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25 08:48:12
學習次第 : 進階

新譯·菩提道次第廣論 下冊 修習止觀之利益

 

至尊宗喀巴大士造論

妙音佛學叢書翻譯組漢譯

「修習止觀之利益」

醜一修習止觀的利益:

大乘和小乘的所有一切世間功德及出世間功德,皆是「止」與「觀」的果。(世間。梵:loka。藏:’jig rten。意指loka。意指「毀壞」,亦即世俗、凡俗之義。「世」是有遷流的意思,「間」是間隔的立思。也就是被煩惱繞縛的三界與及有為、有漏諸法。「世間功德」是未離有漏系縛的功德,也就是屬於「增上生」範疇的功德。出世間,梵:lokottara。藏:’j ig rten las das。出世間功德即是出離有漏系縛的功德,也就是屬於「決定勝」範疇的功德。)《解深密經》(梵:Arya-samdhi- nirmocana-nama-mahayana -sutra )說:

慈氏,應知道,所有聲聞、菩薩、或如來的一切世間功德及出世間功德,皆是修習,「奢摩他」及「毗缽舍那」的成果。

(問:)「止」和「觀」不是行者經由修習而達成的心相續功德嗎?怎可能把一切功德說成兩者的成果呢?

(答:)下文將要說明的「真實止」和「真實觀」(而非「隨順止」和「隨順觀」)才是經由修習而成就的心相續功德,所以並非所有一切大乘和小乘的功德、皆是由它們產生。然而,只要是涉及一念專注善所緣境的「三摩地」,均可以歸人「止」的範疇,而但凡抉擇「如所有性」或「盡所有性」的善「慧」(藏:rig pa),均可以歸入「觀」的範圍。所以,經文便是就這種意義而說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觀所生(的果),所以沒有衝突。《修信大乘經》(梵:Arya-mahayana-prasada-pra bhavana-nama-mahayana-sutra)亦就這種意義而說:

善男子,這些說法就是要告訴你們,菩薩對大乘的信解與及一切從大乘產生的事情,皆是由無散亂心不顛倒地思維法義而產生。

「無散亂心」便是「止分」的「一心專注」(心一境性)「不顛倒地思維法義」(實事及義理)便是「觀分」的「觀察慧」(藏: so sor rtog pa’i shes pa)。所以,大小二乘的一切功德是由:(1)以觀察慧進行思維抉擇,及(2)一念專注所修境這兩者而達成,而不能單憑修持「觀察修」(藏:dpyad sgom) 或「安住修」(藏:’jog sgom) 而獲得。《解深密經》又說:

只要人們能修習「毗缽舍那」及「奢摩他」。便能脫離「粗重縛」和「相縛」。

文中的「粗重」(: gnas ngan Icn)是指一切在心相續之中能增強「非理分別」(: tshul bzhin ma yin pa’i rnam rtog,又作「邪分別」)的「習氣」(藏:bag chags )「相」(藏:mtshan ma) 使是對「非理邪境」的持續貪著,它能長養這些「習氣」。《般若波羅密多教授論》(梵:Prajnaparamitopadesa。寶生寂論師造)曾說「毗缽舍那」能斷除前者,「奢摩他」能斷除後者。雖然這些被認為是「奢摩他」和「毗缽舍那」的利益,但是文中並未使用「奢摩他」或「毗缽舍那」的名稱,至於「靜慮」和「般若」的利益亦有類似的說法。必須知道,這些說法皆是描述「奢摩他」及「毗缽舍那」的利益。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