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09 07:03:47
學習次第 : 初階

禪修手冊 四界分別觀

四界分別觀(catudhatuvavatthana四界差別觀):「四界」指:

地界:硬(kakkhalamhardness)、粗(pharusamroughness)、重(garukamheaviness)、軟(mudukamsoftness)、滑(sanhamsmoothness)、輕(lahukamlight)

水界:流動(paggharanaflowing)、粘(abandhanacohesion)

火界:熱(unhaheat)、冷(sitacoldness)

風界:撐(vitthambhanamaintaining)、推()(samudiranapushing)

修習四界分別觀禪,必須逐一地照見這十二種特相。對於初學者,一般先教導較易照見的特相。按照一般所教導的先後層序排列:推;硬、粗、重;撐;軟、滑、輕;熱、冷;流、粘。當開始觀照其中任何一種特相時,必須先在身體的某個部位照見到它,然後再嘗試將之擴至能夠遍照全身。例如開始照見「推」時,可以注意吸氣時,喉嚨後的推力。能照見到這部位的「推」時,接著把注意力轉移到身體鄰近的其他部位,繼續照見它的「推」,如此,可以先從頭部開始慢慢照見「推」,然後於頸部、身體、手足乃至腳底,不斷地重複修習。當對照見「推」感到滿意之後,可以嘗試照見「硬」。「硬」--咬一咬牙,感到它的堅硬,牙齒放鬆,再去感覺堅硬。當能感覺到「硬」後,從頭到腳遍照全身的「硬」。加上遍照全身的「推」。「推」與「硬」交替不斷重複地修習,直到滿意為止。接著一個一個特相加上,不斷重複地修習。

──注意吸氣時,喉嚨後的推力;或身體的某一社區塊有一股由內往外推。再轉移到身體鄰近的部位,繼續照見它的「推」。

──咬一咬牙,感到它的堅硬,牙齒放鬆,再去感覺堅硬。觀照「推」時,有一股阻擋的力量,那是「地大」的特相。觀照「推」時,其他的特相也會顯現。

──用舌頭與牙齒互相磨擦,或用手背摩另一隻手臂的皮膚,感覺粗。

──把雙手重疊放在中間,就會有「重」的感覺;或把頭往前垂,感覺重。

──感覺保持身體矗立的力量。先放鬆背部,使身體向前傾,再伸直身體,感覺撐住。

──感覺用舌頭推嘴唇內部,感覺軟。

──感覺以唾液弄濕雙唇,然後用舌頭左右摩擦,感覺滑。

──感覺上下地移動一隻手指,感覺輕。

──感覺遍照全身的暖、熱。

──感覺在吸氣時感覺息的涼、冷。

──感覺口中唾液、或血管裏的血或肺部的氣、或全身的熱氣。

──感覺身體的一社區塊有一股內聚力(由外往內),跟「推」由內往外的方向相反。

以同一次序不斷重複、清楚地從頭到腳遍身觀察十二特相。對各個特相的觀察感到滿意之後,接著需要重排它們的次序,即:硬、粗、重、軟、滑、輕;流、粘;熱、冷;撐、推。然後,再以此次序逐一從頭到腳,遍身觀照這十二種特相。重複快速地照見特相,一分鐘之內至少照見十二種特相三圈。有些禪修者會失去平衡的現象,尤其是硬、熱、推可能會變得非常強烈,此時應把較多的注意力放在與其相對的素質上,可能諸界恢復平衡。平衡諸界的相對素質是:硬與軟,粗與滑,重與輕,流與粘,熱與冷,撐與推。已熟練於遍身照見這十二特相,應同時照見首六種特相為「地界」,然後,同時照見接下來的兩種特相為「水界」,接著的兩種特相為「火界」,以及最後兩種特相為「風界」。你應繼續照見它們為地、水、火、風,令心平靜及獲取定力,不斷重複地修習。在觀照成熟階段:最佳的方法是仿彿從雙肩後面遍照全身。當定力增強時,會感覺身體變成白色,繼續專注於那白色體的四界。定力更強時,白色體會轉變成透明體。當定力更強時,透明體會放射出明亮的光芒。持續半小時左右時,可以開始觀察身體的三十二個部份,及外在眾生身體的三十二身分。

修習四界分別觀還沒看到色聚時,應繼續照見地、水、火、風四界來培育定力。若因色聚極度迅速生滅,而未能辨明單一粒色聚裏的四界,就不應該觀察它們的生滅,而只是專注和知道單一粒色聚裏的四界。若還不成功,你應當交替地同時注意全身的地界,再單看一粒色聚裏的地界;然後同時注意全身的水界,再單看一粒色聚裏的水界;同時注意全身的火界,再單看一粒色聚裏的火界;同時注意全身的風界,再單看一粒色聚裏的風界。如此修習,你將能辨明明淨與非明淨色聚裏的四界。當能夠看到色聚時,只能同時見到其中八種,有四種可能之一︰(1)硬、粗、重;流、粘;熱;撐、推。

(2)硬、粗、重;流、粘;冷;撐、推。

(3)軟、滑、輕;流、粘;熱;撐、推。

(4)軟、滑、輕;流、粘;冷;撐、推。

辨明每粒色聚裏所有的色法,譬如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命根、眼淨色。然後再辨明:一個處門(ayatana dvara)或根門裏的所有色法,一個身體部分的所有色法,所有六根門裏的所有色法,所有四十二身分(三十二身分之外,另外加上十種,1.體內的四種火界:一、間隔性發燒之火(santappana tejo)。二、導致成熟和老化之火(jirana tejo),三、普通發燒之火(daha tejo),四、消化之火(pacaka tejo--命根九法聚的作用之一。2.體內的六種風界:一、上升風(uddhavgama vata),二、下降風(adhogama vata),三、腹內腸外風(icchisaya vata),四、腸內風(kotthasagha vata),五、於肢體內迴圈之風(avgamanganusarino vata),六、入息與出息(assasa passasaso)的所有色法。在看到它們都有變化之相後,再觀它們為「色法、色法」或「這些是色、這些是色」。

若還未能透徹地分別色法,而在能夠辨明一或兩個色法時即放棄與不再進一步去辨別色法,卻嘗試去辨別名法,則「他的禪修即會退步」(kammatthanato parihayati)。(《清淨道論》Vism.593.)修習四界分別觀可以得近行定,以此觀照力可以修習「色業處」(rupakammatthana)或「界業處」(dhatukammatthana),及進一步修習「名業處」(namakammatthana)。色業處、名業處都是「禪思入微,究暢幽密」。(錄自︰明法比庫︰《攝阿毘達摩義論表解》(2008年版))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