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6 08:25:05
學習次第 : 進階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二品生命無常
 

全知無垢光尊者著 上師索達吉堪布譯

 

大圓滿心性休息頌

  全知無垢光尊者著

  上師索達吉堪布譯


  第二品 壽命無常


  如是雖獲難得身,然為刹那無常性,

  若詳觀察無實質,猶如水泡不可靠,

  是故日日夜夜中,恒常思維定死亡。

  此身一切痛苦根,深重煩惱之來源,

  雖著衣飾花鬘等,美味佳餚供奉之,

  然終無常毀壞離,為鷹狐狸豺狼食,

  舍此愛淨常執心,當自今起修妙法。

  三界圓滿善妙主,梵天樂生千眼等,

  聲譽福德威光燦,亦無勝過死主時。

  縱成禪定住數劫,業盡之際必死亡,

  一切天人阿修羅,成就之士持明者,

  人間君主平凡眾,皆畏死亡生無邊。

  今生無常烏雲中,死主跳動閃電舞,

  晝夜諸時降變雨,淋濕三地諸苗芽。

  器情無常世成壞,七火一水風毀時,

  大海洲山所圍繞,四寶山王亦無常,

  當思一切定有成,一虛空時誠修法。

  緣覺弟眾佛子中,引導世間諸怙主,

  宛如晴空中皓月,為諸星鬘所環繞,

  巍然朗然坦然現,亦示無常涅槃相,

  無量教法珍寶日,亦漸隱沒當觀此。

  猶如無實芭蕉樹,幻室自身何不滅?

  故定死亡然死期,死處死緣皆不定,

  此壽無增恒衰減,死緣眾多生緣微,

  時不待我當緊迫,自即日起勤修法。

  四大聚合之心室,雖為動念士所飾,

  亦由因緣所產生,乃壞滅性有為法,

  猶如舊城無常有,故當迅速修正法。

  猶如赤風中油燈,刹那無常動搖性,

  驟然猛烈之死緣,降臨自己頭上時,

  不能久住定死亡,故應當下修正法。

  眷屬受用與親友,美貌韶華財種姓,

  皆需棄舍獨自亡,無助益者隨善惡,

  爾時依處唯正法,為何今不勤修持?

  思維世間前後代,先前無量人已逝,

  如今人間多數眾,百年之內定死亡。

  未來一切亦複然,且觀老幼同輩去,

  吾亦不離此性故,當思定死而修法。

  三界地獄至有頂,無一勝過死主者,

  悉皆無常無實質,不可依靠如車輪。

  尤其人世多損害,成多病魔之禍源,

  兵刃火災險地毒,野獸國王與怨敵,

  以及盜賊土匪等,摧毀生命壞圓滿。

  縱然無有諸損害,士夫壽命亦流逝,

  晝夜刹那皆變化,逐漸靠近死主域,

  猶如江河匯於海,或似日落於西山。

  食等生緣雖圓滿,尚有如毒生苦時,

  數多逆緣之危害,豈能不滅諸圓滿?

  是故無不成死緣,死亡處緣期不定,

  當棄無義欺世法,誠修死亡無常法。

  此時吾得暇滿舟,正具上師竅訣槳,

  若不精勤渡苦海,更無較此愚癡者。

  何故佛贊珍寶器,淨除諸過獲正義,

  若不成辦自他利,則自束縛輪回獄。

  嗚呼如同教誨石,思多世人增厭離,

  開示不悟講不解,明日死亡今執常,

  貪著輪回無厭心,明知我慢明懂迷,

  憒鬧散亂降惑雨,何時我利此等眾?

  於此奉勸欲度過,過患輪回之苦海,

  成就稀有妙德者,即日思維定死亡,

  晝夜唯觀修無常,反復生厭出離心。

  彼成現後利樂法,勇猛精進而修持,

  舍今世斷我執迷,總之成就諸妙德,

  拔出諸過解脫因,急修法根本無常。

  如是法理蒼鳴聲,發出深益教妙音,

  願眾散亂執常惑,疲勞心性今休息。


  大圓滿心性休息中第二品壽命無常終

 

  大圓滿心性休息

   大 車 疏


  全知無垢光尊者著

  上師索達吉堪布譯


  梵語:瑪哈善德紫大布占達哲德瑪哈塔那瑪

  藏語:竹巴欽波思涅昂素追瓦向達欽波

  漢意: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第二品 壽命無常

  壽命無常品分五:一、略說;二、廣說;三、勸勉精進;四、結行;五、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略說:

  雖然已經獲得了極為難得的人身,但它也是不可信的。因此,必須精進修持正法。

  如是雖獲難得身,然為刹那無常性,

  若詳觀察無實質,猶如水泡不可靠,

  是故日日夜夜中,恒常思維定死亡。

  儘管已經獲得了暇滿人身,然而,壽命僅僅是短暫的一瞬間,稍縱即逝,不可能恒常不變,猶如芭蕉樹一樣無有實質。若詳細觀察不難發現,如水泡般的人身雖然暫時一現,但很快就會支離破碎、各自分散。因此,我們應當認真觀察無常之本性。《因緣品》雲:“嗚呼有為法,無常生滅性,因生複死故,當速趨寂樂。如佛說諸法,如星翳油燈,如幻露水泡,如夢電浮雲。”

  甲二(廣說)分十三:一、所愛之身亦是無常;二、得梵天果亦是無常;三、乃變化性故為無常;四、器情世界皆為無常;五、以諸佛佛子示現涅槃而說無常;六、以無增唯減而說無常;七、外內皆為無常;八、以比喻而說無常;九、終舍一切故為無常;十、三世均為無常;十一、三有皆是無常;十二、刹那亦無常;十三、諸緣時境皆無常。

  乙一、所愛之身亦是無常:

  如是無實變化的不淨身體乃各自分離無有依處之本性,故當捨棄對它的貪執,日夜精進觀修無常。

  此身一切痛苦根,深重煩惱之來源,

  雖著衣飾花鬘等,美味佳餚供奉之,

  然終無常毀壞離,為鷹狐狸豺狼食,

  舍此愛淨常執心,當自今起修妙法。

  恒時將所謂的自身執為我和自己而以衣食供奉,隨順承侍,他人出言稍有不當就不高興,便反唇相譏,以免受害。如寂天菩薩說:“身如須臾質。”不知死主何時來索取,身心分離時身體不會隨之而去,最後只能成為屍陀林中鳥、犬、狐狸、鷹鷲等飛禽走獸的食物。所以,我們不應珍愛執著這個身體並為之毫無意義地造惡業,而應象對待奴僕一樣使用自己的身體,如果它行善業,則付與相應的薪資,即應當日夜精勤修持正法。《教王經》雲:“大王,譬如,四方大山,堅實牢固,未毀未裂,極硬無損,直沖雲宵。此四山王倒地,可粉碎一切草木枝葉及諸含生大種,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擋,或以財物贖,或以藥物密咒去之均不易。大王,四大恐怖亦複如是,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擋,或以財物贖,或以藥物密咒去之均不易,雲何為四大恐怖?老、病、死、衰也。大王,老者可摧青春,病者可摧健康,衰者可摧圓滿,死者可摧生命,此等以神足逃,或以威力擋,或以財物贖,或以藥物密咒去之均不易。大王,譬如,獸中之王獅子住獸群中控制野獸,可隨意指使,諸野獸無法堪忍其神威而無可奈何。大王,同理,被死主以利戈刺入時離諸驕慢,無依無怙,無救助者,無有親友,骨節分離,血肉乾枯,身為病惱,口乾舌燥,面目皆非,手足顫動,無能為力,喪失威勢,口水、鼻涕、小便、嘔吐等物染汙其身,眼耳鼻舌身意諸根滅盡,出現呃逆,發呻吟聲,醫生棄之,諸藥、美味飲食無濟於事,往其他眾生中,臥最後床,沉於無始之生老死亡河中,生命所剩無幾,畏懼閻王,為災難縛,呼吸中斷,張開口鼻,牙關緊咬,言說‘佈施佈施’為業所牽輾轉投入三有,孑然一身,孤立無助,遠離今世,遷往他世,作大遷移,入大暗處,墮大深淵,入大莽林,往大僻處,為大海沖,為業風吹,無立足地,赴大沙場,為大魔擒,漂於空中,為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圍繞,氣息中斷,眾人言‘當分財產’,是人哀呼‘痛啊痛啊……爸媽兒子……’而拽發。此時,唯有佈施、苦行、正法可為助伴,除法之外無餘依處,無餘怙主,無餘救者。大王,爾時正法可作洲島、處所、怙主、本師。大王,是時自臥榻中,感受後世顯現,若墮惡趣則現彼處恐怖相,爾時,任何非法皆不可救。大王,汝如是愛重之身亦終有亡時,具足功德,長久以諸多淨食等滿足之滋養之,然住于最後榻時醫生離棄,眾人置之不理,心不安樂即至亡時。大王,如是沐浴、塗拭、香熏身體,以香花薰染亦定出現臭氣。大王,如是以嘎謝嘎布、綢緞等妙衣遮掩,然住于最後榻時污垢覆身,亡時赤身裸體離開人世。大王,雖以種種欲妙享樂,然舍一切後於貪不厭足中死時已至。大王,如是汝居室內香、花、飛幡、寶座、妙衣應有盡有,左右置有臥具,今縱眠其上,然汝身必將被拋於遍佈烏鴉、狐狸、人屍等令人發嘔之大屍林中,爾後身必紋絲不動臥地。大王,如是汝乘象馬,奏動聽樂,悅意歡欣,高撐傘幢等,諸君臣親友美言讚歎,目送而去。然不久亡於榻上,為四人掮,父母兄弟悲痛捶胸,自城南門出至荒野,或葬於地下,或為烏鴉、鷹鷲、狐狸等所食,遺骨無論火焚抑或投于水中抑或埋於地下,皆經風吹日曬而成粉末,飄散各處,終將腐爛。大王,如是諸行皆無常,無有可靠。”如是廣說之理,應當深思。了知死時今生的任何顯現均不能跟隨,因此希望諸位日夜唯一勤修正法。

  乙二、雖得梵天果亦是無常:

  三界圓滿善妙主,梵天樂生千眼等,

  聲譽福德威光燦,亦無勝過死主時。

  縱成禪定住數劫,業盡之際必死亡,

  一切天人阿修羅,成就之士持明者,

  人間君主平凡眾,皆畏死亡生無邊。

  梵天、大自在天、遍入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光芒四射,普照世界,勝過千日之光,威光赫奕超過金山,福德聲譽傳遍天下,成為天上、地上、地下三界之主尊,並有圓滿善妙之財富嚴飾,然而他們也有死亡之時。《毗奈耶經》雲:“諸比丘,且看此等興盛皆衰而無實,我憶昔日雖於輪回中轉為梵天、帝釋、四大天王等不可思議之尊主,然皆於不厭足中死亡,墮入惡趣。”又言:“且觀梵天帝釋大自在,千眼遍入亦悉無常亡,日月須臾顯現之遊舞,大地四洲世界皆成空。”

  四禪天及其餘諸天、非天、一切苦行成就者、持明者也都超越不了死亡的規律。《毗奈耶經》雲:“成就四禪天與人非人,非天仙人苦行盛德者,雖住經久數劫尚無常,不可依靠人身如水泡,終將各自毀離何堪言?”威懾四洲的轉輪王、君主大臣、沙門婆羅門以及施主等一切凡夫眾生都無法擺脫死亡。《因緣品》雲:“具七寶輪王,其餘小王臣,沙門婆羅門,施主等無常,眾生皆如夢。”

  乙三、乃變化性故為無常:

  因一切皆是遷變的本性故是無常。

  今生無常烏雲中,死主跳動閃電舞,

  晝夜諸時降變雨,淋濕三地諸苗芽。

  以暇滿人身嚴飾的壽命猶如夏季空中密佈的烏雲,自然變化的死主跳起閃電的舞蹈,晝夜刹那不停恒時降下瀕臨死亡的大雨,普遍淋濕了三有中一切眾生苗芽。《廣大遊舞經》雲:“三有無常如秋雲,有情生死如舞者,士夫壽命如閃電,如陡坡水飛速逝。”

  乙四、器情世界皆為無常:

  宣說長期穩固的器世界與賴以生存的有情世界均為無常之性。

  器情無常世成壞,七火一水風毀時,

  大海洲山所圍繞,四寶山王亦無常,

  當思一切定有成,一虛空時誠修法。

  長期思維此理,以外器世界之壞滅來說明內有情的無常性:初劫形成時,於空無所有、無阻無礙的虛空界中,形成了金剛不壞的金剛十字架風,其上形成了堅如金剛的水輪,在水輪上形成量同第一禪天具鐵圍山之金剛大地,在大地上,由於空中降雨而形成汪洋,翻滾的水泡分別形成高山與洲島。小洲世界的須彌山由四種珍寶而成,即東方由水晶而成,南方由琉璃而成,西方由蓮寶而成,北方由純金而成。與水交界處的持雙山等七山之間是七湖圍繞的外海灘,東方有半圓形的東勝身洲以及依之而存的身洲與勝身洲;南方有肩胛骨形的南瞻部洲與依存的拂洲妙拂洲;西方有圓形的西牛貨洲及行洲勝道行洲;北方有四方形的北俱盧洲和聲不美及聲不美悅洲。須彌山上方是尊勝宮、四園林、東北方大香樹嚴飾的善見城。群山的邊緣是大海,海的四周由等同持雙山的鐵圍山環繞,並有日月莊嚴,這就是器世界。

  依賴器世界而生存的有情有從光明天下墮人間而成為四大洲八小洲的人,以及由惡業所感而分別成為惡趣的旁生、餓鬼、地獄眾生。其中旁生以大海為根本處所,餓鬼的主要住所是王舍城下,八寒八熱地獄在剛底斯山下,八八相連,近邊地獄主要位於無間地獄四周。散居旁生、空遊餓鬼、孤獨地獄在人間也有。六欲天:(一)位於須彌山半邊升起日月星辰處是四大天王天;(二)其上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上方虛空中如星辰般依次是具有無量宮的四天,即(三)時分天;(四)兜率天;(五)樂化天;(六)他化自在天。須彌山間隙中住有諸非天,水間隔處是羅睺非天,中間為星鬘非天與項鬘非天,地間隔處是淨心非天,非天的受用可與欲天相媲美。四禪天:初禪三處即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位於他化自在天上空四萬由旬之上。二禪三處即少光天、無量光天、極淨光天(即光明天)。三禪三處即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八處即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前三者為凡夫所在處,後五者為聖者所在處,又名為淨居地五天,它們層層向上。四無色天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有頂處的諸天人都是因以前獲得了無色等持而於死後轉生到此無色界的。如是所說的一器情世界稱為四洲世間界,這樣的一千個世界,周邊為高度等同三十三天的鐵圍山環繞,稱為第一小千世界。如是千數的小千世界,周邊為高度等同他化自在天的鐵圍山環繞,稱為第二中千世界。如此千數的中千世界,周邊為高度等同第一禪天的鐵圍山環繞,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即是一個殊勝化身示現同等身相、無有前後顯現十二相調化眾生的世界。其餘十方有圓形、半圓形、四方形等無量世界遍佈虛空,其中的眾生有的頭朝上,有的橫著,有的頭朝下,有無量種類。

  此處以娑婆世界為例,宣說器情世界的成住壞空。最初形成,現今穩住,從人壽無量歲時毗婆屍佛出世,到釋迦牟尼佛出世,直至人壽十歲之間稱為劫初長時,即是人壽每二百年遞減,爾後每過一百年增長一歲,從十一歲到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此後又是每一百年減少一歲,直至十歲之間(稱為轉長時期),如是上增下減為一次,共十八次,名為十八返,期間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之後每二百年增長一歲,直至無量歲,稍許遞減時有勝解佛出世,其事業、壽量、所化眷屬數均等同前面諸佛事業、壽量、所化眷屬數的總和,並且調化以前諸佛未調化的眾生,以其願力使包括僅聞三寶聲、毀壞根本戒、做微小善事在內的眾生皆從輪回中解脫出來,在人間的事業圓滿而示現涅槃後其教法仍如時住世,令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眾生均得解脫。後於人壽十歲時,壞劫的七火將一切焚為灰塵。火是指太陽,有些經中說是七個太陽,有些說出現一個具有七個太陽熱量的太陽。實際上,出現了一個具有百俱胝太陽熱量的太陽而焚毀一切。爾後塵埃為水所沖,為風所吹,最後成為一虛空,猶如以前未形成時一樣。《三摩地王經》雲:“一旦出現此世界,諸世間成虛空時,如前其後亦如是,當知諸法皆亦爾。”

  我們應當通過外器世界壞滅之比喻來了知內情身體也是壞滅的。首先於心之法性虛空中,形成了無明分別之風,以此為因,形成輪回業地之水,以此為緣,由父母精血形成身體之須彌山王,之後形成雙目之日月(白紅明點)、十二處、界之四大洲八小洲以及八識聚之七山、鐵圍山。身語意所依靠的精脈、血脈、中脈是三門三毒三身之所依代表三界,五脈輪或六脈輪代表五趣或六趣。轉生於各道中所感受諸多苦樂的這個內大千世界也是聚際必散、生際必死、有為壞滅之本性。到了死亡時,外四大攝入內四大中,即被七火一水毀為灰塵,之後內四大、密四大皆融入本來光明中,此時一切均成為一虛空。身體四大所攝的風脈明點七次為火所焚而殆盡,一次為水所沖而使生命死亡,最後為風吹散而使呼吸中斷,身體也就各自分離、消失,最終如虛空般一無所有,此時與從前未形成身體時一模一樣。《廣智後續》雲:“以風水火熟,形成身器世,風脈及明點,四大中所住,無變諸光明,遷至虛空室,大風脈明點,七次為火焚,水一沖大融,風吹粗細滅,入光明空界。本怙菩提者,趨至無迷基。”我們應當觀察眾生各自世界之隱沒規律。《親友書》雲:“大地山王與海洋,皆為七烈日所焚,有情無餘化為塵,弱小人身豈堪言?”

  乙五、以諸佛佛子示現涅槃而說無常:

  此外,思維出於世間的諸多導師出有壞及其眷屬示現涅槃以及他們的教法隱沒之理,同樣思維自壽也是無常的。

  緣覺弟眾佛子中,引導世間諸怙主,

  宛如晴空中皓月,為諸星鬘所環繞,

  巍然朗然坦然現,亦示無常涅槃相,

  無量教法珍寶日,亦漸隱沒當觀此。

  猶如無實芭蕉樹,幻室自身何不滅?

  曾出世於此娑婆世界的導師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迦那牟尼佛、迦葉佛和釋迦牟尼佛皆如秋季升起的滿月一般,妙相隨好威光耀眼,為群星般的聲聞、緣覺、菩薩、梵天以及四大天王等眷屬所圍繞,身體光芒四射,巍然而住,語言無卒暴音,清晰朗然,智慧清淨無垢,坦然明瞭,諸如金剛般穩固的佛陀都已趣入了涅槃,除釋迦牟尼佛教法外其餘教法也已依次隱沒。因此,應當思維如水泡般無有實質的自身怎麼會常存呢?《無常經》雲:“百福所成千相飾,如來藏身尚無常,猶如水泡不可靠,自身為何定不壞?利眾諸佛如日落,正法皓月亦隱沒,當知自己之一切,眷屬受用皆無常。”

  乙六、以無增唯減而說無常:

  猶如金剛般的佛身尚且無常,那麼,好似芭蕉樹一樣的此身豈能穩固存在?

  故定死亡然死期,死處死緣皆不定,

  此壽無增恒衰減,死緣眾多生緣微,

  時不待我當緊迫,自即日起勤修法。

  有生必定有死。《白蓮花經》雲:“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因時間無法掌握,所以不知何時死亡。《因緣品》雲:“明日死誰知,今日當精進,彼死主大軍,豈是汝親友?”死于何方也不一定,因此,無論前往何方,住於何處,都應觀想:也許會死於此地吧!《妙臂經》雲:“於山險地或深谷,室內路口或河畔,何方皆思我終處,了知無可適從性,故當遣除喜世間。”以何緣而死也是不一定的。經中雲:“有以食噎死,亦有以藥亡,何況說逆緣?故死緣無定。”因無增唯減,是故必定死亡。《無常語》雲:“如斷水源池,無增唯減故,眾皆入死道,誰信暫時壽?”《入行論》雲“晝夜不暫留,此生恒衰減,額外不復增,吾命豈不亡?”死緣眾多生緣稀少,因此也必定死亡。《入行論》雲:“死緣極眾多,生緣極稀少,是故速死亡,心當向正法。”《寶鬘論》雲:“死緣極眾多,生緣唯少許,此等亦死緣,故當常修法。”

  乙七、外內皆為無常:

  通過眼見外面的破舊城市而於內心中觀想死亡。

  四大聚合之心室,雖為動念士所飾,

  亦由因緣所產生,乃壞滅性有為法,

  猶如舊城無常有,故當迅速修正法。

  如是觀察從前美麗富饒的城市中遍滿人流,後來終有一日人去城空。嗚呼!輪回之法皆是前興後滅,最終只留下人名而已。同樣,為珍貴的衣飾所莊嚴、種種分別動念所嚴飾四大聚合之自身這個房室也終將塌毀,僅僅剩下骨骸而已。到那時,也許會有些人念著自己的名字說“這是某某的遺骨”。因此應當深入思維此理。《親友書》雲:“身際如灰幹際墜,最終不淨無實質,當知一切皆壞滅,各自分散之規律。”

  乙八、以比喻說明無常:

  儘管在漫長的一生中享受善趣安樂,然而,如夢初醒般瞬間就會趨向死亡。

  猶如赤風中油燈,刹那無常動搖性,

  驟然猛烈之死緣,降臨自己頭上時,

  不能久住定死亡,故應當下修正法。

  例如,和風吹動的草原上有一盞油燈,偶爾刮起一場狂風時,油燈便會熄滅。同樣,應當觀想:自己猶如油燈動搖般的壽命被夜以繼日的無常和風吹動而趨向衰老,迅速死亡,無有餘地,並且定會受到狂風般病緣或損害的威脅。《致弟子書》雲:“如為狂風所吹之油燈,壽命瞬間住准亦非有。”

  乙九、終舍一切故為無常:

  因為最終必將捨棄一切而離開人世,所以應當觀修無常。

  眷屬受用與親友,美貌韶華財種姓,

  皆需棄舍獨自亡,無助益者隨善惡,

  爾時依處唯正法,為何今不勤修持?

  死亡時,今生的眷屬、受用等一切皆無濟於事,必須離開人間,隨著善業惡業而流轉,此時唯有正法能夠救護。《教王經》雲:“國王趨入死亡時,受用親友不隨身,士夫無論至何處,業如身影緊隨後。”《德施請問經》雲:“雜業尋受用,養活子與妻,極痛苦亡時,子妻非依處。如做種種事,子妻亦將舍,獨自受苦果,時無代受者。父母兄弟妻,僕財眷屬眾,死後無跟隨,諸業隨其後。”爾時積累深重罪業的人們會出現被往昔所宰殺的眾生和閻羅獄卒用輪子、索束縛牽引的顯現。《入行論》雲:“若今赴刑場,罪犯尤驚怖,口幹眼凸出,形貌異故昔。何況形恐怖,魔使所執持,大怖憂苦纏,苦極不待言。誰能善護我,離此大怖畏,睜大凸怖眼,四方尋救護。四方遍尋覓,無依心懊喪,彼處若無依,惶惶何所從?”死時憶念正法也已遲,如同犯法者落到劊子手的掌中時方尋覓救護者一樣。因此必須從現在起即憶念正法。《入行論》雲:“未肇或始做,或唯半成時,死神突然至,嗚呼吾命休!”也就是說,三寶與善法才是真正的皈依處。《淨施請問經》雲:“父母亦非吾依處,親財韶華亦非爾,唯有具足功德者,此等沉迷者依處。吾願為佛捨身體,生命受用皆捨棄,唯有皈依三寶外,無有餘眾吾皈依。”

  乙十、三世均為無常:

  如是思維輪回之處、自相續以及他眾皆是無常之本性。

  思維世間前後代,先前無量人已逝,

  如今人間多數眾,百年之內定死亡。

  未來一切亦複然,且觀老幼同輩去,

  吾亦不離此性故,當思定死而修法。

  嗚呼!諸位善友,且觀外境的遷變,再看看百年以前那些人們的身體,現在我們大多數人百年之後也僅剩下名字而已,未來的一切眾生也都與此相同,無有生而不死之故。比自己年長的、較自己年輕的、與自己同齡的許多親友已離開人世,從而應當思維自己也不例外,終必死亡。《因緣品》雲:“自某日夜晚,初入母胎者,壽無增唯減,一去不復返。上午見多士,午後有不見,午後見多士,翌晨有不見。諸多男與女,亦有壯年死,說此年輕人,豈有存活准?有者死胎中,有者落地死,有僅爬行亡,有跑時夭折,有老有年幼,有些壯年人,相繼而離世,猶如果熟落。”

  乙十一、三有皆是無常:

  三界地獄至有頂,無一勝過死主者,

  悉皆無常無實質,不可依靠如車輪。

  尤其人世多損害,成多病魔之禍源,

  兵刃火災險地毒,野獸國王與怨敵,

  以及盜賊土匪等,摧毀生命壞圓滿。

  無論在六道任何一處,都將死亡,無有不遭受死亡威脅之處,因此我們應當思維三界六道的一切眾生均不能擺脫死亡。《毗奈耶經》雲:“無論是虛空,大海或山洞,住於任何處,無有不死者。”無論死于何地都是只捨棄身體,而心卻隨著以前的業力屢屢流轉於輪回中。《廣大遊舞經》雲:“三有無明諸眾生,愚癡之故而流轉,人天三惡趣五道,猶如瓷師之輪盤。恒戀美色動聽聲,妙香美味及樂觸,眾縛惡世之網中,如猴困于獵人網。”人間的損害尤為繁多,諸如麻風、瘟疫、風、膽等疾病,小兒鬼、食肉鬼、空遊鬼、厲鬼等多種魔鬼,國王、怨敵、野人、災禍等數百危害剝奪人們的豐富財產、生身性命,以致於驟然暴死,因此應當精進修持正法。如《攝功德寶經》雲:“人世鬼魔疾病多,益慈心諦加持滅。”

  乙十二、刹那亦無常:

  不僅有如是損害可導致死亡,即使無有此等危害,也免不了一死。

  縱然無有諸損害,士夫壽命亦流逝,

  晝夜刹那皆變化,逐漸靠近死主域,

  猶如江河匯於海,或似日落於西山。

  雖然自己終生未遭受任何突如其來的損害,並且試圖以順緣的飲食、營養來延年益壽,但終將無濟於事,終究死亡。《入行論》雲:“縱似今無病,足食無損傷,然壽刹那逝,身猶須臾質。”人生一刹那也不會停留。《聚寶頂經》雲:“須菩提言:‘士壽猶如陡坡水。’”《毗奈耶經》雲:“陡坡水流入大海,日月瀕落於西山,晝夜須臾自然逝,人壽流逝同此等。”

  乙十三、諸緣時境皆無常:

  食等生緣雖圓滿,尚有如毒生苦時,

  數多逆緣之危害,豈能不滅諸圓滿?

  是故無不成死緣,死亡處緣期不定,

  當棄無義欺世法,誠修死亡無常法。

  有利於存活的飲食也會成為疾病之因,儘管暫時似乎有益,但從長遠來看,卻成了損害。諸如為利於療病而服用泄藥,結果也有使病情惡化的,更何況說遭受逆緣之損害而中斷壽命呢?也就是說,無有不成為死緣的,因此應當唯一思維死亡。如前所說,無法確定死於何處、以何緣死、何時死亡,今天不死的把握也沒有。《入行論》雲:“或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吾生終歸盡,死期必降臨。”

  甲三(勸勉精進)分三:一、具足上師竅訣時當修法;二、若不精勤則不得解脫;三、於不聽善妙教誨者生悲心。

  乙一、具足上師竅訣時當修法:

  獲得暇滿人身之吉祥此時,應當脫離輪回。

  此時吾得暇滿舟,正具上師竅訣槳,

  若不精勤渡苦海,更無較此愚癡者。

  自己擁有暇滿人身之舟,並且具足佛陀開創的妙道——殊勝上師之法理船槳時,如果不精進修法,那麼是最愚癡不過的了。《致弟子書》雲:“今已獲得諸佛所開創,猶如大舟法道複捨棄,好似喜愛輪回海浪花,猶如舞者必定欺自心。”

  乙二、若不精勤則不得解脫:

  勸勉諸位定要誠心精進修法。

  何故佛贊珍寶器,淨除諸過獲正義,

  若不成辦自他利,則自束縛輪回獄。

  獲得如是閒暇人身時,如果不修持利於自他的正法,則將永遠為輪回之索所縛,因此勸勉具有智慧者為擺脫輪回而勤修正法。《致弟子書》雲:“獲得人身越過生死海,播下殊勝菩提之良種,功德勝過珍貴如意寶,何者失毀人身無有果。引導眾生心力廣大者,一切如來得道依人身,天龍非天大鵬持明者,腹行與人非人皆不得,已獲來之不易人身後,故當思維法義勤修持。”

  乙三、於不聽善妙教誨者生悲心:

  雖然我忠言勸誡,但有些眾生卻不以為然,因此對彼等生起厭煩心而尋求自己寂滅,同時也發心:但願有朝一日能以強烈悲心引導他們。

  嗚呼如同教誨石,思多世人增厭離,

  開示不悟講不解,明日死亡今執常,

  貪著輪回無厭心,明知我慢明懂迷,

  憒鬧散亂降惑雨,何時我利此等眾?

  悲哉!對於極為愚昧的眾生,無論如何宣說,以種種表示與方便攝受,卻徒勞無義,他們無有證悟之時,傳講也不理解。有些人甚至明日就要離開人間卻似乎還要住數劫一般,仍貪執實有,從而一味散亂於今生之瑣事上;有些人煩惱如烈火,棄離善法;另有些人自相續為嗔火所焚,因嫉妒他人而以多種方式竭力惡言謾駡、揭穿過失、惡語中傷、無端誹謗;有些人雖然遭受諸多苦楚逼迫、折磨,但相續中從未對輪回生起絲毫的厭離心、出離心;有些人聽聞少許佛法,略曉一二便驕傲自滿,進而藐視他人,並且到處蔓延諍論與千種煩惱之火焰,使自他相續的善薪焚盡無餘,因為破誓言失戒律而日夜降下不善雨水,見到這些(剛強難化)的眾生後,我的相續中偶爾會生起自己趨向菩提、獨自于寂靜林中修持甚深禪定之心,但大多數時間是以悲心祈願有朝一日唯以我令他們獲得解脫,產生如此強烈的願望。

  因此,我今發願肩負起無上重任而言:願以我福德,令十方世界,一切諸眾生,悉離苦得樂。願短壽患者,長壽健康樂,饑渴苦難者,飲食皆富足。願離王盜匪,野人水火險,余怖諸災難,獲得諸安樂。願所想所欲,皆如意成辦,恒時行善法,獲解脫菩提。願王善護國,政策和緩興,臣增如法想,庶民恒安樂。願離惡趣苦,獲得善趣樂,息滅善趣苦,一切皆圓滿。願三界有情,心地悉善良,不生罪惡心,以法度日夜。願舉國豐收,無病離諸害,相互無損惱,幸福似天界。願諸事遂成,欲財眷僕譽,皆如願以償,圓滿大福德。願世人政增,出家眾法增,欲德者智增,終生吉祥增。願禪師成就,等持覺神通,神變等道果,現前解脫智。願諸苦難者,意複歡喜增,懈怠怯弱眾,精進得菩提。願具福財飾,禪定持淨戒,具憂怖失者,恒不離安樂。願行利眾尊,壽事業無量,他利悉圓滿,長久住世間。願凡依我眾,善聚極增上,具知足調柔,聖者之七財。願於我贊毀,抑或譏誹謗,見聞念觸者,皆越三有海。願僅聞吾名,即生摧三有,離苦得樂後,證無上菩提。願今起諸世,我如地等大,成眾生存因,利樂諸有情。願貧眷邪行,諸無義霹靂,成解脫善資,恒時勤利他。願眾生諸苦,皆成熟吾身,我之諸福德,成熟於他眾。以吾善心力,願眾得快樂,夢亦不見苦,獲得喜樂海。願我令遍佈,十方虛空界,所有佛眾生,具足一切樂。願我名聲傳,十方諸世間,普降隨意雨,供養佛有情。十方六道眾,佛未救度者,願我悉救度,輪回海成空。大樂光芒為飾珍寶源泉池,遍佈大地虛空諸眾善雲成,拂塵寶幢作為三界熱惱蔭,願眾成就具足淨水佛蓮花。具有天女樂受青蓮鬘頭飾,池中水鳥舞于慈愛花蕊上,於花不謝淨刹湖中幻化遊,願眾赴往離諸惑害滿禪刹。無垢朝陽紅光星鬘縈繞月,成具目者甘露威光勝梵天,相好莊嚴無量光佛菩薩眾,願眾無勤往生光芒遍空刹。圓滿三身寂靜離塵無雲空,無一多不可思無為性本地,願眾淨心憩于自成普賢刹,竟至不緣廣狹高低偏墮界。”

  此後毫無厭倦以清淨心於山岩前精勤於自他二利之事業。儘管我以如是饒益之心策勵宣說自己所目睹之無常法,然而聞者卻不生絲毫厭離心,內心一直擺脫不了常執,如同對放在面前的石頭說法或對旁生開示一樣。好似旁生的教證,如《無常語》雲:“師言如我汝亦死,于此無常之竅訣,甚至懷疑亦不生,嗚呼我真似旁生。”

  甲四(結行)分二:一、欲越輪回者當觀無常之理;二、宣說功德。

  乙一、欲越輪回者當觀無常之理:

  於此強烈勸諫諸位乃至未對輪回生起厭離心之前,應當精進觀修無常。

  於此奉勸欲度過,過患輪回之苦海,

  成就稀有妙德者,即日思維定死亡,

  晝夜唯觀修無常,反復生厭出離心。

  無論行住坐臥、進餐、散步、言談、見到人群還是居於都市城邑、靜處,都應當時時刻刻觀修無常,所見所聞皆當憶念無常之自性、無常之比喻、無常之教誨。《入行論》雲:“故我當一心,日夜唯思此。”若不思維無常,則有許多過患,諸如唯被今生束縛,圖名求利,貪婪嗔恚,懶惰懈怠,積累貯存,爭論不休,修法不穩,因而不能從輪回中速得解脫。

  即使作世間一般的瑣事也因只是偶爾性的精進而不能成辦,更何況說獲得解脫菩提果了。因此,乃至未得佛果之間,我們應當長期精勤修法。燃燈佛、釋迦牟尼佛等最初也和我們一樣是眾生,但他們卻依靠精進力而得以成佛了,我如今仍然漂於輪回中,儘管以前有無數佛陀出世後趣入涅槃,但我們卻未能成為他們調化的對境。思維自己因業力所牽而漂於無邊輪回中的道理,應當下定決心於即生獲得菩提道。此身也如瞬間的借用品一樣,因此必須思維無常,誠心精進修法。《入行論》雲:“今後若不勉,定當趨下流。饒益眾有情,無量佛已逝,然我因昔過,未得佛化育。若今依舊犯,如是將反復,惡趣中領受,病縛剖割苦。”《現觀莊嚴論》雲:“如天雖降雨,種壞不發芽,諸佛雖出世,無根不獲善。”

  乙二、宣說功德:

  若如是晝夜唯一觀修無常,則功德無量,歸納而言即:

  彼成現後利樂法,勇猛精進而修持,

  舍今世斷我執迷,總之成就諸妙德,

  拔出諸過解脫因,急修法根本無常。

  情不自禁地生起定死無疑、現在必死、不知能否待到明日之心時,自然而然會以如熊熊烈火般的勇猛精進而修持正法,從而獲得利益現世後世的正道。目睹今生之顯現無法常存而心不貪執,自然斷除爭論、鬥爭、懷恨在心、嗔怒損惱、危害他眾等一切惡業,因無暇生起我慢我執,具有殊勝意樂而相合眾人並且令人生喜,了知一切財產眷屬親朋好友皆是無常從而對他們不生貪執,他們無論慘遭別人的損害還是蒙受他人的饒益,無論受苦抑或享樂都不生貪嗔之心,他們已故或者離去或者不在也不憂傷。自己無論身處何地,都不會積累貪戀之業,無論出現順緣還是逆緣,相續中都不會產生自相貪嗔執著,日日夜夜唯以善法度過,為修法順利而謹持三戒,苦行圓滿,梵行清淨無垢,不為墮罪所染,因勤修道法而廣積二資路糧,因威儀不雜罪業,從而對所作所為無有後悔之心,重新生起殊勝的信心、悲心與出離心,承蒙諸佛菩薩垂念,人、非人無機可乘,喜樂善法之天眾鼎力護佑,睡眠安樂,起床安樂,行走安樂,散步安樂,具足安樂,死時安樂,轉生樂趣,面見如來佛子,聽聞樂法,修持樂道,于大樂洲獲得大樂果位。《毗奈耶經》雲:“謹持梵淨行,精勤修正道,死時無憂惱,擺脫燃燒室……”此中宣說了觀修無常可以獲得無量功德。

  甲五、回向本品善根:

  現在宣說如是觀修無常所得之善根回向于眾生

  如是法理蒼鳴聲,發出深益教妙音,

  願眾散亂執常惑,疲勞心性今休息。

  從增長善資白光的大海中所出現的雲彩打起呵欠,發出勝過蒼鳴的巨響,從而普降法理之雨,依此滅除三有中疲憊不堪的眾生常執心之一切垢染,在本來怙主日光嚴飾的美宅中享受大樂受用,獲得慰藉。


  猶如夢境漂動諸眾生,聚際必散之性無實質,

  好似過客同路之友伴,願證無常變化之本性。

  士夫壽命消逝如秋雲,如電如幻亦如陡坡水,

  無常不穩變化之本性,願即日起真實證悟此。

  任何具有眾多境域財,名聲遠揚廣大功德者,

  亦是動搖之法無可信,願眾證悟四邊之自性。


  大圓滿心性休息中第二品生命無常釋終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