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9/15 08:17:39
學習次第 : 進階

無明煩惱對治法·實修法 大悲金光(四)
阿康仁波切 

我們用此實修法培養一種態度,那就是對他人敞開自己,以及學習如何為他人服務。你要完全敞開地面對自己的思想、情緒和感受,了知自己的常態經驗,即是向上發展的原料。這不僅是指良好的經驗,即使是不良的思想和情緒,也能成為悲心的基礎。例如,嗔心重的人,總是討厭易怒的人,直到看出自己也是一樣地暴躁。一旦有此認知,曉得嗔之為害自心,他自然會對其他為嗔所苦者生起悲心,因為他知道怒火中燒是多麼可怕的處境——可見嗔也能成為悲心之源。

因此,本實修法讓我們在修行時有機會體認自身的經驗,再將自身的經驗轉化為對他人有益和有價值。

首先,你必須跟你所有的經驗接觸(無論是身體、精緒、心智或任何方面的經驗),你要讓你自己去發覺你的心情和情緒為何,然後注意自心有何思想出入。不要阻擋什麼,而要自信無論何種境界現前,都能順應。當思想和情緒生起時,你要讓它們流出去利益一切眾生,你要培養這種心情:從現在起,我要致力於利益一切眾生。此實修法也有益於鬆弛,因為你無須制止任何思想或情緒,不管它們是多麼有害或令人不安,一切都同等地、立即地對發展悲心有其價值。故說此法是釋放被壓抑之情緒的妙方。

實修
至少用五分鐘建立情況”——豎起脊樑舒適地坐著,或安逸地躺下。體會自身周遭的虛空和所在之處,以及安住地面之身的感受。注意出息入息——如有必要,則先修呼吸鬆弛法,然後再開始修行本法。

下定決心,無論何種境界現前,不管是好是壞,或是不好不壞,你都將其視為有益於發展悲心的原料,再予以接受。觀察自己內在的一切活動,包括所有三種經驗——身體的、情緒的和心智的經驗。觀想完全敞開的虛空,在虛空中央,你看見一道向外敞開之門。這時你要專注出息,無論何種思想、情緒、感受出現,你都把它們從那道門呼出去,深信它們化成無量大悲,而以金光的姿態通過那道門,射向一切眾生。體會此大悲金光普照各地眾生,滿足其所有的需要和願望。

你要逐步體會此金光遍滿虛空,無一眾生不在無量大悲的影響之下,最後大悲金光又回歸於你。體會你自己也在大悲境內,也像其他眾生一樣,需要什麼就得到什麼。
此法每天應修二十分鐘,連續修二周。不過,若于修行其後諸法當中,在任何階段感到緊張時,可以重修此法一天或數天,然後再繼續往下修。

問:從門呼出氣後,門是依然開著,還是每次吸氣時又關起來?
仁波切:門還是開著。不過,你若看到它在出息時打開,在入息時關閉,也沒關係。
問:如果你懂專注於出息,那麼在入息時,思想和情緒還繼續從門流出去嗎?
仁波切:是的,還是流出去(不管你注意它們與否)。
問:不觀想門在我面前或在虛空中,而觀想自己即是門,可以嗎?
仁波切:應該不會有什麼害處。
問:如果把注意力延伸到光去之處,觀想苦難眾生實際獲得所需,這也可以嗎?
仁波切:沒有理由不可以。你可以把光送給一切苦難眾生,也可以送給某一或某些特定的人。
問:此一修法可用來處理困難的人際關係嗎?例如,某人若老是看我不順眼,好像錯全在我,我若觀想自己心中所有忿怒與怨恨通過那扇門而變成大悲金光,讓看我不順眼的人覺得好些而不再責備我,這有用嗎?

仁波切:是的,可能有益。
問:如果我在修此法時不想利他,那又怎樣?我是應該修別的法,還是只觀想金光,而不想像金光射出去利益他人?

仁波切:我不認為你會不想利益任何人。即使你不想利益每一個人,至少也有一兩個人是你願其快樂的。因此,你可以先觀想金光射到某一位你想利益之人,然後再試圖對每一個人都產生同樣的感覺。

問:在情緒到達門以前,我們是否把它們觀想為具有某種形色,如心之電影或如煙一般?抑或這純是感覺問題。
仁波切:我不認為你會真看到煙——那的確只是感覺問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