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6 09:14:54
學習次第 : 初階

菩提道次第修學  濟群法師

煩惱、業、果報

   沒有學過教理的人,說起業障時會很籠統。最近妄想很多,他會說是業障現前;最近諸事不順,也會說是業障現前。我們學習教理,必須明確業障究竟是什麼,也必須分清煩惱、業、果報三者之間的差別。
  

業,是因煩惱表現出的行為,它們的關係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業因煩惱而生起,如因貪造業,或因嗔造業;一是招感果報必須以煩惱為土壤,否則業是無法產生作用的。
  

所謂業障,是由業力形成的障礙,為果報的顯現。如想修行但必須忙於生計而無暇修行,或發心出家但家人強烈反對並多方阻撓,或有時間修行卻時時被病魔纏繞等,都是業障的表現。有時,善業帶來的樂果也會成為障礙,比如太有錢或生活太舒適了也未必是好事,所謂富貴修行難
  

業並非固定不變的,還有增長擴大的功能,相當於現代人所說的增值。任何東西的增值都離不開環境,如購買房產,市場比較好的前提下才會增值,不然也可能縮水。至於增值到什麼程度,則取決於各種相關因緣和條件,包括房屋的結構、地點、周邊環境等。業的增長也與業的輕重相關,並非無條件的。在某些情況下,業還會損減。如證得阿羅漢果後,業失去了繼續生長的土壤,就不再增長擴大。
  

 關於受報的問題,也要視因緣發展。如果你生在娑婆世界,對方已往生極樂,又如何受報?或是對方已證得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又怎樣去找他?所以,很難一概而論。至於說到安世高、慧可等高僧償還命債之事,如果修行達到相當境界,知道對方尚存報復之心,希望將此業緣了結,所以不斷在人間受生,償還以往的恩怨情仇。但我們要知道,對於修行有成的人來說,償還命債並不困難。他如果沒有能力償還,也不敢如此坦蕩。若已具備這個能力,就像百萬富翁償還幾百元債務,根本就不算什麼,不像我們將生死看得那麼重。

200710月修訂版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