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31 13:44:40
尊貴索達吉堪布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七要》耳傳略釋六
(菩提心的實修竅訣) 加哲無著尊者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第六節課

(2005年7月12日晚上9時)

今天講第六個問題:修心之誓言。

我們在發了菩提心以後,像密宗的三昧耶一樣,也有一些不能違背的誓言——菩薩戒。很多論典在講菩薩戒時,主要側重于菩薩戒的開遮持犯等學處,而此處是以竅訣方式,勸勉我們應該如何修學菩薩戒。

甲六、(修心之誓言):

【恒學三總義】

修行人應當恒時不斷地修學以下三種總義。

【所謂的總義可以分為三點,即:一、不能違背修心之諾言;二、不能過分放縱癲狂;三、不能墮於片面偏袒。(下面對這三個要點分別進行解釋:)

第一、我們一定要斷除那種自我標榜說:“我是修持修心教法的人”,從而藐視一些細微學處的行為。在內心具備修心法門的前提下,也要竭力守護從別解脫直至金剛密乘所承諾的所有誓言或學處,令其不致犯失;】

發了菩提心以後,要儘量守護以前所受的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等所有誓言。然而,有些人認為“我是修大乘菩提心的,煩惱可以直接轉為道用”,還有人認為“我是無上密法的修行人,小乘的別解脫戒可以不用守”,進而對一些細微的學處輕視、踐踏。要知道,這些學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細微,但不注意取捨的話,因果報應也是非常嚴重的。

《毗奈耶經》中有個公案就說明了這個道理:有一天,釋迦牟尼佛來到恒河邊,見到那裡有泥鰍、青蛙、烏龜等五百條生命,於是慈悲為它們開示了“有漏皆苦”等四法印,以此聞法功德,這些旁生死後皆轉生於四大天王天。當他們以天眼了知自己轉生天界的原因後,為了報恩來到佛前供養天花,佛陀又為他們開示了佛法,令五百天子皆獲得了真諦。當時有弟子請問這是什麼因緣,佛陀答道:“迦葉佛時,他們曾為出家比丘,由於對細微的學處不加重視,屢屢毀犯,以致最後墮入了惡趣。然以其在迦葉佛前出家的功德,故此世在我的教法中獲得了解脫。”由此可見,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乃至守持居士戒以上的戒律,以此功德,未來彌勒佛出世時一定會獲得成就;反之,如果對細微的學處輕毀、踐踏,果報也是令人不寒而慄的。

另外,倘若以三寶為對境,即使隨隨便便說一句輕毀的話,果報也非常可怕。《百業經》中有個公案講道:佛陀有一次到恒河岸邊,見到那裡有五百個餓鬼,佛陀為它們傳授佛法後,它們全部獲得了解脫。有弟子問佛其中原由,佛陀答曰:“迦葉佛的時候,他們是五百個優婆塞(居士),有一次看到有比丘正在化緣,於是譏諷道:‘這些比丘天天從別人手裡要東西,簡直跟餓鬼沒什麼差別!’以此惡業所感,他們死後投生為五百餓鬼。”所以,大家平時說話、開玩笑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不經意間就造下輕毀三寶的罪業!

前幾天我聽一些居士說,網上對學院的個別出家人有各種評論,當時我就問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麼,其中一個答道:“我們是居士,不敢說出家人的過失。上師,您老人家要想知道的話,可以到網上去看一下。”我當時心想:這個居士倒是懂一些因果,畢竟他是個在家身份,雖然網上對出家人有一些說法,但他自己卻不敢重複,以此說明他對因果的取捨還是比較注意的。

所以,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修菩提心的人、是學密宗的人,就可以隨便踐踏學處,這是非常不好的。不管我們以前曾在哪位上師面前,得過何種戒律,都應仔細守護,儘量不要違犯。當然,作為末法時代的眾生,煩惱習氣異常深重,想要作到戒律清淨無垢,這確實有點困難,但是最低的限度,也不能以修菩提心或學密法為由,故意去觸犯一些學處。

【第二、我們一定要斷除那種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不珍愛自己、不執著自己的程度,而去砍伐神樹、與麻風病人相處等等之類的狂放行為。】

有些修行人以為自己剛發了菩提心,就已經變成菩薩了,並且心想:“我現在已經斷除了我執,遠離了一切執著,這種境界我一定要讓成千上萬的人知道!”於是,故意跑到一些神山去砍伐神樹,或者到屍陀林扒下死人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以前我們這裡就有個別修行人,成天裝著大成就者、大瑜伽士的模樣,到屍陀林去把死人的頭蓋骨撿回來盛東西吃,作一些瘋狂行為……要知道,一個人的內在修行如果沒有跟上見解的話,是根本不允許這麼做的。

現在也有類似情況,有些人說:“我是大成就者,可以吸煙,可以喝酒,而且經我加持過的煙,你們去吸的話,一定能獲得解脫。”如果他真是大成就者,我們也不好說,畢竟以前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的超凡行為,就是一般凡夫難以想像的;但是,如果自己沒有成就,反以這種形象來“度化”眾生的話,其結果除了令自己的貪心越來越增上,後世墮落惡趣以外,更會斷送了無量眾生的慧命。

所以,每個修行人應該清楚自己相續中的我執、貪執斷除了沒有?如果真的斷除了,也要想想這麼做別人能不能接受,對眾生有沒有利益?如果你以神通觀察到這種瘋狂行為別人完全能接受、對他們完全有利的話,我們也不敢妄加評價。然而,有些高僧大德為了護念眾生的心,保護他們相續中的善根,儘管自己的境界超勝了一切,但顯現上仍然持守清淨的別解脫戒,行為十分如法。就像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他老人家一生的行為,對任何根基的眾生都有非常大的饒益。可是現在甯瑪巴有個別修行人,不是大成就者,卻裝出大成就者的行為,打著“大修行人”的招牌,去做雙運、降伏、吸煙、喝酒等禁行。這些行為令世人對藏傳佛教產生了嚴重誤解,尤其在漢地寺院,影響極其惡劣,以致一些戒律清淨、注重威儀的出家人,根本無法接受密法。

所以,我們有些道友啊,你的行為一定要為佛教著想、要為世人考慮,不要僅僅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令人們對密法產生邪見,繼而惡意誹謗!

【我們應當按照仲敦巴格西在熱振寺所制訂的規矩,決不能與噶當派祖師們光明磊落的行跡背道而馳;】

當年熱振寺的規矩完全是按別解脫戒的要求來制訂的,而且這種傳統後來一直傳到宗喀巴大師,所以至今仍可以看到,在格魯派的每個寺院中,出家人的行為寂靜、穿著整潔,令人一見便能生信。不僅藏地如此,漢地歷來也有一些道場(如虛雲老和尚的雲居山),戒規非常整肅,威儀調柔如法,使很多世間人看了以後,自然就能對三寶生起恭敬心。

既然藏、漢佛教都有一些清淨的威儀,作為出家人,我們理當依此行持。可是,有些出家人自視修行境界很高,已經斷除了我執,遠離了淨垢的分別,所以天天穿一件破爛不堪的髒衣服,扮成濟公和尚的樣子,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的確,從衣服破爛的角度,這種人是和濟公和尚沒什麼兩樣,但若從內在修行而言,他相續中的我執是否也像身上的衣服一樣破爛,這就不得而知了。倘若沒有這種境界,我奉勸這些人還是注意一下自己的威儀,效仿一下格魯派的如法行為。還有些出家人喜歡穿花花綠綠的衣服,讓人看起來不僧不俗的,其實這也不符合仲敦巴在熱振寺制訂的規矩,作為一名出家人,身上的衣服太過醒目,會讓別人看起來很不順眼。

一個修行人的威儀,不僅能從衣著上反映出來,也可以從他的住處體現出來。以前我去過格魯派的一些寺院,那裡非常整潔乾淨,每個僧人家中,也都收拾得井井有條,不像我們有些道友,家裡亂得一塌糊塗,不要說別人,就連自己也不想住進去。其實,作為一個修行人,即便自己的聞思修再忙,也應該能抽出一些時間來打掃屋子,哪怕你住的是一間草坯房子,把地面掃得乾乾淨淨,看起來也是非常舒服的。

所以,大家應該注意一下自己的威儀,看看各個方面是否如理如法。前一段時間,摩尼寶區有個人不知道是不是精神有點問題,有一天我看見他居然作了很多不雅的動作,如果精神有問題,這種舉動還可以理解,但若精神正常的話,我想這種人住在學院也沒有多大意義。要知道,現在漢地的一些普通學校,學生們的威儀都會令人見而生喜,倘若我們佛教徒的威儀卻沒有半點莊重,又怎能讓世人對佛法生起信心?

大城市的在家人喜歡追新潮、趕時髦,今天穿牛仔褲、明天穿喇叭褲,今天染黃頭髮、明天又弄成卷卷頭,一天三變對他們來說純屬正常。而相比之下,佛教的戒律威儀,卻延續了2500年也從來沒有改變過,所以,作為出家人,我們實在沒必要去模仿在家人,把自己弄得不倫不類。在這一方面,尼眾的某些行為不太令人滿意——今天有人買了一件漂亮衣服,明天就可能有二十多個人也要去買。我希望你們不要去學這些,要想學的話,就學中觀、因明等這些知識,一個人若對自己的外表太過重視,肯定不是個真正的修行人。

因此,你們的衣著整齊乾淨就好,不要太扎眼、也不要太破爛,去年我在講《三戒論》的時候,就曾再三強調過這一點,你們不能聽後就忘了,而要在實際行動中去真正行持。國外有些高僧大德,僅僅依靠自己的威儀穿著,就能令成千上萬的人生起信心,這是為什麼?因為注重威儀不是某個人、某個上師的教言,而是釋迦牟尼佛親自制定的,我們若能真正依教奉行,就可以積累利他的無邊資糧,也能為自己的今生來世帶來不可估量的利益。所以,作為甯瑪巴的修行人,雖然見解上遵循龍猛菩薩的中觀意趣,但在行為上,我們一定要仿效菩提薩埵的別解脫律儀。這點請大家務必要注意!

【第三、我們應當唾棄那些只能承受人類予以自己的傷害,卻無法忍受鬼神之類的傷害;或是對尊貴人物畢恭畢敬,對卑微之人卻輕慢欺侮;或是對親人悲憐慈愛,對仇敵橫眉冷對之類的偏私行為,而應當鍛煉培植出對一切眾生的平等心。】

世間很多人對不同的眾生都有不同的態度,比如一些人對人類的損害可以忍受,但對鬼神等其它眾生的傷害卻沒辦法接受,就像某些道友,院子裡來了人便笑臉相迎,可如果來的是犛牛,就開始用石頭打;還有些人對上面的領導畢恭畢敬、卑躬屈膝,甚至打電話時也點頭哈腰,可一看到自己的下屬或比較卑微的人,馬上就判若兩人,氣焰囂張得不可一世了。

其實,作為發了菩提心的人,要對所有的眾生一視同仁,絕不應該如此勢利。關於這一點,我們學院就做得不錯,學院經常強調在商店、醫院等處發心的人,對所有的人要一律平等,不能一看到大活佛、大堪布,就蜂擁而至、體貼周到,而遇到一個普通的人,任他在一旁等了半天,叫破了喉嚨,自己的眼皮也懶得抬一下。我在這裡並不是說你們有過類似情況,只是提醒大家:這種行為,在學院是嚴厲杜絕的!

社會上的人也許覺得這有點小題大做,因為在他們眼中,這類現象極其正常。去年藏地有個著名的演員,就表演了一個小品,將這種人的嘴臉表現得淋漓盡致:上級來電話時,他使出渾身解數,極盡巴結奉承之能事;下屬來電話時,他官腔十足,對其百般呵斥責駡;而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人來電話時,他又故作姿態、故弄玄虛……看了這個小品以後,令人感觸很深,其實這種諂上輕下的弊病,世間幾乎每個人都有,但是作為一名大乘修行人,如果我們也這樣卑上亢下、對眾生不平等的話,說明自己相續中的菩提心根本沒有成熟,相反,如果真能做到對所有的眾生一律平等,則表明你的菩提心已經修得非常不錯了。

此外,這裡還講到了另一種情況:有些人對自己的怨敵恨得咬牙切齒,而對自己的親友又慈悲得太過份了,這種兩極分化也是不應理的。按理來說,親與仇只是因為各自的因緣不同,才在我們面前如是顯現而已,實際上二者是完全平等的。如果我們實在無法達到這一點,也應該思維:“作為一個發了菩提心的修行人,親怨平等是菩薩戒中非常重要的學處,倘若我連這個都做不到,那菩提心又怎能于相續中生起呢?”

以上種種不平等的心態,需要我們用菩提心的修法來加以轉變,如果大家能堅持不懈地串習,相信十幾年以後,眾生平等的境界一定會在相續中生起來的。否則,若沒有菩提心,哪怕天天念阿彌陀佛、蓮師心咒,也不屬於真正的大乘修行人。

有些人聽了此話以後可能會滿不高興,但不高興也沒有辦法,事實本來就是這樣。不然的話,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自己對親人如何、對仇人如何,對上面的人如何、對下面的人又是如何……這一點不需要問別人,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見證。我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的,但我自己返觀內心,經常覺得非常慚愧:學了這麼多年佛法,相續中的習氣竟然還是那麼多、那麼嚴重!所以不管是誰,我們每個人都應好好學修這部論典。

以上講的就是,要對眾生培植出一種平等心。

【轉欲自穩重】

將以前珍愛自己的所有念頭,全部轉變為愛護別人的念頭,而且自己的修行也應穩重自主。

【從今以後,我們應當將以前珍愛自己、重視自己的念頭轉為珍愛他人的念頭,使自己的言行像如法行事的同道一樣穩重。】

發了菩提心以後,我們要把所有的眾生都當作“自己”來看待,以前如何執著、愛護自己,從今以後,也要同樣地珍愛眾生。

同時,自己的言行舉止應該如理如法,仿效某些道友的穩重自持。

【所有的修心都不應該注重炫耀表面的形式,而應將內在的本質作為首當其衝的關要。作為修心者,應當在他人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默默無聞地使內心逐步成長起來。】

修心的關鍵在於內在本質,而不在於表面的形式,然而,現在大多數人正好相反,他們認為外在形象是首當其衝的關要,如果形象上搞得好,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就說明自己的修行非常不錯了。比如,現在有些居士為寺院做了一點功德,他的大名很快就被登在“功德榜”上,張貼出來人盡皆知,那個居士此時也會洋洋得意,自我感覺良好。其實這種膚淺的炫耀,並沒有實際意義。恰卡瓦格西曾說:“修行應該從內心上下手,倘若變成了表面形象,將會令人深感惋惜。”法王如意寶的金剛上師托嘎如意寶,生前曾毫不聲張地把所有錢財都拿來供燈以積累資糧,而毫無意義的表面形式,他老人家卻從來不感興趣。所以,我們在修心過程中,關鍵是看自己的“內在本質”——利他菩提心成熟了沒有,如果沒有成熟,不管表面上如何行善、做什麼樣的宣傳,也都跟某些外道的一些善舉沒有多少差別。

修心時不僅應避免一些表面的炫耀,還要學會默默無聞、韜光隱晦。對於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來說,即使自己相續中有很多功德,也沒必要讓每個人都知道,這時的他不管到哪裡、做什麼事情,都能利益無量眾生,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至於表面的譏毀、稱譽,對他而言根本無關痛癢、無足輕重。所以,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在無人覺察的情況下,讓自己的相續先成熟起來,否則,如果心中充滿了自私自利,外在的善行即使再做得轟轟烈烈,也都只是皮毛影像而已,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

這部《〈修心七要〉耳傳略釋》文字不多,但其中的內涵卻非常深奧。如果只看一遍、只聽一遍,不一定能對自相續起到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應該經常思維其中的內容,今年看、明年也看,以此對照自己的相續,改正以往的過失,這樣才能令菩提心逐漸逐漸成熟起來。畢竟我們不是犛牛而是人,不管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都能對自己產生一定的影響,以前世間的那些哲學、外道邪說都能在我們心中留下痕跡,更何況是這些正理的教育了?所以,大家只要依靠本論所講的大乘醍醐,不間斷地受用修持,利他的菩提心遲早都會在相續中生起的!

【不應說缺陷全莫思他過】

不要妄評他人的缺陷,也不要思維別人的過失。

【對於他人在世間方面諸如盲眼之類的缺陷,以及在佛法方面失毀戒體之類的過失等等這些不中聽、不悅耳的話,都不要妄加評說。】

在世間方面,對於肢體殘缺、諸根不全的人,如聾啞、目盲等,不要當面對人家品頭論足,或者背後將他人的缺陷當作開玩笑的談資。在出世間方面,如果某個修行人有戒律不清淨、與上師有矛盾、聞思跟不上等種種過失,我們也不能肆意妄評,信口開河。《佛子行》中說:“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故于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所以,入了大乘道的修行人,千萬不要隨便談論別人的過失,否則失壞了自己的大乘菩提心,就太不值得了。

【在看到一切眾生,特別是已經跨入佛門的修行者的過失時,也要清醒地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的心不清淨所導致的,他人不可能有這種過失。從而斷除挑剔別人毛病的心思。】

對於任何一個眾生,我們最好都不要說他的過失,包括犛牛、山羊等旁生也是如此,《極樂願文大疏》中講過,以前有個人給犛牛起了一些很難聽的綽號,結果為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所以我們要儘量對眾生說愛語、觀清淨心,尤其是對已入佛門的大乘修行人,就更不能隨便挑剔過失了。因為別人的相續,以我們的肉眼是根本看不出來的,倘若對方已經發了菩提心,相續中也完全具足了對眾生的大悲心,那不管他的表面行為如何,也都是一位真正的菩薩,若以菩薩為對境,進行譭謗、尋求過失的話,學過《入行論》的人都知道,這個果報有多麼可怕。

常聽有人說:“這個人肯定很壞,因為我看他以前幹過什麼什麼事……”,其實即使以現在最精密的儀器來測量,往往都會產生一些偏差,那以我們有限的肉眼、無明的分別念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其可靠性就更不待言了。看到他人的不好,實際上是自己的心不清淨所致。比如,一塊髒兮兮的鏡子,由於上面污點斑斑,顯出來的東西肯定是面目全非,同樣,如果在我們心的鏡面上,充滿了種種習氣垢染,那麼無論看到誰,也都會覺得他有很多毛病,怎麼看都不像是好人。完美如釋迦牟尼佛那樣三界無比的量士夫,在提婆達多、飲光外道等具邪見者眼裡,不也是個有各種醜相、行為不如法的凡夫嗎?佛陀的金剛語本無任何過失,但仍有許多人認為佛法是一派胡言、是封建迷信……由此可見,假如一個人的心不清淨,外面的世界就會是顛倒的顯現。

所以,一切的一切,關鍵都是心在起作用。如果一個人的心不清淨,就會時常疑神疑鬼,覺得周圍的人都在欺負他,甚至看他一眼,也覺得人家的眼神大有問題,似乎是在蔑視自己,進而怒不可遏,處處與人為敵。相反,倘若一個人的心很清淨,視每個人都是佛菩薩,那麼即使有人無端刁難,他也覺得是大菩薩在以此方便來消除自己的業障,於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所以,外境的好壞,根本在於心的假立,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就應斷除挑剔別人過失的習氣,即使心中生起不好的念頭,也要立刻懺悔、對治。

【先淨重煩惱斷一切果求】

【我們在觀察自相續中的煩惱之後,如果發現哪一種最粗重,就全力以赴地集中一切教法去對治這種最粗重的煩惱,並盡力將其扼殺於繈褓之間。】

我們在修心的過程中,首先應觀察自己相續中哪一種煩惱最重:有些人嫉妒心強烈,有些人貪心熾盛,有些人嗔心嚴重……由於各人的根基、意樂不同,所以最重的煩惱也不一樣。按照大乘經典的解釋,一個人即生中最重的煩惱與自己的前世有關,如果前世這方面串習得比較多,那麼在今生當中,這個煩惱就很難斷除;還有一些論典說,每個人的煩惱與他自己的生辰也有關係,倘若今年正好是與自己相克的年,那煩惱就會相較於往年更為嚴重,四大也會有諸多不調。

但不管怎麼說,煩惱的產生既不能完全歸咎於前世的業力,也不是僅僅因為一些偶爾的因緣,而應把所有的因素都綜合起來作為參考。為什麼呢?無垢光尊者在《如意寶藏論》中說:如果一切事情皆歸於前世的業力所致,那麼人殺猴子也不會有過失了,因為這是猴子前世的業力現前。同樣,相續中的煩惱也是如此,有些人說:“我的嗔心特別重,這是因為前世的業力,所以現在沒辦法改變。”其實不一定是這樣的,去年我們在學《俱舍論》時講過,煩惱的產生一方面是由於前世的業力,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眾生的某些暫時因緣。倘若我們能以大乘教義為增上緣來對治的話,斷除嗔心是根本沒問題的。

在了知了自己哪種煩惱比較嚴重以後,我們就要針對這種煩惱,在其剛剛露頭的時候,儘量把它剷除於繈褓之中。舉個例子來說,假如自己相續中的嗔心很重,就要依照前面講的“迷亂直接觀為四身”等教言,通過觀察嗔恨心的本體,將嗔心立即滅除。如同焚燒屍體時,要在下面堆滿柴火才能焚盡無餘一樣,只有將自己所學的小乘、大乘、大圓滿等種種“木柴”,儘量堆集在嗔心煩惱的“屍體”上,才能把它統統燒乾淨。

以上講的是“先淨重煩惱”。

【至於希望依靠修持修心教法,而使自己能得到今生的名聞利養等等;或者來世的人天安樂;或者使自己能證得涅槃等等之類的,自私自利的所有想法,都必須徹底根除。】

這裡是講“斷一切果求”。

有些人修心只是為了今生的名聲、地位、財產;有些人則是為了來世的人天安樂;還有些人是為了自己能解脫輪回,獲得聲緣、佛陀的涅槃果位……其實這些想法都違背了修心的誓言,充其量只是中士道而已。

前面也再三強調過了,如果只是為了自己能成佛、明心見性、往生極樂世界而修行,根本不考慮眾生的利益,這種只為“果求”的發心,實際上是一種顛倒思維。有人不禁要問:“我一心一意念佛,想往生極樂世界,有什麼不對?你怎麼敢說這是一種顛倒思維?”其實這也沒什麼不敢說的,如果只希望自己快快樂樂,和阿彌陀佛的關係很好,吃的也有、穿的也有,一看到娑婆世界的家庭社會,各種關係非常複雜,就想一個人趕快躲到極樂世界去,把所有的眾生置之腦後、棄之不顧,這本來就是一種顛倒的希求。

我們不管修淨土宗也好,修密宗也好,無論修哪一種法門,都必須要把“眾生”帶上,眾生才是我們發願的總目標,倘若捨棄了眾生,大乘的味道就一點兒也沒有了。這一點請大家務必要記住!

【捨棄有毒食莫學重義氣】

這次法會期間,我們每天雖然講得比較多,大家也比較累,但所講內容卻是極其殊勝的。希望你們這次回去以後,一定要把這些教言當作一輩子的修行要點來行持。

我看現在很多人真的是修錯了——修淨土宗的人沒有菩提心,修錯了;修大圓滿的人沒有菩提心,同樣也修錯了。倘若連最基本的菩提心都沒有,一天到晚只是自私自利地學佛,那麼學了一輩子,也不會得到究竟的解脫。

通過學習這部論典,也許你們以後會開始注重菩提心。其實菩提心也不難修,只要我們在行任何一件善法時,常常提醒自己應以利益眾生為宗旨,如此一點一滴在相續中積累,逐漸逐漸菩提心就會生起來。常住的道友,今年已經用將近六個月的時間學完了《釋迦牟尼佛廣傳》,你們若能將《廣傳》中的內容與《修心七要》的竅訣結合起來,那麼就會如麥彭仁波切所說的,達到糖與蜂蜜圓融一味的效果。在學院長期聞思的道友,相信大家基本上都明白菩提心的重要性,所以在這裡,我主要針對的是那些長途跋涉來學院參加法會的居士們,你們以前吃了那麼多“有毒的食物”,倘若不加緊治療、猛厲對治的話,臨命終時一定會特別痛苦的!

【夾雜著執著諸法實有,夾雜著看重自己、珍惜自己心態的所有行善,都像有毒的食物一般,因此,我們必須要去除這些念頭。】

大家應該清楚,不管念觀音心咒、還是誦經禮佛,無論做什麼樣的善法,即使表面上有再大的功德,只要沒有想到眾生,百分之百都是為了我的名聲、我的利益、我的快樂、我的解脫……這實際上和飲用“有毒的食物”沒什麼差別。

此處“有毒的食物”,比喻夾雜自私自利心的各種善行。現在很多在家人普遍都有類似的情況:他們供養、佈施、放生、修建寺廟,一切的積善做功德,都是為了自己一個人能遠離痛苦,獲得解脫。如果發心是這樣的話,即使他們每天都在做善法,但沒有以菩提心攝持,其結果也最多是個人天福報。同樣,出家人也應該注意這一點,現在漢傳佛教的寺院,每天早上三、四點鐘就開始作功課,一直是佛號不斷、梵音繞梁,然而他們心裡到底為眾生想了沒有?如果有的話,這種精進確實值得隨學;但如果沒有,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而修行,那就是一個最大的錯誤,應當儘早改過來!

以上說的是“捨棄有毒食”,下面開始講“莫學重義氣”。

【如果有人對我們造成了傷害,我們也要斷除那種睚眥必報、耿耿於懷,無論何時都無法排遣仇恨,(總想著“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那種世間人所贊許的義氣。)】

世間人非常講究“重義氣”,如果有人曾經害過自己的親友,就一定想方設法幫他們報仇雪恨。我在《旅途的腳印》中就講過,有個人為了報殺兄之仇,放下家中的一切事務,帶著隨時可能燃燒的仇恨,揣著槍和刀子,風餐露宿、披星戴月地遍尋仇人,他曾揚言:“哥哥是我最親的人,即使一百萬也抵不上他的一根小指頭。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若以世間人來看,他對自己兄弟的義薄雲天,簡直像《水滸傳》裡講的一樣,令人讚歎不已、非常羡慕,然而從發了菩提心的角度來說,這種行為就值得聖者呵斥了。作為大乘修行人,即使自己的親人慘遭殺害,我們也不能起點滴的報仇之念,畢竟殺人者也是一個眾生,他是在煩惱的驅動下才這麼做的,我們如果傷害他的話,就會違背佛陀所有的大乘教言。

這個道理對某些道友來說,可謂耳目一新、聞所未聞,也許有人還會想:“這怎麼行呢?別人殺了我的父母,我要是不報仇的話,今後怎麼在世人面前抬得起頭來?”對此,法王如意寶教導我們:就世間想法而言,保護自己的親戚朋友、降伏不共戴天的怨敵,確是值得讚歎的英勇行為,但從大乘佛法的角度來講,我們必須要對所有的眾生一視同仁,不能有絲毫的親怨執著!

【莫發粗惡語勿候險阻處】

發了菩提心的人不能說粗語、惡語,也不能在別人遇難的時候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我們絕不能說那種為了報復他人的惡毒語言而刺傷他眾的話;即使他人有過失,我們也不說“這是他罪有應得!”之類的話語。】

“莫發粗惡語”,就算別人真有哪些地方做得很過份,我們也不應該為了報復而揭露他人的過失,或者在別人遇難時,不僅不幫忙,還要說些冷嘲熱諷、不中聽的話。

【即便他人對自己造成了一些傷害,我們也要捨棄那種時刻懷恨在心,一旦復仇的時機降臨,就立即“報仇雪恥”的行為。】

假如某個人以前對我們造成過傷害,自己沒有機會報仇時,雖然表面上按兵不動,但卻一直耿耿於懷、懷恨在心,直到某一天,趁對方力量薄弱時,馬上揭竿而起,連本帶利地追討回來。就像有些人一樣,平時不管跟誰都嘻嘻哈哈,似乎沒什麼矛盾,可是一遇到機會,不要說金剛道友,就算是曾給自己傳過法的上師,他也會把新仇舊恨一筆算清,甚至還在別人面前說:“我早知道他的人面獸心了,只不過以前給你們暗示過,但大家都沒有在意。知道嗎?他以前還做過什麼什麼……”,然後拌著手指,一個一個開始數。這種卑鄙的行徑在世間人眼裡,也許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但是修行人畢竟與世間人不同,如果我們也像他們一樣乘人之危的話,怎麼能稱得上是大乘佛子呢?

什麼是“候險阻處”?比如一個人要想殺害敵人,他就要選擇有利的地勢,候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處,趁敵人不備,將其殲滅,以此可以引申為某些人為了報仇,處心積慮以待時機。以前在“文革”時期,常可以看到這種事情:一個上師平時對弟子們管教太嚴,無意中得罪了某人,這個人很可能趁“批鬥”時大做文章,對這個上師揭發檢舉,陷上師於悲慘的境地……那個年代的歷史,我想不必多言,大家也非常清楚,這種做法,對於發了菩提心的人來說,是極不應理的!

【莫刺要害處犏載莫移牛】

不要故意刺傷他人的要害,也不要將本該犏牛馱運的貨物,移嫁到黃牛身上。

《修心七要》的內容,看起來還是有點難講。雖然這一次我講得比較急,但以後方便的時候,堪布、堪姆們每年應給大家傳講一遍,這樣對你們來說,收穫會非常大的。

【絕對不要去做當眾揭發他人過失、持誦致命咒語傷害非人等等之類的,兇狠殘害其它眾生的行為。】

“莫刺要害處”,首先講到我們不要當眾揭露他人的過失。有些道友平時揭別人短時,滔滔不絕、辯才無礙,簡直是這方面的天才!即使別人沒有招惹到他,他也會吹毛求疵,對人大放厥詞。具有這種“美德”的人,能否算一個大乘的修行人?你們自己應該在心裡掂量掂量。

這裡還講了,我們不能念一些降伏猛咒,去傷害非人等兇殘的眾生。聽到這兒,有人也許會問:“你們密宗不是也有一些降伏咒嘛,這該作何解釋?”的確,密法裡是有一些降伏咒語,但這是在具足菩提心的前提下才能使用的,而且其結果必須是完全利益眾生。此處所講的,並不是以大悲心為出發點,而是以嗔心、害心等為由,持誦猛咒來傷害眾生。所以,由於發心與結果的不同,二者絕不能相提並論。

我聽說有些道友在看到“阿修羅”的一些舉動以後,非常不滿,私底下以嗔心念了很多降伏咒來對付他們。要知道,作為一名大乘修行人,不管是對人還是非人,這種行為都是絕對禁止的。若有違犯,必將會徹底毀壞菩薩戒的命根!

【還要杜絕那種以狡詐之心而將降臨在自己身上的責任或過失推諉、轉移給他眾的惡毒行為。】

“犏載莫移牛”,意即犏牛背的貨物,不要轉移到黃牛身上。此喻說明,本來是自己的過失,就不能惡意嫁禍於人,讓別人替自己背黑鍋。

今天我在處理一些糾紛時,一個道友懺悔說:“千錯萬錯,都是我一個人的錯,當天發生的事情,都怪我不好……”事後我想:他這種勇於承認錯誤的態度還不錯,假如明知道自己犯了錯卻不敢承認,一口咬定是別人的過失,自己什麼毛病都沒有,這樣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平時我在處理一些問題時,如果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不講自己的功德,只講自己的過失,所有問題就很好解決了。

在修行過程中,最可怕的魔就是內心的我執魔,一旦我們被這個魔控制,就會始終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對,別人做什麼都不對。記得我們前面講過,朗日塘巴格西說:“所有的甚深教法,都是將所有的過失歸於自己,而將所有的功德賦予尊貴眾生。”這一點,世間那些自私狡詐的人肯定做不到,但作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你們是否能做得到呢?

【不好強爭先斷除諸邪命】

不要爭強好勝,要斷除一切邪命養活。

【我們必須驅除那種通過千方百計,而將與人共有的財物受用歸於己有的心態與行為。】

比如在賽馬時,每個參賽者都想儘量把對手甩在後面,自己一個人遙遙領先,同樣的道理,在同一個場合中,有些人千方百計、不擇手段地利益自己,排擠他人,所有名聲、財富、受用等好處,都由“我”一個人獨自佔有,千萬不能讓旁人分得一杯羹。這種惡念,就是這裡所講的“好強爭先”。

【更要棄絕那種為了讓自己得到究竟的利益,而暫時先讓他人獲利得勝,自己吃虧失敗;或者為了滅除惡魔或疾病而去修心之類的、有計謀、有條件的自私行為。】

此處提到了兩種更應唾棄的行為:有些極其狡詐的人,為了自己能獲得究竟的利益,暫時讓一點蠅頭小利給別人,以作為“放長線釣大魚”的誘餌。就像社會上的某些生意人,動不動就聲稱“跳樓價”、“買一贈一”、“虧本大拍賣”,表面上似乎是顧客占到了便宜,但實際上,他自己一點兒也沒虧,早就囊中鼓鼓、一本萬利了。

還有些人,修心只是為了消滅自己的疾病或魔障,至於其他眾生,根本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我們也必須要根除。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仿佛又將修心法門僅僅作為能夠利益妖魔鬼怪的方法來修持,既然如此(盡心盡力地取悅於鬼神),那就與苯波教的作法一般無二了。】

這句話是說,我們若將修心法門當作利益鬼神的方便,就與苯波教沒有什麼差別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大圓滿前行》中講,苯波教以新鮮的血肉為供養,通過念誦一些儀軌,暫時取悅一些鬼神,使它們願意為自己效勞,以成辦某種利益。同樣,如果我們也是以修心為代價,為了讓自己健康、發財,而念誦一些儀軌、供養諸佛菩薩,那麼這種“為自己而盡力取悅聖尊”的舉動,就與苯波教無二無別了。

既然不能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來念經,那我們生病或遭遇到違緣時,應以什麼樣的心態念經呢?正確的心態是這樣的:由於我的一切都屬於眾生,所以如果我身體健康對眾生有利,就請三寶加持我疾病痊癒;如果我生病對眾生有利,就請三寶加持我的病千萬不要好。如果有邪魔鬼魅來加害我,也願我能依靠誦經的功德,滿足它們的一切所需……

按貢智仁波切的講義,這句話還有另一種解釋:“斷除諸邪命”是指斷除一切邪見、邪修、邪行。所謂“邪見”,指的是常見、斷見;“邪修”是將本來不正確的修行,誤認為是正確的修行;“邪行”指將違背戒律的行為,當作是應該遵守的行為。以上這三種邪命,我們全部要一一斷除。

【而作為真正的正法,是必須能夠對治自己的煩惱與妄念的。】

【天莫淪為魔】

天尊切莫淪落為魔眾。本來天尊是用來恭敬供養的,但如果沒修好,就會變成給自己帶來違緣的魔眾。

【世間人都說:如果不恭敬自己的神,神就會傷害自己,這樣一來,天尊也就淪為魔鬼了。

同樣,如果我們通過修心,反而使相續中的我慢、驕傲不斷增長,那麼這個(修心之)法就變成非法了。】

世間很多天尊神靈因為不是修行者,所以就很容易被得罪,如果時時對他恭敬有加,他就會照顧你;倘若一天沒有好好恭敬,天尊就可能會反過來傷害自己,同樣,正法本來是對治煩惱的一劑良藥,可如果沒有抓住修行的竅訣,依靠正法不僅無法調伏煩惱,反而會成為增上嫉妒、傲慢的近取因。這樣一來,如同天尊淪為魔一樣,修心的法也就變成非法了。誠如帕單巴尊者所說:“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惡趣因。”

在此提醒大家,我們供護法應選擇正規的護法,要麼是佛菩薩的化身,要麼是被佛菩薩調化好的世間鬼神,像格薩爾王、單堅等大圓滿三大護法之類的護法,我們就可以放心地供養,對這些護法,即使因為某種緣故而中斷供養,他們也不會降罪於我們,而其他偶爾會給我們帶來某些暫時利益的世間護法就很難說了,所以,在選擇護法方面,我們一定要慎重。

【依靠修心教法來修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調伏自己的相續,如果心相續反而因我慢而變得剛愎自用、頑固不化,則是根本沒有領略到正法關要的表現。這就如同魔鬼從東方來加害,而我們卻把替身品、贖命物送到西方的作法一樣。】

《開啟修心門扉》中也有這個公案:我們遣魔的時候,理當把替身品、贖命物送到魔鬼來的東方,如果南轅北轍,本該送到東方的東西卻送到了西方,那就沒有辦法遣除魔障的危害了。同樣的道理,修心是為了調伏相續中的煩惱,但如果方向搞錯了,沒有針對“我執”下手的話,不僅無法遣除煩惱,反而會令自己的煩惱更加增上,相續也會變得更頑強難化了。

大家看起來似乎非常困了,那我就把後面的部分直接念下去吧……

【因此,我們必須要對症下藥,徹底地斬除珍愛自己、執著自己的心念,將自己視為與所有眾生的僕人一般低賤。

為樂莫求苦

如果在自己的親朋好友等等去世的時候,自己想到的卻是:“這下他的衣食、財物、法本等等終於可以歸我所有了!”;在施主生病或死亡的時候,自己卻在盤算:“他們一定會來以供養而行善積德,(我便可以從中獲利了!)”;在某位與己相當的修行者離開人世之際,自己也認為:“現在就只有我一個人有福報了!”;在敵人死亡的時候,也幸災樂禍地想著:“他從今以後再也不會來禍害我了,這是多麼稱心如意的事啊!”。

上述諸類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希望他人痛苦的想法,我們務必要斬草除根。】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回向偈)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