大士的壽命有九百歲,到目前也只剩下個名字而已。不管投生成為什麼身,因為死主必來,除非你證得了圓滿報身,那就任何因緣都不能摧滅。不過由於各宗派的觀點不同,我們要講一下它們共及不共的觀點。以小乘有部的觀點來看,佛是有入滅、有涅槃;大乘的觀點並非如此,佛不過是為了度化眾生而示現涅槃,這點我們必須要分辨出來。不管怎麼說,我們這個身體一旦取受之後,必死無疑。


    剛剛說的是身體無法逃避死亡,現在要說的是處所,不論你逃到海上、山裏,一樣都會遭到死亡的命運,持誦總持咒語也沒辦法摧滅死亡。與閻羅王打官司,打不過它,一定敗訴。因明學者、辯經學家安立很多理由與死主辯論,還是辯不過他。世間被判死刑時,你可以賄賂而不判死刑,而死亡來臨的時候,就算你有很多錢,對死主賄賂也沒有用,死主不會接受的。修長壽法,受灌頂以及修其他的無上教法,一旦死亡來時,擋也擋不住,沒有辦法救脫。釋迦族和琉璃王作戰時,目蓮尊者為了救釋迦族,曾把部分族人放在缽中,還是不能倖免。--(-/*.):‘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78頁第7)


    思惟壽命無可添增,而且有減無增。我們人生,月盡其年,日盡其月,其日亦為晝夜盡銷,此等複為上午等時而漸銷盡,故其壽命總量短少。”(10) 另外,因著每個眾生各自的福報及業力的關係,壽命各有期限,況且還有橫死的因緣。豬被帶去屠場的時刻是越來越近,不是越來越遠。七世嘉瓦仁波切說:“我們人生壽期的消盡,像是從高山流下來的瀑布水,一直往下沖,可是我們不知道。又說:“生命結束的刹那,就算我們想安住下來也不可能,很無奈的,只有分分寸寸的步向閻羅王的口中。此生存活之際,就像罪人被判刑,要被處死,步步趨近處決的日期。想到這種情況,我心裏就很悲傷,壽命一天一年過去了,卻沒辦法添加。錢沒有了,明天還可以去工作賺錢,壽命卻沒有這回事,只是無間的消逝中,有減無增。
    第三點,思惟生時沒有時間修行妙法,就死了。(80頁第5)“謂無義中,先已耗去眾多壽量,於所餘存(所剩餘的壽量),亦由睡眠分半度遷,就像伽喀瓦大師說的:“如果人生有六十歲的話,扣掉很多睡眠、疾病、談天及從事其他的世間法的時間,真正能夠修法的時間不多。即使修法,也不能清淨的真心修法。


    看第二段:“如是現法一切圓滿,於臨死時唯成念境,如醒覺後,念一夢中所受安樂。這是《本生論》的說法。所謂生前的安樂也好,痛苦也好,就像夢中一樣,死這個怨敵一定會來,並且無以遮止,問自己:“為什麼要愛著現法而受欺誑? ”這樣想而生起很大的誓願,發起決定心,一定要修行正法。由第一個根本思惟必死的三個因相,導出一個決定──一定要修學佛法。


    第二根本思惟死無定期,一樣有三個因相。雖然決定這一世非修法不可,可是,如果沒有再進一步思惟死無定期的話,如何修? 什麼時候開始修法? 你不會有決定的。總的思惟上,北俱盧洲的壽期千歲,是固定的,南贍部洲的壽期是不定的。(82)我們南贍部洲的壽期沒有一定,開始時壽期最長,可達八萬四千歲,最後是十歲為最低的壽期。如果說死亡有先後次第,比如老人一定先死,年輕人後死,倒也還可以讓我們說:年紀大的快死了,趕快去學佛,我們還很年輕,還有時間,不急。但是死亡時間的先後沒有次第,老幼無定,包括我以及在座的諸位,一百年後都不見了,死了,這是決定的。但是,一百年之內誰會先死卻不一定,這中間誰先死,我們沒有權力決定。如果能夠真心生起我今天必死的心,我們定會執著必死的心去修法;如果執著不死的心,就會把很多的心血放在今生的事情上,而不會去想到世間、出世間或者來世的事情,有時候真的是在臨終時才很憂悔。相反的,如果一天之中,我們可以好好地修死無定期,那這一天之內就可以成辦很多利益自他眾生的事。如果執著說:“我必會死!今天可能會死!”的這種想法,到了晚上你並沒死,這沒有什麼不好,你還是可以繼續做很多的工作。若是因為你思惟今天晚上可能會死,而很努力修學佛法,就算是真的死了,也不會後悔。


    死無定期的第二個因是:思惟死緣極多,活緣極少,所以死無定期。死緣真的很多,我們的身體是四大組合的,當四大不能平衡、不調時,隨時會生病,隨時可以死。外面的障礙有八萬種,魔障有三百六十種,內在的病障有四百二十四種,各個都是導致你死的因緣。有三種障礙你可能不相信它,它卻會傷害你,一種類似精靈之類的生物,這可以害我們的分為三類,屬於陽性的(雄性的)魔障有三百六十種,陰性的有三百六十種,黃門(男女二相)三百六十種,加起來一千零八十種。由於我們內在有粗、中、細三種煩惱的緣故,當我們煩惱生起時,傷害到它,引發它來報復我們,造成障礙。小孩子在八歲以前,特別會受到五十種精靈的傷害。現今中文的《心經》沒有這樣記載,藏文中有要我們遮止一千零八十種障礙,就是指這個,因此我們供朵馬將之驅逐。


    看不到的死緣實在太多了,看得到的如地震、水災、火災之類,加上四大不調,以及器世間不和諧所導致的傷害比比皆是。眾生死緣已經夠多了,仍覺得不夠,還製造更多的死緣,刀、劍、武器、水、火,這些都是致死的外緣。死緣致死固然沒話說,可是活緣又導致死緣,例如說:為了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蓋房子,卻被房子壓死;為了旅遊而開車,卻死於車禍;汽車還有機車都是活緣,可是相撞就變成死緣;藥物也是存活之因緣,可是也會致死。這種問題很多,所以何時會死? 實在無法預知。(82頁最後1)《大涅槃經》說:“言死想者,謂此命根,恒有眾多怨敵圍繞(這是外緣),刹那刹那漸令衰退,全無一事能使增長。是以死緣很多。再看(83頁第1段最後3)“此複由其受用飲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親友欺侮,是等門中而成死緣。因此,活緣也可以變成死緣。故實不見有諸活緣,非死緣者。


    接著思惟身軀非常微脆,所以死無定期。這是說生機非常微脆,如(83頁最後1)“身如水沫,至極微劣,無須大損,即如名曰芒刺所傷,且能壞命,故由一切死緣違害,是極()()事。【請問:“被荊棘刺到會死嗎? ”格西拉答:“會呀!如果你不治療,長膿就死了。
   

如是思後,不見死主何時決定壞其身命,莫謂有暇,應多立誓,決從現在而修正法。”(83頁最後1)基於思惟死無定期的緣故我們要導出一個決定──現在就要修行正法。修念死無常當中,思惟死無定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應該能夠猛利而恒久地去修持。


    再來,(84頁第5)第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一切無益,也有三個因相。臨死之際,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可是沒有一個人可以陪你、隨你而去,死的時候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圍在你身邊安慰你,還是要獨自的面對死亡,親友對你的死亡也幫不上忙。盡其所有悅意寶聚的財物,在死之際沒有微塵許可帶走。就說我的親友、我的財聚幫不上一點忙也沒關係,服侍了一輩子的這個身體會幫忙,也還可以,但是事實上沒有,俱生骨肉還是要棄舍,何況是其他的法。講到暇滿人身的時候,這個身體的功德講好多,要好好珍惜,一定要善用;講到無常時,這個好身體就沒用了,掛礙卻很大,要為它費心血,承辦好多事,為它賺錢,喂它、養它、服侍它、讓它舒服快樂不造惡業,認為身體是我的。事實上,這哪里是你的身體呢? 只是父精母血的結合罷了。可是你還想說是我的身體,如此慈愛的照顧這個身體,如果死時可以同行還好,結果死的時候也沒辦法帶走,獨往他世。現世的一切,包括住處、眷屬也都棄舍我,不可能有能力幫我忙。這說不定今天就發生。想讓那會傷害我的罪業不要來,卻一直來;希望會利益我們的佛法能入我的心,卻進不來。事實上,真能利益我們的只有佛法。思惟一下,臨終之際,整個人生只有佛法是你唯一的怙主,是你的助伴、是你的救怙、是你究竟的皈依處。


    如是思惟暇滿人身義大而且難得,以及雖然難得可是易壞,因此要念死無常。如果不勤修來世的義利以及畢竟安樂,而僅於命存之際除苦引樂的話,畜生道的能力比我們更大。博多瓦大師(噶當派的大德),他在修法的時候供養玉松石,有一顆玉松石很美麗,有一隻老鼠看到了,拖不動這顆玉松石,叫來四隻老鼠,它把玉松石放在肚子上,讓其他四隻老鼠各拖著它的一隻腳,就把玉松石拖走了。


    說到降服敵人,畜生道比我們更善巧。有一隻烏鴉與貓頭鷹不和,烏鴉把貓頭鷹的孩子丟在岩石上砸死。貓頭鷹知道了,趁烏鴉不在時,把它的孩子用嘴咬過來,一樣在那塊岩石上把小烏鴉砸死。蜜蜂、老鼠、螞蟻也都可以準備一年份的糧食,離苦得樂的方法,畜生的能力比我們大多了。故須超勝彼等之行”(84頁最後1) 所以要做比畜生道更高超的法行,如果不這麼做,雖然得到善趣之身等同未得。


    雖然死無定期,也知道要修學佛法,但是對法渴求的心很難生起,然而不應該因為很難生起就不修了,還是要勵力精勤的去修。能夠這樣思惟的話,對今生今世的貪求心就會遮滅。在你心中未能生起真正的死無常想法之前,一切法道會被遮止。(85頁第4)“若能兼修積集資糧淨治罪障,祈禱本尊及諸尊長,併發刻勤殷重思惟,雖覺百年亦不能生,然諸無常不安住故,略覺艱難即得生起。


    明天要修火供,現在先講一下關於火供的事情,關於火供的道理或內涵大家可能都很清楚,見到大家很慎重的來進行這件事情,所以我想講一下。一般來說,閉關者為了能夠淨罪集資,並供養所修的本尊,就必須修火供。很多的寺院和修行者依著火供來修法。我們為了利益眾生,為了成辦自他利益的善業,是需要做能積聚圓滿受用的法行。為火供所準備的每一種供品,都有不同的功德:供品裏的酥油對於資具的圓滿(資用富足)有説明,供品裏的護摩木對心性勇進有説明,黑芝麻能淨除罪障,米能增廣我們的福報,穀物(帶著稻穀皮的米)能招引財富,已經脫了穀的穀物,能使我們快速成辦我們的善業,吉祥草可以去除我們的不淨與汙穢,白芥子可以去除魔障,豆子可以生起力量,青稞可以去除病障,糌粑可以成辦最勝悉地的果位。很多種東西都具有特別的能力,對我們成就最勝悉地有助益。如果地方上不安寧,火供也有收攝調服的功德。雖然說功德有這麼多,如果我們只是用世間八風的心情來做也是不好,應該是真心的想要佈施供養。不要以慳貪的心或世間八法的心去做。


【解惑篇】

    :想請問關於幾種見煩惱的問題。
    :這個問題,以後講中士道次的時候再回答好嗎? 這是根本煩惱的問題,所以在那個時候回答。這是七種煩惱的對治,在講到十種見(五鈍使、五利使),講到煩惱根本問題的時候會提到,這些是煩惱的心所。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就不會死嗎?
   
:你還沒有去啊! 如果去的話,就不會死,沒有錯啊! 但是還沒去之前,要念死無常。

    :閻羅王是哪一道? 是人道、天道,還是畜生道?
   
:閻羅王有兩種,世間及出世間。世間閻羅王的存在是基於眾生的共業,感召一個判眾生刑的補特伽羅,是依於鬼道或是依於地獄道的身體,但不能說閻羅王是鬼道或是地獄道。就像菩薩可以化現成人,但菩薩卻不能說是人道。出世間閻羅王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化現。

    :那他會不會有壽量? 會不會死?
   
:還是會有壽期。閻羅王是審判你煩惱及業的補特伽羅,當眾生都成佛了,就不需要閻羅王。都成佛了,還需要有審判眾生的補特伽羅嗎?

    :在順境時該如何修持?
   
:你所講的順緣是指修學佛法碰到的? 或是一般生活的順境? 這兩個是不一樣的。你是要問修學佛法的順緣具足的時候,如何修無常? 還是一般生活很順的時候,如何修無常?

    :是指修學佛法的順緣具足時。
    :這時候,你修無常最好。比如說,得到檀越或者施主的供養,這些東西本來都是為了修法用的,如果你真心的念死無常來佈施或者受用,會更完美、更如法。

    :那麼要如何修呢?
   
:我沒辦法告訴你一個修的形相,順緣生起的時候該怎麼修無常? 就修吧!

    :積聚很多順緣時,我慢和慳貪會很容易地產生,該如何修無常?
   
:會的,當你積聚很多順緣時是會產生我慢及慳貪的,那時候就需要修無常。我講法之前也要先觀無常,想說上座之後可能就下不來了。就這樣修吧! 無常在什麼地方很不容易生起? 在你很驕慢的時候,你可能就忘記了,所以更要修無常。不修無常的話,這麼美好的花供在那邊,我會產生我慢的。

    :修上師相應法時,在我們的眾多上師中,應以哪一位上師為安住頭頂的師長?
   
:只有一個頭,你安哪個上師? 如果信心堅定,放一百個也可以。有此疑問是不懂修法的緣故。我說過資糧田總集上師佛,皈依境總集上師佛,現世尊相為你的根本上師,我說過,這個講法不一定要視為上師,是說,只要是你能夠信賴,而且能夠啟發你最大淨信心的,就是你的根本上師,外相是世尊相,本質是上師,不論你有幾位上師,世尊即含蓋了你所有的上師。不過如果你已經受了灌頂,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師,那是另當別論。

    格西拉問:是不是沒有灌過頂?
   
學員答:有灌過。
    格西拉問:在幾位上師面前灌過頂了?
   
學員答:好幾位。
    格西拉答:他們都是你的根本上師。

    :根本上師是否只是一位而已?
   
:具足三恩的根本上師與根本上師不一樣,顯乘的安立法與密乘的安立法又不一樣。你安立一位,而我是安立了好多位。

    :這麼說來,可以不止一位了?
   
:如果你只有一位根本上師,你就依止他,以他為主。你的根本上師之所以有很多,是你自己製造出來的,因為你灌過很多頂嘛!

    :只能灌一次頂嗎?
   
:可以灌很多次,灌過頂的就是你的根本上師。

    :如果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灌頂,那上師是什麼樣的內涵我也不知道,別人告訴我說灌頂很重要,而且傳授灌頂的上師很有名氣,我就跟著受灌頂,算不算上師? 要依止他嗎?
   
:如果在灌頂的當下,你沒有生起得到灌頂的想法的話,那根本是看戲,不算。你是想去看看上師長什麼模樣? 想知道灌頂是怎麼一回事? 用看戲的心情去看寶瓶是怎麼放的,朵馬(食子)是怎麼供的。這種灌頂不算。

    :去受皈依儀軌以及受戒的阿闍黎算不算根本上師?:是啊!
   
:為什麼是?
   
:為什麼不是? 趨入佛教之門的皈依法行都已經做了。
    :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皈依,這樣去皈依就變成根本上師了嗎?
   
:如果沒有得到皈依戒的話,那當然不算,只有當你心中生起我得到真實皈依了!”那時候他就成為根本上師。

    :顯教的皈依與密乘的皈依師長有什麼不同?
   
:顯教傳授皈依的師長與密乘傳授皈依的師長,因為進行的皈依法門是一樣的,所以是一樣的。師長是沒有差別的。

    :那麼所皈依的顯教師長算不算是根本上師?
   
:西藏是安立為根本上師,你們怎樣安立的我不知道。不過安立點是:你有沒有得到皈依戒? 我們西藏以三個來分判,間接傳承上師、根本上師及具足三恩根本上師有所不同。具足三恩是指有三種恩澤:根本上師是給你傳戒,給你皈依,給你直接的教化;間接傳承師長,是從佛傳承到目前的師長。傳皈依的師長是根本上師,直接與間接法緣師長裏,哪一位對你的恩澤最大,能啟發你最強的信心,就是你主要的根本上師。其他的師長就證量來說,沒有差別,但是信心的啟發是不一樣的,所以其他的上師是這位上師的化身,這樣去修。
    在三大寺有這種說法:對於在很高的法座上,很有名氣的仁波切,可能都不會失去信心;反而對與我平起平坐,生活在一起的師長,因為看他的過失,所以永遠生不起證量。問題就在這裏,我們很大的錯誤是什麼? 我們具恩的師長非常的謙卑,其貌不揚,而且一副卑劣相,雖然平常就是他給我們教化、口訣、教授經典、為我們傳灌頂乃至於傳戒給我們。我們卻不認為他很重要,因為他與我們生活在一起,就認為他沒有什麼了不起。倒是那種平常不見面,名氣很大的仁波切,或是法座坐得很高,很受擁護的仁波切,向他們求灌頂,這是很大的錯誤。所以說,不應該像狗碰到肉包子一樣,沖過去,不要這樣依止師長。受完戒,也灌過頂了,還在問是不是你的上師,太晚了吧! 很多外國人也這樣子,已經受了戒,灌過頂了,還問說,去哪里找根本上師。


    只有聽聞教法,並不一定要安立他為你的根本上師。先好好的觀察。聽完要馬上依止,《廣論》沒這麼講,是要經過兩三年的觀察期。不觀察就依止,出了問題,也是你自己找的。《廣論》講的很清楚,要先觀察,觀察完,依止之後,即使他是一隻狗,也要把它頂在頭上。
    :這樣弟子會有很大的缺失!
   
:有怎樣的缺失?
   
:如果已經依止完之後,觀師如佛,且把師長所作的一切都觀為十全十美,缺失可大了?
   
:有什麼缺失?
   
:一旦把他所作的都看為十全十美,那上師就可為所欲為。讓上師有藉口放縱,為所欲為。既然弟子把我所作的看為十全十美,那麼我就什麼都可以做了。如果變成這種情況,對嗎?
   
:不是說過要觀察嗎? 一旦依止了就沒得說了。你覺得他做錯了,那是你的的覺受變了,是你自己的業的問題,不是上師的問題。
    :上師可不可能拿它當藉口?
   
其他法師答:具相上師不可能這樣做。
    :如果不是具相上師該要如何呢?
   
:經過觀察一定是具相的,這問題我不能回答,你去請問具德的仁波切好了。

    :來灌頂根本不知道灌頂的意義,而且上師傳完灌頂不久就回去了,上師什麼模樣也不知道,這樣灌完頂後就成為我們的上師,這樣很容易看到上師的缺失,那該怎麼辦?
   
:這是你的缺失,不是上師的缺失。我叫你觀察,為什麼不觀察? 為什麼馬上去灌頂? 這是你的問題,不是師長的問題。灌頂之後就是要好好依止。不過,有時候有人邀你一起去求上師灌頂,根本沒有機會讓你先觀察那位上師的行誼。而且那位師長一傳完灌頂,就回去很遠的地方,反而不會讓你產生邪信,萬一不幸地,師長長住下來,倒使你產生邪信。
    我講這麼多,就是讓你開始的時候不要像只狗,看到肉包子,就沖過去吃了。不要這樣子,這是自己的問題。狗不會看包子裏麵包什麼,我們是人,不是狗!

    :聽說灌頂分很多種,其中有一種叫做結緣式的灌頂,剛才格西拉所講的是否也包括這種?
   
:種習氣及種種子的結緣灌頂,你所得到的種子是腐爛的嗎? 你想要腐爛的種子嗎? 既然已經種下了種子,結緣灌頂當然也算灌頂。總之他已經為你安立了種子,他就是你的師長,除非你得到的是腐爛或燒焦的,不會生長的種子,沒什麼所謂的結緣灌頂,灌頂就是灌頂。

    :中心沒有一位長住的師長,我們很難有機會去長期親近觀察,怎麼辦呢?
   
:這樣也很好嘛!像我灌完頂不久就走了,就不會產生太多的問題。如果一直住在一起,難免會讓你們看到很多缺點吧!

    :今生能依止哪一位師長修學,是否與我們自己的業力有關?
   
:是業力的牽引沒錯。這個問題請你自己去問傳你灌頂皈依的上師,不要問我。你們未來的道路及命運,可不要全部放在我身上。從前有位大德,他依止很多位師長修道次第,但修了很久之後仍沒有一點證量生起。後來有人告訴他說,你在觀想資糧田的時候,應該要從教你藏文字母的師長算起,一起觀入才對。那位大德才恍然瞭解,原來他一直沒有把教他字母的尼師當成師長,納入資糧田中。我看你們也是師長太多的緣故吧! 也許你們從我這裏聽到的和你們的瞭解,不太一樣吧! 所以好好地去別的師長處請益一下。


【專有辭彙】

    注一:古印度稱龍樹、聖天、無著、世親、陳那、法稱,此六位佛學家為世界六莊嚴。古印度嚴持戒律的大師:功德光和釋迦光,被譽為贍洲二勝。
    龍樹菩薩是大乘佛教開山祖師,著《中觀理聚六論》及《本續集論》等闡明如來教義之書甚多。


    聖天菩薩為龍樹菩薩的弟子,著有《中觀四百論》等書,闡揚龍樹意旨。
    無著菩薩是佛教廣行派開宗大師,著有注釋《慈氏五論》密意之《瑜伽師地論》、《阿毗達磨集論》和《攝大乘論》等論著甚多。


    世親是無著菩薩的弟弟,著有《俱舍論本注》和《八品論》等,著述頗多。
    陳那是世親菩薩的弟子,也是新因明的開派祖師,著有《集量論及注釋》、《觀所緣緣論釋》、《觀三時》等眾多因明學著作。


    法稱是陳那的弟子,著有解釋量學本旨之《釋量論》等七論。
    釋迦光是古印度釋律大師,著有《沙彌迦日迦三百頌》等論著;功德光是古印度一戒律論師,拜世親菩薩為師,精通三藏經典。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