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24 07:57:25
學習次第 : 進階

二十一禪修手冊 菩提道次第實修手冊入門初基 導言 所緣境

 

所緣境
     
通常,任何清淨的對象均可作為禪修的所緣境。如果發覺:觀某一特別的所緣境時,我們的心變得越發平和歡愉,表明該所緣境是清淨的。反之即不清淨。此外,許多所緣境屬於中性,對我們的心並無特別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很多清淨的物件可以作為禪修的所緣境。本書詮釋了其中最富意義的部分,比如第十六頁的佛菩薩眾會觀想,以及二十一禪修的觀境,含蓋了從依止善知識乃至空性等內容,空性即諸法的究竟本體。
     
依止具格的善知識,我們開啟聖道之門。仰仗善知識的教授加持,我們才能生起誠敬與信心,甚至容易獲得菩提道次第的成就。基於此,我們必須參思依止善知識。
     
我們必須參思人身的寶貴,以便認識到,我們當下擁有修行佛法的良機。如果珍視人身的巨大潛能,我們就不會將生命浪費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俗務上;我們必須參思死無常,以對治懈怠,克服對世間的追逐、保證修行的清淨。如果我們清淨修行,得到成就亦不難。通過參思惡道苦、皈敬三寶、遮止不善法而修習善法,我們自保不墮惡道,且生生世世獲得圓具修行條件的寶貴人身。
     
我們必須參思人與天人的痛苦,以生起永久解脫達涅槃的願望,此願即出離心。它強而有力地推動我們完成菩提道次第的修行,而菩提道次第即是得到圓滿解脫的真正方法。
     
我們必須參思慈心、悲心和菩提心,以戰勝我愛執,生起並增長對眾生的善心。然後,我們必須參思(梵文為舍摩他)和(梵文為毗婆舍那),以斷除無明,最終淨除煩惱、所知二障而成佛。
     
此外,還有很多以其他為所緣境的禪修。比如,如果修呼吸法,我們應當結合八十三頁和八十九頁的受與施,放到一起來修。這樣禪修非常有意義。如果把大量的時間用於一般的呼吸上,那麼我們可能發現道次第主修功課的時間就不夠了。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