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08/20 NPO  編輯部 報導

大乘佛教的空論的特色

            平川的說法是不錯的。「空」是佛教最重要的一個觀念
        。大、小乘對它的看法,不盡相同。大乘的空論,確有其特
        色﹔它的特色也應可表示大乘思想的特色。以下我們即以『
        般若經』為代表,看大乘佛教的空論。

        
            筆者在拙文「般若經的空義及其表現邏輯」
(註15)中曾
        表示,『般若經』的空義,是以無自性來規定﹔它和現象世
        界的關係,是不偏向捨離,相當重視世間法。這是與小乘不
        同之處。關於不偏向捨離一點,其明顯表示,在於『心經』
        (Hrdaya-sutra)的名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色空相
        即,實顯示『般若經』要本著現象世界是無自性因而是空這
        一基本認識,與不離現象世界的基本態度,來顯示現象與空
        之間的互相限制、相即不離的關係。這不偏向捨離一點,也
        極其顯明地表示於『小品般若經』中,所謂『不壞假名而說
        實義』。此中「假名」即指一般的世間法,或現實世界。我
        們這裏要說的是,不偏向捨離即是不捨世間,這是『般若經
        』以至大乘佛教的空論的特色。有關其他問題,請參看上面
        所提拙文,此處從略。
            對於『般若經』的空論的這個特色,從華嚴宗的法藏世
        界看得很清楚。他抨斥小乘教「即色非空,滅色方空」的狹
        隘立場,而提出「色即是空,非色滅空」。即是說,空並不
        妨礙世間法﹔空即在世間法處成立,不必要滅去世間法,才
        有空。
(註16)不必要滅去世間法,即涵不捨世間之意。(註 17)

 (註 15)﹕此文曾於『華崗佛學學報』第八期發表

(註 16)﹕參看拙文『龍樹與華嚴哲學』 (『內明』一五一期 )。

(註 17)﹕說到大乘空論的特色,有些學者提出,小乘只說
                人空,或人無我,大乘則兼說人空與法空,或人無
                我與法無我。彼等頗有以大乘空論的特色,在兼說
                人法二空之意。杜特即持此說。(Cf. N.Dutt, Mah
                ayana Buddhism, Calcutta; Firma K.L Mukhopad-
                hyay, 1973. p.82.) 按此種說法並不全諦。實際
                上,法空之說,並不限於大乘。『雜阿含經』說到
                世間空。 (『大正』二,五六中) 這世間空實即法
                空。同書又說到五蘊空。(『大正』二,六九上)
                這亦是法空之意。關於法空之說不限於大乘一點,
                『大智度論』作者亦早已指出,謂三藏處處說及法
                空。(『大正』二五,二九五下) 同書並謂小乘多
                是先說無常,後說法空。(『大正』二五,五四四上)

摘錄 中華佛學學報第一期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主持人
吳汝鈞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