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05 16:16:16
尊貴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2/05 16:14:48   編輯部

空性論述 給臺灣弟子們的一封信   實踐與空性

詠給明珠多傑仁波切

2002年2月于印度智慧林

(一)實踐與空性

   臺灣諸佛弟子,我們能夠獲得此瑕滿人身,同時又能夠遇到佛法,乃真是非常的幸運。然而,如果我們此生不能精進修法,則由於不能預知死期,因此未修學佛法而死亡後就可能會隨入三惡道。同時今生也不會有真正的快樂,並將遭受很多的痛苦。

    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一切痛苦的根本源於自己的心,如果心中充滿煩惱、我執、欲望和疑慮,則你對任何問題的考量都會處於不安和躁動之中,與任何人接觸都仿佛是自己的敵人,因此,不管你有多少親朋好友或如何的富有,很多時候都會成為你不安的痛苦之因。所以,不管外在的物質和享受如何的豐富,如果內心沒有佛法之空性和慈悲以及菩提心、止寂等,則我們不可能擁有有意義的人生和真正的安樂與幸福,而且來世將繼續處於無盡輪回之中。因此,真正的安樂與幸福除了從內心尋求而外,不可能從外在的物質中得到,而一切安寧的根本是空性與悲心之結合修行。例如,當我們遭受人類等有形敵人的侵害或無形鬼怪之任何痛苦,我們應該立即觀想給我痛苦者為空,受痛苦者為空,痛苦之本性亦空,一切都是無實性的。

    痛苦等一切皆如夢幻,雖然夢中出現的景象與房屋等都非真實,但在睡夢醒來之前,所夢所見卻仿佛真實存在,如夢見自己的房屋毀壞而產生痛苦以及夢見新得房屋則感到快樂等。如此,痛苦一切法雖非實有,但所以產生實有的迷惑,是因此如睡眠一樣的無明和夢一樣的幻景所致,除此而外沒有一樣是真實存在的。如虛空一樣,從未產生存在和阻礙過,因此,把無有視為實有被稱為迷惑。

    迷惑產生於無明。何為無明呢?無明就是不知空性。了悟一切法為空性就叫明之智慧或了知無我之智慧。根據痛苦的本性而觀修空性即稱之為止息痛苦的聖法。其他如煩惱、貪、嗔、癡、慢、妒等如果也按照上述方式觀修空性,即為自解脫五毒之教誡。

(二)如何觀修空性

    應該如何觀修空性呢?如上所述,一切煩惱、痛苦等如夢如幻,沒有一樣是真實存在的,即使眼見也應觀想那不過如海市蜃樓或空中彩虹,心應不散亂而專一安住,並想到空性而產生信念,再到專一安住而反復觀修。

    專一安住時,心之本性明朗而不作此是彼非之念,或此是否為觀想等疑慮。開始只有幾刹那的時間而不能長久,適應以後則可以隨心所欲。心不散於外境而專一安住被稱為寂止,觀空性則稱為勝觀,反復觀修則稱之為止觀雙運。因此,如此一來,以空性觀想一切煩惱與痛苦,以及心不散而專一修持時,起初煩惱和痛苦強烈時即立即認識而觀修,則在半分鐘或一分鐘之內即可止息。如果還和原來一樣或者比原來更強烈,甚至達至難以忍受時也應按上述方式觀修,又會在半分鐘或一分鐘內即可止息。如此觀修,則煩惱或痛苦的力道或火侯會越來越小,到一定時候,煩惱和痛苦不管如何強烈都無法危害於你,反而成為實踐修行的善緣,從而在任何時候都可使你心神安寧、大為開朗,如虛空無礙。所謂解脫涅槃等也不過是從自己心中的我執和煩惱中獲得解脫而已。

    如此的觀修在吃飯、睡覺、步行或其他任何時候都可實踐,尤其是在遭受巨大痛苦或煩惱時觀修則功德尤大。

(三)如何依空性而發悲心

    依空性而發悲心是極為重要的。依悲心而發菩提心,由此而可獲得成佛的正果。沒有菩提心則無法成佛,那麼如何修菩提心呢?首先,觀想一切有情眾生都在遭受苦難而產生慈悲心,然後再觀想如果要使這些有情眾生脫離一切苦難,則除了成佛以外再無其他之道,但他們不懂得修行,所以我要把遍虛空之一切有情眾生引上成佛之路,為此而發願實踐修行。

    那麼如何修悲心呢?如果依空性而產生慈悲乃為最殊勝之悲心。如上所述,一切有情因不知一切法為空性而執無我為實有,由此而產生嗔等五毒和累積各種罪孽而遭受地獄等六道輪回之苦,實在可憐。

    一切眾生雖然喜樂,但卻不懂尋求空性等快樂之根本方法;雖然不喜苦,卻不懂捨棄執實和煩惱等苦之根本。為了快樂而被我執等所纏縛而產生嗔恨等,並因此而造殺生等罪孽業,罪業的果是地獄之寒熱苦和餓鬼的饑渴之苦等等...。

    如果六道輪回中的眾生了知一切法為空性,那麼就不會有迷惑,然而由於不知道這一點,因而產生無限的悲心並去修行,即被稱為空性悲心,是悲心中最上乘的。

(四)依止皈依上師瑜珈

    觀想上師為彙集十方諸佛之總體的修行儀軌。如此我等一切眾生飄零於輪回之中的苦難靠誰來解脫呢?當然是要靠佛、法、僧 三寶。要觀想前方空中之釋迦牟尼佛與給自己傳授正法的上師為同一本質,即使不會觀想外形或身色也無所謂,佛陀曾說:“何者在意佛,佛即在其前。” 因此信仰或信受是極為重要的。在祈禱上師佛陀加持自己及一切眾生,並引導眾一往成佛之路後,要觀想上師佛陀變成光相融入自身,使上師佛陀之心與自己的心融為一體,而後稍做放鬆。

(五)修行次第

    不管如何修行,首先必須具備加行、正行和結行。所謂加行,如上述,首先是修菩提心,然後修依止和上師瑜珈。正行是空性和悲心、止寂、頂禮、轉經、供養、佈施、誦經......等等一切善法行為。結行中祈禱回向非常重要,也就是觀想一切十方諸佛、上師、菩薩等如何回向,我的功德等也要如此回向。由於對前方空中之佛陀及佛子們等說:“願此如願。” 因此,如能夠觀想我的功德利益遍及一切眾生,則此為最好的回向。

(六)精進

    不管修法或是世間法都需要精進,沒有精進就不可能辦成任何事情。但在做事時會有一些困難。不可以認為不管求法或世間法我都難以完成,而且即使不如此努力我亦能求得幸福;亦不可認為如自己這種缺乏智慧與精進的人是不可能在求法或世間法等任何領域取得成功。

    有一些人認為像修行這樣的事,除了上師和僧人或仁波切以外,我輩怎麼能完成得了?因而妄自菲薄或從容怠惰。又有一些人雖一時產生厭離心而不深思熟慮,輕率地拋棄家庭、妻兒及一切,只願修習佛法,在幾天或幾個月之內雖然能精進修習,此後由此受不了苦,便開始反悔乃至放棄修行,這些都是不懂得掌握修行方法的錯誤。

    修行既不是在短期內持續緊張或不分晝夜,也不是長期放鬆甚至幾個月都不修。而是每天一點一滴地累積,這樣才會逐漸取得成功。如上所述,修行是即使在睡覺、吃飯、步行等任何時候都可以實踐的。因此,雖然不捨棄世間法,如果心不散逸也是一樣的。如果對世間法從心底裏真正產生厭離,那麼到寺院或隱修處去住是最好的。否則,身雖在寺院而卻一直處於懈怠狀態,則與凡人沒有什麼區別。因此,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心,所謂精進是要自己的心,如果自己的心能向著正法,那麼不去寺院或隱修處也是一樣的。

(七)結語

    以上所講的包含了佛陀所開示的聖法之主要內容,如反覆頌讀和牢則會非常有益。聽說你們修行非常精進,有些中心每月皆有集中時間,做觀修加行和止觀,我甚感欣慰。今年在完成大禮拜和百字明與“嗡、啊、吽” 等以後,明年可以進入實修二年級,因此今年必須要完成,否則不能升級。如果要繼續修一年級的教法,由於可以更加鞏固對教法的明瞭,因此是可以的。高年級的可到低年級,但低年級不能竄升至高年級。兩天以後,我個人將閉關幾個月,閉關期間,我會為你們回向祝禱,為各位今生及來世之世間及出世間事業無障礙、能夠幸福,而進行祝禱。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