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1/11 00:03:05

 菩提道次第略論 皈依發心 甘丹赤巴2010

甘丹赤巴尊者講授﹝ 日宗仁波切﹞    

中譯:如性法師

 

時間:2010530 

 

皈依前開示

印度的大成就者陳那菩薩,曾經對他的弟子作了以下的教誡,這個教誡當中提到了,現今我們在輪迴當中不斷的流轉,並且直至目前為止,我們還找不出方法,該如何的跳脫生死輪迴的苦海。現今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有如同是大海,大海是沒有邊際的,我們也不知道大海它到底有多深?相同的,我們在輪迴當中流轉的方式也是如此,無始以來我們在輪迴當中,直至現今不斷的流轉,並且在流轉的當下必須要遭遇到的是眾多的痛苦。

一般而言,雖然有一些人他們說輪迴終究會有它的邊際,終究會有它的盡頭,但是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如果我們沒有辦法透由修學佛道,而在內心當中生起種種的教證功德,也就是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在法義上面,如實的深入的話,其實對我們來說,我們自己本身的輪迴是不會有邊際,我們當下所承受的苦也不會自然的消失,這個道理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相同的。並且就如同在大海當中有很多的恐怖的動物,相同的,我們在輪迴當中流轉的同時,貪瞋癡種種的煩惱不斷的傷害著我們。所以現今我們所處的環境──也就是輪迴,它的本質就跟大海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的現今的狀況是如此糟糕的話,就應該想辦法讓我們脫離現今的狀態,所以這時候,我們必須要能夠尋找究竟的皈依處。誰能夠成為我們究竟的皈依處?這時候我們如理的思惟,會發現唯有斷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的佛,才能夠成為我們究竟的皈依處。所以對於一位想要跳脫生死苦海的人而言,這時候尋求皈依處,對他來說就顯得格外的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要了解佛、法、僧三寶具備有什麼樣的功德?而在內心當中培養對於三寶的信心,而更進一步的皈依三寶。

之前我們所介紹的這個部分,最主要提到的是皈依的原因。對於這一點如果之前你們有閱讀過《菩提道次第廣論》,或者是《菩提道次第略論》的內涵,你們就能夠稍微對於這方面有進一步的認識。這個地方我們所提到的皈依,是共大、小乘的皈依。共大、小乘的皈依必須要具備有兩種的條件:第一是透由思惟三惡趣以及輪迴的苦,讓內心當中生起恐懼。由於內心中生起恐懼的緣故,會進一步的想要跳脫;既然想要跳脫,我們就必須要能夠尋找究竟的皈依處。所以尋找之後我們發現,唯有三寶有能力讓我們跳脫惡趣以及輪迴的痛苦,因此對於三寶生起強大的信心。所以「畏懼」以及「信心」這兩個條件,我們在這個地方稱之為是皈依的二因。

所以簡單的來說,皈依的二因當中,第一個部分是必須要藉由思惟輪迴,以及惡趣的痛苦,在內心當中生起「畏懼」。更進一步的,如果想要去除我們現今所承受的苦,我們就必須要能夠尋找值得我們信賴的對象──也就是皈依處。這時候唯有斷一切過失,圓滿一切功德的佛,能夠成為我們究竟的皈依處。不僅如此,佛他自己本身已經遠離了一切的怖畏,並且他能夠善巧令他人遠離怖畏的方便,他的內心當中大悲是遍於一切的有情,所以他對於有情是不分親疏,並且他能夠利益有恩以及無恩的一切有情眾生。

更進一步的我們必須要思惟,佛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利益我們?在佛眾多的事業當中,最主要的事業,是提到了佛的語事業。也就是佛為了利益眾生,為眾生們宣說清淨無誤的正法。雖然佛有其他的功德,比方說他也懂得神變、神通,各式各樣的身語意的功德,但是在眾多的功德當中,最主要的不外乎就是為眾生宣說正法。唯有告訴眾生們,要如何的去行善、斷惡,告訴眾生們四諦的法則,透由眾生們如實的修學,眾生才有解脫的機會。所以佛在宣說正法的當下,告訴我們業果的道理,什麼是我們應該作的?什麼是我們不應該作的?並且也告訴我們四諦的內涵。苦諦以及集諦是讓我們在輪迴當中流轉的主因,如果想要跳脫輪迴,這時候我們必須如實的去實踐滅諦以及道諦的內涵。提到了滅諦跟道諦,滅跟道是三寶當中的法寶,也是我們的正皈依,唯有修學道以及滅的功德,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解脫。所以三寶當中的法寶,是我們的正皈依。

在皈依儀軌裡面有提到「皈依佛兩足尊」,佛是在兩足當中最尊貴的一位補特伽羅。而法稱之為是「離欲尊」,如果我們的內心當中,有貪念、有欲望的話,想要跳脫輪迴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必須要藉由如實的修道,以及生起滅煩惱的這種功德,我們才有辦法跳脫輪迴。或許各位現今,你們的心相續中並不會生起道、滅的功德,但是至少能夠持守斷十惡業的律儀,甚至策勉自己,希望能夠斷除某一種的過失,其實這樣就已經相當好了。如果我們能夠在每天,或者是某一段時間之內,慢慢的淨化自己內心當中的過失,讓自己的功德能夠依次的生起的話,其實我們就是在往成佛的方向前進,所以有特別的提到「皈依法離欲尊」。並且我們在修學皈依,以及修學佛道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助緣是來自於僧寶,「皈依僧眾中尊」。

所以當我們了解了佛法僧三寶的內涵之後,我們要打從內心裡,希望能夠誠心的依靠三寶。並且在皈依的當下,我們要能夠知道,「佛」是我們皈依的導師,「法」是我們的正皈依,而「僧」是我們修學皈依的助伴。這樣的道理,並不是嘴巴上面說就足夠了,我們必須要打從內心裡,透由思惟皈依的內涵,如實的生起皈依的二因,而誠心的去依靠三寶。如果我們在內心中,能夠生起一顆真正的皈依之心,這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了佛法的大門,這時我們有資格稱之為是一位佛教徒。相反的,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生起一顆真正的皈依心,縱使我們有神通,縱使我們懂得很多的道理,甚至我們的內心中,能夠生起襌定的功德,其實縱使有這樣的一種功德,我們也沒有資格稱之為是一位佛教徒,所以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

因此藉由以上的內涵,透由我們內心當中,不斷的去思惟三寶的功德,以及輪迴當中我們所必須要承受的痛苦。更進一步的,對於三寶生起一種想要完全依靠他、依賴他的這顆心,我們稱之為是皈依。並且透由皈依的儀軌,我們作了以下的承許:「希望從今天開始,到我們臨終之前,我們希望能夠誠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寶」,這樣的一種承許,我們稱之為是「皈依的律儀」。

所以透由皈依的儀軌,我們在內心中,藉由皈依儀軌的正文,我們來作觀想,並且了解這當中的文義。一邊念,我們在內心當中,一邊來作觀想,並且作以下的承許。所以在這個地方,最主要我們要傳給各位的,是所謂「皈依的律儀」。所以各位在儀軌當中會看到,「願能成為皈依三寶居士」。「居士」有相當多種,這個地方最主要提到的是,「誠心皈依佛法僧三寶的一位居士」。有的是受在家五戒的居士,所以居士有相當多種,而在這個地方我們最主要的是透由皈依的儀軌,而讓各位打從內心裡,承許希望自己從今天開始到臨終前,能夠誠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寶,而成為一位佛教的居士。

皈依在佛門當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它可以稱之為是入佛門的一道大門,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在內心中,培養一顆皈依三寶的虔誠的心,這對我們修學佛道而言,會有相當大的幫助。而這個部分我們所傳授的皈依,是屬於共大小乘的皈依。

《皈依儀軌》

因此今天我們傳授皈依律儀的對象,最主要是以在家居士為主,所以現場如果是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的話,其實你們的心續當中已經受了出家戒,所以是不需要來接受所謂的皈依儀軌的。所以之後在念誦的時候,出家的法師們,你們不需要跟著念誦「皈依儀軌」的內容。甚至平常在律儀當中,也就是《律經》裡面有提到,如果是出家的法師,照道理來說,他是不能夠來受這個皈依的律儀,如果他來受皈依的律儀的話,他所受的戒,不管是比丘戒或者是比丘尼戒,在此同時會完全的消失,所以請出家的法師不要跟著一起念皈依的儀軌。

對於想要接受皈依的這些居士們,在還沒有跟隨著上師念誦皈依的儀軌之前,你們必須要對於前面的資糧田,也觀想導師釋迦世尊,就安住在你們的前方,並且對於前方的資糧田,以及導師釋迦世尊作三頂禮。如果你所在的位置,或者你的行動不方便的話,也可以用三問訊的方式來作頂禮。接下來對於面前所要傳授皈依的這位上師,也作相同的動作,如果方便的話,請你們頂禮,如果不方便的話以問訊代替。

接下來請跟著上師一起以下的念誦皈依儀軌。在還未念誦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思惟到,之前所提到的皈依二因。要具備有皈依二因,我們才能夠在內心當中,生起真實的皈依之心。所以我們必須要想到,安住在輪迴當中,就有如同是住在針的尖端,這時候我們的狀態,在任何的情況下,是不會有任何快樂產生的。現今我們之所以會認為輪迴當中是很快樂的,這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輪迴的本質。實際上輪迴它的本質是痛苦的本質,不管我們投生在惡處,或者投生在善處,它的本質都是痛苦的。以三惡道而言,地獄的眾生必須要承受的,是寒冷、炎熱的痛苦。餓鬼道的眾生所必須要承受的,是飢餓、口渴的痛苦。畜生道的有情必須要承受,互相吞食的痛苦。而以天道的天人來說,天人縱使暫時他投生在天道,但是最終還是會墮落。而人,不斷的追求食、衣、名、利,在追求的過程中,也必須要承受各種痛苦的逼迫,那就更何況是生、老、病、死的種種痛苦。

所以以這樣的一種方式我們來思惟,我們就知道,其實在輪迴當中,不管投生何處,輪迴的本質都是痛苦的本質。因此唯有透過現今的狀態,也就是跳脫輪迴獲得解脫,我們才能夠獲得最究竟的安樂。想要獲得解脫,我們必須要誠心的歸依三寶,就如同之前所說的,佛是我們皈依的導師,法是我們的正皈依,而僧是我們修學皈依的助伴。因此透由思惟三寶的功德,對於三寶生起強大的信心,並且在內心當中,藉由恐懼以及信心的這兩種因,而讓內心對於三寶生起誠心的皈依。

接下來請看到皈依儀軌的正文,在皈依文當中,第一句話有提到「阿闍黎請傾聽」,如果在座的各位,你們之前跟我有法緣關係的話,也就是曾經在我的座前聽聞正法,這時候我就成為你們的阿闍黎,所以第一句話當中就應該念誦「阿闍黎請傾聽」。如果在座跟我之前並沒有法緣的關係,這時候你們第一句話就應該念成「大德請傾聽」。「我名某甲」這時候就把你們自己的名字加在這個地方,就念說「我某某某」。之所以要念這句話,就像我們世間的工作,我們要簽名一樣的,我們要為我們自己所作的行為負責。

我們要作什麼樣的行為呢?「從今直至盡形壽前」從今天開始到臨終前,我希望能夠誠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寶。並且希望我能夠成為一位誠心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對於這一點「祈請阿闍黎慈悲攝受」,我們這段文前後會念三遍。如果之前跟我沒有法緣關係的話,在念到最後一遍的最後一句,這時候你們可以念「祈請阿闍黎慈悲攝受」,因為這時透由我傳授皈依給各位的緣故,我也變為了各位的阿闍黎,所以最後一句也可以念「祈請阿闍黎慈悲攝受」。

當我們念到第三遍的「我至盡形壽前,願能成為皈依三寶的居士」這句話時,上師會作彈指的這個動作,這時各位就已經成為皈依三寶的居士,而我就成為傳授皈依的上師,所以「祈請阿闍黎慈悲攝受」這當中的阿闍黎,最主要指是的傳授皈依的阿闍黎。所以請以這樣的方式,在彈指的同時,以這樣的方式來作觀想。

《皈依學處》

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是皈依的學處,也就是在皈依了三寶之後,什麼事情是我們應該作的?什麼事情是我們應該避免的?這是我們每一個佛弟子都必須要了解的內涵。以皈依的學處來說,可以分為「別學」以及「共學」。「別學」也就是各別的皈依佛法僧三寶之後,應該遮止的部分,我們稱為「應遮的學處」;應該修學的部分,我們稱之為是「應修的學處」。

首先我們先介紹「應遮」的部分,別學當中皈依了佛,我們必須要避免什麼樣的行為?我們必須要避免誠心的皈依世間的天人,這當中包括了大自在天、帝釋天王等世間一切的天人。我們不能夠打從內心裡,告訴自己這些世間的天人他能夠拯救我,能夠讓我渡脫生死輪迴的苦海。但是如果你是要求現前短時間的協助的話,你是可以請他們來幫助你的,但是你不能夠認為他們能夠讓你跳脫生死的苦海,所以不能夠皈依世間的天人。

皈依了法之後,我們所要作的事情,是盡可能的不要傷害其他的有情。「正法」最主要的內容提到的就是「無害行」,除了避免藉由身體的方式去傷害別人之外,我們打從內心裡,也要盡可能的不要生起傷害別人的這顆心。所以皈依法之後,我們所要作的事情,就是盡可能的不要傷害周遭的有情眾生。

皈依了僧之後,對於外道徒,尤其是有邪見,或者是不信業果的這些人,我們要盡可能的告訴自己,不要受他們的影響,不要受他們的指使。所以這時候,我們應該要能夠分辨,哪一些人是我們真正的道友?哪一些人是我們要提高警覺,告訴自己、自己當下的身語行為,盡可能的不要被這些有邪見,或者是毀謗三寶的人所影響。

「應修」的部分,在皈依了佛之後,對於佛像或者是唐卡,我們在瞻仰的當下,這時候我們要生起真佛想。在皈依法之後,對於詮釋佛法的經函,或者是書籍,我們也應該要以恭敬的心來對待它們。這時候不能夠將這些書籍,或者是經典放在椅子上,或者是放在床上,或者是放在骯髒的地方,要以恭敬心把這些書籍以及經典,放在乾淨之處。皈依了僧之後,對於現出家相的法師們,我們不能夠去批評,或者是毀謗他們。

在「共學」的部分提到的是六點,在平時我們要不斷的去思惟,皈依所帶來的勝利;並且在白天以及晚上,各行三次的皈依;如果我們自己有能力的話,我們也希望他人能夠早日的皈依佛門;甚至在平常我們飲用飲食之前,這時候我們必須要能夠誠心的先皈依三寶;在遇到命危,或者是在遊戲的時候,我們也不應該棄捨三寶;作任何事情的當下,不管是快樂,或者是痛苦,我們都應該要先祈請三寶,告知三寶,我們當下所要作的這些事情。

《發心儀軌》

接下來藉由發心的儀軌,要將「願心」傳授給各位。這個地方我們所用的儀軌是略軌,這個儀軌平時達賴喇嘛法王在傳授願心的時候,也時常會用這樣的儀軌來傳授願心。傳授願心的儀軌,有廣跟略兩種不同的儀軌。廣軌在之前所上的《菩提道次第略論》上冊裡面,有為各位作介紹,而在這個地方我們用的是略軌。但是不管是廣軌或者是略軌,最重要的關鍵,應該是想要發心的這個人──也就是在座的各位,你們是以什麼樣的動機來發心?動機是最主要的關鍵。

如果我們能夠生起清淨的動機,希望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而早日的發起菩提心,以這樣的一種動機,來接受以下的儀軌的話,這種動機是最殊勝不過了。所以在下面的這個偈頌裡面,最主要是提到了皈依以及發心。這當中的皈依跟之前的皈依,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因為之前的皈依是共大小乘的,而這個地方的皈依,是大乘的不共的皈依。在皈依完之後,正式的為各位傳授發心的儀軌。

在還未傳授願心之前,由於在座的各位,必須要先作淨罪集資的動作,所以接下來我們會先念誦《兜率眾神頌經》的文,以及《七支供養》文。藉由這文中的內涵,我們如實的來作觀想以及思惟,也藉由文義來作淨罪集資。所以接下來,我們用念的方式念誦《兜率眾神頌經》以及《七支供養》文。接下來我們一起用念誦的方式來念誦短曼達。

接下來請起立,相同的方便的話,請頂禮。出家的法師也可以作。

首先先傳授的是大乘不共的皈依,大乘不共皈依所必須要具備的因,除了之前所提到的,藉由思惟輪迴以及惡趣的苦,讓內心中感到恐懼;並且更進一步的了知三寶有能力救度我們,讓我們跳脫,而對三寶生起信心之外。更進一步的我們必須對於一切的有情眾生生起悲心,也就是想到不僅是我,一切如虛空般的有情,只要是在輪迴當中流轉,他所承受的苦跟我必須要承受的苦,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思惟自身的苦,對於自身的苦生起出離,並且轉念將這樣的一種念頭,轉向其他的有情,而對於其他一切有情所受的苦,心生悲愍。所以大乘的不共皈依,它必須要具備的是三種的條件,也就是在之前的兩種條件之上,更進一步的提到,對一切的有情生起悲心。並且這時候我們所皈依的佛法僧三寶,這當中的佛是我們所皈依的導師,並且他具備有四身的功德;我們所皈依的法,是我們的正皈依,最主要提到的是大乘的滅諦,以及道諦的功德;所皈依的僧,是指大乘的聖者。所以這時候我們必須要對於三寶,生起強大的信心。

而在念誦的時候,正文當中,「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大乘的不共皈依是從今天開始,一直到最未獲得圓滿的菩提,也就是成就佛果之前,我們打從內心希望能夠誠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寶。

後面的這兩句「我以所行施等善,為利眾生願成佛」,這當中提到了「我以所行施等善」,字面上是先提到了布施,「等」字當中包含了持戒、忍辱、精進、襌定以及智慧這六度當中的內涵。不管是在過去所作過的,現今當下正在作的,未來即將要作的,我們所作的六度一切的善行,我希望回向「我以及一切的有情眾生」。為什麼要回向給一切的有情,因為一切的有情,跟我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的密切。如果仔細的思惟,我們會知道沒有一位有情,在過去生不曾經做過我們的母親,所以這時我們要思惟「知母」的內涵。更進一步的在做我的母親的當下,她對我們的恩德都是相當的偉大,所以要在內心當中要念一切有情的恩,「念恩」。既然一切有情對於我們是有恩的,我們就必須要想辦法去「報恩」。透由知母、念恩、報恩的內涵,這時一切的有情在我們的內心中,所現起來的影像是悅意的影像,所以這部分提到的是「悅意慈」。更進一步的,了解一切的有情,當下也都在承受各式各樣不同的痛苦,而對於有情生起「悲」愍。而有情既然對我們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現今也有能力盡我們的一份心力,來幫助這些有情的話,我們在內心中應該生起「增上意樂」。也就是我希望藉由我自己的能力,來解決一切有情的苦樂問題,但是反觀自己,發現現今確實沒有辦法藉由我一己的力量來利益一切的有情,所以此時在內心中,生起一顆想要獲得圓滿佛果的「菩提心」。藉由思惟七因果的教授,而讓內心中生起一顆「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

接下來請跟著上師一起念發心儀軌文。接下來在念第三遍的同時,請如實的觀想,從今天開始,到未獲得圓滿的菩提前,我希望能夠誠心的皈依佛法僧三寶。並且在內心當中,觀想自心已經生起了「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請以這樣的方式,一邊觀想,一邊跟著上師念誦發心儀軌文。「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為利眾生願成佛」。

相同的發心儀軌,如果在受持的同時,你的內心當中想到:「不僅當下我希望能夠生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我也希望在還未獲得圓滿菩提之前,永不棄捨這樣的一顆心」,這時你所受的願心,是具有誓言的願心,就必須要修學發心的學處。如果在受持的同時,並沒有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作觀想的話,這時候不一定要修學發心的學處。但是如果能夠了解,更進一步的去修學的話,當然是最好的。

以上將「皈依」以及「發心」兩種的法傳授給各位。這一次的弘法活動,到今天已經接近了尾聲。這一次藉由「慧炬佛學會」來舉辦了《菩提道次第略論》的講座,也藉由這段時間,很榮幸能夠將《菩提道次第略論》的傳承,傳授給各位。一開始原先計劃,能夠在四十堂課當中,將所有的傳承傳授完畢。但由於發現,有很多的人非常希求《菩提道次第略論》的傳承,並且在上課的同時,也都很認真的在聽聞,所以想為各位講得仔細一點,也希望這樣的一種講法,能夠利益到更多的有情。並且另外一方面,由於明年「福智」有打算請我來舉辦祈願法會,所以目前時間雖然還沒有敲定,等時間敲定之後,明年我還是會來台灣。所以希望明年來到台灣的期間,能夠藉由後半段的時間,再將《菩提道次第略論》未完成的部分,為各位作進一部分的講解。

這一次在講課的過程中,我們也有將中文的書籍印製出來,並且發給各位,這段時間如果各位有時間的話,可以將之前上過的課再複習,並且也可以稍微的去閱讀毗婆舍那的部分。雖然毗婆舍那的部分相當的深奧,但是如果我們一再的逃避,或者是我們不能夠勇敢的去面對的話,我們永遠不了解毗婆舍那的內容。所以縱使法它再艱深,但是如果我們自己本身願意去嘗試,願意去努力的話,其實一再的思惟,一再的串習,總有一天我們能夠知道它到底是在講什麼?

宗大師所造的論典,就有這樣的一種特色,對於艱深的詞句,宗大師會把它說得清楚,把它說得明白,而對於簡單的部分宗大師是一語帶過的。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一般學佛的人,反而會有一種心態,會覺得說,下士道的法類很簡單,所以我以後再學也還來得及;毗婆舍那的部分太困難,對我來說我怎麼學都不會,所以簡單的放一邊,難的不想學,以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學佛,那你能夠了解什麼?所以這時候,既然我們能夠親近宗大師所造的論,並且宗大師是將佛法的內涵,講述得如此的清楚,並且將佛法的心要完全的都告訴我們,而且現今我們能夠透由自己本身的語言,閱讀到宗大師所造的這些論著,我們應該把握這樣的一個機會。

而這一次非常感謝「慧炬佛學會」來舉辦《菩提道次第略論》的講經的法會,在這段期間,有很多的義工參與這次的活動,也付出了很多的心力以及時間。由於這次講課的時間比往常都要來得久,所以各位應該都感到非常的疲憊了,在這個地方很謝謝各位努力的付出,也很謝謝各位來到現場用心的聽法。希望我們之間所結下的這個法緣,能夠讓我們之後,還有再一次相遇的機會。也希望透由這次弘法的活動,能夠利益到在座的各位,以及一切的有情眾生。再次感謝各位!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