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10/28 NPO  編輯部 報導 

六字大明咒的功德利益
法王子 蔣康祖古開示於中華民國無量壽佛學會(台北)

  無論何時何地做任何事,發起正確的動機是最重要的。我們應發起 “為了將一切眾生都無餘地安置在佛陀殊勝的果地上。”這樣的動機來聽聞佛法。所謂發心,是指發清淨的菩提心。

  當我們初發心,亦即當我們開始接受與菩提心相關的律儀及誓願時,是以尊貴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作見證,對一切天、非天、龍等眾生,承諾將他們視為自己最上的賓客來對待,以這樣的心態來發菩提心,行菩薩行。養成這種動機,並接受菩薩的誓願與律儀,如此我們堪稱具足大乘種性。

發起殊勝心,入於菩薩種
  當我們發起菩提心之後,就屬於菩薩的種性了。這就好比我們生為王室的種性之後,就不能為所欲為,而要去做與自己種性誓願相符的事業。好比國王理應以慈悲心去照顧臣民百姓。

  當我們發起菩提心進入菩薩的種性時,應時刻不忘失這樣的發心,放棄自私自利,要完全地以利益他人為著眼。即使無法徹底地利益他人,至少也要做到不傷害他人。

  此珍貴的菩提心要真正在內心相續中真實的生起,須靠我們多生多劫,長時間的積聚資糧與懺除罪障,否則極為困難。

  當我們心中具足菩提心後,所作所為都要想到:「 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使之能成就無上的菩提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做種種的菩薩行持。」當菩提心在我們心中生起時,它的加持與改變是任運自然加倍增長的。特別是菩提心的部分,


  當我們能在心相續中生起時,所做任何利益眾生之事,其功德都是加倍殊勝的。

六波羅蜜
  就在我們接受菩提心的戒律後,菩薩的行持就是六波羅蜜。於此簡述如下:

布施度( 亦即檀波羅蜜 ):盡力行持布施,以利益他人的行為。
持戒度 ( 亦即尸波羅蜜 ):持守律儀,放棄一切不善業。
忍辱度( 亦即羼提波羅蜜 ):讓自己的嗔怒心、嗔惱心、愛生氣的習慣減少。
精進度( 亦即精進波羅蜜 ):在行持善行時,能心生歡喜,由於心生歡喜之故,能使我們的行善功德輾轉增長增廣。有時我們在造作善業時會感覺很疲累、很辛苦,那是因為我們在過去多生多劫以來長時間串習惡業,沒有行持善業的結果。這是過去所積習惡業之力的緣故。
靜慮度( 亦即禪波羅蜜 ):依止禪定、禪修的方式就是靜慮度。
智慧度( 亦即般若波羅蜜 ):就是持守清淨的見解,放棄錯誤的邪見,明知取捨,以菩薩智慧的行持到達般若波羅蜜度。

  布施度的法門包括上對三寶的供養,下對六道眾生的救濟等都算。概略而言,布施度可分三類:除了屬於物質救濟的財施之外,還有以教法讓眾生能循無謬的聞、思、修等三慧,於佛道上進展的的法施,以及對於身臨恐懼害怕眾生,令其免除憂懼的無畏施。

  有的眾生今生的財富與受用不虞匱乏,就是過去生行持布施所感得的異熟果報。另外,我們也看到有許多人非常地努力營求,但是事業還是不能成功,財富不能增廣,受用的聚集也非常困難,還常常遇到種種的挫折。但是有些人也遇到困難,可是他很快地就能將困難一一克服,並迅速地累積財富與受用資糧。這些都跟布施的行持有關。

  如果我們想在此生與未來世都得到廣大財富,受用也不斷增廣的話,就必須行持布施波羅蜜。對三寶獻上清淨的供養,對六道眾生進行救濟。而這些行持我們現在就可開始做。如此,我們可一步步地向菩薩道邁進。

  在行佈施度的行持時,我們必須留心莫沾染一些錯誤的想法與心態。這種過失,可分兩類:(一)為了名聞利養之故行布施;(二)布施之後內心慳吝後悔。

  有時我們在財施之後,會想到是否所施之財遭到濫用,這就是我們內心相續中仍有慳吝染垢的徵兆。

  有些人這輩子很辛苦地累積了很多財富,但這些財富卻遭遇惡緣,很快地耗盡衰損。這就是他過去生中雖然行持布施,然而卻在布施後產生吝嗇後悔之心所感之異熟果。

  對我們初學菩薩道者而言,我們可先修持最殊勝的水供。水供是最殊勝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在對三寶獻上水供時,內心不會產生吝嗇後悔之心,並且水的本質是清淨無垢染的。獻上水供可清淨我們的內心相續。將清淨的水依供養的程序盛放在供養的器皿中,之後再依循我們心中的悅意喜樂,陳設各式各樣的供品。依此次第,慢慢地我們的吝嗇之心就會減少。

  另外,我們看菩薩學習布施的過程中,有的一開始懷著慳吝的心,他們用什麼方法使自己能夠生起布施的心呢?首先他們將物品由自己的右手,像布施他人一般地施予自己的左手,然後雙手交替練習。如此慢慢地將強大的慳吝心瓦解,克服慳吝的過失。因此無論是由開始時少許的供品布施,免除慳吝的過患,或是將便宜的東西送給別人結緣。因為所費不多,不會產生強烈的慳吝心。照著以上所教的方法慢慢地克服自己內心相續的慳吝之心。這也就是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所提到有關布施的方法。


  以慳吝染污之心行布施,一方面不容易利益他人,此外對於我們將來的異熟果也會受到影響。瞭解這些過患後,我等當以遠離慳吝染污的清淨心來進行布施。

  為什麼今天開示要提到六波羅蜜?因為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的行持,而且六波羅也相應於大悲觀世音的心咒-- 六字大明咒,這六字大明咒也具足了六波羅蜜的功德,這兩者是息息相關。

六字大明咒
  當我們在唸誦六字大明咒的 “嗡”字時,就是在行布 施波羅蜜。由於我們過去生的吝嗇過失,造成我們在此生的財富上積聚的困難,所以我們可以唸誦六字大明咒的 “嗡”字來對治慳吝。

  舉例而言,若有人拿石頭擊中我們的頭,我們的內心因此產生瞋惱。但是如果我們因此對這顆石頭生氣,那麼即便我們用力地拍打這顆石頭,也不能消除被石頭擊中的痛苦。所以擒賊必先擒王,應先對治丟石頭的人,丟石頭的人才是這個事件的源頭。只有在我們免除別人對我們丟石頭的舉動,才能消滅被石頭丟中的這個危機。為了要消除我們此生中財富受用的種種危機、窘境與難處,徹底的方法是在我們內心心相續當中對治、拔除我們的慳吝之心。在 “嗡”字的含意,要我們能達到布施度的究竟來對治慳吝。在我們唸誦 “嗡”字時,其中含藏了深廣意義。

  當我們唸誦第二個字 “嗎”時,是修持我們的忍辱之心,使我們能夠圓滿忍辱度 -- 忍辱波羅蜜,也就是對治、降服我們的瞋恨心。

  一般而言,我們之所以會生氣,是因為看到我們不悅意的對境,或聽到我們不想聽的話。當對方說出我們不想聽的粗惡語言時,我們要思惟此事件中含藏了眾多的因緣。可能是我們在過去生當中,並未善待對方或是曾經惡言相向,才會導至今日對方以粗惡語回報我們。如果我們能思惟理解這其中的因果由來,則 “一切法莫不因緣生”。因為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在生氣時我們不能只怪罪對方,且認為自己一點兒錯都沒有,如果一直執著這種想法是無法對治嗔恨的。

  另,我們一直生氣的這個緣會導致未來我們的身體的氣會上揚而產生疾病。瞋恨或生氣的對治品即是忍辱度。我們要去思惟事件背後的原因,生氣並不能改變我們所處的困境,只會產生瞋恨的過失。我們在瞭解這些因緣後,慢慢地斷除這些過失。我們平常不會說粗惡的言語,然而在生氣瞋恨時,會很自然地說出比刀劍、武器更銳利的黑語、惡語來傷害對方的心,造成對方內心的傷痛,以致與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破裂。再次提醒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要避開惡語。避免對方在聽聞我們所說的話後,內心產生瞋恨與種種負面的想法與情緒。如果我們經常說惡語,這會導致親戚朋友遠離、工作失去,自己也越來越孤單,最後產生自殺的想法。由此可見,我們僅僅只是生氣所產生的緣,卻會導致最終想要自殺的這種過失。

  一張和顏悅色的臉,一旦生氣起來,變成充滿瞋恨的臉,必定令人望而生畏。在未來世必會有長的不莊嚴的異熟果報。假如我們希望自己身形愈來愈姣好、面容也愈來愈美貌,就要不斷地串習忍辱,減少自己的瞋惱心。一旦我們了解這個善巧法門之道,不需節食就會苗條,不需特別打點面容就自然會容光煥發了,令見者莫不欣悅。

  所以 “嗡”字就相等於財神,幫助我們積聚財務受用。“瑪”字就等同是美容師,讓我們越來越莊嚴。而“呢”就是持戒度,對治煩惱。

  我們一切的行為都要有規範。例如夫妻之道,先生與太太都有各自應遵守的規範。假設彼此都不遵守自己的規範,很可能在來世就會有外遇、婚外情的因果產生。最後也會導致家庭不和諧,自己身心不健康。現在的社會有許多年輕的夫妻,因為另一半的外遇而想不開去自殺。其實應當思惟這都是因為前世我們自己沒有遵守規範的原因,造成我們喜歡的人卻去喜歡別人,而不要想不開去自殺。我們應該在此生好好地遵守規範,行持夫妻間的倫理準則,孝敬父母,那麼就能在來生得到好的果報,夫妻相愛和睦白頭偕老,子孝孫賢。

  假設父親在外金屋藏嬌,有婚外情,那麼他就無法要求他的兒子聽話,遵守規範。因為他的兒子一定會反駁父親:「那你自己呢?」在座各位希望自己的小孩乖巧聽話,那麼做父母的必須先依循倫理軌則,如此,小孩就會自然地依止並學習父母親,建立起來的好榜樣。例如一個禿頭的人介紹推銷生髮的產品,我們是不會相信的。所以我們想要得到好的果報,斷除種種煩惱,就要從自己持守戒律規範做起。

  “唄”代表靜慮度,對治散亂。如經云: 「 置心一處,無事不辦。」想要專注地完成一件事,假設有禪定靜慮的功夫,就能將心安住在善業上,具足圓滿的修持功德,並斷除惡業的異熟果報。

  “美”是六波羅蜜中的精進度,對治懈怠。精進的義是對於善業的行持,產生歡喜悅意之心。所精進的事是六度萬行而不是聊天、逛街、賺錢等。精進的心態應該是馬上、立刻去做,就像是當一條蛇跑到我們的座位上時,我們會立刻馬上起身逃開。或是頭髮著火,必得馬上、立刻去滅火。而不是因循茍且怠惰的心態,今日不做明日做,明日不做後天做。如此猶豫拖延躊躇,會導致頭髮都白了,仍一事無成。雖然事情的成敗,因著於業力的牽引,但是主控權仍在於我們是否有精勤的修持態度。以上的過失都肇因於懈怠和懶惰。

  “吽”代表本智,智慧度 -- 般若波羅蜜,對治愚昧無知。沒有智慧來判斷抉擇就不能成辦事業。例如在台灣炎熱的夏天,應該販賣短袖清涼的衣服而不是厚重的大衣外套。有智慧的人能分辨判斷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別人所說的話語,何者該信,何者不該信。沒有智慧的人,會因無法明辨是非,只會聚焦在自己狹隘的想法,產生錯誤的幻相。

  例如在印度有一處房舍出現了鬧鬼的傳聞,因此功德主就不再護持。最後捐贈給賈扎仁波切,又再轉供養給貝諾法王作為寺院之用。之後有僧眾住在那裏,常常聽到夜裏有奇怪的聲響,所以他們就搬到另外一處寺院。其中有一位老僧仍住在此鬧鬼寺院。別人問他怕不怕鬼?他說:「 我是壞人連鬼都不喜歡我!」,他並未因此傳聞受影響。我們有時出現的一些感覺、覺受,其實是我們內心中的妄想所產生的幻覺。我們應該有智慧地去判斷、明辨是非,而不要被這些幻相所束縛。我們今天會有種種的障礙、惱害,就是因為還沒圓滿六波羅蜜的修持。

  我們當以精勤地修持念誦六字大明咒,因為它的功德利益就等同六波羅蜜,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克服種種障礙。因此在六字大明咒中就包含了八萬四千種殊勝的法門,也能圓滿六波羅蜜。

  六字大明咒也是空性與慈悲之精華。萬法皆是空性的顯現,也就是慈悲。其最深的含義就是大悲觀世音菩薩,或六字大明咒。

  我們在修習此觀音法門時,可在虛空中觀想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光明照耀一切眾生。內情世間,一切有情化為觀世音菩薩,外器世間,一切週遭完全化成普陀洛伽觀世音菩薩淨土。一切有情皆為觀世音菩薩,一切聲音皆為六字大明咒的咒音,內心所想皆為大悲觀世音的智慧遊戲。在觀想時依此如法修持,並向上師懇切地祈請加持。並在持誦六字大明咒時,觀想觀世音菩薩的身語意放光,照耀我們的身語意三門,並得到祂的加持,獲得與上師本尊無二之成就。

  若在唸誦六字大明咒的同時,也手搖經過裝臟,內含無數咒語的轉經輪,其功德利益殊勝不可言喻。佛以一切遍智,能數出下雨的雨滴數量,但卻無法數出唸誦六字大明咒一遍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了解這些法益後,我等當精勤實修觀音法門。本日開示講述到此。( 吉祥圓滿 )
 

 





主持人
蔣康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