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25 02:25:14
學習次第 : 進階

新譯·菩提道次第廣論 下冊 學雙運法

至尊宗喀巴大士造論

妙音佛學叢書翻譯組漢譯

 

「學雙運法」:

寅三修學雙運的方法:

正如前文成就「奢摩他」及「毗缽舍那」的標準兩段所說,若不能獲得「奢摩他」及「毗缽舍那」兩者便沒有雙運可修,所以必須首先獲得「奢摩他」及「毗缽舍那」才能修習雙運。還有,在初次獲得「毗缽舍那」時便能獲得「雙運」,這就是說,依仗先前的「奢摩他」修習觀察時,若在這種「毗缽舍那」之中逐漸引生「勵力運轉」等四種作意,便是獲得「雙運」的方法。所以,當行者像上文所說生起第四種作意(無功用運轉)時,便是「雙運」。當「觀察修」結束後,應修習「安住修」,若能獲得像之前奢摩他所得的安住相,便是「雙運」。正如《聲聞地》所說:

如何令「奢摩他」和「毗缽舍那」平等結合呢?又為何把它稱為「雙運道」呢?它是由九種住心而獲得。以獲得第九住心三摩呬多並圓滿成就三摩地為基礎,即能修習擇法高上智慧,這時便能毫不費力自然趣入擇法道。由於奢摩他道是不待勤苦用功,隨奢摩他而生的毗缽舍那亦是清淨鮮白,遍滿喜樂,所以「奢摩他」和「毗缽舍那」能平等和合,此即名為「止觀雙運道」。

《修習次第論》下篇說:

由於已遠離「沉沒」和「掉舉」,自心即能平等自然運作。當自心對於真實極為清晰確定時,即應放緩用功而修習等舍。應知道這時已成就止觀雙運之道。

何謂「雙運」(: yuganadda。藏: zung’brel)?在未證得雙運之前,僅以觀慧修習觀的力量是不能引生無分別安住,所以必須分別用功修習觀察和安住。在獲得兩者之後,僅由觀慧修習觀察的力量便能引生奢摩他,故此稱為「雙運」。又此處的觀察乃是毗缽舍那,在觀察後的安住乃是觀緣空性的殊勝奢摩他。《般若波羅密多教授論》說:

從此以後,心即能觀緣「有分別影像」。若此心能於無間缺的作意相續之中俱證「奢摩他」和「毗缽舍那」二分,這時便稱為「止觀雙運道」。「雙」(: zung)指奢摩他和毗缽舍那是一雙。「運」(: ’brel ba)是指雙方互相攝持,彼此緊扣運作。

無間缺」是指行者在修習觀察之後不必修習無分別安住,僅憑觀察修便能夠引生無分別安住。「俱證」是指觀緣「無分別影像」的「奢摩他」及觀緣「有分別影像」的「毗缽舍那」。然而,行者並非同時證得兩者,而是在無間斷觀修作意相續之中證得它們。

(: )這樣豈不是和先成就奢摩他,之後再以觀慧修習觀察來引生住分的說法有矛盾嗎?

(: )假如在成就奢摩他之前,屢屢輪替修習觀察及觀後安住,便不可能成就奢摩他。若在獲得「奢摩他」之後進行這種(輪替)修習,則表示行者是要求取更高上的奢摩他。所以沒有矛盾。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必須注意,這就是在快將成就「毗缽舍那」之前的觀察修有時亦能引生「專注一趣」。但上文是說在未成就「毗缽舍那」之前,假如屢屢輪替修習觀察及觀後安住,便不能成就「奢摩他」。又我所說的在達成奢摩他後,以觀察修是不能引生無分別,是就未成就毗缽舍那之前的情況而論,至於初起毗缽舍那則屬例外。

總之,在成就「奢摩他」之前,由輪替修習令心專住觀察所得定論的安住修,是不能成就「奢摩他」。若於成就「奢摩他」後而未成就「毗缽舍那」之前,單憑觀察修是不能引生堅固的專注一趣安住。所以,在獲得「毗缽舍那」之後,才能夠透過觀察,亦即以觀慧屢屢廣作觀察而達成堅固安住,由此可知,「止觀雙運」亦是在這種意義之上安立。

所以,切莫錯認「止觀雙運」就像小魚在水底遊動而不會擾亂靜止的湖水一樣,只是在堅固不動的無分別安住之中,以慧觀察無我的意義。

應根據清淨論典的說法來瞭解「止觀雙運」的道理,其餘杜撰附會之說是不可信賴的。雖然從這些印度論典的觀點看來,還可以分出多種不同的止觀修習方法,但這樣恐怕過於繁複,所以不再多說。

(總結) :

現在便要略述道的總體要義。首先,道的根本乃是來自親近善知識,所以必須殷重修學。其次,若你們已生起真實求取有暇心要的意欲,這種意欲便會策勵你們時常不斷修持,所以,為了生起這種意欲,便要修習有暇圓滿的道理。不過,若我們未能斷除追求各種現世目標的心態,就不會勤奮尋求來生的目標,所以便要努力修習人身無常,不能久住與及死後將會流轉惡趣的道理。這時,由於生起畏懼惡趣的真切心念,便能對三寶的功德生起至誠信心而安住於共同皈依律儀,修學皈依學處。然後,應從一系列的道理對「一切白法根本」的業果引生深刻堅定的信解,勤修十善,斷除十種不善,時常安住於四力之道。

當你們這樣妥善修學下士道的教法並獲得堅固後,即應時常思維生死輪回的總體過患及各別過患。總體而言,應盡力令自心厭離生死輪回。然後,便要認識引生輪回的因亦即「業」和「煩惱」的本性,從而發起真實希求斷除業和煩惱的願欲。這樣便能對解脫生死輪回的「三學」引生廣大的定解。特別而言,應當精勤修學所受持的「別解脫戒」。

當你們這樣妥善修學中士道的教法並獲得堅固後,應當思維一切如母有情眾生亦和自己一樣墮落三有輪回的苦海。所以應當盡力勤修慈悲為本的大菩提心。假如沒有這種菩提心,六波羅密多及二級次第(下三續部的有相瑜伽、無相瑜伽與及無上續部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修持就像築樓而無地基。當你們能生起少許菩提心的覺受時,即應依循法軌受持(願菩提心)並勤學其學處,務求令願心堅定穩固。然後應當聽聞菩薩的廣大行,認識取捨(止作)的界限,發起修學這些菩薩行的猛厲願欲。發起這種心態之後,即應依法軌受持「行菩提心」的律儀,修學成熟自心相續的「六波羅密多」及成熟有情心相續的「四攝法」。特別是要勇猛精進捨命防護根本罪及盡力不染犯中品纏犯、下品纏犯和各種惡作污染。若有染犯就必須盡力還淨。然後,你們必須專修最後兩種波羅密多,所以應對修習靜慮的方法有所認識,然後才能成就正定。要盡力於心中引生遠離常斷二邊的清淨二無我見。獲得這種正見之後,便要令自心安住於正見之上,故應了知修習正見的正確方法而進行修習。這種「靜慮」及「般若」便是稱為「奢摩他」及「毗缽舍那」,所以「奢摩他」和「毗缽舍那」並非有別於後兩種波羅密多的東西。因此,它們是由「受持菩薩律儀後修學其學處」之中分出。

若能修習下級的次第,便會逐漸希望成就上級的次第,若能聽聞上級的次第,便會愈加希望修習下級的次第,這是關鍵所在。假如對於前者毫無得著而全力專修住心或專學見地,便極難取得心要,故此必須對圓滿道體引生定解。在修習這些要旨時應當長養一己的認識,令自心平衡不偏。所以,若對引導我們修道的善知識退失恭敬信心,便會割斷一切善法的根本,因此應當精勤修學依止善知識的方法。又假如自心不喜修行,便要主修有暇圓滿。倘若耽著現世的事情即應主修無常和惡趣的過患。如果發覺自己對種種遮禁有所懈怠,即應思維自己對於業果的定解不足,因此應當主修業果。倘若於生死輪回欠缺出離心,求解脫心便會變為虛言,所以應當思維生死輪回的過患。做任何事情時,假如利益有情的意樂不強盛,便會割斷大乘的根本,所以應當屢屢修習願菩提心及它的因。若已受持佛子律儀及修學各種行法時,發覺執相的系縛十分強大,便要以理智破除執相心所執取的一切物件,應於如虛空及如幻化的空性修心。假如自心被散亂控制,不能安住於善所緣境,即應依先德所說修習專住一趣。我未說及的也可以由此例知。總之,切莫偏重於某一部分,必須令自心全面修學一切善品。

上士道次第之中修學菩薩行的般若毗缽舍那修法,至此說畢。

辛二金剛乘的特別修學方法:

當你們已經這樣妥善修學顯經和密咒的共道後,就必須毫不猶疑地趣入真言咒道,因為此道遠比其他修持珍貴,能快速圓滿二種資糧。若要趣入密咒道,便要像《菩提道燈論》所說,首先應以供養財物,恭敬承事及依教奉行等令師長歡喜,而且其程度比前文所說更大,但必須對於那些能具備密咒所說的最低資格的上師才可以這樣做(指除本論所說的基本資格外,還要具備《事師五十論》所說的基本資格,才足以作為密咒金剛阿闍黎)

然後,先以清淨續部(: rgyud sde khungs。指來源清淨的續典)的能熟灌頂成熟自心相續,應要聽聞所受持的誓句律儀,要瞭解它們及守護它們。若然染犯根本墮罪,雖然可以重受,但是已大大阻慢了你們在自心相續引生修道的功德,所以必須勇猛精進,切勿染犯根本罪。還要盡力不犯粗罪,設有誤犯便要勤修還淨戒律的方法。由於這些是修道的基礎,如有欠缺便會像地基崩塌的危樓。《文殊師利根本續》(: Manjusri-mula-tantra):

大師能仁沒有說犯戒者於密咒道能有成就。

意指毀犯戒律的人是完全沒有上、中、下三品成就。無上瑜伽密續亦說不守護律儀者、獲得下劣的灌頂者及不知真實者,縱使修持亦沒有任何成就。所以,不守護誓句律儀而大談修道之輩,是完全偏離續道的。

能這樣守護三眛耶誓句及各種律儀而修習密咒道軌的人,應先修習清淨續典所說的生起次第圓滿本尊天輪(能依、所依曼陀羅),因為續道所斷除的特別物件,便是把蘊、處、界執為凡常下劣的庸常分別,而生起次第正能斷除這種庸常分別,令住處、身體及受用轉為殊勝相。能這樣淨除庸常分別的行者,能得諸佛菩薩恒時加持,快速圓滿無邊福德資糧,成為圓滿次第的合宜法器。

然後,這種行者便要修習清淨續部所說的圓滿次第。續典及闡釋續部本旨的智者論師均不認為可捨棄第一次第(生起次第)而僅修習屬於後一次第(圓滿次第)的某部分道軌。所以必須緊記無上瑜伽密續圓滿道體二級次第的心要。

我在這裏只是就其名目而簡略說明趣修真言咒道的一麟半爪,所以應從各種密咒道次第求取詳細的瞭解。假如你們能這樣修學的話,便是修學總攝一切顯經密咒心要的全圓道體,令今生的暇滿人身具足意義,佛陀的大寶聖教能於自己和他人的心相續之中廣大增長。

回向

以能觀見大師能仁所說的無盡經典的唯一眼目,如實通達一切教規,便是能令智者歡喜的方法。所以我應親近以這種方式妥善修學的善知識,並皈依本初佛至尊妙音,依仗他的力量觀擇真實性。願這位一切智者論師之尊主于我恒時護念。

這種「菩提道次第」是由南贍部洲智者的頂嚴,猶如尊勝寶幢名揚各趣的龍樹、無著二師歷代相傳。這些教授猶如滿願摩尼寶珠,能成滿眾生的希望,亦如千萬經論法流彙聚而成的吉祥善說大誨。

大智者燃燈智(阿底峽尊者)把這種教授弘傳于大雪山(喜瑪拉雅山)之中,所以在這個地區之中,能看見世尊正道的眼目經久未閉。

由於我看見能如實了知一切聖教心要的智者已經不復存在,這種殊妙道軌亦已衰微多時。為了弘揚這些聖教,所以才把佛世尊所說的一切法理,總攝成讓一位乘於勝乘(大乘)之上的有緣士夫趣向佛位的道軌次第。

我以教理觀察而從這些教法擷取的修持方法,不會過度廣繁,但是卻能具足一切要義,即使慧力狹小的人亦易理解。

佛子的法門本已極難通達,而我更是愚者之中的患者,所以于此所有一切過失,悉于如實知(諸佛聖眾)前懺悔。

願以長時努力積集猶如虛空廣大的二種資糧,令我成為勝者之導主,引領一切慧眼被愚癡無明蒙蔽的有情眾生。

願于未達至佛位的一切生世之中,能得至尊妙音悲憫攝受,得獲勝道,圓滿成就一切聖教次第,令諸佛世尊歡喜。

願以大悲心策發善巧方便,如實通達道軌的心要,把有情眾生的心意暗冥遣除,願我能長久住持佛世尊的教法。

願以大悲策動自心,把這種安樂利益的寶藏,彰顯於聖教法寶未廣弘又或曾經廣弘但已衰微的地方。

願這部基於諸佛菩薩的微妙事業而成立的菩提道次第釋論,能令希求解脫者的心意顯赫莊嚴,諸佛成就長久安住。

願那些為編纂善道成辦順緣,消除違緣的人非人眾,生生世世永不舍離諸佛所稱讚的清淨正道。

願我由勤修十種法行如理成就勝乘時,能得具大力者常作助伴。願吉祥功德猶如大海無量周遍十方。

(十種法行,梵: dasa dharmacaryah。藏: chos spyod bcu。是受持經典的方法行儀。略稱十法行,即: 1書寫書寫經、律、論,令其廣為流通。2供養恭敬有經典或佛塔之處。3施他為他人演說正法,贈與經典而作度化。4諦聽專注聆聽他人讀誦經文。5披讀自己閱讀經典。6受持受學教法,憶持不忘。7開演為他人說教法,令其生起信解。8諷誦諷誦、宣揚經文,令他人心生喜悅。9思維思維佛陀所說之法義。10修習行修習佛陀所說之法。見《辯中邊論》及《顯揚聖教論》。)

這部總攝一切佛所說經的心要,龍樹、無著二大車軌之道,能趣向一切種智佛位的勝士法軌,圓滿開示三種士夫所修一切次第的「菩提道次第」,是應精通三藏,殷重修持法義,接引有情眾生,大寶聖教的善友,大菩薩俄﹒羅丹喜饒(: rNgog blo ldan shes rab。意譯具慧般若)的法嗣貢卓措欽(: dKon mchog tshul khrims。意譯寶戒),與及悲智莊嚴,具足教證功德,前代持律大師咸皆稱讚的勝士恰杜瓦增的法嗣(: Bya ’dul ba ’dzin。意譯持調伏),於西藏雪域的持律師之中,猶如勝幢頂嚴的第一持律師,嗉朴(:Zulphu)大堪布貢卓貝桑波(: dKon mchog dpal bzang po。意譯寶吉祥賢),及眾多求法者先前屢屢勸請,後來又應善修學無量顯經密續,珍愛三學,住持聖教導主,精通兩種語言,肩負聖教重擔的無比大士善知識克卓貝桑波(:skyabs mchog dpal bzang po。意譯勝依怙吉祥賢)殷勤勸請而撰造。

(宗喀巴)是從至尊勝士南喀堅贊(: Nam mkha’ Rgyal mtshan。意譯虛空勝幢)聽受由貢巴瓦(: dGon pa ba。音譯阿蘭若師)傳予內鄔嗉巴(: sNe’u zur pa)及慬哦瓦(:sPyan snga ba)所傳出的道次第傳承。又從名為「桑波」(指卓克桑波。藏: Chos skyabs bzang po。意譯正法依怙賢)的至尊勝士聽受由博朵瓦(: Po to ba)傳予霞惹瓦(: Sha ra ba)及博朵瓦傳予鐸巴(:Dol ba)的道次第傳承。

雖然我曾聽聞這些教授的根本教典《菩提道燈論》,但是除了開示三士道的總體意義外,其餘文句由於容易瞭解,所以全未引用。我以大譯師(俄﹒羅丹喜饒)及卓壟巴(: Gro lung pa。原名羅著仲尼,藏: Blo gros ’byung gnas,意譯慧生)父子所著的道次第為基礎並彙集了多種道次第的要義,所以道軌支分圓滿無缺,容易實行,次第排列毫無混亂。(宗喀巴大士是以俄譯師羅丹喜饒及其徒卓壟巴所造的「聖教次第」 bstan rim 論典。卓壟巴曾造有《入如來聖教道次第論》。藏名: dDe bar gshegs pa’i bstan pa rin po che la ’jug pa’ilam gyi rim pa rnam par bshad pa。見《廣論》英譯。)

恭敬頂戴於無量教典辯材無礙,如理實行經論深義,令諸佛菩薩悅意歡喜的稀有大士雪域大車軌至尊勝士仁達瓦(: Red mda’ ba。原名孫奴羅著,藏: gZhon nu blo gros,意譯孺童慧、童慧,是宗喀巴大士的根本上師)及眾位上師尊長足下的塵土。

此論是修習斷行(出離梵行)的多聞比丘,東方宗喀人(亦即宗喀巴,藏: Tsong kha pa)羅桑劄巴貝(: blo bzanggrags pa’i dpal。意譯善慧名稱吉祥),於北方熱振(: Rva sgreng)勝者阿蘭若獅子崖撰造。繕寫者為索南貝桑波(: bsod nams dpal bzang po。意譯福德吉祥賢)。願大寶聖教弘揚十方一切諸處。

吉祥圓滿

(菩提道次第廣論下冊完)

西元2009 4 15

丹增卓津圓滿于香江

法海淵深非我境

文義誤失當悔除

福施無邊諸有情

普入三士道次第

咸登一切種智岸

回向善慧法炬等

于法有緣善友伴

生生不離大乘師

不入歧途住正道

信解堅固善安往

出離菩提心正見

道體支分悉圓滿

無難成就佛果位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