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1/14 13:03:06
學習次第 : 進階

宗喀巴大師上師瑜伽法 六加行法

 

梭巴仁波切

六加行法

在《上師會供》開首皈依的部分,與其立刻念誦法本,我覺得首先思惟出離心,然後為利益一切有情,向上師三寶皈依,以期令眾生脫離一切痛苦,特別是煩惱、所知二障,對調心頗為奏效。這便是修《六加行法》開始時的方式,隨後則載有一段祈請文,說明你和其他有情所受的苦楚,是多麼深切和難熬。如你這樣修皈依法門,便會非常有效,並會十分誠懇。皈依的因,通常是指怖畏生死輪回,以及對三寶具足信心。為此,修《上師會供》時,如首先念誦《六加行法》的祈請文,而不是直接誦「即由廣大白善心……」和「南摩咕嚕啤,南摩布打也……」,應會對修心發揮更大的效力,所以我打算講解這些祈請文的內容。

在《六加行法》中,誦「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後,接著便會誦「諸佛正法賢聖僧」的皈依發心文。如你打算依照《六加行法》修此上師瑜伽,便應觀想前方皈依境的上師釋迦佛,見到你生起菩提心,深感欣慰,於是一分為二,化身融入你的身體。你要想像自己已成正覺,體性為上師釋迦佛,令其他有情也臻至釋迦佛的果位。之後,修四無量心和發殊勝心,再觀宗喀巴大師為功德田。

皈依發心

「諸佛正法賢聖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佛、法、僧三寶是你他日成就的果地皈依。「直至菩提我皈依」一句是指因地皈依。

「以我施等諸功德……」是指修六波羅蜜多所積的資糧,包括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

「為利眾生願成佛。」

怎樣才可成佛呢?答案是累積福、慧二種資糧。由於我們的心空無自性,依緣而起,因此煩惱、所知二障是可斷除的。方法是利用這並非實有的心,聞、思、修闡述心無自性的教法。借著聽聞、思惟、觀修悟心本空的智慧,再配合菩提心的方便法門,便可成就如來的色身和法身。在密法層面,則可修習生起次第,以及屬於方便道的幻身,再配合屬於智慧道的淨光,從而取得上述成就。這樣你便可毫無錯謬地利益眾生。

所謂「眾生」,即是指「數取趣」。這個詞語有兩種解釋。其中一種,是指我們不論吃東西、睡覺、坐下、走路等等,都不斷趣向死亡,沒有一分一秒可以停下。不管你在唱歌、歡笑、躺在沙灘上,都與死神愈來愈接近。換言之,你做什麼也是「正在死亡」。我覺得這句話頗有效。一般來說,見人呼吸因難,死相現前,生存無望,才會說這個人「正在死亡」。同樣地,如你告訴自己:『我正在死亡』,便能非常有效管束自心。事實上,你的確是每分每秒,毫無間斷地邁向死亡。第十三世宗座曾說:『人如死神的差使,奔向自己的主人。儘管我們說那人仍然「在世」,但他隨時都會被死神奪命。』為此,不論座上和座間,都要想:『我正在死亡。』不過,如你身體健壯時,對人家這樣說,其他人會以為你瘋了呢!「數取趣」另一種意思,是指我們受業力煩惱操縱,在六道中生生死死,心識遷移至不同的身體,無法自主,因而飽嘗痛苦。

釋迦佛的化身融入自身後,你應想像自己已成就覺位,體性為上師釋迦佛。之後,你應觀想從每一個毛孔,散射光芒,而每一線光的末端為一尊釋迦佛,安坐眾生頂上,流降甘露,淨除他們的二障,令其生起整個菩提道的證量。之後,化身佛融入他們的身體。你應深感歡喜,想像:『我已令眾生成就釋迦佛的果位,是多麼值得高興!』

四無量心

你應思惟:『不過,這只是我想像出來的東西。事實上,眾生還沒有成佛,仍在輪回中受苦,受著貪欲和忿怒操縱,萌生親疏遠近之心。』接著修四無量心。

第一個是舍無量心,其中分為四部分。第一是「欲無量」:『眾生如能安住平等舍心,遠離貪瞋遠近,是何等善妙。』第二是「願無量」:『願其安住平等舍心。』第三是「增上意樂無量」:『我令其安住平等舍心。』第四是「祈禱無量」:『惟願上師本尊加持,令我成就此事。』修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也是分為以上四個環節。

四無量心可反復多次思惟。道理就如一個母親,見到自己疼愛的獨子患病,只會愈來愈掛心,愛子之情愈加迫切。念誦四無量心的禱文,不斷沉思個中內容,你的慈悲心便會增長。沒有任何規條,禁止你多念誦的:『你念超過三遍的話,便把你送進監牢,或把你一腳踢走!』如你不是跟別人共修,便可如宗座或經典所述,誦禱文七遍,生起菩提心。在金剛瑜伽母的儀軌中,也列明發心的祈請文應誦七遍。為此,你應反復念誦四無量心的禱文,加強自己的菩提心。

念誦時也可修「取捨」法。修舍無量心時,應體會到眾生如何受貪瞋操縱而造業受苦。我們到世界各地時,見到很多不同的人,他們的苦況是多麼難以想像。在這麼細小的地球上,人類的苦竟是多麼酷烈!這一切其實都源自貪瞋愛惡之心。暫且不去想地獄、餓鬼、畜生、天界、其他人類部洲眾生的苦,就在此刻,你的朋友和認識的人也是受著貪瞋之心擺佈,面對種種困難和痛苦。環看整個世界,眾生之多,受苦之重,感覺是多麼沉痛。眾生不是只吃了一次苦,而是在三、四十年間,恒常不斷因貪瞋而受到折磨。即使他們活上一百歲,整個人生也要面對不少苦難。首先是心靈上的困惱,接著是身體上的病痛。由不健康的心靈,引發身體上的毛病。

誦四無量心的禱文三遍時,應取受眾生的忿怒和貪欲。眾生的苦及苦因,煩惱、所知二障,也是由貪瞋而來。你應想像這些惡念,完全融入盤據在心間的我愛心。我愛心是自他違緣障難的來源,也是妨礙你和眾生圓滿所願的絆腳石。宗座在講解《上師會供》時,解釋了如何修持此法。你可想像眾生的苦及苦因,化成汙濁的黑煙,或如大威德金剛手持的鋒利武器,進入心坎,把我愛心完全摧毀。此外,也可觀想醜惡的生物,把我愛心完全吞噬,視乎哪種方法更為奏效。如觀的是黑煙,便要將之攝入心間的我愛心。那兒不是肚子,不是腦殼,不是胸膛之外,而是胸膛內面,你感到「我」的地方。那個「我」你覺得是多麼重要,是眾生之中你最愛惜的物件,經常感到:『我是最重要,最珍貴的。』你最關心的,也是這個「我」,怕自己受寒、頭痛、患病、跌倒。常常善加保護,以防受到侵害。

一切都融入這個「我」之後,觀其化為烏有。「我」就像海市蜃樓一樣:在炎陽下眺望,沙漠上看似有水源,走近則連一滴水也沒有。同樣地,你珍而重之的「我」,根本並不存在。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感到「我」已蕩然無存時,便悟到了「我」的空性。你應盡力體會這個境界。

如禪修空性期間,例如誦《心經》時,感到有點懼怕,便說明你下的功夫很有價值。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你沖撃了執我為實有的無明,所以才會感到恐懼,不然畏懼的感覺不會產生。儘管「我」只是在五蘊上假立,但看來並不是這樣子,像是自性實有的,而無明便對此深信不疑。就在這「假我」之上,我愛心開始萌生,覺得實有的「我」是多麼珍貴,多麼重要。你的觀慧迫近「我」的時候,你便開始體會到,這個「我」根本並不存在。你知道自己珍而重之的「我」,原來是虛幻不真時,恐懼便會產生。你應觀想黑煙融入那個「我」,或「我」被醜惡的生物吞噬,然後消失淨盡。其後,花點時間專心觀空。

之後,你可再取受眾生的貪欲和忿怒,或修慈無量心,回向功德給有情。之前,你觀破「我」的假像,了悟自己多麼愛惜的「我」,純屬子虛烏有。那個「我」已經完全消失。剩餘下來觀修空性和回向功德的「我」,只是心在五蘊之上假立的名稱。由於我們想把身體、受用、財富回向給有情,因此便萌生念頭:『我現在把功德回向給眾生。』這個「我」只是心因應回向的意願,安立於五蘊之上的一個稱謂。為此,應知道這個「我」只是假名安立,依緣而起,之後才回向功德給有情。正如你已發現回向功德的「我」,純粹是在五蘊之上附加的標籤。同樣地,你的功德、身體、受用、有情,也只是假名安立。

修四無量心的每一種,不論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或喜無量心,都能積集無量功德。此外,你觀每一種無量心時,結合了取捨法的修持。就以取眾生的苦為例,由於眾生無量無邊,因此累積的功德無窮無盡,而把功德回向給一切有情時,所積集的功德也是不可勝計。通過這善巧的修行之道,依教奉行,便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累積多得難以想像的功德,圓滿積集資糧的許多功夫。

發殊勝心

這是修密法的發心,特別是無上瑜伽部密法:

「不管怎樣,我也要圓滿佛果……

「不管怎樣」是指不論花多少時間,吃多少苦,也要為了眾生,踏上菩提道,堅持到底。

「為了一切如母有情,必須修習上師瑜伽的甚深道,速圓成佛道。現謹觀修菩提道次第。」

我在上文已解釋了「速速」的意思。這便是發殊勝心。

一如宗座解釋,觀釋迦佛後方修行加持派的傳承上師,融入金剛總持;右方廣行派的傳承上師,融入彌勒佛;左方深觀派的傳承上師,融入文殊菩薩;本尊、勇父、勇母、護法融入上師;寶座融入蓮華;所有上師融入根本上師;根本上師進入釋迦佛的心中。我估計,其餘所有聖眾都化光融化,惟獨根師不化光。之後,觀釋迦佛化成藍光,融入自身,自己頃刻轉成大威德金剛,一面二臂,與明母雙運,生起殊勝的樂空無二智,並向眾生放光,把他們化為大威德金剛,所有環境轉成壇城。接著,觀想一切融入自身。這跟《上師會供》開首的部分的觀修方法很相似。在《兜率百尊》的開始部分,你也可這樣觀想。此外,在正行部分,可作外、內、密、真如四種供養,並在結行部分觀上師融入自心。

不修法、報、化三身的觀想的話,最簡短的自生起方法,是觀釋迦佛化成藍光,融入自身,瞬間轉化為一面二臂的大威德金剛。

法身觀想

解釋一下怎樣做廣繁的觀修,相信對大家修其他本尊的法身觀想會有幫助。金剛瑜伽母和某些本尊的法身觀想形式,可能有些微差別,但這番開示相信也會有用。不管怎樣,你是大威德金剛,一面二臂。接著,應發心準備修行:

「為了帶領眾生成就法身果位,現謹修習法身觀想。」

你的聖身融入吽字(HUNG)時,隨即思惟:『接著所見到的,都是死亡的境相。』每個死相現前時,要告訴自己:『這是真正的死相。』這便很有助益。你會覺得自己現在就死,不是幻想而已。修法身觀想時,產生『現在要死』的感覺是非常好的。這樣你會更用心觀修,不會那麼分心,尤如死亡已迫近眉睫。這跟軍事訓練很相像。

首先,觀地大融入水大。呈現出來的,是海市蜃樓的境相。你應專心觀想,思惟:『海市蜃樓的死相正在出現。』之後,再告訴自己:『我必定要認知淨光,不可失掉這個機會。一定要思惟大樂和空性。』立定決心後,立刻專注於這個境相。你見到的是海市蜃樓,而你的心在這個境相之上,附加「海市蜃樓」的標籤。因此,自性實有的「海市蜃樓」,根本並不存在,而了悟「海市蜃樓」空性的智慧,體性則為大樂。你應花點時間,一心安住於此。儘管你大部分的心力,應安住於「海市蜃樓」的樂空境界當中,但也要抽出部分心力,期待下一個境相的出現。

「海市蜃樓相」現已消失,接著出現的是「煙相」。你應思惟:『「海市蜃樓相」現已不見。現在,是水大融入火大,死時的「煙相」正在呈現。』「煙相」尤如房間遍滿濃煙,或點了很多香,一片煙霧彌漫的景象。這個境相看來是自性實有,並非假名安立。不過,這並不是事實,只是我們的心在它之上,加諸「煙相」的稱謂。實有的「煙相」,根本並不存在,而了悟「煙相」空性的智慧,體性則為大樂。你應把大部分的心力,專注於這個境相,把小部分心力,期待即將出現的「螢火相」。之後,應思惟:『我必定要認知淨光,思惟大樂和空性。』立下決心,做好準備。

我不會詳細講解每一個死相的觀修程式。你可採用上文的開示為藍本。餘下的觀想也是依照同樣的模式。最重要的,是「海市蜃樓相」呈現時,你必須思惟大樂和空性。「煙相」出現時,你對空性和大樂的體會,應比前者更為強烈。「螢火相」出現時,你對樂空的體驗,又要比前者更深一層,如是類推。這便是此法的觀修要訣。

接著出現的是「燈焰相」。這不是真正的火焰。宋寧波車以前常這樣說,宗座也持同樣的見解。那只是環繞火焰的光芒。你點亮油燈時,如果器皿是黃銅制的話,便會見到黃色或白色的光。那不是火焰本身的光,而是其周遭的光明。不過,經典中似乎指的是火焰的光。現在,空性的體驗變得更為深刻,繼而令大樂的感覺更為強烈。到了「白明相」,樂空的感受更為強盛。之後,是「紅增相」和「黑道近得相」。在淨光空性中,樂空的覺受便到了極點。

你們服過迷幻藥(LSD),應該知道吽字各部分的顏色。我也無需講解吽字逐部向上融化的過程!在《白雲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了!「明點」融入「那達」後,你便會見到「黑道近得相」。整個「那達」都化空後,淨光便會呈現,尤如秋天十分澄明的破曉。不過,你要認知的是空無自性,可以思惟:『我並不存在。』如有困難體會空性,只是見到類似在飛機上往窗外看的一片虛空,便不應只是觀那片虛空,而應想到「我」全無自性。這樣才能命中目標。我們心中呈現出來,並且深信不疑的「我」,是實有自性的「我」。不過,我們不會覺得它是子虛烏有,而想像這個「我」毫不存在,是瞞騙這種誤見的辦法!為此,你只是專心想像它不存在便可以了。即使你找不到所遮破的物件(實有自性的「我」),只是思惟正在禪修的「我」虛幻不真,便會自然感到,那自性的「我」根本沒有半點真實!你應完全相信這種見解,儘量長時間維持這種體會。

到了這個階段,悟空的智慧正在感受大樂。如果大樂是有形相的話,則大得連虛空也不能容納。兩者已合而為一。空性的覺受之中,無不遍滿大樂。樂即是空,空即是樂,如水注水,已不可分。除了感受樂空無別的境界外,更要想:『這是我真實的果地大威德金剛的法身。』深信自己未來會證得的法身,現在已經成就。之後,生起很強的本尊慢,並在這個合格的基礎上,命名:『這就是我。』這個部分共有四個要點。第一,所見為淨光。第二,知一切皆空。第三,感受為大樂。第四,生起本尊慢。我便是本尊的果地法身。在「唵梭巴哇蘇打沙哇打瑪梭巴哇蘇多哼」(OM SVABHAVA SHUDDHA SARVA DHARMA SVABHAVA SHUDDHA HANG)一咒中,最後一字「哼」解作「我」。你應花一段時間,安住在這個境界。以上四點中,最重要的是觀空的一環。請大家按以上方式,如法修行。

運用這種觀修方法,有助你認知淨光,即時憶念空性,以及生起大樂的覺受。大德通常都頗簡單交代法身的觀想,但宋寧波車曾解釋以上細節。我是從他聽聞五次第的講解的。其後,我發現,配合以上細節修習法身的觀想,源自宗喀巴對五次第所作的注解。話說回頭,出現每一個境相時,你都要保持四種正念。這樣對你認知淨光,以及體會樂空不二,是非常好的準備。就以首個死相為例,第一,要認知那是「海市蜃樓相」。第二,要知道「煙相」即將呈現。第三,要下決心在淨光出現時,思惟樂空,確認那是佛的法身。第四,要思惟「海市蜃樓相」的大樂和空性。不論哪個死相出現,都要生起這四種正念。這是宗喀巴大師的開示。

這樣便有助你在修法本時,清楚知道怎樣做法身的觀想,特別是閉關的時候。一般而言,我們只會在閉關時,才會修長法本!入關期間,也是我們可圓滿地修長法本唯一的時機。大部分法本,不論長短,都包含法身觀想的一環,這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儘管你不能詳細做其他部分的觀想,但必須觀修這個環節。鍚崗寧波經常強調這一點。你必須清晰準確地修持該部分。這樣便可每日為死亡做好準備。這種依仗自力的遷識法,也是最為殊勝的。

如修法身觀想時,難以體會何謂空性,覺得「我」堅硬如石,完全不覺得它空無自性,這樣與其嘗試找尋所遮破的物件,了悟其虛幻不真,倒不如暫且放下以上法門。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體會空性的辦法,是純粹思惟假名安立。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頌》中說:

「如果沒有了悟真諦的智慧,即使已熟習出離心和菩提心,也不能斷除輪回的根源。為此,應嘗試證得緣起之理。」

最後一句話,語重深長,包含了一切證得空性的秘密。這番開示實在非同凡響。大師並沒有說:「為此,你必須證得空性」,反而說:「為此,應嘗試證得緣起之理。」這句話像原子彈一樣,震撼人心,是免除我們墮入二種邊見最穩當的開示。提婆菩薩指出,如墮入斷見,以為沒有一樣東西存在,惡業比殺死一千萬個人還要沉重。藏文用的數量單位是chewa,但我不記得實際的數字有多少。為此,證得空性最穩當、最迅速的方法,是思惟緣起法則。

為此,如你不明白「所遮破的對象」和「自性存在」等道理,找不到看似實有但本身是虛假的「我」,最好還是暫且不用這個辦法,純粹思惟「我」只是假名安立。在淨光的境界中,有個「我」看似實有自存。你應思惟:『這個「我」只是假名安立。』大家會完全同意,「我」只是一個稱謂,並非自性實有,純粹由心所安立。你應專注於此,嘗試體會這個道理。這樣便能自自然然地,把以為是真實不變的「我」的常見斷除,進而感到「我」的空無自性。如你用心體會這個道理,便會豁然開朗,明白到「我」只是假名而已。

運用邏輯推敲,明白「我」只是依緣而有,便能消除常見和斷見。首先,知道到「我」只是稱謂,並無自性,便能斷除常見。借著了悟「我」並非真實不變,加上體會到「我」是緣起而有,便會知道「我」只是心所假立。這便是證得了世俗諦的「我」。你對於「我」是如何存在,自此便會深信不疑。以上是借著邏輯辯證,證明「我」是緣生法則,消滅斷、常二見的法門,因此被譽為是最殊勝的論證方法。

鈴寧波車在講解轉心法門時,指出所遮破的物件,是我們不能把「假名處」和「稱謂」分辨開來。一個人找到所遮破的物件之前,是有可能明白兩者是混在一起的,即「桌子」看來存在於「桌子的假名處」之內。我認為,一個人能否找得到假名處,取決於他對空性有多瞭解。舉例來說,你見到光時,內心會就其驅走黑暗的作用,給予標籤:『那兒有光。』不過,光看來是獨立自存的,你不會覺得自己是在附加「光」的假名。同樣地,光明消失後,黑暗複還,你看不見東西。你的心便立即給予「黑暗」的標籤。儘管「黑暗」由你的心假立,但你不意會此事。呈現在你眼前、你內心相信的,是未經假立、自性實有的「黑暗」,這便是所遮破的物件。為此,你觀修死亡的境相時,看來「白明相」、「紅增相」、「黑道近得相」、「淨光」都是獨立自存的,但那似乎是實在的境相,本身當下便是空無自性。在這個境界,你是有機會體會到何謂空性的。你要想像那種智慧正在感受大樂,然後再觀修餘下的道理。

其後,觀想自己在蓮華和日、月輪上,化成一條藍色光柱,像一隻拇指那樣高,並持本尊慢,視自己為真實的果地報身。一會兒後,再化為一面二臂的大威德金剛,擁抱明母,標以「唵啊吽」(OM AH HUNG)三字,視自己為真實的果地化身。

接著,你觀想宗喀巴大師和兩位弟子,作為功德田。如欲詳細修此上師瑜伽,你可在生起化身佛慢後,按大威德金剛的法本,加持內、外供,方法跟《上師會供》一樣。

概要

在《兜率百尊》中,第一部分述說如何思惟皈依之理,接著誦「皈依上師、皈依佛、佛依法、皈依僧」的頌文,然後再一併誦「皈依上師本尊三寶」的祈請文。

誦畢「諸佛正法賢聖僧」的皈依發心文後,上師釋迦佛一分為二,化身融入自身,令你轉成釋迦佛的體性。之後,你全身放光,每一束光的光端為一尊釋迦佛,安坐眾生頂上,淨化他們的業障,接著觀想釋迦佛紛紛融入眾生,令他們臻至釋迦佛的覺位。

下一部分為四無量心和發殊勝心。為了惠澤有情,你承諾捨棄自己的利樂,皈依境的聖眾十分歡喜。他們化光融入釋迦佛,釋迦佛再化光融入自身。你自生起為大威德金剛父母雙尊,淨化周遭的環境和有情。他們都轉化為大威德金剛,處身於壇城之內。一尊一尊的大威德及壇城,再化光融入自身。其後,開始觀修消融的境相,一直到法身淨光的境界。這生起次第的法門,能留植種子,淨除凡庸不淨的死亡,令你積集果地法身之因。接著,從法身之中,你化為一束藍光,持報身佛慢,這便是取中有為報身道。再從報身之中,化為大威金剛父母雙尊,持化身佛慢,這便是取投生為化身道,跟開始時所觀的本尊形相一模一樣。最後,根據大威德金剛的法本,加持內供和外供。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