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0/01/27 NPO  編輯部 報導

永明禪師修行之探討 -以《自行錄》一0八佛事為中心
 

研究、整理永明禪師的修行過程及思想理念、著作方向與對後代佛教思想的影響。並將永明禪師修行的方法做歸納與詮釋,將其與明末紫柏禪師之思想與修行做一比較;並希望以永明禪師的修行方式作為本身修行的標的,進而能夠讓永明禪師的精進修行方式,在現代急功近利的功利主義下,提供有意參研佛學思想與修行者另一種省思與修行方式的參考。


首先敘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在與永明禪師之相關面做基本設定。次則從永明禪師一生的修行過程中,了解其如何精進修行,以及修行的方式,並歸納出他的思想特質,闡明其精進歷程,研究出理論根據及實踐成果;再則針對永明禪師對明末紫柏禪師產生的影響,以兩位禪師同為禪淨雙修的思想與修行之異同點來做分析與比較。


最後以永明禪師的思想以及其著作、修行方式對於後代學佛者及現代人的影響作一總結,希望對價值觀錯亂的現代社會能夠有所澄清,進而論及永明禪師及紫柏禪師在禪宗及淨土宗的貢獻與影響,評價與歷史的地位做逐一釐清,從而對個人及現代人修習佛學的理念與思想做一大省思。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96碩士/研究生:吳淑媚   指導教授:黃運喜

專書(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 大覺禪師〈論永明延壽的禪淨兼修觀〉《永明延壽大師研究》,中國,宗教文化出版社。
 孔維勤《永明延壽宗教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1月。
 孔維勤(宋永明延壽宗教論與根識境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70年。
 王鳳珠《永明禪師禪淨融合思想研究》,臺北市:學生書局,2007年,初版。
 王玲月(憨山大師《莊子內篇註》之生死觀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93年。
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第一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2,第二版。
 冉雲華《永明延壽》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6月,初版。
 冉雲華著《從印度佛教到中國佛教》,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1月。
 杜潔祥編《中國佛寺志》第一輯17∼19,23冊 臺北:明文書局,1980年。
 印順《中國禪宗史》,台北:正聞出版社,1994,8版。
 印順《以佛法研究佛法》,新竹:福嚴精舍,1972年5月重版。
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1994,7版。
 朱封鰲、韋彥鐸《中華天台宗通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9月。
 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1月。
 呂澂《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1997,初版七刷。
 呂有祥〈永明延壽禪師的念佛禪〉《第二屆兩岸禪學研討會論文集》,臺中:慈光禪學研究所,1999年10月。
 杜繼文、魏道儒《中國禪宗通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
 孟憲皖(度牒制度下的政教關係—以唐代至清代之現象為例)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96年6月。
 范佳玲《紫柏大師生平及其思想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1,初版。
 洪啟嵩著《佛菩薩修行法門》,臺北市,時報出版社,1993,初版。
 洪修平、孫亦平《如來禪》,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 胡順萍《永明延壽「一心」思想之內含涵要義與理論建構》,臺北市,萬卷樓,2004年。
 施仲謀(永明延壽思想之研究),香港: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8月。
 袁家耀釋譯《萬善同歸集》(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44),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6。
 陳清龍(來果禪師的生命進路與生死思想),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6月。
 彭紹升撰《淨土聖賢錄》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民91年8月版。
 曾錦坤《佛教與宗教學》,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
 馮巧英著《永明延壽大師傳》,(中國佛教高僧全集48),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9年5月。
 黃晨淳《影響佛教的重要100人》,臺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 黃琛傑(永明延壽思想中的禪與淨)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91年
 楊郁文《阿含要略》,台北:東初出版社,1993,初版。
 楊白衣〈淨土的淵源及其演變〉《華岡佛學學報》8期。
 楊曾文〈唐代宗密及其禪教會通論〉《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
 楊曾文〈永明延壽的心性論〉《中華佛學學報》第13期。
 楊維中(以《宗鏡錄》為例論永明延壽對唯識思想的攝取)《永明延壽大師研究》,北京,杭州佛學院,2005年,8月。
 僧懺《紫柏大師集》,台北市:佛教出版社,67年5月。
 鄧克銘《華嚴思想之心與法界》,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7月。
 鄧克銘《法眼文益禪師之研究》,台北:東初出版社,1990,二版。
 劉素蘭(中國地藏信仰之研究)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6月。
 潘桂明釋譯《宗鏡錄》,(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121),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年8月初版。
 慧廣法師著《懺悔的理論與方法》,高雄:法喜出版社,79,10,再版。
 釋聖嚴《戒律學剛要》,台北,法鼓全集,第一集,第三冊,1999,12,二版,頁32。
 釋履平撰《雪竇寺志略》,《中國佛史志彙刊》第一輯,第88冊。
 釋行正撰《淨慈寺志》,《中佛史志彙刊》第一輯第18冊,台北:明文書局,民69年。
 釋果祥《紫柏大師研究》,台北:東初出版社,76年3月初版。
 顧偉康著《禪淨合一流略》,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 釋大睿《天臺懺法之研究》,台北:法鼓文化出版,2000,初版。
 釋印順《淨土與禪》(妙雲集下編之四),台北:正聞出版社,1984,5版。
 釋聖嚴《明末佛教研究》,台北,法鼓文化,2000,二版。
 釋聖嚴《戒律學剛要》,台北,法鼓全集,第一集,第三冊,1999,12,二版。
 釋聖嚴《書序》,台北,法鼓全集,第三集,第五冊,1999,12,初版。
 釋聖嚴《學術論考》,台北,法鼓全集,第三集,第一冊,1999,12,初版。
 釋智學〈永明延壽傳記研究〉《法光學壇》第5期。
 釋恆清《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台北出版社,1995,初版。
 釋蕅益《淨土十要》(上、下)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0年三月五版。
 釋性廣(印順法師禪觀思想研究)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89年4月。





主持人
碩士/吳淑媚 指導教授:黃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