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1/01/16 NPO  編輯部

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

 

淨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經上講五住二死淨盡,圓滿的清淨;五住是說煩惱,二死是兩種生死,這兩種是經上講的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分段生死是從相上說,如果我們說得很粗,粗顯一點,大家都能夠懂得,我們這個身體,得這個身體,從出生到死亡這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稱為分段生死,這個說法大家很容易瞭解。其實分段生死哪里說是人一生,諸位要細細去想想,我們現在一年是一個階段,這一年過去了,這一年等於死了,來年等於生,再往微細的去觀察,月月有生死,每一天都有生死,這種現象都屬於分段生死的現象。分段生死講到極處是刹那生滅,刹那生滅是分段生死,都是從相上來說。變易生死不是從相上說,實在講變易沒有生死,為什麼把變易稱為生死?變易有苦,生死是苦的意思。

  我們以《華嚴經》上法身大士來說,他們分段生死沒有了,像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那邊去的人,人人是無量壽,人人都是得金剛不壞身,可是他還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從哪里看出來?四土、三輩、九品,那就是變易。你從下品轉變成中品,從中品轉變成上品,這就叫變易,你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在《華嚴經》裏面華藏世界,這些法身大士分段生死沒有了,但是經上給我們講,他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每一提升一個位次就是一個變易。這個變易需要他自己用功去修,那個修就叫生死,修很苦,他要修行、他要用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變易確確實實不是生死。因為他要提升他的境界,他要認真努力修學,修學是一樁辛苦事情,我們把它比喻作生死。所以兩種生死都盡了、都斷了,那是什麼地位?如來果地,圓教的佛果。怎麼知道?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所以還有一次變易生死,等覺菩薩還有一次,到如來果地上那就完全沒有了。

  ……

  不顧自己,要為一切眾生,為眾生的利益,為眾生的幸福,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我們剛剛講過兩種生死都不是真的,不可以貪生怕死,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為眾生造福,自自然然能感得諸佛如來的加持,諸菩薩善神的擁護,問題是我們肯不肯發心?

分段生死

(術語)二種生死之一,為輪回六道凡身之生死也。輪回六道之身,各隨其業因而壽命有分限,形體有段別,故曰分段。大乘義章八本曰:言分段者,六道果報,三世分異,名為分段。分段之法,始起為生,終謝為死。勝鬘寶窟中末曰:分段生死者,謂色形區別,壽期長短也。唯識了義燈六末曰:言分段者:分謂齊限,即謂命根。段謂差別,即五蘊體。舍此受餘有差別故,(中略)皆隨因緣有定齊限,故名分段。(《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問:覺我此一生,為無始無終的大生命中之一段小因緣而已。此身有時本來不算為生。此身滅時亦不算為死。對不對?

  答:如是如是。鵝頭禪師示寂偈曰:昔本不生,今亦不滅,雲散長空,碧天皓月。即此意也。但此段小因緣,確有聖凡之不同,在聖者是隨緣赴應。在凡者是業力牽引,一為自在,一為纏縛。我輩凡夫,自應竭力出纏,求得自在,切不可懵懵懂懂,一味逞曠達語也。(李炳南老居士《佛學問答類編》)

  問:六道凡夫有分段生死,權教菩薩,有變易生死之苦,分段生死是生老病死否?而權教和變易生死是什麼意義?(葉天護)

  答:分段生死是出胎入胎,變易只是轉變遞進之境界,喻如生死耳。(出處同上)

  問:請問大德何為變異生死,其生死情形,與分段生死有何不同?(仲志英)

  答:分段生死者,指入胎出胎之凡身,不斷三界來往也。變易生死者,乃界外未證極果之法身,迷境遞減,悟境轉增,境界變遷,類於生死之謂。說有數種僅舉其一也。(出處同上)

  問:所謂二死即指分段及變易生死但不知分段及變易何解。(廖清華)

  答:分段生死,指六道凡夫捨身變身之生死也。壽命有一定限度曰分,形體有色受想行識等差別曰段。變易生死,指界外三乘聖者證境轉變之果地也。不同凡夫形色壽命勝劣長短,只是迷惑逐漸斷滅,本智逐漸增圓,心識前變後易而已。(出處同上)

 

佛教將眾生的生死分為兩種:

   1.分段生死:又作分段死、有為生死。是變異生死的對稱。指眾生由於每一世所招感的果報不同,而有形貌、壽命等區別,稱為分段身。受此分段身後,必有一期生命的結束。故稱分段生死。

   2.變異生死:又作無為生死、不思議變易死、變易死。是分段生死的對稱。指阿羅漢、辟支佛及大力的菩薩等三乘聖者因悲願心而來世間所受的生死。三乘聖者已跳出三界,結束分段生死,由於修行的結果,煩惱迷惑漸除,智慧聖果漸增,此種迷悟的遷移,感得意境的昇華,每一期都不相同,由前期轉入後期的變易,恰好一度生死,故稱不思議變易生死。

生死,可分為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兩種。

分段生死,是在眾生身體方面說。是有形象、有色相,有高、矮、大、小、肥、瘦,美、醜之分、以及壽命長短的不同;無論是胎生、卵生、濕生,或化生,當生命開始謂之生,一期壽盡,生命結束謂之死,故名分段生死。

變易生死,是在眾生的識心方面說,眾生的識心,念念生滅,前念滅,後念生,前後變易無常,因名變易生死。

又分段生死,是眾生所作的有漏業,而招感的果報體,指六道眾生的色身。變易生死,是三乘聖人所作的無漏業,能改變分段之身,成為不可思議的勝妙身。但識心仍然生滅不停,故名變易生死。

六道眾生因為貪戀五欲,作諸惡業,所以身心,常被這兩種生死纏繞,此死彼生,彼死此生,如見楞嚴經說:「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未有休息」所以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志於道

變易生死 Bulkwang Fo-Kuang 中的 解釋:

又作無為生死、不思議變易生死、不思議變易死、變易死。二種生死之一。為「分段生死」之對稱。即阿羅漢、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薩,以無漏的「有分別業」為因,以無明住地為緣,所招感三界外之殊勝細妙的果報身;此一果報之身,係由無漏之悲願力改轉原先的分段生死之粗身,而變為細妙無有色形、壽命等定限之身,故稱變易身;係由無漏之定力、願力所助感,妙用而難測,故又稱不思議身;又以此身乃隨大悲之意願所成者,故亦稱意成身、無漏身、出過三界身;復以此身既由無漏之定力所轉成,已異於其前的分段粗身,猶如變化而得,故又稱變化身。
 蓋阿羅漢、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薩已斷盡四住地之煩惱惑障,不復再受生為三界內之分段身,故受生為三界外之變易身,然彼等又以此變易身迴入三界中,長時修菩薩行,以期達於無上菩提。又若依法相宗之義,有四類人能受變易生死之果報,即:()二乘之無學聖者迴心而入大乘,於得涅槃之後,即可直接受變易身之果報。()有學之聖者轉向大乘,於初地以後亦得受變易身。()悲增之菩薩,於八地以上受此變易身。()一類智增之菩薩於初地以上受之。法性宗則認為二乘之無學及菩薩之種性以上,得隨應而受變易身。
 據三論宗嘉祥大師吉藏於勝鬘寶窟卷中末之說,變易生死與分段生死之別乃在:分段生死之身具有色形區別與壽期長短之定限;而變易生死則由心識之念念相續而前變後易,其身形與壽期皆無定限。大乘義章卷八本亦舉出變易生死之三義,即:()以微細之生滅為變易生死()以緣照無漏所得之法性身為變易生死之身。()真證之法身如來藏於尚未出離生滅之際,猶隨逐無常之死法,故稱變易生死
 大乘義章卷八本又將變易生死分為兩類:()事識中之變易生死,係於六識之中緣照無漏法所受之果報。復有三種之別:(1)阿羅漢及辟支佛所受之身,(2)種性解行之人所受之身,(3)初地以上菩薩所受之身。()妄識中之變易生死,係於第七識(阿陀那識)中緣照無漏法所受之果報。亦有三種之別:(1)初地以前菩薩所受之身,(2)初地以上所受之身,()八地以上所受之身。
 勝鬘寶窟卷中末將變易分為自報與為物二種:()自報變易,係以無漏之五陰為體,以無漏之業為因,以無明為緣。()為物變易,係以色陰為體,以悲願為因,以眾生之根欲為緣。上記之外,有關受生為變易身之種別及其修行階位等,諸家之間另有多種異說。〔勝鬘經一乘章、無上依經卷上、成唯識論卷八、法華經玄義卷二上、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下末〕(參閱「生死」2059#p6916

變易生死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中的 解釋:
又作無為生死、不思議變易生死。二種生死之一。為‘分段生死’的對稱。即阿羅漢、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薩,以無漏的‘有分別業’為因,以無明住地為緣,所招感三界外之殊勝細妙的果報身;此一果報之身,繫由無漏之悲願力改轉原先的分段生死之粗身,而變為細妙無有色形、壽命等定限之身,故稱變易身;繫由無漏之定力、願力所助感,妙用而難測,故又稱不思議身;又以此身乃隨大悲之意願所成者,故亦稱意成身、無漏身、出過三界身;復以此身既由無漏之定力所轉成,已異於其前的分段粗身,猶如變化而得,故又稱變化身。因為阿羅漢、辟支佛及大力之菩薩已斷盡四住地的煩惱惑障,不復再受生為三界內之分段身,故受生為三界外之變易身,然彼等又以此變易身回入三界中,長時修菩薩行,以期達於無上菩提。又若依唯識宗之義,有四類人能受變易生死之果報,即:一者二乘之無學聖者回心而入大乘,於得涅槃之後,即可直接受變易身之果報。二者有學之聖者轉向大乘,於初地以後亦得受變易身。三者悲增之菩薩,於八地以上受此變易身。四者一類智增之菩薩於初地以上受之。法性宗則認為二乘之無學及菩薩之種性以上,得隨應而受變易身。見《成唯識論》卷八。

什麼是變易生死,分段生死百度

分段生死是從相上說,如果我們說得很粗,粗顯一點,大家都能夠懂得,我們這個身體,得這個身體,從出生到死亡這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稱為分段生死,這個說法大家很容易瞭解。其實分段生死哪里說是人一生,諸位要細細去想想,我們現在一年是一個階段,這一年過去了,這一年等於死了,來年等於生,再往微細的去觀察,月月有生死,每一天都有生死,這種現象都屬於分段生死的現象。分段生死講到極處是刹那生滅,刹那生滅是分段生死,都是從相上來說。變易生死不是從相上說,實在講變易沒有生死,為什麼把變易稱為生死?變易有苦,生死是苦的意思。

我們以《華嚴經》上法身大士來說,他們分段生死沒有了,像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那邊去的人,人人是無量壽,人人都是得金剛不壞身,可是他還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從哪里看出來?四土、三輩、九品,那就是變易。你從下品轉變成中品,從中品轉變成上品,這就叫變易,你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在《華嚴經》裏面華藏世界,這些法身大士分段生死沒有了,但是經上給我們講,他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每一提升一個位次就是一個變易。這個變易需要他自己用功去修,那個修就叫生死,修很苦,他要修行、他要用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變易確確實實不是生死。因為他要提升他的境界,他要認真努力修學,修學是一樁辛苦事情,我們把它比喻作生死。所以兩種生死都盡了、都斷了,那是什麼地位?如來果地,圓教的佛果。怎麼知道?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所以還有一次變易生死,等覺菩薩還有一次,到如來果地上那就完全沒有了。

  不顧自己,要為一切眾生,為眾生的利益,為眾生的幸福,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我們剛剛講過兩種生死都不是真的,不可以貪生怕死,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為眾生造福,自自然然能感得諸佛如來的加持,諸菩薩善神的擁護,問題是我們肯不肯發心.

 

  阿羅漢已斷分段生死,永處於偏真涅槃.

何謂「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

分段生死是三界內四生六道眾生其生死(梵語samsara)輪迴流轉之真相,隨其業報感召一世一世,或一段一段可見之身分形段可見。變易生死是三界(梵語trayo dhatavah)外三乘之生死,已無生死輪迴之分段生死,無身分形段可見,只是在心念上之生生滅滅不停,是精神上心念之生死。菩薩斷除根本無明,才無變易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