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1/06 23:26:29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菩薩行論一之三2006

達賴喇嘛尊者

中譯:蔣揚仁欽

(一之三)

在六道輪迴裡面,如果投生到畜生道的話,幾乎只有痛苦而已,有了痛苦也沒有辦法解決,因為牠不夠聰明,只能說「我好痛苦」而已,只能怨天尤人了。好不容易有一點點快樂,牠那時候會很高興,於是產生了貪心,這貪心又讓煩惱增長,於是又去造業了;痛苦的時候,有了痛苦於是又產生了瞋心,所以一直都在煩惱裡面打轉著。那是因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智慧的緣故,智慧能力不夠的緣故,縱使有痛苦又能怎麼樣呢?

可是我們人不一樣,現在具有了人身的這個工具;但是有了人身,並不代表在人道的時候,是在具有佛法的時段裡面。因為一般來講,雖然六道有人,但是有所謂的黑劫或炬劫的這種說詞。所謂「暗劫」或者是「黑劫」,就是說完全不可能聽聞得到佛法,也就是世界上沒有佛法的存在了,那時候是有人,可是沒有佛法任何的聲音的內容。但是我們也不是在這個時段裡,我們現在生的是有佛法的時段,所以稱為叫做炬劫(炬火的炬,劫數的劫)。這世界上雖然有佛法,如果投生在沒有佛法的地方,那不是很淒慘嗎?跟暗劫是沒兩樣的,可是也不是,我們是投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如果投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但是自己又聾又瞎(是殘障人士)沒有辦法學習佛法;可是也不是,我們的眼睛是看得很清楚的、耳朵也是聽得很清楚的。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們並不是又聾又瞎,而且是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可是有一些人卻認為說「佛法是邪見」,而產生對法的毀謗;可是也不是啊!我們對佛法有絕對的信心。可見我們已經遠離了學法時的八種無暇,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來學法,已經圓滿暇滿的功德了。

宗大師曾經有說到:「既然我們好不容易,透過種種因緣聚合之後,獲得了暇滿,那就要好好把握這個工具,善巧的運用它來成辦大業。」同樣的,貢唐仁波切也說到了:「這個眾多的因緣聚合在一起,實屬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那就不要讓自己懈怠了,要好好的精進修習。」“

現在我們每一位都具有暇滿的功德,如果這麼想:「暇滿這麼難得,我現在已經獲得了」,於是很高興、很隨喜,而不去精進的話,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貢唐仁波切曾經有說到:「沒修沒修二十載,要修要修二十載,未修未修二十載,空白自傳已記載。」未遇正法二十年,遇到正法之後,想修想修二十年,過了四十年之後,可惜可惜二十年,最後成辦人生的空傳記,這樣子我們的人生就空空的度過了六十年。為什麼呢?就如同之前所說的「顛倒執著」,認為還有明天的這種常執的緣故,把世間瑣碎的事情執為是有意義的事情,把無義的事情執取為有義的事情,一直在世間瑣碎的事情上打轉著,把不淨視為淨,把痛苦視為快樂的緣故,好像每一天只是跟著生活上的行程走而已,最後好像什麼都沒有了。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呢?回首一看好像沒有啊!這個就是由顛倒執著所產生的遺憾。“

為了使暇滿的人身能夠促成大義,我們要刻意的去監督自己、督促自己,一定要好好的提起心力來修行善法。最好策勵自己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思惟「無常」。所以貢唐仁波切又說到了:「這麼難得的暇滿工具,既然我們已經獲得的話,就要好好去運用。因為有了這個工具能夠修行,能夠成就不可思議的菩提心功德,能夠成辦不可思議空正見的功德,所以在內外因緣具足的時候,不要只是在嘴巴上解釋佛法的內容,好像是修行人的樣子,其實內心都是煩惱在那邊滾著、燙著;這樣的話,就像只有外在修行者的模樣,但是內心卻是煩惱的模樣,不應這個樣子的。」

所以,多美桑波也曾經這樣說過:「自己的錯誤,如果不由自己反覆去觀察的話,那很有可能只是保留在一種外在修行的表態而已。」自己要反覆的觀察,今天我到底生了什麼樣的善心?我到底生了什麼樣的煩惱?仔細去觀察自己就可以知道,才不會被自己給騙走了。否則的話會認為:我已經皈依佛門了,我也唸經了,我每天唸六字大明咒,而且每天做早晚課、也唸《心經》,這樣就夠啦!就不需要再多學了,不需要再多做了。有這種想法就是錯誤的,這種就是外表上看似修行者的樣子,其實內心的煩惱還是仍然存在著,並沒有獲得真正的改善。所以我們時常被自己的四種顛倒執著給騙走,就如同之前所說的,我們一直把沒有意義的東西、執取為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們會感覺到,好像每一天都是沈浸在沒有意義、非常雜碎的事情上面,不是嗎?所以思惟「無常」的方法,對我們來講是非常有幫助的。“

  佛陀在講四聖諦的時候,針對每一個四聖諦的內容,又說了四種的行相,稱為四諦十六種行相。在苦諦上面說到四種行相,就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四種的內涵。在此有說到「無常」的內涵,無常可分「續流的無常」以及「剎那的無常」兩者,「續流無常」是粗分的,「剎那無常」是細微的。之前我們說到第一個步驟要先「斷除非福業」,這時候就可以思惟「續流的無常」;如果在解釋第二步驟對治我執的時候,就要思惟「細微的剎那無常」。在此最主要講到的無常,就是「念死無常」,粗分的無常。

什麼叫粗分的念死無常呢?一旦我們生在這世間,就有離開世間的一天,有生必有死,這是一定的。而且只要一生決定就會死,這個死並不一定是,比我們年紀大的人會先走,比我們年輕的人會比較後走,一般是可以這樣說沒有錯!可是百分之百一定說比我們年紀大的人會先走,那就不一定了。所以貢唐仁波切在此有說到一句話:「白髮的父母親,臉上有一大堆的皺紋,手持著拐杖,沒有辦法走得很穩的父母親,卻哭著送黑髮的自己兒子啊!」因為有這種現實狀況存在的緣故,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確定說,比我們年紀大的人一定會先走,我們年紀輕就有保障可以活久一點,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那死的時候,什麼會帶來幫助呢?死的時候,唯有佛法能夠幫助我們以外,其餘的都沒有辦法。有再多的支票,有再多的金銀財寶,也沒有辦法!死的那一天都要放棄了。國王在死的那一天要放棄他的國土,乞丐在死的那一天要放棄他的拐杖,都是要放棄身外之物的,這是沒有差別的。有再多的親朋好友,無論是上師、弟子,或者再多的朋友等,有聚合的一天就會有分離的一天,這種感覺就像一陣大風突然的吹過,聚集了很多樹葉、落葉,把它堆積在一起,但是一陣大風又吹過,於是每一個落葉又各自的飄走,就是有那種的感覺。我們都隨著業風而聚合在一起,又隨著業風而離開,所以世間的安樂,無論是多麼的豐富,但是最終還是會有分離的一天,最終必須要放棄這個身體的。所以透過無常的思惟,我們應該策勵自己:「既然這個暇滿的人身如此的難得,我們已經獲得的,又有念死無常,所以必須要策勵自己精進修行,而不是滿足在一種習俗上而已,而是真的使內心去相應於正法。」“

之前是講到菩提心所依的「身」的部分,現在講「心」的部分。所謂「所依」,就是成辦菩提心的工具,工具可分「身體」還有「心」這兩者。身體就是暇滿,現在是講到心的部分。什麼樣的「心」才能夠帶來菩提心呢?當然要遠離心上的種種逆緣,就像之前所說的四種的顛倒執著,這個是必須要排除的。「大悲心」是成辦菩提心最好的所依,最好的工具。在這個同時,也必須要看到三寶功德的這種「信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如同大師在《緣起讚》裡面有說到:「對佛法的信心,一定是要透過見到佛理之後而產生的信心,而不是先入為主的馬上去相信。是要透過長期的觀察學習之後,見理所產生的信心,這才是成為佛教徒所需要的信心。」

在《中觀四百論》裡面曾經有說到:「若於佛所說,深事以生疑,可依無相空,而生決定信。」佛說了大地菩薩的不共功德或者某種的成就,生起了某種證量之後,會有種種不同的異像,這一種極細微隱蔽分的內涵,我們要如何去相信呢?在《中觀四百論》裡面就說到了:佛陀說了如何讓我們獲得解脫、如何獲得決定勝的最殊勝法門──就是無我的見解。這個無我的見解,反覆的去學習觀察之後,不但沒有正理可危害以外,反而還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的踏實、更加的相信──痛苦是可以解除的。因此,宣說如此大地功德的宣說者──導師,當然大地功德我們沒有辦法推理了解,可是空性這部分的內涵,我們可以用理由來相信、並且推理去認知,因此可以相信佛所說的這種大地功德是存在的,透過這種間接的方式來相信「極細微隱蔽分」的,這是理由一。

理由二,佛陀所說的大地功德的經文上,它不會有前後矛盾,這是理由二。像佛陀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如何形成,須彌山等等種種的道理,在那個時候雖然是極細微隱蔽分,可是現在應該不算極細微隱蔽分了,現在大家都可以知道這世界是長什麼樣子的,所以沒有前後矛盾的情況下,這種極細微隱蔽分是我們可以相信的。再加上佛陀本身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是多劫以來修學大悲心、菩提心的緣故,沒有理由誘拐我們、欺騙我們的,因此我們可以相信佛所說的極細微隱蔽分的內涵。再加上次轉法輪的這種「境上」的空性,以及後轉法輪的「識上」的空性。再配合《中論》所說的,佛陀無自性和眾生無自性的體性是沒有差別的,而說到了輪迴和涅槃從法性去觀察是沒有區別的。透過種種的道理,來相信成佛的果位是絕對有的、是可能的,而生起對三寶功德的信心。

5、猶於烏雲暗夜中,剎那閃電極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暫萌修福意。

成辦「菩提」的主因,就是剛剛所說的「大悲心」。「大悲心」再加上見三寶功德的「信心」,來成辦具有二希求之發心──菩提心。菩提心是要有眾多的善心、善因緣聚集之後,才有辦法生起的。當然善心不是那麼容易生起,如同之前所說的,這種的善心要透過智慧反覆的觀察學習之後,才有辦法生起的。所以在此就說到了:「猶於烏雲暗夜中,剎那閃電極明亮」,在一個黑暗的夜晚,閃電突然間打下來的話,打下的那個時間是非常迅速、短暫的;同樣的來比喻,透過佛陀加持的威德力,讓世人暫時的生起想要修習菩提心的這種善業,可見善心之難生。“

「菩提心」是一切佛理的精髓,為什麼呢?佛所說的教法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成辦一切遍知而說的。「一切遍知」就是圓滿自他二利一切功德的果位,為了能夠獲得這種究竟果位,唯一的方法、唯一的途徑就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有佛陀四身的功德,沒有菩提心,佛陀四身的功德就沒有辦法成辦;但是「空正見」卻又不同了,光是有空正見是沒有辦法成辦佛陀四身的功德。也就是說成辦佛陀四身功德,最主要的來源不是空正見、而是菩提心,換句話說,一切佛法的精髓,最主要的精華就是菩提心。

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仔細看的話就是菩提心的支分、或者是前行;或者是菩提心的正行,也就是菩提心的功德等;或者是菩提心的學處,就像密乘、金剛乘,為了能夠成辦不共的止觀雙運,而說了金剛乘,這是菩提心的一個學處。所以佛陀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總攝在菩提心的支分或者是前行,或者是菩提心的正行,或者是菩提心的學處等。所以寂天菩薩在之後有說到一句話:「正法的牛奶反覆攪拌之後,能夠提煉出菩提心的酥油。」所以,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門,最主要的精髓也就是菩提心了。

那什麼是「菩提心」呢?這一顆心的定義是什麼呢?就是為了能夠利益一切有情,想要成辦無上菩提的這顆心。所以由「希求他利之發心」為主因,來成辦利益他人時必要的這個「無上菩提」的工具。所以有兩種希求:「希求他利發心」的希求心,以及「希求菩提發心」的希求心兩者。在「希求菩提發心」的同時,由於這個希求心相應的心王(因為希求本身是個心所,每個心所都有一個心王),在「希求菩提發心」的這個希求相應的心王,我們稱為叫做「菩提心」,這就是菩提心的定義。所以為了能夠成辦菩提心,這兩種希求心要各別的修成,也就是成辦「希求菩提之發心」以及「希求利他之發心」。

在修學「希求菩提之發心」的時候,首先必須要讓自己知道,「菩提」是不是可以成辦的?菩提是不是存在的?若菩提是存在的話,自心上可以去成辦菩提呢?是如何成辦的?就要給自己問題了。要獲得解答的話,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空性」的理解上,如果對空性理解的話,就可以知道「菩提」是可以成辦的。透過「境上」的光明以及「識上」的光明,透過這樣的反覆思惟,來證明解脫是可以獲得的,大菩提是可以成就的。

有關「希求利他之發心」的這個希求心,要怎麼成辦呢?「希求利他之發心」最主要講的是大悲心,這個「大悲心」最主要是由智慧去成辦的。在《入中論》裡面有說到悲心可分三者:緣眾生之悲心,由「無常念」來緣眾生之悲心,或者是由「無我念」來緣眾生之悲心。悲心又可以分為:有智慧所攝或者無智慧所攝的悲心。一般要成辦悲心的時候,最主要還是以智慧來成辦的這個悲心的。還有一種悲心就是跟聲聞還有獨覺乘共同的悲心,這種悲愍心就是說「我不忍看到一切有情眾生在輪迴苦海」,他只是憐愍還有不忍心而已。但是菩薩們所需要的悲心是什麼呢?不只不忍看到他們正在遭遇痛苦,而是自己要來承擔這種痛苦,是自願的或者自己願意扛起所有責任的這種悲愍心。這個在的經典裡面有說到了「想要救護之悲心」,就是有這種責任感的悲心,這個就是最主要的悲愍心。由這種悲愍心來成辦菩提心,這也是菩提心最主要的主因。“

這種悲心要生起的時候,所謂「這種悲心」就是說,不只是看到別人痛苦而產生的憐愍而已,而是想要讓自己扛起一切的痛苦,讓自己去負起「讓他們獲得救護」的這種責任感的悲愍心,為了能夠生起的緣故,首先必須要非常的愛護珍惜的去看待正在受苦的眾生;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愛護愛惜一切有情眾生,這樣的話這種悲愍心就沒有辦法生起了。為什麼呢?平常自己的親友,或自己最喜歡的人遇到痛苦的話,悲愍心是很自然的、油然的生起;可是當自己討厭的對象正在痛苦時,我們會想:「真好啊!他應該更痛苦才對!」這代表什麼呢?我們內心的「平等捨」沒有做得很好,只是針對某一種喜歡的對象,當他痛苦的時候產生不忍,但不喜歡的那一邊卻希望他更痛苦。所以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平等捨」做好,我們必須要真正的去愛護一切有情眾生。

其方法是什麼呢?可以透過「知母、念恩、報恩」,七因果的方式來成辦,這是一者。第二者,就是透過「愛我執過患」的思惟,以及「愛他心功德」的思惟,以修學自他相換的方式,來修學愛惜一切眾生的悲愍心。也就是說無論是在根道果任何時刻,一切有情眾生對我都是非常有恩惠的。有了眾生我們才能夠獲得增上生,有了眾生我們才能夠獲得決定勝的,為什麼呢?增上生最主要的來源──十善業道,防護十惡業稱為叫做十善業道。那「十惡業」就是他人會損害我們,有這樣危險情況時,我們才去防護的,防護惡業的造作才有辦法累積十善業道。也就是因為有了想要傷害我們的眾生,才有機緣來作防護。所以眾生對我們有恩,因為有了他這個緣,我們才有辦法累積增上生或決定勝的因緣。更何況是一切遍知,為了成辦一切遍知,悲愍心、大悲心、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大悲心」的所緣是什麼?是無邊有情眾生。所以一切有情眾生,在我們成辦一切遍知的過程中,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們都想要離苦得樂,可是要真正獲得究竟安樂的話,跟一切眾生是沒有辦法脫離關係的。我們必須要緣一切眾生,藉由眾生的這個資糧田,才有辦法累積功德,才有辦法真正獲得究竟的安樂。所以今天這個人對我有沒有恩?不是說他想要幫助我,而是說實際上他有沒有真正利益到我?這才叫做他對於我有沒有恩。所以從自方而言,如此去思惟眾生的勝利還有功德之後,來修學「希求他利之發心」,這是第一步驟。“

還有「為了正在遭遇痛苦的這種眾生,我必須扛起一切責任」的這種責任感、悲心生起的時候,不只要愛惜正在遭遇痛苦的一切有情,還必須要認知他們現在遭遇的痛苦是什麼──也就是認知痛苦的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的話,會有一種負面的狀況,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某一個人,現在正在遭遇某種的苦境、難處之後(也就是世間的痛苦感受),我們覺得:「這個人好可憐喔!他怎麼那麼痛苦!」可是當我們看到一個有名氣的人、有權位的人、或者是有金銀財寶的人,那我們就會覺得:「哇!真好!我也想要!」原本是可憐的對象,變成羡慕的對象了。這代表什麼呢?對痛苦的認知不是很深入。所以我們要去修學,要去了解的這個痛苦就是「行苦」,也就是如同之前所說的,佛陀叫我們要知苦,所要知道的這個痛苦是什麼?如同洛桑卻堅有說到了:「如果我們所要了解的痛苦是「苦苦」的話,這是動物也能夠了解的,這不需要刻意的去學習。如果我們所要了解的痛苦是「壞苦」──世間安樂感受的話,那證得了四禪天以上的外道行者,因為在四禪天的時候,所有的感受都是屬於「捨受」,也不快樂、也不痛苦的捨受,因為他們認為快樂感受會帶來煩惱,所以他們會暫時壓抑快樂的感受,讓自己處於捨受的狀態當中,他們也從壞苦當中獲得暫時的脫離了,所以這也不是我們刻意去學習的痛苦。

那我們要去學習、要去知道的痛苦是什麼呢?也就是業和煩惱所帶來的「行苦」,這是身為佛教徒必須要去認知的痛苦。所以要生起大悲心之前,不只要生起愛惜眾生的悅意慈心以外,還必須要去了解正在遭遇痛苦的這些眾生們,他們所得的痛苦是什麼?認知痛苦的智慧這是非常重要的。先由自身去體會,才有辦法體會他人的痛苦,而產生憐愍;如果自身上沒有辦法體會這種痛苦的話,那說「他人多痛苦啊!我產生這種不忍心啊!」那只是嘴巴上講講而已,並不是真正的體會了。所以出離心要先有,由自身上去體會之後,再來轉所緣境、轉移到他人的身上,再配合之前的愛惜眾生之心,才有辦法生起大悲心的。“

這也是為什麼大師說到了「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把它稱為成佛的最主要三個主要之道,而說了《三主要道》。為了能夠生起這種「出離心」,首先必須要去斷除兩種障礙:第一個,貪著今生享受的障礙,第二個,貪著後世享受的障礙。為了能夠斷除對今生的貪著,大師說到了「思惟暇滿義大」以及「念死無常」,來斷除今生的貪著;為了能夠斷除後世的貪著,大師說了「思惟業果」以及「輪迴的過患」。所以在《三主要道》裡面就是說到了,透過「思惟暇滿」以及「無常」斷除今生的貪著,透過「業果」以及「輪迴過患的思惟」,來斷除後世的貪著。如是反覆的修行,晝夜六時能夠油然的生起,欲求或者追求解脫之心的話,這個叫做生起出離心之量。

同樣的,像寧瑪派龍欽巴所著作的《心性休息》,以及岡波巴大師所著作的《解脫莊嚴論》,都有說到如何透過暇滿、無常、因果、輪迴過患的思惟,來生起出離心之理,跟上述所說的是一樣。無論是格魯派、薩迦派、寧瑪派、噶舉派等,這是共同的一個階梯,大家必須經過的一個途徑。覺囊派也是如此,最後連苯教也是如此,可能剛開始在原始的苯教的教義裡是有點不同,但現在的苯教的教義是一樣的。“

這以上就解釋了發起菩提心的工具,也就是這個所依的內涵,尤其是解釋到有關大悲心如何生起的次第之理,透過這個次第的方法來修學菩提心。當然這個絕對不是說一、二個月就能夠成辦的,需要好幾十年的觀修,慢慢生起菩提心的證量。當然隨著個人過去因緣的不同,或者是根器的不同,有些人可能會比較快、有些人會比較慢,但如同阿底峽尊者所說的:「像太陽的勝義菩提心,以及月亮的世俗菩提心,如同月亮的這個菩提心,縱使需要好幾劫的時間來修學,我也願意,而且這是值得的。」確實是如此,因為每個人都想要快樂,既然想要快樂的話,讓我們快樂最好的法門就是菩提心了。以自利的快樂而言,最好成辦自利快樂的法門是菩提心,以他利、圓滿的利益而言,最好的法門也是菩提心。既然我們活在這世間,又想要快樂的話,那不修菩提心幾乎沒有其他的方法了,好像也沒有其他的意義可言了。又能夠追求什麼比菩提心更殊勝的利益呢?沒有了。“

在《三主要道》裡面有說到:「四大瀑流沖激難遮止,業力繩索緊密所繫縛,墮入我執鐵網罟洞中,無明大闇周遍所蒙蔽。」透過偈頌文的內容反覆去思惟,對生起出離心是很有幫助的。隨著業力或者隨著煩惱的他力而轉,所以讓我們受到種種的痛苦,這個從自身上去思惟的話,叫做「出離心」;同樣的內容,從他人的身上去思惟的話,叫做「悲愍心」。怎麼思惟呢?在此就說到了「四大瀑流」,假如我們現在被河水給沖走了,而這河水不是一般的河水,而是四大瀑流,一起被沖走的話,可以知道那沖擊力是非常強大的。

「四大瀑流」是哪四大呢?生、老、病、死四大。雖然我們在之前一直強調說,暇滿人身是多麼的好、多麼的殊勝,它是成辦一切遍知最好的工具,可是它開始形成的那一天起,就有了「生苦」;結束的那一天,又有另一個痛苦叫「死苦」;在這個過程當中又有什麼痛苦呢?兩種的痛苦,「病苦」或者是「老苦」。再加上我們會遇到不想遇到的(怨憎會),我們不想要分離的(愛別離),種種的痛苦等,所以「四大瀑流沖」。

「激」,在被瀑流沖走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可以掙脫的話,說不一定還有機會的,可是不是!這個業力隨著輪迴的黑白之業,把我們的手腳綁得緊緊的。在四大瀑流當中,一切都隨著過去的黑業或者是白業決定而有,並不是隨心所欲想要讓自己快樂就能快樂的。在這個河水沖激的時候,不只手足被綁著緊緊以外,而且還墮落到「我執」的鐵網當中。這個「我執的鐵網」是什麼呢?在此就是比喻「人我執」,或者叫它「薩迦耶見」,也就是緣「我」的這種自性執著。當然在緣我的自性執著產生的時候,首先要看到「我的蘊體」才會去緣「我」,那看到「我的蘊體」的時候,很自然的會把蘊體看成真實有,而去產生執取了,所以由「法我執」來產生「人我執」的。不只手腳被綁得緊緊以外,又墮落於我執的鐵網裡面。

如果是白天的話,說不一定還有一絲的希望,可以請求別人來救護我們,可是不是啊!被無明的大黑暗給覆蓋著。因為我們無論是看前面、看後面、看左邊、看右邊、看裡面、看外面,看任何的一切都是真實有的,所以會覺得好像被壓迫得很緊,好像無法呼吸的感覺,因為我們看任何一者、看任何一法的時候,都是以真實相去看的。所以如果我們不了解空性,如果不了解無真實、無自性的內涵的話,那幾乎就沒有希望了!當我們透過空性的學習,知道原來這一切並不像自己看到的那麼真實的話,就可以尋找到一絲的希望,會知道「解脫」是絕對可以成辦的。這時候才有辦法真正的把真實執著看為是仇敵,然後從此當中而獲得解脫、從此當中而獲得救護,這才是真正的出離心。要先從自身上去體會,再從他人身上去體會。從自身上去體會叫「出離心」,從他人的身上體會稱為「悲心」。“

如果我們發起具有希求之發心的話,其心力是不可思議的,是非常偉大的、是非常強烈的。看到眾生痛苦的時候,馬上能夠緣念所緣的無邊眾生,「乃至虛空未盡之前,我要救度他們」。所以可以揣摩去猜想到,當時生起菩提心的這個修行者,他所發起的心力確實是非常強烈,而且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在經典上有說到,菩提心具有四種無量的功德,哪種四無量呢?所緣無量眾生,「所緣功德」;希望一切有情眾生,能夠獲得具一切功德的一切遍知,所以「所求功德」;他的時間,是乃至虛空未盡之前,在時間上「無量功德」;它的學處上「無盡功德」。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我願意努力的成辦一切,具有這四種無量功德的緣故,可以讓生起菩提心的菩薩,快速的累積資糧,圓滿一切的功德,並且淨除一切的障礙。

就像我們看到螞蟻,餵東西給螞蟻吃的時候,如果你只是很單純的餵東西給螞蟻,覺得螞蟻很可憐!牠找不到吃的東西,餵一個小小的東西給牠吃。當然這是一個善心,可是有了菩提心之後,再去餵螞蟻的那種善心卻又不同了。雖然行為上是一樣的,可是另外一者,他卻想著無邊的有情眾生,「乃至虛空未盡之前,利益這些有情眾生」,雖然我能夠幫助的,只是讓你暫時解除飢餓痛苦而已,可是我將來一定要讓你獲得一切功德的一切遍知。隨著這種無比的心力,雖然外表上做的只是餵螞蟻的這種小善行,可是實際上他已經累積了無邊的功德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菩提心,能夠快速集資淨障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此就說到了:

6、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堪,捨此圓滿菩提心,何有餘善能勝彼?

我們的善行都是非常微弱的,因為都是一直想自己,為了自己好而去做善行,善行的根本就不堅固了,所以善行微弱。再加上造惡業的時候,都是自然而然的,它的力量非常強大,所以難堪忍。在這種的情況下,如果還不去修學菩提心的話,那豈不就沒有救了嗎?所以「捨此圓滿菩提心,何有餘善能勝彼?」還有比菩提心更有力量、更殊勝的善法,值得我們去學習嗎?或者是更快的累積資糧、淨除障礙的嗎?這是沒有的。為什麼呢?

7、佛於多劫深思惟,見此覺心最饒益。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

佛陀在長久的劫數以來,反覆的去觀察,什麼才是真正會帶來利益的法門?佛陀體證到一點,唯有菩提心才能夠真正饒益一切有情眾生,所以在此說到了,「佛於多劫深思惟,見此覺心最饒益」。「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菩提心是成辦增上生還有決定勝,最殊勝、最好的方法,而且能夠讓我們快速的成辦。如同之前有說到,騎上菩提心的這匹良駒之後,我們所走的城市都是快樂的。同樣的道理,在《寶鬘論》裡面也有說到了,當某一個人內心裡有某一種的因緣,讓他產生一種:「我不枉費此生!」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產生的話,那時候身體有再大的痛苦也不會感覺到;同樣的道理,透過了菩提心,當你真正的從內心深處,發願自己像四大一樣讓眾生享受,自己自願成為眾生的奴隸,來承擔一切眾生的痛苦,乃至虛空未盡之前,從內心深處發起這種無比心力的時候,那時候的內心是多麼滿足!這種滿足感,遠遠勝過一切的滿足感,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以當有這種滿足感,當有這種無比心力以及勇氣的時候,又何必在乎三大阿僧祇劫之後才會成佛呢?因為那個時候是快樂的啊!沒有人會去計較快樂的時間長,只有人會去計較痛苦的時間短;痛苦的時間再怎麼短它也是長的,快樂的時間再怎麼長它也是短的啊!既然菩提心一生起,從內心深處「願意為眾生承擔」的那種無比心力能夠發起,而且只要一旦發起,那種的滿足感永遠都是存在的話,那又何須在乎成佛的時間是很長的呢?因為你所做的、所想的都是有意義的。所以生也是為了菩提心而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人而有的話,那我們的增上生和決定勝,一定能夠迅速的、快速的去成辦。所以「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的原因也是如此。“

8、欲滅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眾不安,欲享百種快樂者,恒常莫捨菩提心。

一般像「防護殺生」的這種善業可分三種:第一種,「如果我殺了人,可能會被判去坐牢,所以我不能殺人」,當快要殺人的時候想說「不行!」而不去殺這個人,以這種意樂不去殺人,這是一者。第二者,我是很想殺他,可是殺他的話,我將來要承受什麼什麼果報!於是而不去殺他,這是第二種。第三種,是有那個因緣要去殺害他人,可是想說:「如同我愛惜自己的生命般,他也愛惜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不能去殺害別人。」同樣的防護殺生的善行,可是卻又因為意樂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果報和功德,這是因為由「意樂」的緣故,而不是侷限在他的行為上的。更何況是由菩提心呢?只要菩提心生起的時候,希望眾生任何大大小小的痛苦都不要發生,願意讓自己來承擔的話,由菩提心所累積的任何善業,其功德更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想要真正的去除自己的痛苦,那也不應該放棄菩提心,因為唯有菩提心,才能夠讓你、或者是一切有情眾生,真正的從一切痛苦當中獲得脫離。如果你想要得到快樂的話,也不應該放棄菩提心,因為有了菩提心之後,它無比的資糧,能夠讓你無有間斷的、繼續獲得增上生,迅速的走上成佛之道,最後獲得決定勝。因此如果想要獲得百般快樂的話,請不要放棄菩提心。所以在此說到了,「欲滅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眾不安,享欲百種快樂者,恒常莫捨菩提心。」“

9、生死獄繫苦有情,若生真實菩提心,即刻得名諸佛子,世間人天應禮敬。

無論是誰生起了這一顆菩提心,一旦發起的時候,就應該稱為菩薩或者是佛子,而值得受到人天的敬禮和禮拜。

10、猶如最勝冶金料,垢身得此將轉成,無價之寶佛陀身,故應堅持菩提心。

第十句就講到比喻,「猶如最勝冶金料」,「冶金料」是一種特別的漆,這種神奇的冶金料,無論任何的鐵或者是銅像一塗上的話,都能把它轉為黃金般的。同樣的,如果我們這個凡夫,能夠生起菩提心的話,那現在這個暇滿的工具,雖然它是一個不淨之身、污垢之身、血肉之軀,可是它可以轉為成佛的工具、成佛最好的助緣,這是一種解釋方式。第二種,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所謂的凡夫、我,都是由五蘊安立而有的「我」。所謂「由五蘊安立的我」就是說,我們的意識續流,它如果是具有煩惱污垢、或所知障污垢的話,我們稱這個叫輪迴者、或叫凡夫;在這個意識的續流當中,拿掉了煩惱障、或者是所知障的話,那就轉為法身了。所以意識續流還未拿除煩惱的時候,而安立的「我」,稱為叫凡夫;當意識續流拿掉了煩惱障和所知障之後,而安立的那個我,叫做報身或者是化身。所以同樣的,我們意識續流上有了菩提心之後,可以稱為佛子的,也可以這種的角度來作解釋的。「無價之寶佛陀身,故應堅持菩提心。」“

12、其餘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

其原因就是說到了,所謂善業的力量強或不強,最主要是由促成這個善業的動機來作決定的。如果我們念一串的咒語,那在念一串咒語的時候,只是為了求今生的榮華富貴、或今生的身體健康、長壽、長命百歲等等,而去念這個咒語的話,那你持誦這串咒語的功德,只能夠在今生享受而已,今生過後,就不可能有這個持咒善業的功德存在了。如果你持咒的動機是為了後世能夠獲得增上生、或什麼等等的話,那你現在持咒的功德,會一直留在後世還沒有獲得增上生之前,後世一旦獲得增上生之後,那這個善業的功德就不見了,因為你是緣這個目的而去持咒的。同樣的道理,如果持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解脫而去持咒的話,那還未得解脫之前,這個持咒善業的功德會存在,可是一旦獲得別解脫的話,這個善業的功德就不存在了。可是由菩提心去持咒的話,其功德是虛空未盡之前,一切眾生未度之前,是永遠存在的,只要虛空未盡的話,持咒的善業功德是永遠存在的。

所以一般的善業就像芭蕉樹一樣,果實生了之後就不見了,什麼都沒有了,不會有任何剩餘了。可是由菩提心所造的善業卻不一樣,它如同大樹一樣,不但不會枯萎、反而還會更茂盛,反而增長它的果實。“

13、如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脫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14、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智者彌勒諭善財:覺心利益無限量。

之前就是講到了菩提心能夠快速累積功德之理,現在是說菩提心能夠快速的淨除罪障之理,第13句和14句就說到了這個內容。如同有一個犯了重罪的人,他後面有一個有力的靠山,或者他有勇士可以依靠的話,雖然他已經犯了極大的重罪,可是他不需要害怕,因為他後面有靠山。同樣的道理,雖然這個修行者,非常的害怕輪迴的痛苦、或者惡業的種種過患,可是不用害怕,因為你有菩提心這個法門的靠山,它可以讓你快速淨除一切的罪障。為什麼呢?菩提心如同劫末火般的,能夠剎那間摧毀一切重罪。至於菩提心的功德在哪裡可以聽聞到呢?在《彌勒諭善財經》裡面,可以了解到菩提心的無邊利益。今天部分就到此為止!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