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3 10:58:38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6/03 10:57:58   編輯部 報導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17-1講)

CD(上)共下士道 8-2    達賴喇嘛尊者傳授/蔣揚仁欽中譯

現在說到死無定期的三種理由:(82頁)此中分三。一、思贍部洲壽無定者。總之俱盧壽量決定,也就是在四洲裡面,我們現在的地球屬於南贍部洲,在北俱盧洲它的壽命是決定的,除此以外其他的三洲的壽命都沒有決定,所以在此說到:諸餘處者,各各於自能住壽量雖無決定,然亦多數能得定限。贍部洲壽極無定準,在其他三洲裡面雖然沒有決定,可是除了南贍部洲以外,其他二洲,至少都差不多可以知道,只有在南贍部洲裡面非常不穩,很難確認他的壽命大概活到幾歲,劫初壽數經無量年,今後須以滿十歲為壽長際,即於現在老幼中年,於何時死,皆無定故。如是亦如俱舍論云:「此中壽無定,末十初無量」集法句云:「上日見多人,下日有不見,下日多見者,上日有不見。」又云:「若眾多男女,強壯亦歿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類胎中死,如是有產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漸次當趣沒,猶如墮熟果。」

任何人都有不定期死亡的可能性,所以應當作意所見所聞;若諸尊重或友伴等,壽未究竟,忽由內外死緣未滿心願而死,念我亦定是如是法,應數思惟,應令發生必死之心。

確實是如此,如果我們不把這一生的時間好好規劃,最少、最少也要把百分之五十的時間,花在後世的籌備上,要修學善法。剩餘的百分之五十,當然我們也是要吃、要穿,還是要過生活,所以百分之五十的時間用來籌備今生。可是另餘的百分之五十是一定來準備後世,最少要作到,否則的話真的我們的時間,就會隨著世間的瑣事浪費掉了。真的如同「廣達仁波切」所說的:「今生繁多事,如水無間流,一世復一世,作時更深思,止盡其不善。」確實是如此,如果我們要等,所有的事情都能結束再來修法,那已經太晚了。而且我們世間的瑣事是越做越多,真的是這樣。

在此《俱舍論》有說到,過了無量劫之後,人的壽命最長、最長是到十歲。至於人的形成是怎麼形成的?如果按照《釋量論》所說的,一開始是由天人慢慢的演變成人的模樣,剛開始這些的天人,是以禪定,所以他們不需要食用任何的食物,由禪定維持生命,維持壽命。慢慢由於人的貪心作祟,所以變成要吃果食,於是就慢慢轉為人道,人現在的模樣。

但是按照現在科學家的說法,是由猴子慢慢演變成人的形狀的,我覺得這兩種都有可能。因為我們西藏人在傳統的名間說法,我們有說人是從那裡來的呢?是由猴父菩薩、母羅剎女兩者而形成,所以在此我們平常就是傳統的說法有說猴父菩薩,以及母羅剎女,當我們講到猴父菩薩的時候,就是由猴子慢慢演變,這跟科學家非常的吻合。

至於母羅剎女,就是說到類似天人,又類似非人的,羅剎女之前有禪定來維持性命,但是後來由貪心造作,所以與猴父菩薩兩者結合而形成了人類。我覺得我們西藏的傳統說法,確實還不錯,雖然是不是真的今天的科學家的結論,但是我們平常有這種說法,我覺得這是滿巧合的。我覺得西藏人的民間說法確實還不錯,我也覺得這兩者的說法可以配合起來說。

之前說到第一個因緣,第一個因相,也就是南贍部洲的壽命,更是無有定期。第二個因相,就是思惟死緣極多活緣少者。

二、思惟死緣極多活緣少者,謂於此命有多違害。謂諸有心及諸無心,若諸魔屬、人、非人等眾多違害,及旁生類損此身命亦有多種;彼等如何違害之理;如是內中所有諸病,及外大種違損之理,皆應詳思。現在就說到死無定期的第二個理由,也就是說死緣極多,活緣極少。以外緣來講,有各種各樣的外緣,都是有足夠的能力促成死的因緣,這是外緣的部分。現在講內緣的部分。

復次自身由四大種成,彼等亦復互相違害──諸大種界若不平等,有所增減,能發諸病而奪命根──此諸違害是與自體俱生而有,故於身命無可安保。這是更麻煩的,我們的身體他是一個四大和合的體性,四大它本身就是互相傷害的作用,它互不相融,所以當體內的四大力量均勻、平衡的時候,它是互相抵制作用形成的時候,這叫做身體健康。如果四大的力量沒有平衡了,一者強過於另一者,那就叫做生病,身體就是不健康。所以我們的健不健康是在於一個四個敵人互相的力量是否均衡而已,所以我們的身體確實是多麼的不穩定,我們的壽命並不像我們平常所認為的是如此的堅固、定穩,絕非是如此。

更何況是我們身體,它形成的時候,它就形成在這種已經造成損害的因緣當下,它的本性就是如此,那還能怎麼辦呢?如果它的本性並非是造成這種損害的因緣,它並沒有具有損害性,損害的因緣最主要是來自於外在的話,那還有辦法。如果有人來侵害我們,我們至少可以躲在深山裡,或者是渡海到彼岸去等等,我們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去躲藏。但是問題是它的損害是從體內它本身就已經形成了,我們一生出來就是這種的身體,它的體質本身就是如此,那還能怎麼辦呢?

如是亦如大涅槃經云:「言死想者,謂此命根恆有眾多怨敵圍繞,剎那剎那漸令衰退,全無一事能使增長。」(83頁)寶鬘論亦云:「安住死緣中,如燈處風內。」親友書亦云:「若其壽命多損害,較風激泡尤無常,出息入息能從睡,有暇醒覺最希奇。」四百論亦云:「無能諸大種,生起說名身,於諸違云樂,一切非應理。」

《四百論》裡面用辭非常簡而有力,確實是如此,「無能諸大種,生起說名身」也就是說在勢均力敵,沒有辦法造成互相傷害的情況下,這種由四大所和合的,這個作用,我們稱為身體健康。但實際上它是互相損害的,只是因為沒有辦法造成互相傷害的作用,所以我們叫做快樂,這不是很愚蠢嗎?「於諸違云樂,一切非應理。」

現是五濁極濃厚時,修集能感長壽久住大勢妙業,極其稀寡。飲食等藥勢力微劣,故皆少有能治病力。諸所受用,安然消後,能長身中諸大種分,勢用虧減,故難消化,縱能消己亦無大益。資糧寡集,惡行尤重,念誦等事勢力微劣,故延壽等極屬難事。又諸活緣亦無不能為死緣者,為不死故求諸飲食、房舍、伴等,此復由其受用飲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親友欺侮,是等門中而成死緣,故實不見有諸活緣非死緣者。

所以在這世間上,能夠找到一個真正的活緣嗎?也就是說當我們正在享受這個因緣的時候,當我們具有這個因緣的時候,我們絕對不會死嗎?沒有,找不到這種因緣。為了維持自己的壽命,我們所吃的飯,尤其是現在來講,很多的農作物都是靠農藥,而這個農藥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活緣又變死緣了。吃太多又容易變胖,變胖又有所謂的高血壓,呼吸的問題,心臟的問題,所以胖又有胖的苦。太瘦又有太瘦的苦,沒有力氣,好像是一個骷髏頭外面蓋了一張人皮樣的感覺。年輕的時候又希望早一天長大,變成大人,早一點成熟,可是當你真正變老的時候,你又覺得好像大家都不理我,無論如何都是痛苦。我們一直想要快樂,可是真的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一部難念的經,不只他背後有一部難念的經,在每一個時段,每一個當下,都有一個難念的經,都有一種煩惱的因緣。

所以這代表什麼?我們隨著業和煩惱所生,因為他生的那個當下,被業和煩惱所生,所以之後都沒有好事情,無論作什麼都有一個違緣在,都有一個障礙,都有一個困難在,這就是法性。因為我們被業和煩惱所生,業和煩惱本身就是痛苦的因緣,所以被這個痛苦因緣所生,我們還能逃到那裡?沒辦法。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死緣極多、活緣極少的原因。縱使我們今天去看了醫生,醫生跟我們說,你現在身體健康,你現在身體的狀況非常的良好,不會有問題。我們可能預估百分之九十九可能性,明天不會死,可是我們能夠保證百分之百絕對不會死?沒辦法。因為會不會死,光是身體健不健康沒有辦法在百分之一百的因緣。會不會死的因緣很多種,死法又很多種,既然我們沒有辦法百分之一百決定明天不會死的話,死無定期了,做如是的思惟。

復次存活即是趣向於死沒故。活緣雖多,然無可憑。寶鬘論云:「死緣極眾多,活緣唯少許,此等亦成死,故當常修法。」

三、思惟其身極微弱,故死無定期者。這是第三個因相,我們的身體是非常微弱的,所以只要被受死緣給侵略,因緣聚合的話,很容易身體就會禁不起死緣的打擊,身如水沫至極微劣,無須大損,即如名曰芒刺所傷,且能壞命,故由一切死緣違害是極易事。親友書云:「七日燃燒諸有身,大地須彌及大海,尚無灰塵得餘留,況諸至極微弱人!」如是思後,不見死主何時決定壞其身命,莫謂有暇,應多立誓,決從現在而修正法。這就是死無定期必做的決定門,所以不只是要決定修法以外,從現在起我就要好好的修學正法。

如迦尼迦書云:「死主悉無親,忽爾而降臨,莫想明後行,應速修正法。此明後作此,是說非賢人,汝當何日無,其明日定有。」瑜伽自在吉祥勝逝友慶喜亦云:「國主所借身,無病衰樂住,爾時取堅實,病死衰無畏,病老衰等時,雖念有何益?」在三種念死無常的根本當中,死無定期的這種思惟最為重要,所以應當勵力去修學。在此大師有說到:三根本中極重要者,厥由思惟死無定期,能變其心故應勵修。

癸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84頁)第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之三者。也就是在死的時候,除了自己所造作的善法以外,沒有其他的因緣能夠真正幫助我們。所以在第三個根本的時候,又說到三種因相,那三者呢?我們死的時候,一切的親友,都必須得放棄,親友放棄我們,我們也必須放棄親友,這是第一者。第二,一切累積的財物我們都得放棄,不只財物放棄我們,我們也得放棄財物。第三者,我們一直愛著的堅持執著的這種血肉之軀,也會放棄我們,我們也得放棄。是故現法一切圓滿皆棄捨我,我亦決定棄捨彼等而赴他世。所以宗大師在本文裡面有說到:如是若見須往他世,爾時親友極大憐愛而相圍繞,然無一人是可隨去;

所以我平常有說,像我在世的時候,因為達賴喇嘛的一個名稱,所以我相信在我在世的時候,一定有人會為我而犧牲,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這是絕對會有的。可是當我死去的那一天,有再多的弟子我也是沒有辦法帶走的,那時候只有靠自己平常努力所累積的善業,來救自己而已,那時候有再多的弟子也沒有辦法。所以死的時候,唯一的依怙也是我,唯一的救護也是我,唯一的歸依境也是我,真正能幫自己的就是自己了,所以再多的弟子也是帶不走的,確實是如此。

而且在這世界上,縱使最有錢的人,他有辦法能夠滿足一切世間人的所需,他有辦法解決世間所有的疾苦,他具有如此的財富,可是他死的時候有辦法帶走一毛錢嗎?也沒有辦法。不要說身外之物,不要說是親友眷屬,就連自己的身體,跟自己一起生下來的這個血肉之軀,都沒有辦法帶走,更何況是其他?所以透過這種的思惟,我們就可以知道死的時候,真的現世一切的圓滿都無法帶走,我們都得捨棄,我們都得完全棄捨現世所有的利益,而到後世去。唯一跟著我們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心念上由我們的意識,或者意樂去造作的這種業,這個業的力量,會跟隨著我們的意識續流而帶到後世,唯有這個能夠真正的影響到我們的心,我們的意識續流,影響到後世去。

所以宗大師又說到了,盡其所有悅意寶聚,然無塵許可得持往;俱生骨肉尚須棄捨,況諸餘法?是故現法一切圓滿皆棄捨我,我亦決定棄捨彼等而赴他世。復應思惟,「今日或死。」又應思惟:「爾時唯法是依是怙,是示究竟所有道理。」因此我們必須決定,唯有法義才有辦法真正的幫助我們。

迦尼迦書云:「能生諸異熟,先業棄汝已,與新業相係,死主引去時,當知除善惡,餘眾生皆返,無一隨汝去,故應修妙行。」吉祥勝逝友亦云:「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時,如敵劫於野,獨無子無妃、無衣無知友、無國無王位,雖有無量軍,無見無所聞,下至無一人,顧戀而隨往,總爾時尚無,名諱況餘事。」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觀想死相的話,也會有很大殊勝的利益的。也就是當我們罹患了一種疾病,而且這種疾病沒有辦法透過醫藥去治療,做再多的法會也沒有辦法痊癒的時候,其實這種病我們已經知道沒有辦法痊癒了。尤其是當我們送到安寧病房的時候,差不多我們也可以知道自己是決定要離開這人世間。在這之前,其實醫生也是為了安慰我們,在表面上怕我們擔心,所以會跟我們講沒事情,絕對可以好轉;但是對我們的親屬,卻私底下說你們要有心理準備。親屬每次看到我們的時候,也強顏歡笑的,雖然看到我們的時候是微笑的,可是內心卻是非常悲痛的。在這種的情況下,自己慢慢認知了實際的狀況,認清了事實,自己必須接受離開人世間的這個非常殘酷的現實。所以自己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來說服自己,自己要接受死亡了。

慢慢的身體越來越衰敗,於是會覺得手和腳好像不是自己的,變得非常的僵硬,吃飯也很難吞下去。縱使我們在旁邊放著甘露丸,或者是長壽丸,而且浸泡在水裡面,想要給他獲得一些加持甘露,讓他服用,可是這個加持過的大悲水,卻從嘴角旁邊慢慢流出來,這就是我們喝的最後一杯水;我們吃的最後一餐,沒有辦法吞下去,也是從嘴角旁邊慢慢流出來,這是我們吃的最後一餐。

我們還沒有離開人世間說的最後一句話,這個叫做遺言,而且這遺言短短幾個字,卻又沒有辦法發音發得非常正確,因為那時候要說話非常困難,而且氣喘得非常厲害,所以咬字也不是很清楚,尤其再加上我們的舌頭,非常的乾,所以無論觸碰到任何的地方,都好像覺得被刺到的感覺,非常的困難。我們的親屬要聽也不是聽得很清楚,內心又擔心他們聽不清楚,隨著這種在痛苦煎熬當中,最後我們呼了一大口氣,吐出來的時候,人就走了。這就是我們離開人世間最後的一個畫面。

這時候圍繞在你旁邊的親屬,他們不是歡喜的送我們離去,每一個人都是哭泣的。這時候慢慢可以看到自己的身體,這也是自己的屍體,這是我們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屍體,就躺在這裡,因為那時候身體沒有辦法受到控制,但是我們的意識卻是非常的清楚,可是這時候要後悔也都來不及了,因為業風已經吹起,業相已經現前,我們只能隨著業而走。這時候知道有後世,之前若沒有做準備,真的要後悔都來不及了。我們如是的去思惟,對於死亡死相的一個觀修, 反覆的去思惟,讓自己去經歷一次死亡的經歷,這樣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是思惟有暇義大而實難得,及雖難得然極易壞,念其死亡。若不勤修後世以往畢竟安樂,僅於命存引樂除苦者,則諸旁生有大勢力,尤過於人,有些畜生若只是要去尋求食物,尋覓食物有些畜生天生的能力,確實比人類還要強烈。像狗的嗅覺就超過我們人類,有一些禽獸,有些動物牠們天生的器官的能力非常的敏銳,所以要去尋覓食物的時候,在某一個角度下確實比人還更加的敏捷,還更能夠去尋找食物。所以我們人如果只是為了滿足暫時的所需,填飽肚子而已,以這種的理念來維持性命的話,那真的太可惜了,那跟畜生幾乎沒有兩樣,所以在此說到,故須超勝彼等之行;若不爾者,雖得善趣,仍同未得。

85頁)如入行論云:「畜亦不難辦,為是小利故,業逼者壞此,難得妙暇滿。」以是此心縱覺難生,然是道基,故應勵力。博朵瓦云:「除我光榮者,即是修習無常。由已了知定當除去親屬、資具等現世一切光榮,獨自無伴而往他世,除法而外皆無所為,不住現法始得生起,乃至心中未能生此,是乃遮阻一切法道。」鐸巴亦云:「若能兼修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啟禱本尊及諸尊長,並發刻勤殷重思惟,雖覺百年亦不能生,然諸無常不安住故,略覺艱難即得生起。」所以在集資淨障的同時,我們要多多的作上師與本尊無二的祈禱觀想,眾多的因緣內外聚合,再加上法義的思惟,反覆的去念死無常,直到我們念死無常的概念,和這種的感受自然而然的生起為止。

什麼叫自然任運呢?就是不需要經過理由的思惟,只要因緣觸碰到的時候,馬上就能夠產生。就像是我們遇到貪的因緣的時候,貪心自然產生,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這種叫做自然任運。所以同樣的,只要接觸到因緣,觸碰到因緣的時候,念死無常的概念,油然的生起,不需經由道理的思惟,這個叫做自然任運。那蓄意、刻意是說縱使遇到因緣了,還是得透過法義的思惟,才有辦法產生感受,這是蓄意、刻意的一種念死無常的證量。可是自然任運的證量是說,只要遇到因緣,隨時都有辦法不需經由思考就能產生這種感受的話,這叫做念死無常的證量已經自然任運。所以我們要生起這種自然任運的念死無常之證量。所以為了能夠發起這種的證量,不只多多的思惟法義以外,還要集資淨障並且還要祈禱本尊與上師無二的,做這種上師瑜伽的觀修。於迦瑪巴請求另易所緣境時,重述前法。請其後者,則云後者全未能至。

如是自心若能堪任,應如前說而正修習。若不堪者,則隨其所稱,取三本根、九種因相,觀現法中所有諸事,猶如臨殺飾以莊嚴,應當乃至意未厭離,數數修習。如同我們要被判死刑,這個刑官把我們拉到刑場的時候,我們身上帶著莊嚴,帶著這些裝飾品,可是我們不會去貪著身上所帶的裝飾品。同樣的道理,雖然我們在人世間會有所謂的喜怒哀樂,或種種世間的一切安樂享受,可是因為有更重要的、有意義的事,必須要我們去成辦,所以我們不會把重心放在今世的安樂享受上。就像這個被判死刑的犯罪者,他不會貪著自己身上的裝飾,因為他已經要面臨死亡般。

若經論中何處有說,親近知識、暇滿、無常諸法品類,皆應了知是彼彼時所有行持,取而修習,乃能速得諸佛密意,餘處亦當如是了知。

《三惡趣苦》

辛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

第二思惟後世當生何處;二趣苦樂者。也就是因為我們生命有限,所以死亡是絕對會來臨,而且會很快速的來臨,因為人的壽命非常的短暫。死了之後又不是完全的沒有,必須再次的受生,所以再次受生的時候,就會兩個地方可以去,善趣和惡趣;如果沒有獲得解脫的話,除此以外沒有地方可以去。所以在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宗大師在本文裡面說到:

如是決定速死沒故,於現法中無暇久居,然死而後亦非斷無,仍須受生;此復唯除二趣之外無餘生處,謂生善趣或是惡趣,於彼中生非自自在,投生善趣、惡趣,並不是自己可以自在選擇的,而是隨著業力所轉,由黑白之業所牽引的。所以如果我們隨著自己所造的業力,引導到惡趣的話,那會怎麼辦?我們應當如是思惟。以是諸業他自在故,隨著業力而隨轉的緣故,如黑白業牽引而生。如是我若生惡趣者,當為何等?故應思惟諸惡趣苦。

86頁)如龍猛依怙云,如同龍樹菩薩所說:「日日恆應念,極寒熱地獄,亦應念飢渴、憔悴諸餓鬼,應觀念極多愚苦諸旁生。斷彼因行善;贍部洲人身,難得今得時,勵斷惡趣因。」此中所修生死總苦、惡趣別苦至極切要。謂若自思墮苦海理,意生厭離,能息傲慢。

而且反覆思惟痛苦,對於摧伏我慢也是有極大幫助的,由見苦是不善果故,於諸惡罪極生羞恥,不樂眾苦故,而樂安樂。由見安樂是善果故,於修善法深生歡喜。由量自心而悲愍他。由厭生死希求解脫,由畏眾苦發起猛利真歸依等,故是能攝眾多修要大嗢柁南。

思惟痛苦有很多的好處和利益,像是不只能夠摧伏我慢以外,由思惟痛苦所以我們了解到說,我們不想要痛苦的緣故,所以對於苦因的不善業,我們就應該要去預防、並且遮止。同樣的,因為不想要痛苦的緣故,所以快樂的主要因緣,像善業等、善法等,我們就要精進去學習。由思惟痛苦的緣故,所以我們才可以真正發起出離心等,所以痛苦的思惟能夠含攝許多修行的大精髓、大要義的。

如是亦如入行論云:「無苦無出離,故心汝堅忍。」又云:「復次苦功德,厭離除憍傲,悲愍生死者,羞惡樂善行。」又云:「我由畏怖故,將自奉普賢。」此諸苦德,入行論中雖依自身已有之苦增上而說,然其當受眾苦亦爾。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