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08/9/27 07.36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三日遍德法師/講授 高明道/口譯

今天要講的主題是如何用五力來準備自己的臨終。在講主題之前,我想先簡略地提一下本師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種種功德。

讓我們再思惟一下,因為他的關係,使我們受到多大的恩惠。此部分我引梭巴仁波切的話。資料來源是一日大乘修行法門,指出佛果捷徑。首先看佛身的功德:佛陀的身是具足一切的莊嚴,但是他連一絲的微塵物質也沒有,而且不會受到物質的影響。佛陀的整個身體,包括髮、指甲都是佛意,佛陀的心。亦是說連佛陀的一根髮,一根毛均是一切法的寂靜。


為了適應眾生各種不同的根機,佛陀顯現各種不同的相。對有些眾生而言,他現出動物、畜牲的相。對其他眾生,他現出一個發狂的愚夫,或是國王、大臣、乞丐。佛陀可顯現為文字,在沒有橋的地方,可以顯現為橋,對找不到水的眾生顯現為水。就是為了引導眾生,在他們所需要的時候,顯現他們所需要的相。

佛身所放出的每一道光芒,連小光芒都有無數的佛。這種種不同的相的種子是在眾生心裡。要看到報身佛的種種相好,是高地菩薩才能看到。相好裡包括像手掌與腳掌上有千輻輪,手指之間有蹼,指甲、腳指甲顏色像銅,在頭頂上有肉髻,眼睛細細長長的,很安詳,額頭上有白毫等等。

至於佛陀聖語的功德,佛陀所說的話很悅耳,先是聽到那聲音,心裏會很喜悅,遠離貪瞋痴。佛陀講一句話,各種不同語言的人都可以聽得懂;而且他們所聽到的都非常適合他們自己的程度。佛陀講一句話的同時,可以回答無數的問題。

佛陀聖意的功德可分成二部分:一為無上的智慧,包括一切的俗諦和勝義諦。他可以在一剎那同時了悟通達過去、現在、未來。如果把全世界的樹木都砍成小小的碎片,把那些木屑丟到大海裡,佛陀仍能區別那一木屑是來自那一樹木。

佛陀聖意的第二種功德是大悲:大悲心是繫住佛陀的心,像眾生被無明所困住一樣。佛陀的大悲心是沒有分別的,對一切的眾生是用平等最究竟的照顧。如佛陀坐在二個人中間,一個人用刀子來刺他,另一個人輕輕的按摩他,佛陀對這兩個人的悲心是一點差別也沒有。

佛陀的身、語、意是一,所以他身最小的一部分也是包括語和意,也可以顯現不同的形狀。佛陀身、語、意所做的事業是自然的、不斷的。對各個眾生提供不同的幫助。眾生心已成熟的話,佛陀就可以給他很大的利益,如一塊田把範圍擴大,那就可以播下更多的種子。如果我們能常常去憶念佛陀的這種種功德,對他的信心能增強。由於有信心,所以菩提心也會不斷地增長。只要我們能憶念佛陀的功德,連死亡的痛苦也可以減少。

在佛經上說:有信心的人,常常瞻仰佛陀身、語、意的種種功德。當信心增加後,晝夜均能看到世尊。那麼這樣的一個人,在重病或是臨終時都隨時可以看到佛。他所經歷的苦不可能使他的信心退轉。如果自己熟悉佛陀的種種功德,等到臨終時,利用此熟悉的念頭來幫助我們。如果常常憶念佛陀的智慧而生起信心的話,對佛陀的智慧所產生的佛、法、僧也同樣有信心。如此憶念佛陀身、語、意的功德,會給我們一股力量,使我們繼續修行,成就佛道。而且可以體會自己福報有多大,因為我們生到一個仍然有佛法的世界,仍然有成就的師父幫助我們成就佛道。

可能每一個人都曾經聽過,美國有一個著名的教授叫傑弗瑞.霍普金斯(J e f f r e y H o p k i n s ),他是研究佛學的學者,翻譯了很多書。他曾經得過一種傳染重病,幾乎往生。他說,如果他當時對佛法沒有了解的話,他可能不會好轉,甚至可能死亡。在他生病時有種像死亡過程的狀況,在某一時刻幾乎連自己的名字都想不起來。他那時想起林仁波切-達賴喇嘛的親教師-教過他一個驅除障礙的真言。他當時內心就開始持此真言,他相信他當時沒有死就是持此真言。

他病的那段時間也常持文殊菩薩的咒:嗡啊惹巴札拿帝。他說對他當時有很大的幫助的一件事,是他以前五年曾住在寺院裡,常常修定。霍普金斯教授所提到很重要的一點,以前很多有瀕死經歷的人都曾經提過,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就是在此經驗後,強烈的感覺到沒有時間。也就是說時間很珍貴,不該浪費它。所以他說,若有一件事要說、要做,那麼現在就去說、去做。因為以後可能沒有機會。他回憶以前如果不是修行人的話,那麼就會一團糟。提這個例子,因為霍普金斯教授是很有名的學者,他經歷如此的狀況,覺得在死亡時,沒有一件事比佛法更重要。

佛陀曾說過,所有的足跡、腳印中,大象的腳印是最大的;在所有的念處法門中,念死是最殊勝的。念死可以對治我們的各種煩惱。當然斷除煩惱最有利的法門是空性,第二是無常念死。所以佛陀所顯現涅槃就是告訴我們無常。如果我們不參考佛陀的教誨,到臨終時一定會後悔。一個修行最好、最有成就的行者,他在死亡時是大樂;中等的修行者他臨終時是很歡喜的;成就最差者,他臨終時則一點都不害怕。只要我們好好準備自己臨終,毫無疑問的我們也不會煩惱、害怕。

我不久前聽到西藏的一位老師父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在當地的共軍要利用老師父來破壞當地村民對佛教的信仰。他們就將這位老行者從他住的山洞找出來,從山上帶到村莊。他在路途中,一直唱宗教的證道歌。那些解放軍原先的想法是一到村莊就要把他殺掉,讓村民了解佛教是沒有用的。但當他們一到村莊時,那師父就修移識法,當場往生了。共軍本來是要破壞村民對佛法的信仰,結果效果是正好相反的。因為老師父對自己的往生早就準備好了,他面對死亡不但不害怕,而且他連如何往生都是自己掌握的。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如此這般面對死亡。過去幾天的開示中,也常提到如何照顧臨終的病患。當時常常提到,我們照顧臨終的病患, 其中最重要的是: 希望他能很安定、安詳的在內心生起善念。這是大原則,但對於各別案子,要如何幫助他,要看各別的狀況,主要的是他有沒有意識活動,他有沒有固定的宗教信仰。如果他有意識活動、有宗教信仰,可以在他的床邊放佛龕,或是一些與他宗教信仰有關的聖物,或是放一些梵唄等等,都很好。

如果患者仍有意識活動,臨終時最好的準備是用五力

臨終用的五力可以說是大乘經部法門的移識法。一個行者如果本來學的是續部移識法,在臨終時當然會用上。不過要看行者個人的情形。修行最好的行者,在世的時候會成就佛果,中等修行者在死亡時成就佛果,修行最差的行者在臨終時是用移識法。

在經部的移識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不管是死亡、中陰身、來生這三個階段都儘可能的維持菩提心、大悲心。臨終時的念頭對於來生的情形有決定性的影響。臨終時生起何種念頭與此人最熟悉、最習慣的念頭有關。假如我們平時每天都好好修行,儘可能維持善念, 那麼在臨終時也會生起這樣的善念。一般來說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死亡的情形和他的個性很相應的。平時日常生活很慈悲的人,他臨終時也很安詳;那些平時有不善念如瞋恨、貪著的人, 他臨終時也很不安。

一、引發力

在五力當中第一種是「引發力」。引發力指的是一個決心, 就是我在死亡時、中陰身時、來生時都要堅持菩提心。換句話說,無論如何我要修俗諦和勝義諦的菩提心。有關俗諦的菩提心在佛典上有不同的法門。其中一個法門叫七重因果,另外一個主要的法門是自他相換,宗喀巴大師把這兩個法門結合起來。第一點也可以說是悲心的基礎,就是平等心。因為大悲心對於眾生都有一種沒有差別的關懷,所以它的基礎是平等心。有一個法門是可以幫助我們把自己對不同的眾生那種看法、感覺平衡過來。基本上它是讓我們思考週圍親朋好友,或者是冤家或者中庸的人、陌生人種種關係, 都是會變的, 這一世會變,在許多世當中也都不一樣。

這個法門第一點是平等心。第二點是要思惟一切眾生都曾經是我的母親。邏輯是這樣成立的:因為我們有無數次的前世,所以每一個眾生都應該曾經當過我的母親。也就是說, 都曾經跟我有很密切的、很親密的關係,而且對我有很大的恩惠。釋迦牟尼佛也說過,他沒有看過任何一個眾生,沒有當過其他眾生的母親。



第三點是憶念自己母親的恩德、恩惠。也就是說:先想到這一世自己母親的恩惠。也許有人跟這一世的母親關係並不是很好,但是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母親懷孕的時候,我們在母胎長達九個月、十個月。這一段時間,她都非常、非常關心我們會不會很安然。為了我們她必須經歷生產的那種苦。接著她多年全天都幫助我們、照顧我們。如果沒有她的話,我們根本不會學到什麼的,甚至於根本活不下去。前幾年我才知道、才發現自己的情形,如果不是我母親的話,我早就死了。因為我在很小的時候,發生一種病況,連醫生也沒有辦法。因為我沒有辦法吃東西、沒有辦法消化,醫生也想不出一個解決的方法。幸好我的母親用某些東西餵我,因為那個時候我只能夠接受這些食物, 所以才活下去, 才長胖一點。所以自己如果想到母親的恩惠、一切母親的恩惠,就會生起一個念頭,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報答這個恩。

接下來的重點是把自己跟其他的眾生看成平等。也就是說,思惟像我自己只是希望自己獲得安樂,只是希望避免痛苦,而其他的眾生事實上都跟我一樣。也就是說,在全世界所有眾生都是同樣想離苦得樂。那我們也可以想一想,我只是一個人,我只是一個眾生, 但是其他的有情, 則是無數無邊的眾生。所以我們可以從邏輯來了解到,假定我只是照顧自己,這是一種非常狹窄的、一種非常自私的關懷。我們可以進一步的思惟,那麼一顆自私的心,是我們遭遇一切困難的來源。

只要有那麼一顆自私的心,我仍舊不可能心裡很安詳、很安靜。因為有那麼一顆自私的心,我們不斷的有如嫉妒心、好勝心、傲慢心等等,我們一直都會有這些問題,所以不可能安樂。因為有這些煩惱,所以我們造不善業;又由於不善業的關係,以後所遭遇到的果報還是苦果,沒有安樂。但是如果能夠學會怎麼樣珍惜其他的眾生,怎麼樣對其他眾生有悲心,這個將使得我們的心很安寧。它給我們短暫的、世間的安樂,也給我們究竟的、佛果的安樂。因為有其他眾生的關係,我們才有辦法修悲心。把悲心跟智慧結合在一起,那就可以成就佛果。

在這個思惟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學自他相換。那麼首先,我們就修悲心。所謂悲心,是希望眾生能夠離苦,也能遠離苦因的願心。因為有那麼一顆悲心,希望我們真正的能夠使其他眾生遠離痛苦。也就是說,我們希望,能夠代替他的苦。如果同時有另外一個念頭希望我們能夠給他安樂-那這個就牽涉到修慈心。

大慈心的意思就是我們希望眾生都能夠具足樂跟樂因。希望我們可以把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的財富,這一些通通都跟其他眾生分享,也包括我們自己一切的安樂,也就是由於過去、現在、未來所造得的種種的善業而帶來的那些安樂,我們都全部給他們。那這樣修慈心跟悲心,慈心是給與,悲心是取代。把這兩個跟呼吸配合。可以這樣觀想:自己代替其他眾生的苦,其他眾生的苦就像黑色的煙,我把它吸進來。然後把自己的安樂等等送給其他眾生的時候,它像白色的光芒,我將之呼出去。同時,也可以把自
己的那種自私、愛惜自我的心觀想是在自己的心上一顆黑色的磐石。當我們把眾生的苦這樣吸進來的時候,這縷黑煙把我們內心那愛惜自我的心的磐石摧毀。既然我們把愛惜自我的心摧滅了,就可以開展我們的心,我們可以對其他的一切眾生施予平等的關懷、悲心。

在成就大慈心、大悲心的基礎上,我們再進一步的生起所謂的增上意樂。我們知道慈心是與樂、悲心是拔苦。而所謂增上意樂,指的是:我真正的負起這拔苦予樂的責任。這就像受菩薩戒的不同層面。菩薩戒可以在願或行的層次上受。也就是說,在願的層次上,我們發一個願心,希望我們能夠使得眾生遠離痛苦。但在行菩薩戒的層次,我們真正的負起使得眾生離苦的責任來。心中憶念著:「如果不是我要負起這個責任,那誰會做呢﹖」

前幾天來參加活動的一位女士,拿證嚴法師的一本著作給我。我看到裡面有一句話是說, 「你要用悲心來看待別人, 或其他眾生。」你就是要把那抽象、潛藏於內心的悲心,透過世間法轉化成具體的行動。
你隨時都要生起一個悲心的念頭,說:「如果不是我們來,誰會來呢﹖誰會做呢﹖我要承擔,我能夠承擔。」這就是所謂增上意樂,就是你自己負起那個擔子。也就是說,我們不救他們,誰來救他們﹖

像沈美真律師,他們所創辦的台北婦女救援基金會,聲援受迫害與淩虐的婦女,並且以具體的行動幫助她們解決問題。這就是你看見問題,然後你負起責任來處理問題。而願菩提心跟行菩提心差別就在這邊。證嚴法師說,你這樣做的話,這個污穢的五濁惡世,也會轉化、轉變成極樂世界。這個增上意樂成就以後,自然產生的結果就是菩提心。換句話說,我們真正的能夠生起菩提心,它是有步驟的修行過程、修習、修持的結果。

達賴喇嘛尊者說,如果我們能夠不斷的修菩提心,毫無疑問的,我們必定能夠成就菩提心。我們想替菩提心下個定義,我們說:它是一個不斷的、自然想利他的力量。


二、修持力

在五力當中,第二個是叫做「修持力」。修持力指的是把由於貪、瞋、癡三毒所造過的不善業,希望把三業都淨除的意願。這些不善的種子,臨終之前要盡可能淨除,這是很重要的。要淨除這些不善的、不好的種子,很有力的一個法門,是四力或者是對治力。四種力當中,第一個是出罪力。就是我們懺悔這一世及前世所造的種種不善業。因為既然過去世是無數的,所以任何一種不善業我們都曾經造過。


這裡我們要區別懺悔或者是後悔,跟罪惡感的差別。懺悔或者後悔,是很正面的。但是罪惡感是很負面的。因為懺悔,只是承認我們所造過的惡業,所做的事情,對自己或者對其他的眾生有害的。為了要避免繼續造不善業,懺悔或者後悔是一個基礎。但是罪惡感的重點是感到自己很差,自己很不好,很不行。因為這樣想,所以內心很容易覺得很憂鬱、很痛苦。所以它並不是正面的心態。

第二個力是依止力。依止力的理念是:我們過去所造的一切的不善業,不是針對眾生就是針對三寶。要對治對於三寶所造過的不善業,就要趨皈依佛、法、僧三寶。要對治對於眾生所造過的不善業, 就要生起菩提心。因為如果我們具足了菩提心,我們就不可能害其他眾生。

四力裡的第三個力是對治力,就是造作各種善業來防非增善。這其實可以指任何一個善業。比如說,包括聽聞佛法,或者是造佛像,或者莊嚴佛像,像剛剛在那邊擦佛像、供養聖物, 或者修悲心、修空性、誦經持咒、供養, 或布施, 或做其他的利益的事業,如照顧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等等。

四力中最後一種力是誓不犯罪力或遮止力。就是要下一個決心,以後不要再犯不善業。如果是能夠在佛像面前發願以後不再造惡業,那麼它的力量會更大。就好比是你在一個師父面前,受在家戒。我們說,我不要再犯這個不善業,你可以依個別情況在時間上做限制。比如我們可以說,幾天或者是幾個星期,我不要再犯這個惡業。比如說,假定一個人是屠夫,他可以發願每天晚上五點到第二天早上九點。就舉這一個例子, 這一段時間以內他不要殺生。那麼,他持戒的那一段時間,會累積很大的功德。

如果是修學密續的法門,除了剛剛講的那四種對治力之外,還可以利用其他一些法門來清淨三昧耶戒。受過灌頂的話,可以祈請上師或其他師長重新給你灌頂。如果沒辦法再次得到師長的灌頂,那你也要自我灌頂。如果能夠這樣做,你所犯過的一切的三眛耶戒是可以恢復,也可以彌補的。也就是說,在你死亡的時候,那些三昧耶戒都沒有瑕疵。

三、善種子力
五力當中第三力叫做「善種子力」,就是斷除內心裡的一切貪著。你可以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財富,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布施出去,給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或事業。比如說你把那些東西布施給貧窮的人、有病的人、從事教育的機構或者是醫院、從事宗教活動的機構。在死亡之前把自己所擁有的財物都布施出去,這樣就可以減輕我們臨終的貪著。

在西方世界很多國家有寫遺囑的習慣。其意義是一樣的,你知道所有的財產你已安排好,將一切都給別人, 那你就不會貪著它、執著它。正是這強烈的貪著使得我們不能生到善趣,不能脫離生死。如果能把自己的財富都布施出去,要用移識法也比較容易。假定我們貪著太重,我們不可能把我們的心識移到阿彌陀佛的淨土。有一個西藏的法師,因為對西藏奶茶貪著太重(因為西藏奶茶是藏人的最愛),臨終的時候移識法用不上力。這位法師的師父就指示其他的弟子去告訴他,兜率天的奶茶保證更好喝。這位法
師才有辦法用移識法往生。

所以如果我臨終時,有人可以說服我西方極樂世界有很多巧克力,我就比較容易用移識法。我雖這樣說,但千萬不要供養我巧克力,這樣會增加我的貪著,在臨終時那障礙就更大了。

四、省思力
五力當中第四力是「省思力」。意思是說,儘可能地強而有力地生起菩提心,以菩提心來往生。在死亡的時候,在臨終的時候所採取的姿勢, 最好是像佛陀入滅時的那種姿勢,你側面臥著在右側,腿是伸出來的,左手是放在左腿上,右手是放在頭下面,右手的無名指把右邊的鼻孔遮住了。為什麼這姿勢是那麼有利益?相傳如能夠採取那個姿勢,除了頂輪之外,其他身體的孔竅,都被遮住了,所以心識一定是從頂輪離開身體的。如果心識從頂輪離開身體,就很可能生到善趣,或生到淨土。臨終時最好的法門,就是取跟予的法門。內心思惟,我經歷死亡過程的種種困難,是代替,或為了一切有情。

一切修行有成就的行者,臨終時都坐雙盤,死亡時還是維持這樣的姿勢。從呼吸停止一直到識離開身體,身、心分離那時刻,還是維持那個姿勢。但等到身心分離的時候,身體就會往側面倒或往前面倒。
師父往往也會勸我們入眠時採用入滅的姿勢。如果我們這樣睡的話,不會受到魑魅或者鬼神的干擾。如果仰著睡,魑魅、鬼神很容易干擾。我所聽過大部分睡眠的時候被魑魅困擾的例子,都是仰臥著睡。但從來沒聽過一個人在右側睡眠的時候,被其他道的眾生干擾的。

五、祈求力
五力當中最後一力是「祈求力」。就是發願希望眾生的苦在自己身上成熟,使得眾生都能遠離這個苦,而我為能利益一切有情,要很迅速成就佛道。如果能用上這五力,對我們來生繼續修習大乘法門有很大的幫助。

假如你有修密續裡的移識法,臨終時就應該用它。什麼時候用密續的移識法?在自然往生之前六個月以內就可以了。通常用的時候就在自然往生之前七天。這個法門是很有利的。你用力來把你的心識、意識,從頂輪射出去。那時候你觀想阿彌陀佛在你的頂輪上面,把你的心識射到阿彌陀佛的心。如果能夠成功利用這個法門, 便能往生極樂世界,在蓮花中化生。在淨土的好處是能夠直接和阿彌陀佛和其他的菩薩修學,能很迅速的成就佛道。

達賴喇嘛尊者曾說死亡有三種因,第一個是壽命用完了、消盡了,第二個是福報用完了,第三個是業消完了。每種情形都有它對治的方法。如果第一種情形, 就是壽命將盡,那你可以受長壽灌頂,或修一些延壽的法門。像我們後面的一幅唐卡上面有長壽三尊,最上面是無量壽佛,左邊是白度母,右邊是尊勝佛母。所以如果一個弟子壽命快到的時候,他的師父常常鼓勵他用這一類延壽的法門。包括觀想跟真言的持誦。

如果福報用完了,那麼弟子要累功積德。
像前面講的四力中,有一個講累功積德的部分。像畫佛像,那是一個很好的法門。第三個,像剛講的第三個原因是業消盡了。那麼那個弟子就要淨除他的惡業,用剛講的四力對治。如果這三種原因中其中的一個甚至二個還可以解除它、去除它,那就沒有問題。但如果三個都具足了,那麼這個人到那個時候就應該準備往生了。

如果一個行者察覺到有那往生的預兆,先了解他的情形是屬於上面所講的三種情形當中的那一種,然後用對治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挽回。這法門用三次用完之後, 他會再觀察, 這預兆還在不在。假定這預兆還在的話,那行者就開始準備死亡。可能那時候就用移識法。移識法行者要修到有一些現象、一些狀況。包括在頂輪有一種癢癢的感覺,或者是他在頂輪那邊長一個包,甚至有時候在那個頂輪那邊,就裂開一個洞。

原先在西藏如果有這麼一個閉關,那師父就會看他們弟子,如果弟子在這法門修得成功的話,他會用一朵花,或一個小木桿之類的放在弟子頭頂上裂開的洞裡面。有那麼一個症狀發生以後,那個行者頂多一個月,用一、二次這種法門,就是要這樣熟悉、繼續熟悉這法門而已。因為如修得太勤、太多次,可能壽命會變得短一點,或者是不小心心識真的跑出去了。
心識跑出去就沒辦法回來,這樣的話,就是下一世。而且修這個法門的時候,每座都要持長壽真言,觀想那長壽甘露充滿你的身體。在你學了這法門之後,不只是對你自己有用,而且也可以利益其他往生的眾生。因為這法門有一個誓言,就是行者每次遇到往生的人或畜牲,都要幫他修這個法。這法門對自己,對其他眾生有很大利益。但這法門有危險,不應在無師父指導之下亂用。

假定一個人他不信佛的話,那我們怎麼幫助他﹖如果我們說在精神方面照顧一個病患或者一個臨終的人,它的範圍不是像宗教那麼狹窄。如果是精神方面的照顧,重點是放在照顧一個人的心。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幫助臨終的人或者是病患,很安詳地、很平靜,然後內心充滿善念這樣走的話,這也是屬於精神方面照顧他。

我深信像舍利子,或者加持過的那種藥丸, 或者是你持真言, 即使那個人他不信佛, 對他仍然是有好處的、有利益的。但是,我們用它的時候要小心,我的一位師父他曾經說:『如果我們想勉強一個臨終的人接受他不想接受的一些宗教理念,因為他有那個排斥的心,對他來生能不能接觸到宗教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現在用這些方法,結果那個人心裡面生起瞋恨, 或者厭惡的心, 其實我們是害他。


但是,我又會想到梭巴仁波切的開示,仁波切說:『一個人他看到一尊佛像的時候,即使他生起一種不善心、瞋恨心的話,仍然是種下成佛的因,那個因是在那個對象-那個佛像的威神力。』所以,剛剛講的那種不同的概念, 我們就按照個別的案子去衡量它。我自己的方法是:如果我跟一個臨終的人在一起,就不管那個病患或臨終的人他個人的宗教信仰如何,我內心會默念真言,而且內心會迴向功德,希望這個臨終的人或亡者能夠迅速地生到善道,能夠遇到具足資格的善知識,以及圓滿的教法,能夠很迅速地証得佛果,以便圓滿利益一切有情。

相傳一個臨終的人,他的心其實非常清楚的,甚至於說他可以瞭解到四周的人他內心是怎麼想的。我的想法是這樣子:如果我們內心那種願,是一個很誠實的一個願,而且我們充滿了悲心,即使那個病患、那個臨終的人他信仰的宗教不一樣,但是因為是一種悲心,所以不會讓那個臨終的人感到不安、或者是反感。所以,我們跟一個臨終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最忌諱的是讓他心不安,或者讓他生氣的那些行為。所以,跟臨終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不會說很多話,但是我一直都儘量維持一種很平靜、很正面的善念。

剛剛講的五力,不只是在臨終的時候用的,平時也要用。五力的核心是在死亡、中陰跟來生都能夠維持菩提心, 這是它的核心。最理想的當然是我們在世的時候,隨時都用五力,等到臨終的時候,那些念頭會很自然的生起。

譬如說用四力對治來淨除我們的惡業,每天都應該這樣做才對的。甚至於說我們每一次做不善業的時候,應該是馬上就用四力來對治。那自我灌頂也是定期地在不管是寺院,或者是閉關道場,或者是個人行者,都應該是定期這樣修來彌補或恢復他的戒。自從佛陀時代開始,僧團每個月兩次都舉行布薩,是同樣的意思,也是同樣的意義,先是懺悔,然後回復戒。所以,回到一個要點,就是我們整個的一生其實是準備死亡。

我們過每一天應該是把它看成我們這一輩子最後一天。使得我們一面對死亡,我們心裡早就有準備。那個時候就能夠很穩、很安定、一點都沒有懊惱地來面對它。





主持人
遍德法師/講授


FPMT 台北經續法林
台灣地區往生助念團一覽表
FPMT 台北經續法林
法鼓山助念團
蓮花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