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7/25 02:28:39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七要(六)2011.10.07   索南辛格堪布  講授

 

像平常一樣先觀察自己的內心,看自己來聽法的動機,若不是菩提心的動機,現在就要調整成為菩提心的動機,要有很好的菩提心的想法產生。我們發願自己能夠好好修持菩提心的教法,希望自己能好好修持修心的教法,祈求阿底峽尊者及所有的上師、本尊,加持我們能夠好好修持修心的教法,不但如此,也希望所有一切眾生的內心都能發出菩提心。

 

繼續我們上次的內容,上次曾向各位說過我們現在學習的修心七要,是顯、密二法當中的顯法,顯法中菩提心修持的要點都集中在修心七要教法中。我們現在說的是七個要點中的第三個要點,將惡緣轉為菩提道的修持方法,其中分為兩個方法,一個是經由想法將惡緣轉為菩提道,一個是經由行為將惡緣轉為菩提道,經由想法將惡緣轉為菩提道上次已經說過,今天接著說如何透過行為將惡緣轉為菩提道。(課本第82頁)有一句本文沒有翻譯出來,本文是「四行勝方便」,四行指的是四個方便的行為,第一個是積聚資糧,不論是做世間的事情或是出世間的修持,遇到不順利,譬如生病等種種困苦、令我們擔心的事,這就是惡緣對吧?遇到惡緣時要視惡緣就是我們的老師。遇到惡緣時會產生痛苦的結果,我們都不希望有痛苦的結果,而希望快樂,想要快樂就要行快樂的因,而快樂的因就是累積資糧。所以當我們遇到惡緣時,如果能夠這樣了解,惡緣就會是我們的老師,它教導我如果不要痛苦,就要做好事、累積資糧,遇到惡緣時如果能有這樣的了解產生,惡緣就是我們的老師。

 

遇到惡緣、困苦時,想說我沒有辦法,就將它放下,沒有繼續做下去,惡緣就真的阻礙到你,這時你就無法將惡緣變成修持的方法,沒有把惡緣轉為菩提道。遇到惡緣時,能否將惡緣轉為菩提道,要看平常我們心的修持夠不夠,當遇到惡緣時,要將惡緣當作是順緣,也就是要將惡緣轉變成幫助我們修持的緣。要想今天會遇到這件事,是因為過去我做了不好的事,所以今天我才會有這樣的惡緣,它是有因有緣而產生,並不是沒有任何因緣所產生。今天如果無法將惡緣轉變成為幫助我們修持的緣時,就將我要做的這件事放下,以後仍然會遇到這樣的事情,會一直無法突破。要想今天會遇到這樣的惡緣是因為過去做的不好,要利用這個惡緣幫助自己,繼續修持,並不因這個惡緣就放下,這樣就能讓這個惡緣變成是我們修持的助緣,也是教導我們修持的老師。如果可以這麼做,也表示我們對業果有信心。

 

在我們生活中不論是做世間的事情,或是出世間的事情,例如修持等等,很不順利時,要知道是過去所累積的資糧不夠,所以我要趕快累積資糧,要如何做呢?以前我們說過七支,累積資糧的方法都包括在裡面了,累積資糧最好的對象,第一個是三寶,第二個是父母,第三個是可憐的眾生。基礎是內心對三寶要有信心,對父母、可憐的眾生要有利益他人的心,這是累積資糧時內心要有的基礎。我們說供養、佈施時要很多、很好,雖然是這麼說沒錯,但主要不是這樣,要記得我們從無始以來因為內心的貪、吝嗇,所以到現在都無法很圓滿、很富足,就是因為過去沒有好好用方法來對治貪與吝嗇所產生的結果。我們內心起什麼念頭自己最清楚,心中有貪、吝嗇、我慢生起時,為了對治它不讓它更強大,所以佈施供養地特別多、特別好,用這樣來對治貪與吝嗇,有時我們可以這麼做。累積資糧的對象是三寶時,應對三寶有信心,向三寶頂禮,即使只是誠心一拜,身體拜下去的範圍,從地面一直到地底下,有多少微塵,就是將來我們可以得到轉輪聖王果報的次數,可以得到這樣的福報。在累積資糧時要知道這個要點,對三寶要有信心。供養時主要內心不能有吝嗇,不能想:要供養這麼多、這麼好嗎?沒有這樣吝嗇的心,而且對三寶要有信心,相信三寶而供養,這就是累積資糧最好的方法。並不是一定要供養很好、很多,最主要內心對於供養並不覺得可惜、捨不得,對三寶有信心,即使供養沒有很多很好,也是可以累積很大的資糧。

 

導師釋迦牟尼佛還沒成佛時,跟我們一樣是凡夫時,有一世遇見大釋迦佛,那時他不但是一位凡夫,還是一位非常貧窮的人,當他見到大釋迦佛時心中生起很大的信心,他供養大釋迦佛一碗煮得很稀的粥,供養時他好好地發願,因為這個因,最後他得到釋迦牟尼佛的果位,這是佛陀親口講的本生傳裡所說的,他過去世的情形,我們知道了,應該學習怎麼做。

第二個方便就是懺悔、清淨罪障,想法跟剛才累積資糧是一樣的,不論是自己或別人遇到困苦、痛苦時,要將惡緣視為自己的老師,要利用惡緣。每個人都不喜歡惡緣,當遇到惡緣時要知道今天會遇到困苦,是因為過去造了惡業所產生的結果,不想要痛苦的話就不要造惡業,遇到惡緣就是它在教導我們。不想要痛苦就要將痛苦的因去除,痛苦的因就是造惡業,造惡業是因為內心的煩惱,貪、瞋、痴等等煩惱,所以要將煩惱去除。斷除的方法就是懺悔,因為過去惡業已經造了,不論我們記得或不記得,這些惡業要經過懺悔來清淨。懺悔要具足四力,對三寶有信心,在三寶面前懺悔,就是依止力。第二個破斥力,知道自己過去所做的惡業是不好的、不對的,就像不小心喝到毒藥般,覺得當初如果不要喝、不要做就好了,如是生起後悔的心就是破斥力。第三個誓願力,就是發願從今以後我不會再這麼做。第四個對治力,就是頂禮、持咒或是觀修空性,這就是懺悔時要具足的四力,已經造的惡業要淨除就是要懺悔。再說到為什麼會造惡業呢?是因為內心的煩惱,煩惱要如何去除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壓制較粗的煩惱,像雜草一般暫時將它壓住,另一種方法是從根拔除。

 

第三個方便是對魔類施食子。我們都是初學者,很喜歡佛法也對佛法有信心,但是我們沒有能力,這時候會有很多障礙,順緣很少、違緣很多,這時候肯定也會有魔來障礙,魔的障礙與傷害有好幾種,有的是看我們修行會不高興,所以來障礙我們、不讓我們修行,有的魔是太喜歡我們了,但因不知道怎麼幫助我們,而產生他認為是對我們好的方法,卻是在障礙我們,也有這種情形。當我們遇到這些障礙時不要生氣,因為生氣的傷害比利益還大,要對傷害我們的魔發出慈悲心,並且向三寶祈求救護。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對魔施捨食子,有很多儀軌是修持施食子的法,知道怎麼修的話也可以修。但是這都是外面的魔,不是最大的魔,最壞、最大的魔在我們心中,比如我們的心沒辦法專注於佛法,平常心都散亂在外面的美色、好聽的聲音等等妙欲法上,或者別人誇獎一下就高興得不得了,別人說一點不好聽的話就很生氣,這是最大的魔,對我們修持是最大的障礙。當我們修持時生病或遇到其他障礙,或者做事情都不順利,這是外面的魔,對於外面的魔是有方法可以去除的,最主要是要常常看自己的心,心中的想法如果是違背佛法的,要將自己的想法轉變與調整,這是最重要的。

 

第四個方便是供養護法。所謂護法,是護持修行佛法的人,不要讓修持佛法的人有障礙,過去護法在諸佛菩薩面前發誓要護持修行者,使他們順利、無障礙。像這樣護法在佛陀面前發誓時,佛陀也答應他們將來要弟子們供養食子,所以平時修護法時會供養食子,這就是供養護法的方法。其實現在我們的心量非常小,不論何時都祈求三寶、護法,讓一切事情順利、不要有障礙,平時我們都是做這樣的祈求,在我們能力很小時,像這樣向三寶祈求也是很重要的,否則遇到很大的障礙時,我們的能力、心量不夠大,也有可能從此以後沒辦法再修行。

 

業有兩種,一種是定業,一種是不定業。定業就是過去所造的業,其果報是一定要受的,要去除定業很困難。不定業就是過去所造的業,力量不是很大,結果不一定會產生,像這樣的不定業,可以透過供養護法、向護法祈求而消除。比如修持時不順利,透過各種方法要將它去除掉,但不論用什麼方法都沒辦法去除,要知道這是自己過去所造的業的果自己一定要承受,不可能就這麼消失,要知道這就是自己的定業,生起歡喜心承受。如果是不定業,因為現在一些不好的緣所造成的結果,是可以透過其他方法消除掉的。當我們遇到一些惡緣,不論怎麼做都無法去除時,要知道這是過去所造的惡業產生的結果,不要認為修持沒有用,就不修了,絕對不能這麼做!

 

(課本第87頁)這裡本文少一句「隨現遇而修」,意思是現在不論遇到好的、壞的,都要藉這個境來修持。當我們遇到很好的境而感到很高興時,要想今天我會遇到這麼好的境,是因為過去造了很好、很善的因,所以今天才會遇到這麼好的境、可以這麼快樂,將來我與一切眾生如果想要得到這麼好的境,現在一定要努力做善事,藉著這個境要有這樣的想法產生。相反地遇到不好的境時,要知道這是過去造了不好的因,現在才會遇到這麼不好的境,將來自己與一切眾生如果不想要遇到這麼不好的境,現在就要努力不造惡業。

 

過去所得到的經驗就是最好的教誨。與我們一起做事的同事也好、朋友也好,他非常地驕傲,只想到自己,從不會想到別人,與他在一起會很痛苦吧!其實這時就是他在教我們,因為我們感覺到痛苦,所以知道自己一定不要這麼做,這會讓別人很痛苦。當我們遇到一個很正直的人,處處替別人著想,我們會覺得這個人真好,希望自己將來也可以像他這樣。像堪仁波切這樣,即使我們沒有學習過【入行論】或【修心七要】,光是看他的行為也可以學習到很多修心的方法,因為他是我的老師,其實我不能這麼說,我們現在學習【修心七要】,裡面教導這麼多修心的方法,我們可能會想真的有人能夠做到嗎?如果看到堪仁波切每一天所做的,其實是超過這裡所講的,看他過去所做的事情,會使得我們有信心,如果我們也照著這樣做,我們也可以做到。

 

現在進入第四個要點,將所有方法歸納起來做為一生的修持。(課本第91頁)「總攝教授心,應修習五力」,所有一切修心的方法,可以歸納為五力。第一是引發力,這是內心的一種想法,譬如早上醒來時,心想今天不論遇到什麼樣的惡緣,我都不要生氣,今天我一定要做好事,如果可以這麼想,那這一天就不會做很多不對的事。當我們遇到境會做很多不對的事,是因為我們內心沒有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如果有做好準備,就不會做很多不好的事,這準備就是這裡所說的引發力。這是從小處來說,短短一天的時間裡要怎麼想。放大來說,從一開始發菩提心,直到成佛間,我都要做利益眾生的事,我都要好好修持菩提心,這就是從大處來看引發力。

 

第二個力量是嫻熟力,光是只有一開始引發力的善心,還沒辦法將所有事都做得很好,要有嫻熟的力量,就是要常常去做,做到很熟時,才有辦法把所有事都做好。尤其是內心的修持,一定是要常常修持,其實所有事情做熟了,沒有一件事情是困難的,做得很熟時,每一件事都是很容易、很簡單。

 

第三個力量是善種力,有很好的習氣、有很好的發心,並且常常去做,做得很熟時就能種下很好的習氣。像我們平常生活中,為了一點點小事就發脾氣,遇到一些境就生出貪念,這是因為過去從無始以來到現在,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所種下不好的習氣,知道這個過失之後,從今以後,盡量將內心的貪減少,將內心的慈心、悲心、菩提心漸漸地增強。

 

第四個力量是破斥力,當我們知道過失之後,要想過失是沒有利益的,自然能夠將過失去除。當我們可以知道自己的過失時,我們就可以使得自己越來越好,為什麼我們會常常做錯事呢?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過失,所以我們才會常常做不對的事。在這裡所說最主要的過失,就是我執和重視自己,這是最大的過失。

 

第五個力量是願力,不論所做是大事或小事,做完後要好好發願,願我們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這五力如果可以好好了解,前面所說的修持方法都總攝在這裡面,以這五力做為一生的修持,歸納起來也可以做為臨終的修持。

 

(課本第94頁)「大乘死教授,五力重威儀」,這裡的修持法與破瓦法有些相同,過去有很多修持得很好的師父,在人往生時利用自己修持的力量,將亡者的心引導到淨土,這一定要上師修持的力量和亡者個人的福德都具足才有辦法達成。臨終的修持非常重要,比如一條很窄的橋,一次只能容納一隻腳的寬度,我們是不是會特別小心地走,也就是說臨終是非常非常重要。平時五力修持得很好時,在臨終時會非常容易,因為平時已經修持得很熟了。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出生就一定會死亡,這是每一個人都要走的路,所以這個教法如果可以記在心中,並且常常修持得很熟,對我們的好處很大。

 

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不用說一定是到地獄去,因為我們說因果是真實不欺的。當一個人一生所做都是善的,他的結果一定是快樂的。如果惡業與善業差不多的人,這時就非常重要。當我們快要死時,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會漸漸地消融,最後會剩下很微細的第六意識,因為我們現在的眼識、耳識等都非常粗,所以不論我們祈求或靜坐時,有一點聲音或是一些境,心馬上就被引走。一個臨終的人,因為眼識、耳識等前五識已經沒辦法作用,只剩下心的意識,使得意識散亂的緣就少了很多,那時如果對三寶有信心、向三寶祈求,或者是平常時菩提心修持得很好,發出菩提心,也就是剛才說的第五力願力,此時如果能夠好好發願,生到善道的機會非常大。

 

我並沒有很多機會去到醫院看臨終的人,但是從法本裡可以知道,臨終的人死亡的徵兆是非常清楚。我們出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生的身降生,死亡時四大會漸漸消融,百分之九十都會有這種情形,除非意外或生重病死亡是另外的情形,知道這種情形對自己與別人都有很大的好處。確定會死亡時,身體會變得比以前小,四大中的地大會融入水大,因為地大融入水大,所以身體會變小,如果因為生病水腫就看不出來。第二個階段,水大會融入火大,可以看到人的嘴唇都乾掉,肉本來有彈性的也會凹陷下去,眼睛也會凹陷,這些是水大融入火大的徵兆。第三個階段,火大融入風大時,身體會漸漸地冷、沒有溫度,這是火大消融的現象。最後,風大融入到意識中,臨終的人吐出的氣多、吸入的氣少,慢慢地心臟就停了,這時眼睛看不清楚、耳朵也聽不清楚。我們知道這些有什麼好處呢?當我們看到別人已經有這些現象出現時,就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如果他是平時有唸阿彌陀佛的人,要在他旁邊提醒他要唸阿彌陀佛,好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常常這麼提醒,對他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時在他面前就不要為了分財產而吵吵鬧鬧,不要說會使他不高興的話,或是使他產生我慢的話都不要說。一般醫生判定死亡是心臟停止時,其實如果按照佛法來說,此時的意識還沒有離開,雖然心臟停止、風大已經消失,但是很微細的意識還在身上,這時如果可以好好祈求、好好修持菩提心與空性,心可以定很久的時間。像有的人平時修持得很好,當他斷氣之後,還停留在他平時修持的禪定中,徵兆是什麼呢?一般活人的皮膚捏起來立即會彈回去,死人則沒辦法立即彈回去,如果一個人死後還留在禪定中,他的皮膚會像活人一樣有彈性。

 

平時我們的菩提心如果修持得很好,其實不必害怕死亡,這時好好祈求、好好發願,死亡就像是睡著般,所以平常的修持非常重要。不知道這個修持法的人,即將往生時對自己的財產很貪戀、離不開,或是過去殺生很多,所殺的動物都現形出來,這時就會很害怕、很痛苦。最主要平時要想我執的過失,思維菩提心的利益,知道過失與利益,盡量將我執去除,盡量修持菩提心利益其他的眾生,也常常向諸佛菩薩祈求、發願,在心中種下很好的習氣,我們將來就會越來越好。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