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10/14 12:11:10
學習次第 : 進階

宗喀巴大師應化因緣集(六)〔校對版〕

修慧法師編述

十一、發揚聖教 著作廣論

 

(一)阿底峽尊者現身加持

辛巳年秋初,解夏後,結尊仁達瓦回後藏,大師和賈喬貝桑法王,以及許多徒眾,一起回惹珍寺。在惹珍寺,賈喬貝桑法王為大眾宣講《中觀》等大論,大師則講授噶當派之《菩提道次第》。

惹珍寺是噶當派的根本道場,寺內安奉噶當派祖師阿底峽尊者的聖像。聖像身量大約與人相等,塑造巧奪天工,慈顏如生,極為莊嚴。大師因仰慕尊者巍巍的德業,所以特地前來瞻仰。

大師在尊者聖像前,廣陳上妙供品,殷勤祈禱,並發願說:
  “惟願尊者垂加持,令顯密佛法日臻興隆,光顯如日,遍照一切大地,眾生悉脫苦海,證得無上菩提。”

大師祈禱完畢,突然在空中,見上自釋迦如來,下至南喀堅參等一切噶當派之傳承祖師,現身說法,頷首慰問。

此後更為特別的是,這些傳承上師中,阿底峽尊者、種敦仁波切、博朵瓦、霞惹瓦等大師,現身達一個月之久,每天為大師廣傳噶當派之無量教授教誡。

法會圓滿當天,種敦、博朵瓦、霞惹瓦等大師,化為一道虹光,攝入阿底峽尊者的身中。隨後,尊者為大師摩頂加持,並安慰說:
  “賢慧!你不必為此事而憂慮。今後你儘管為聖教作廣大事業,修菩提行,饒益眾生。我會時時幫助你的。”

尊者說完就不見了。

這次法會中,由於噶當派諸位傳承上師的加持力,所以大師講述《菩提道次第》,比過去更為淋漓盡致。法會中大眾,莫不感到無比欣喜,個個了知《菩提道次第》教授最為稀有。它將一切經論教授,編成一貫之道次第,匯一切教典為一致,只要修此一法,就等於遍修一切法門了。

(二)著述菩提道次第廣論

大師因專意精修《菩提道次第》之教授,遂了達《現觀莊嚴論》裡面所詮釋的,是任何一位眾生,超凡入聖直到成佛的教授。此外,再觀察因明論、彌勒菩薩其餘四部論、中觀諸論,以及四部密宗教典等,也無一不是修行的教授。因此,對菩提道修行的次第,生起不共勝解。

這時,賈喬貝桑法王、卻吉結布法王,以及前後藏各大道場的一切善知識,殷勤勸請大師,著述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指所求的佛果。道,指趣證佛果所必須經歷的修學過程。次第,就是說明修學過程所經歷的階段,必須自下而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可缺略、紊亂或越級。)

大師覺得自身有菩薩的加持,外又有諸大善知識的勸請,如此內外緣合,正是造論之最好時機,於是在壬午年(1402,大師46歲),以大譯師(具慧般若)和卓壟巴師徒所著之《聖教次第》為藍本,並兼攝噶當派中教授派,和噶當派中教典派之菩提道次第法義,而造《菩提道次第廣論》(佛教大藏經第四十九冊一頁)。

大師從道前基礎、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漸次往上造,直到寫完奢摩他時,心想:“毗婆舍那(此雲觀,即正見)是那麼艱深,即使我把它造成,也未必有益於眾生,不如就此結束吧!”

大師造論的欲樂,因而隨稍退減。這時,文殊菩薩突然現身指導說:
  “無論如何,你都應該把毗婆舍那這部分寫完。寫完之後,眾生會因這本書,得到中等利益。”

(菩薩的意思是說,這本書完成之後,雖不能使一切眾生都瞭解空義,和修毗婆舍那法,但還是能讓多數的眾生瞭解和修持,所以說得到中等利益。如果不寫最後這部分,則連最下等的利益,也得不到。)

大師聽了文殊菩薩的教誡,遂繼續寫毗婆舍那這部分。他一邊寫,一邊思惟空性,刹那間,空中現出《大般若經》中二十種空的字句,字色如銀,字形宛如手寫一般。

某日,有許多護法善神和地方山神,現身向大師乞求說:
  “我們眾人都是蓮花生大士,和阿底峽尊者的近事,今後我們也願意為大師的教法成辦順緣,請大師慈悲攝受我們。”

大師很高興的答應他們,並在造完此論的回向頌中,一併為他們回向。

(三)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殊勝

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有五種殊勝的地方:

(1)所詮殊勝

這本論著,是以文殊菩薩親傳宗喀巴大師之三種要道(即㈠出離心,㈡菩提心,㈢清淨見)為基礎,以阿底峽尊者所傳之三士道(即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為莊嚴。三士道次第,如果是整棟房屋的結構,三種要道就是房屋的棟樑。

(2)能詮殊勝

大師以清淨正理,遣除種種歧途,安立正確的體性;有系統地說明,從初發心直至成佛,於其中間所經歷的一切階位,既不迂回,又有次第而無躐等之弊;論者前後所訂大科細分的數目,恰到好處,不能增減。

整部論,在解義和實際修持上,可以作為修學者循序漸進,直到成佛的坦途。

(3)請者殊勝

此部論,是由精善顯密眾典、珍愛三學、荷擔聖教無與倫比的賈喬貝桑法王,和智慧教證功德莊嚴、拔濟眾生、長養聖教的卻吉結布法王,以及無數的三藏大德,所頻頻勸請。

(4)處所殊勝

造此論的地方,是在噶當派的根本道場──惹珍寺。

(5)眷屬殊勝

大師造此論時,始終由後來接任大師法位的大阿闍黎達瑪仁勤,以及諸大弟子所隨侍承事。

《菩提道次第廣論》,實際概括顯教全部教義,修學者如果能熟讀此部論,就等於對整部大藏經(顯教部分),有通盤的瞭解。如今西藏修學佛法的人,不分在家出家,均讀過此書。

克主傑曾對這本論著,大加讚歎說:
  “阿底峽尊者所傳下的“菩提道次第”教授,不管是教典派或是教授派,諸位大善知識的著述都非常豐富,也都是引導眾生成佛的最佳指標。但如果和宗喀巴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相比,那就遜色多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將一切經論攝為眾生成佛的支分,道體圓滿,數量決定,次第不亂,現前就可照著修持。因此這部論,誠屬無上妙法,目前在西藏,還找不到第二部可以相提並論的。”

(四)供酥燈的預兆

癸未年(1403,大師47歲)春天,賈喬貝桑法王獲得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後,就如同大商主入海取寶滿載而歸一樣,歡天喜地的回後藏去了。

此時,大師仍住惹珍寺,繼續為大眾講演《菩提道次第廣論》,並將《現觀莊嚴論》和《大般若經》的經文,合講一遍。

法會圓滿那天,大師告訴大眾說:“現在法會圓滿了,你們各自準備供品供養吧!”

(西藏地區,每遇法會或傳法圓滿後,為了對大師表示感謝,通常要準備供品供養。在各類供品中,最重視供酥油燈。以供酥油燈,代表願得無上妙慧之故。)

眾弟子聽了,紛紛向常住借燈盞,由於僧多粥少,一下子就全被借光了。大阿闍黎達瑪仁勤為了借燈盞,急得滿頭大汗,眼看別人已點燃了酥燈,自己的供品卻還無著落。到最後時間實在來不及了,只好順手拿一口銅鍋,栽炷灌油,供養在上師面前。

大師看了,很高興的笑著說:
  “緣起(預兆)真好,來!來!你們把所有酥燈的油,全部倒進達瑪仁勤的銅鍋中。”

當眾弟子把所有的燈油倒入銅鍋後,油剛好滿滿的,而不溢出,燈光異常明亮,勝過平常好幾倍。

又這次法會中,大師所講的《現觀莊嚴論》,文義精髓,盡出大師心得之奧府,和過去大師所造的《金鬘論》,有很多地方不一樣。(《金蔓論》所詮釋的義理,完全依照過去先賢的正理而造,文義雖然沒有錯誤,但文句範圍沒有大師獨特的創見。)所以眾弟子要求大師,重新再造現觀莊嚴論的解釋。大師因而對達瑪仁勤說:
  “你把我這次講的要點,全部記錄下來,然後再為這部論造釋。”(表面看起來,這是大師開許達瑪仁勤造釋。實際上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囑咐他傳授法義。)

大阿闍黎達瑪仁勤,遵照大師所囑咐,造一部現觀莊嚴論之廣釋,書名叫《心藏經嚴論》。目前西藏講《現觀莊嚴論》,就是以這一部作為依止的根本。

(五)宣演釋量論

甲申年(1404,大師48歲)正月,大師在惹珍寺舉行供養祈願法會(內容與前在精其所舉行的一樣)。會後移住拉薩之雷樸寺(Lhas-phu),為無量大善知識,廣轉法稱論師所造的《釋量論》。

《釋量論》雖是解釋陳那菩薩的《集量論》,但它並不拘泥於陳那菩薩的論意,而是另有發展、另有批判的。這部釋論,是法稱論師最主要的因明著作,它使整個因明學說,更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其最偉大的貢獻,卻在它以因明正理,成立有業果相續和成佛的可能;並詳論佛陀現證四諦的各種相狀,以及很明白的顯示出解脫和得到一切智的途徑。簡單的說,就是這部因明,具備有修道次第的意義。

當初法稱論師造成這部《釋量論》時,曾親自動手作第一品“自比量”的注釋。其餘三品,則叫弟子天王慧作注疏。天王慧按照論中的文句直接解釋文義,寫成之後呈給法稱論師。論師看了,發現他完全不明白論中的奧義,於是很氣忿的將他所寫的稿子扔到水裡,叫他重新再寫一次。天王慧第二次作注疏,仍然在字義的表面作文章,因此論師用火燒掉他的稿子,叫他再寫。天王慧自知善根淺薄,無法窺見上師論著的真義,於是在第三次寫好時,在注疏的後面加上一頌:
“眾數無善根,時複不可待,為自修習故,略造此師難。”

然後很恭敬的呈給論師。論師勉強看了一遍,歎氣說:
“唉!他連續寫三次,始終未深入探索論中的奧旨,如此僅能算是疏通文義罷了。”

論師因而無可奈何地把它收下來。(天王慧這種注釋的方法,就是後代所謂的訓詁派。)

論師顧念因明義理深奧,不是一般人所能瞭解,所以在《釋量論》的卷首,補上一頌:

“眾生多著庸俗論,由其無有般若力,
    非但不求諸善說,反由嫉妒起嗔恚。
    故我無意謂此論,真能利益於他人,
    然心長樂習善說,故於此論生歡喜。”

這偈頌是說:一般人多半喜愛陳言猥談之庸常俗論,由於缺乏分辨善惡的慧力,因此自己不但不肯探抉精微,反而對別人抉擇甚深義理的論著,心懷嫉妒加以惡恚的批評。所以我法稱寫這部論,並沒有懷著一定能利益別人的期望。然而寫這本書,我心中卻感到無限的滿足,因為我生平最喜愛追求幽深的真理,透過這本書,我的素願得以暢遂了。

論中最後一段的偈頌,也有此意,即:

“彼諸慧能無劣弱,亦無通達甚深性,
    彼諸增上精進者,亦無能見最勝性。
   諸眾生中我相等,繼持善說不可得,
   如眾河流歸入海,吾論隱沒於自身。”

這一偈的意思是:我這一部論,在此世界上,將很難找到一位不感困難,就能把握其中深義的人。看起來,它只會被我自身所吸收,在我自身中消失,就像河川裡的水,最後還是匯歸於大海一樣。縱使有一些天賦智力並不尋常的人,也無法通達二諦的甚深法性;縱使有一些精進用功勤於思惟的人,也不能窺見其最高真理。

由以上簡單的描述,就可知道想正確地瞭解這本釋論,是多麼的難了。法會中,大師以過人的智慧,一再闡發這部論的玄義,並深入淺出地剖析其中幽隱的究竟旨趣。因此大眾聽了,都非常高興,對《釋量論》之精密理路,莫不歎為稀有。

大阿闍黎達瑪仁勤,把大師所講的要點全部記載下來,並造論釋,現存在大師的著作中(第十四、十五函)。

(六)造建立次第釋

藏王紮巴堅參,最是尊賢禮士,因敬仰大師深宏的德學,特派大臣專程前來迎請。大師見他如此殷勤,遂于甲申年夏天,自惹珍赴聞地,住第欽頂寺(sde-chen-steng),與數百名精通三藏教理的僧眾,共作結夏安居。

法會中,大師為他們講演“中觀”、“因明”等論,並傳授《菩提道次第》等甚深教授。法會中一切費用,都由王庭供養。

秋初,大師赴阿喀,住絳巴領寺(byang-pa gling),為大眾廣講自己著述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二種次第法(生起次第、圓滿次第)。

冬天,師徒停止一切對外活動,閉關專修密法。有一天,本尊告訴他說:“現在你應當依照我(文殊菩薩)所講的教授,著述“建立次第釋”(講密宗的一部書),如此對弘揚正法,饒益眾生,都會有很大的説明。”

於是,大師依本尊之教誡,疾疾造釋。造成之後,又將這部論授諸徒眾,廣為宣講。

(七)著述密宗道次第廣論

乙酉年(1405,大師49歲),大師仍住在絳巴領寺。這時,由於賈喬貝桑法王以及無數三藏法師,懇請大師廣造四部密法之修道要旨;噶舉派帕摩主巴紹藏王尊位者──福幢法王,也因有志弘揚密乘,一再勸請大師廣釋密乘;此外又有本尊文殊菩薩之記莂。以此種種因緣,大師遂依“建立次第”廣為造論,而成《密宗道次第廣論》。(這部大論,又名《大金剛持道次第開顯一切密要論》,是以文殊菩薩的無垢正見為基礎,再經大師綴文而成。現收入于佛教大藏經第四十九冊六一三頁。)

論中,大師對於四部密宗一切道次,不但以歷代相承的教授作為依據,並且匯通本經疏鈔等密續,以及大成就者的論典;對於道的體相(本性與徵相)、次第(先後階位)、數量(在何種階段應包含哪些東西),和如理修持而生證德的方法、斷過、除障,以及最後修行證果的方法等,都能如理抉擇。這部論一出,恰能對治當時修學密法之好高騖遠和越級等弊病。

(八)魔王驚怖

丙戌年(1406,大師50歲),大師寫完《密宗道次第廣論》後,立即授於徒眾。當大師廣傳此論給無量大善知識時,魔宮突然震動,魔王大為恐怖,許多非人妖魔立即向會中大眾攻擊,作猛烈留難。有幾位大善知識,也因此而圓寂了。大師遂暫時停止講授,和徒眾閉關專修破魔法。此後,各種妖魔才逐漸降伏,不敢蠢動,魔事乃告平息。

這時,大師又造大威德金剛修行方便,和護摩儀軌,取名叫“勝魔”。

(九)唯一內心之愛子

克主傑(mkhas-grub-rje),本名叫格雷跋桑(dge-legs dpal-bzang,1385-1438),是歷代轉世班禪喇嘛的第一世。他最初在薩迦派出家,先後親近過結尊仁達瓦和大阿闍黎達瑪仁勤,也曾立十部難論的宗。

丁亥年(1407,大師51歲)春季,大師住色惹卻頂(se-ra chos-sdings,即現在“沙拉寺”地)時,克主傑帶著仁達瓦的介紹信,特地前來拜謁大師。

在晉謁的前一天晚上,克主傑夢見自己迷失在四周都很黑暗的地方,心裡又害怕,又焦急,不知何去何從。這時,東方突然現出亮光;亮光中,有一輪由一百一十把利劍圍成的劍輪。劍輪中的劍柄,全部向內,劍鋒朝處。每一口劍鋒,又有一百個太陽作為莊嚴。劍輪中間,有五彩霞光明網。光明網中間,有紅黃色的文殊菩薩,結跏趺坐,相好殊妙,清淨威嚴,有如十六歲的童子。菩薩身上嚴飾無量珍寶,右手握劍,左手拿一枝烏巴拉花,花上有梵篋和智慧鏡。菩薩看到克主傑,發出會心的微笑,然後慢慢飄過來,攝入他的身中。此時劍鋒的太陽,驟然放出萬丈光芒,黑暗全部消盡,光明遍照十方,充滿整個宇宙。(這個夢兆,表示克主傑在未謁見大師之前,還沒有找到能作為根本依止的上師,內心很彷徨。將謁見的大師,呈文殊菩薩像;由於大師──文殊菩薩的加持力,智慧乃頓然開朗,並通達大師之無垢正見,進而渡盡無數眾生。)

第二天謁見時,克主傑一見大師,馬上生起無比信敬與歡喜心。於是提出許多論中最難的問題,並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未解決之困難等,殷重至誠的請問大師。大師亦深生歡喜,一一詳盡的為他解答,並問他說:
“你是怎樣得到如此見解,和發現問題癥結的? ”

克主傑回答說:“我是遍學無量聖教,廣求多聞,殷勤啟請上師、本尊才得知的。”

大師頻頻點頭,稱讚說:“是的是的,我也是這樣得到的。我剛剛又從本尊那裡,獲得最殊勝的教授,現在就傳給你吧!”

克主傑聽完大師教誨之後,又將昨夜的夢兆稟白大師。大師說:
“你能見上師,和本尊毫無差別,這是非常可貴的。由此夢兆,足以證明你是修學密乘的上上根機,你應該高興啊!”

大師接著又說:“你見我是文殊菩薩,並沒看錯,事實就是這樣。然而這唯有宿緣深厚,又具足清淨與深信之心的人,才能辦得到;如果是一般人,他是看不出來的。你的夢兆,表示你以後將大力弘揚正法,以無垢智慧,消除眾生的愚昧,使無量無數的眾生,安然渡過生死苦海。”

當天,大師為克主傑傳授大威德金剛灌頂。自此以後,克主傑就專以此為不共本尊了。

這是大師唯一內心之愛子(如同大師之心的弟子)克主傑,第一次謁見大師的真實故事。

(十)造中觀論廣釋

大師住色惹卻頂時,偶爾也兼為少數弟子,講授《集密五種次第》,和《勝樂輪圓滿次第》。後因許多學者的勸請,又造《中觀論廣釋》,以抉擇性宗一切最難辨別,和最扼要的問題。

大師造論時,由於對其中某些最細理路稍感難解,於是殷勤祈禱本尊文殊菩薩。祈禱剛畢,空中突然現出《般若經》二十種空的經文,字字成黃金色,光耀奪目,大師所有疑難問題遂豁然開解,乃作成此論,取名叫《正理海論》。

詩曰:

“深弘悲願二能仁,尊者加持恒現身;
    聖教廣傳造大論,眾生饒益依止因。”

 

 

十二、明帝迎請 大師避居

 

(一)避居惹喀岩窟

戊子年(1408,大師52歲)春季,大師和諸徒眾,仍住色惹卻頂專修。有一天,大師忽然對二位上首弟子說:
“我們將會有一場小小留難,必須到其他隱密處暫居幾個月,否則很難避免。”

弟子們問道:“到哪裡好呢? ”

大師回答說:“現在還不能講。這幾天,你們注意聽我的吩咐就可以了。”

某日深夜,大師趁著大眾休息時,驟然帶著二個弟子,悄悄登上色惹卻頂後面的惹喀山(ra-ga-brag),躲在一個極隱蔽的山洞裡,閉關靜修。

靜修時,文殊菩薩常常現身為他講解“中觀”和“唯識”等諸宗要義,並一再反覆辨別兩宗異同之最關鍵地方。最後,文殊菩薩囑咐說:
  “現在你可略攝龍樹菩薩無自性宗,和無著大士唯識相宗二大車軌之深義,著述成書,以顯經中之了不了義。”

大師依照菩薩所指導的法義,綴文成書,取名叫《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佛教大藏經第四十八冊一○○頁)。

(二)明成祖的迎請

大師對於顯密教理,身心修證,無不到達最上乘的境界,因此聲名遠播,為四方大眾所歸仰。當時明成祖(永樂帝)遠聞大師的德譽,屢次遣使迎請,但都辭而未赴。

戊子年(1408,永樂六年,大師52歲),明成祖又以廣大信心,為利益內地一切眾生,再派出四位欽差大臣,數百名隨員,攜帶無量供品,殷勤前來奉迎。一路上,為了怕大師事先隱避,所以進藏的事蹟甚為秘密,僅說是來朝聖而已。等到大隊通過盆宇(地名),轉成夜間行進,天亮時驟然造訪色惹卻頂。不料,寺中僧眾迎接時卻說:
  “各位施主,非常抱歉,大師目前不在寺裡。他在幾個月以前,突然不告而別,究竟到哪裡,我們根本不清楚。”

四位欽差大臣聽了,有如挨了一記悶棍,心中極為惱怒,因此一致怪罪大師有意回避。最後由藏王紮巴堅參出來作保,證明大師確實在幾個月以前就不知去向,這樣才暫時取信四位漢官。

隨後,漢藏各派出數百人四處尋找,經過好久,才發現大師在惹喀山的岩洞閉關。起初大師堅持不出來見客,後因欽差大臣商請藏王紮巴堅參、藏臣南喀桑布替他說項,再三請見,大師才回色惹卻頂接見他們,並接受供養。

大師很委婉的告訴欽差大臣,詳述他到中國內地害大利少的種種原因。同時,又奉文給成祖,表明他對皇上這次的迎請,感到萬分歉疚與由衷的謝意;並說明這次不到內地,絕不是有意輕蔑皇上的旨意,而是另有其他各種緣由等等。    (這封信,今存大師著作中,信末署戊子年六月十九日。)除了信件,大師又晉上許多寶貴的禮物。

當時,眾人都讚歎大師,事前以通力得知而避脫,是一種不傷和氣的最極善巧方便。

明成祖供養大師的禮物,全是些內地最名貴的金、銀、綢、緞、磁、玉等世間物品;而大師所晉上的,則是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像各一尊,如來舍利四顆,阿底峽尊者舍利一顆等,都是出世間之無上福田。

(三)章嘉活佛代師晉京

由於大師善巧婉拒,辭而不赴,四位欽差大臣因而轉為懇請大師,派遣一位足以代表大師的高足,以慰成祖之請,否則他們不敢回朝交命。大師知上首弟子釋迦也協(sakyaye-shes,1352-1435,蔡貢塘人),機緣已成熟,遂派他於永樂十二年(1414)代師晉京。

明成祖見釋迦也協學德巍巍,相貌非凡,因此龍心大喜,封他為“妙覺圓通西天佛子大國師”,並向他廣請無量法義。于1434年,宣宗又封他為“大慈法王”。後來法王廣在內地和蒙古等處,弘揚法化,歷代轉世,就是國人所共知的“章嘉國師”。

(第十九世的章嘉活佛,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誕生青海,九歲晉京,清廷仍封他為大國師。民國三十六年,國民政府又加封為“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民國三十八年,章嘉活佛隨政府遷台,曾任總統府資政、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等職。於民國四十六年(1957)3月4日圓寂於臺灣臺北。)

詩曰:

“發揚顯密世無雙,遠播名聲遍異邦;
    明帝中原恭敬請,大師神預避山谾。”

 

十三、成熟有情 廣作福業

 

(一)脫落一顆牙齒

大師前往噶瓦棟寺時,文殊菩薩曾授記說:
  “不久之後,你在拏卻壟講經時,將會脫落一顆牙齒。這顆牙齒,你應該送給克主傑,以作他將來弘揚法化,饒益一切眾生的瑞應。”

後來大師住拏卻壟時,四部密乘的本尊,和三十五佛等聖眾,都曾現身加持。有一天清晨,克主傑啟白大師說:
  “昨天晚上,我夢見上師為我授記,因此今天特地前來啟請上師,願上師慈悲為我等,講授四部密法之攝義──‘金剛持之道次第’等法。”

大師很高興地答應說:“當然可以啊!”

於是,大師立即將四部密乘要旨等甚深法,廣授給諸徒眾。某日,正當日光增盛之時,大師在法座上講經,口中忽然放出大光明,遍照虛空,在場大眾,全部看得很清楚。甚至更有人,見大師口中放出的光明,為五彩霞光。

大師口中所放出的一片光明,唯有大阿闍黎達瑪仁勤、持律紮巴堅參(grags-pa rgyal-mtsham,以持戒著名的一位弟子,與藏王同名)和心子克主傑,看到大師脫落一顆牙齒。這時,大師隨口誦出半偈雲:

“住妙高前如金山,施與無倫善妙汝。”
  (善妙吉祥賢,是克主傑的正諱。前句,是說克主傑在大師座前,就像七金山住須彌山前一樣,再沒有別的山比它更高的了。)

大師誦畢,隨即將這顆牙齒送給克主傑。達瑪仁勤和紮巴堅參看了,央求大師道:“大師啊!請您也賜給我們牙齒吧!”

大師回答說:
  “並不是我不把牙齒送給你們,而是克主傑具有得到這顆牙齒的宿根,和本尊文殊菩薩的記莂。如果你們也想要的話,今後七天中,只要殷勤地祈禱,我可以送一些其他的東西給你們。”

大師說完,克主傑立即將此顆牙齒捧回室中,殷勤祈禱。彈指間,牙齒放出五彩霞光,遍照一切。七天之後,大師又命克主傑將牙齒端出來,先陳設香花妙供,種種禮贊,然後才緩緩打開盒蓋。這時盒中,光輝四射,高入碧空,色含五彩,朗照天地,而且更有陣陣妙香,氤氳滿院。原來這顆牙齒,早已神變成文殊菩薩的聖像,莊嚴相好,栩栩如生。聖像遍身,充滿各色各樣的舍利。大眾目睹這般情景,十分驚異,莫不歡喜雀躍,歎為稀有。

大師將文殊聖像頂上,宛如海螺狀的舍利,送給勇猛金剛;聖像額上,宛如水晶般的舍利,送給大阿闍黎達瑪仁勤;聖像喉間,呈金色的舍利,送給毗奈耶屍羅;聖像心間,呈吠琉璃色的舍利,送給持律紮巴堅參。其他尚取出九百九十八顆舍利,分送給在場聽法的僧眾。

這些舍利,逐日增多,就是現在具大福德的有緣眾生,想得到它,也不太難。

(二)重興供養大法會

大師前在色惹卻頂住的時候(1407年),就已經預訂在己醜年(1409年)年初,於拉薩大昭寺,廣建供養祈願法會。當時大師曾囑咐藏臣南喀桑布,護助辦理。

南喀桑布遵照大師所教,立刻料理法會中的一切事務;並整修拉薩大昭寺,凡是遇有頹廢損壞,無不盡力修補,不論出錢出力,他都全力以赴,毫無吝惜。至戊子年秋天,大昭寺寺宇所有坍塌破損,均已修繕一新。

戊子年秋初,西藏王紮巴堅參,遣使奉請大師住種不壟(grum-bu-lung,在拉薩河下游),為來自各寺之僧眾共千餘人,講授《菩提道次第廣論》等法。此時,大師趁機勸化藏王,希望他對此次法會,能共襄盛舉。

藏王紮巴堅參,素有“護法大王”之稱。自他繼王位以後,安撫邦土,化民從善,建塔修寺,刻經造論,以及護持大德講經說法等,從不遺餘力。如今知道大師將重興供養祈願法會,此舉意義非常重大,因此毫不考慮的答應了。

大師又自種不壟分遣幾位上首弟子,到止公、惹珍、聞、阿喀等地,勸化一切大小寺院,和各處地方長官、施主,以及大師的門徒,廣修信施福業。

衛藏地區雖然地狹人少,但是由於大師悲願之感召,龍天之護持,各地前來供養的人,始終絡繹不絕於途。沒多久,各類堆積的供品,已儼然是一座一座的小山丘了。大師和弟子們,也時時盡出所有回向,祈願明年春天的供養法會,能夠順利圓滿。

依據《賢愚經》降六師品說:“釋迦牟尼佛,昔日從正月一日到十五元宵,於舍衛國較試場大顯神通,降伏六種邪魔外道師,及其迷冥之徒,摧毀魔旌,建樹正法幢。世尊化身遍滿梵天、四天王天、色究竟天,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佛身個個威嚴高顯,放大光明,與大眾圍繞說法。由於如來的善巧神變,因而拔濟無量眾生,遠離滋生罪惡之不善地。未具善根的人,讓他們種下善根;已具善根的人,讓他們倍加增長;善根未成熟的人,讓他們儘快成熟;善根已成熟的人,全令他們得到解脫。更有眾生,因而發大菩提心,得不退轉地;有的眾生,因而證得羅漢果。這就是所謂的‘如來現大神變之法會’也。”

過去印度諸大法王,每遇此勝期,都廣設無量上妙供品,供養三寶,誦經發願,福施眾生。後來佛法初傳西藏時,西藏諸大善知識仍能仿照印度,如法興供養。如今正值末世,佛法陵夷,供養法會已經慢慢隱沒了。聖宗喀巴大師為酬宿願,上為聖教永住,法輪常轉,下令眾生集福,獲澤無盡,因而發廣大心,籌畫重興大神變之供養法會。

戊子年秋末,大師為迎接盛會,特地請畫家到大昭寺,重新為聖像抹上金粉和豔麗的色彩。頓時,整個殿堂為之煥然一新,就像初建的一樣。此外,大師又請全藏手工最好的裁縫師,將施主所供的綢緞,替諸佛菩薩縫製各種不同的衣服,以及製作為數不少的幢幡和寶蓋。

十二月底,法會的準備工作,大致妥當之後,大師才由種不壟啟程,前往拉薩。除夕當天,大師聚集八千多名僧侶,於大昭寺大殿,獻奉供養。這一天,大師等師徒充當施供之職,供養一切施襯等費用。

(三)興廣大供養

己醜年(1409,永樂七年,大師53歲),從藏曆正月初一到十五日,是釋迦牟尼佛現大神通之正會。過去如來現神通時,十五天中,每天各有一位施主,如來各現一種神變;如今供養法會亦仿照過去,每天各有不同的施主,供獻的物品也不盡相同。

法會中,大師供獻釋迦牟尼佛(由唐朝文成公主帶回西藏的佛像),一頂純金打造的五佛寶冠,冠上鑲有許多貴重的珍珠和寶石,鑽工精巧,形量高貴莊嚴。供獻不動金剛佛(由尼泊爾公主帶進西藏的佛像)和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各一頂純銀打造的五佛寶冠。冠上也同樣鑲有眾寶作為莊嚴。

正月初八和十五兩天,大師請塑工極為精巧的專家,為釋迦牟尼佛、不動金剛佛、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全身塗上金粉。其他各天的中午,則專塗面輪。

此外,大師又供獻釋迦牟尼佛,一個用大量純銀打造的寶缽,和純銀打造的曼陀羅供。供獻現出家相的佛菩薩,各一套出家用的衣缽;供獻現報身相的佛、菩薩、明王、護法等,各一套隨其所應供養的寶衣和法器。

大昭寺各佛殿中,全部仿照顯密經典所記載的,上以寶繩交織籠絡,下垂幡彩、拂鈴、華纓、於各種莊嚴的物品。佛殿外面四周的大道上,豎立許多高大的木柱。每根木柱,各懸掛一面廣大的繒幡。其中十五根木柱的頂上,各隨東、南、西、北、中央五個方位,安置毗盧遮那佛、寶生佛、無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不動佛等聖像。同時又在這十五根木柱的幡旗上,書寫各佛的長短陀羅尼。每天入夜之後,在幡旗下的供臺上,各依其儀軌修法一座,並供養上妙供品。此外,又在大道上,另豎大白傘蓋等幢。每天夜晚,也同樣依照各各儀軌如法供養。幢與幢之間,完全依照般若經所說,彼此牽拉繩索,繩上懸掛拂鈴、繒彩等五彩繽紛的物品。整個法會會場,遠遠看起來,宛如滿天彩霞,飛騰躍舞,煞是一大奇觀。

佛殿中,共有內、中、外三條繞道。法會期間,不分晝夜,內道供油燈四百盞,中道(繞佛用的)供油燈一百多盞。最外層繞道,面對釋迦佛的地方,設立一座正方形大石燈。石燈每邊一丈多長,中間樹立大燈炷,炷中灌滿酥油。石燈點燃後,熊熊火焰,高達數丈,其餘外層繞道上,又擺滿無數砂罐油燈,燈炷的形狀和高度,宛如手臂般大小。佛殿供燈,日夜相續不絕,金光晃耀,掩蔽日月。

又佛殿中的供水,全是金黃色的藏紅花水。每天換水一百多次,光是紅花的餘滓,每日就有好幾升。佛殿裡面和四周的空地,頻頻以香水散灑,香幢、香傘,和燒香的煙,終日緊接雲端,未嘗間斷。

大酥油燈的左右兩旁,各放置以一百鬥糌巴作成的供品,上面覆蓋許多酥油花作為莊嚴。其餘無量供品中,高度接近二、三尺,並嚴飾酥油花的,共有一百零八堆。供品每天換一次,換下的供品,全部佈施給窮困的人,或其他眾生。

這些清淨圓滿的供品,全部經過大師咒印三昧的加持,使成大樂不空之甘露;後又由無量持戒清淨的三藏比丘,以顯密經典中所說的儀軌,至誠禮誦而為供養。因而十五天法會中,十方諸佛菩薩聖眾海會,都降臨納受。

(四)供養法會中的瑞兆

釋迦如來現大神變之供養法會中,南喀堅參仁波切見大師的頭頂上,有文殊菩薩(佛部)、觀世音菩薩(蓮華部),和金剛手菩薩(金剛部)等三尊部主。部主四周,又有無量護法神圍繞,防護各種妖魔的留難。

此時,有位成就者,名叫孤抉,號無量光金剛,剛從拉薩附近的惹喀山出關。出關後,孤抉仁波切隨即前往拉薩。當他途經朗勤棟時,遇見印度八十四位成就者之一的霞瓦日巴。孤抉仁波切問他說:“尊者,您這樣匆忙,是要到哪裡呢? ”

霞瓦日巴回答說:“我等八十四位大神通成就者,應賢慧名稱法王(即宗喀巴大師)之請,前往大昭寺。他們諸位神通師都去了,我稍遲一點,正趕著去啦!”

孤抉仁波切於是也隨著他,趕赴法會。

法會中,當大眾進行誦三十五佛時,孤抉仁波切看見虛空中,遍滿十方諸佛,諸佛的下方,有三十五佛、藥師七佛、彌勒菩薩、無量壽佛、度母、白傘蓋、妙音天女、八十四位大神通成就者等稀有瑞相。

在十五天法會中,大師每天都為僧俗大眾,講馬鳴菩薩造的《佛本生經》一座,從無間斷。又這次從各地前來參加供養法會的僧俗,總共有十幾萬人,每個人都非常精進。他們除了聽經、誦經、發願外,更有數萬人寧願不飲早茶,乃至放棄中夜睡眠,而不停的繞佛。由於精進氣氛的感染,平時逞兇鬥狠,飲酒放逸之事,無形中也化為烏有。

法會期間,有一天夜晚,大師夢見一位身形魁偉的婦人,雙手抱住大殿,好像要遮止什麼事似的。大師問她:“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她回答說:“為了防護火災呀!”

第二天晚上,大殿門前大石燈的酥油快燒盡了,管事還沒來得及裝新油,燈炷和酥油突然合併燃燒起來,猛烈的火焰照亮了天空,在場的人,個個都恐怖萬分。大師見了,隨即入室,於密壇前住三摩地。一時,外面微風俱息,眾人立即將火撲滅,因而未釀成一絲一毫的損失。

又有一次,大師夢見拉薩附近,有無數眾生升空而去,大師問他們說:“你們打算到哪裡? ”

眾人齊聲回答說:“我們在供養法會中,因供養如來而獲得無量功德,現在將往生梵天啦!”

法會中所示現的種種瑞相,不勝枚舉,難盡一一。由此觀之,大師這次所辦的供養祈願法會,功德廣大無邊,實非薄地凡夫所能思議的。

法會進行期間,藏臣南喀桑布,和他的侄子班覺結布(dpal-'byor rgyol-po),擔任招待各地前來參加的貴賓和僧侶,並負責法會中的一切大小事務。藏王紮巴堅參,則是扮演此次法會最主要的施主。

詩曰:

“世尊昔日顯神通,降伏六師摧魔攻;
    怙主如今酬宿願,大興供養福無窮。”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