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02/26 07:04:20
宗喀巴大師
尊貴達賴喇嘛尊者
學習次第 : 進階

菩提道次第廣論 十八天教授 第五部分 上士道  持戒波羅蜜

 

宗喀巴大師著 達賴喇嘛尊者講授

 

持戒波羅蜜

 

第二、屍羅波羅蜜多分五:一、屍羅自性;二、趣入修習屍羅方便;三、屍羅差別;四、修屍羅時應如何行;五、此等攝義。今初

 

 從損害他及其根本,令意厭舍,此能斷心,即是屍羅。由修此心增進圓滿,即是屍羅波羅蜜多。非由安立諸外有情悉離損惱,為滿屍羅波羅蜜多。若不爾者,現諸有情未離損惱,過去諸佛屍羅波羅蜜多應未圓滿,亦不能導此諸有情,往離損害諸方所故。是故其外一切有情與諸損害隨離不離,自相續上有離損他能斷之心,修此即是受行屍羅。《入行論》云:「魚等有何處,驅彼令不殺,由得能斷心,說為屍羅度。」戒雖有三,此約律儀屍羅增上,說為斷心,此複若具等起增上,斷十不善是十能斷,若就自性增上,斷七不善是七能斷,身語業性。《入中論疏》雲:「此由不忍諸煩惱故,不生惡故,又由心中息憂悔火清涼性故,是安樂因,為諸善士所習近故,名為屍羅。此以七種能斷為相,無貪、無瞋、正見三法為其等起,故具等起屍羅增上說十業道。」

 

厭離、斷除損惱他人的心及其根本,叫做持戒。

 

持戒波羅蜜多,並不是說一切有情眾生都遠離了傷害,而是自己的戒行能夠圓滿。所以真正的戒行,是由自心相續上去守持的,是由自己去斷除損惱他人的心。菩薩戒最主要有三:律儀戒、持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在此,最主要是以律儀戒為主。

 

第二趣入修習屍羅方便者,如是發心受學諸行,此即誓辦一切有情,令具正覺屍羅妙莊,應修其義。此複自須先生清淨戒力,以自未能清淨屍羅及有虧損當墮惡趣,況雲利他,即自利義莫能辦故。故勤利他,當愛屍羅不應緩慢,必須力勵守護防範。《攝波羅蜜多論》云:「若具正覺戒莊嚴,勤修一切眾生利,先當善淨自屍羅,發起清淨屍羅力。」又云:「毀戒無能辦自力,豈有勢力而利他?故勸善修利他者,於此緩慢非應理。」如是能令屍羅清淨,依賴于諸進止之處,如制行持。又此隨逐猛利堅固欲守護心,故當久修,未護過失善護勝利,而令發起欲護之心。初者如前論雲:「當見猛利大怖畏,可斷雖小亦應斷。」謂由過患深生怖畏,雖於小罪勵力斷除。屍羅障品其粗顯者,謂十不善所有過患,如前已說當思惟之。其勝利者,前亦略說。吉祥勇猛所說者,即前論雲:「可愛天物及人財,妙樂妙味天盛事,由戒因生有何奇,當觀佛法皆此生,」又由依此,能令相續輾轉勝進,與諸菩薩大悲性者共同學處,永斷一切惡行種子,得淨妙智。余莊嚴具太老太少,若著戴者成譏笑處,非為端嚴。屍羅莊飾,老幼中年任誰具足,皆生歡喜,故為第一莊嚴之具。諸餘香者,能熏順風,非熏逆風,是有方限;戒名稱香,熏一切方。能除炎熱檀等塗香有違出家,能除煩惱炎熱塗香,於出家者隨順無違。雖同具足出家之相,具戒財者勝出餘人。即前論雲:「屍羅能得殊勝道,與諸悲性平等修,清淨勝智以為性,離過第一莊嚴具。遍熏三界悅意香,塗香不違出家眾,行相雖同若具戒,此于人中最超勝。」又雖未說虛贊邪語,未以勤勇功力積集,所須資財任運而得,不以暴業而令怖畏,然諸眾生悉皆禮敬,非為親屬,先未利彼,初本無識,然諸眾生自然慈愛,足跡之塵亦為天人恭敬頂戴,得者持去供為福田,此諸勝利悉由戒生。即前論雲:「未曾出言未力集,能攝所須諸資具,無怖世人悉敬禮,無功未集得自在。非可說為諸親族,未作利益及除害,先無相識諸眾生,皆禮持戒勝士夫。足履吉祥諸塵土,頂戴接受諸天人,稽首禮拜得持供,故具屍羅為勝種。」如是智者善為思惟,功德過失應善守護。即如此論雲:「菩薩應護諸屍羅,莫耽自樂而破壞。」又雲:「得自在故恒受樂,智贊護戒妙莊嚴,圓滿具足諸學處,極圓無慢依屍羅。」又護屍羅非唯為自怖畏惡趣,及唯希望人天盛事,當為安立一切有情于妙屍羅。即前論雲:「若欲安立無邊世,一切有情於淨戒,為利世故修屍羅,說為屍羅到彼岸。非畏惡趣希王位,及願善趣諸圓滿,唯願善護淨屍羅,為利世間而護戒。  

 

第三、戒差別分三: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饒益有情戒。今初

 

《菩薩地》說,即是七眾別解脫戒,故若具足別解脫律儀而住菩薩律儀者,或在家品或出家品,所有真實別解脫律儀,及諸共同能斷律儀,是律儀戒。若非堪為別解脫律儀之身而具菩薩律儀者,謂共別解脫斷除性罪及諸遮罪,隨其所應能斷律儀,是律儀戒。

 

律儀戒即是別解脫戒,以在家菩薩來說,居士五戒是律儀戒;出家菩薩的話,比丘戒是律儀戒。有了律儀戒,才有後二戒,沒有律儀戒則後二戒就沒有辦法增上。所以,律儀戒是很重要的。

 

攝善法者,謂緣自相續六度等善,未生令生,已生不失令倍增長。

  饒益有情者,謂緣十一種利有情事,如其所應引發彼等現法後法無罪利義。此等廣如《戒品釋》中我已抉擇,定應於彼數數參閱。

  故別解脫所制諸戒,是諸出家菩薩律儀學處一分,非離菩薩學處別有。三聚戒中律儀戒者,謂於真實別解脫戒或此共戒而正進止,此于菩薩亦為初要,故當學彼。《攝抉擇菩薩地》:「此三種戒,由律儀戒之所攝持令其和合,若能於此精進守護,亦能精進守護餘二;若有於此不能守護,亦于餘二不能守護。是故若有毀律儀戒,名毀菩薩一切律儀。」是故若執別解脫律是聲聞律,棄舍此律開遮等制,說另學余菩薩學處,是未了知菩薩戒學所有扼要。以曾多次說律儀戒,是後二戒所依根本及依處故。律儀戒中最主要者,謂斷性罪。攝諸性罪過患重者,大小乘中皆說斷除十種不善。故於彼等善護三業,雖等起心莫令現起。《攝波羅蜜多論》雲:「不應失此十業道,是生善趣解脫路,住此思惟利眾生,意樂殊勝定有果。應當善護身語意,總之佛說為屍羅,此為攝盡屍羅本,故于此等應善修。」月稱論師于屍羅波羅蜜時,亦說是斷十種不善。《十地》等經多如是說。故先於此如前所說修靜息心,則諸余戒亦易成辦。

 

“饒益有情者,謂緣十一種利有情事”,這部分的詳細解說,宗喀巴大師在《菩薩戒品釋》裡面有講到,應多多參讀。

 

第四如何修此等者,謂應具足六種殊勝,及具六種波羅蜜多而正修習。具六波羅蜜多修時,自住屍羅,亦能將他安住屍羅,是屍羅施。餘如前說。

 

修屍羅時,也可成辦其他六種波羅蜜多。如屍羅施,就是屍羅裡面具有佈施,不但自己戒律清淨,也讓他人獲得戒體。同理,精進屍羅,就是屍羅裡面的精進度;專注屍羅就是屍羅裡面的靜慮等。每一度裡面都有六度,應該做此思惟。

 

第五此等攝義者,諸行所依謂菩提心,不應失壞漸令增長者,是為趣入戒等諸行所有根本,亦是第一遮止損害一切有情,大地以上所持屍羅為所願境,于初發業諸進止處,當從現在至心修學。特當了知十不善等性遮諸罪,日日多起防護之心,又於自受律儀諸根本罪,尤應勵力數起防護。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