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10 21:55:37
學習次第 : 進階

 受念處

  苦受
有些目標, 我必需為初學們詳細講述。那就是痛。我們這陣子講的是在身念處的主題之下, 正念觀照有關身體的活動及過程, 腹部上、 下, 坐、觸、走禪、用齋等。這個被包括在身(kaya)之下, 而身是包括在色法之下, 也就是說在物質特性之下。它將終究會導致主要的地、水、火、風四大要素,你將會發現, 大部份是風大移動、緊繃、跳動等要素的作用較為明顯。

當你能夠挑出那個特性, 並觀它的變化過程來, 你就有足夠正念來理解無常、苦、無我;清楚地經驗、理解內觀智慧。

現在, 我們來討論苦受。苦受是我們無可避免的現象。它是隨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的。我們可以利用它來培育正念、定力及內觀智慧,而不像在一般情境下, 試著去避免它。

在純內觀禪修中, 痛是經常會遭遇到的。這是因為你很敏銳地覺知身體。因此, 當他們生起,我們必須正念觀照。

有人問:「你講的正念觀照是什么意思呢?」在此,為了要正念觀照, 要記得它的主要要素是:保持平靜、如如不動。通常, 當痛生起, 我們就開始緊張或害怕。我們極力躲開它、得免於難。不要這么做, 你應該像對待朋友一樣歡迎它,或是一個嚴厲的老師, 一個好的、慈悲但嚴竣的老師。

很多人都需要嚴格的老師。因此, 當老師坐下, 幫你上課或講開示, 你得字字恭聽, 因為這對你有益。你的心要柔軟, 才能受法。

痛就像那樣。當它出現, 就要安詳、放鬆, 松的像棉花球, 什么東西都吸收, 還能維持不動。小痛、小苦是較容易辦到;但是, 當痛的程度變強, 要有強大的正念, 那穩固、安詳、如如不動的心是必要的。

總會有某些時候, 心起躁動, 這個通常會伴隨而生壞心眼、起瞋心。那你就要觀「生氣、生氣、沒耐心、沒耐心」。你深呼一口氣,試著放鬆, 平抑正念, 並繼續觀照。

學習對苦受有正念
當你能有正念地觀痛, 這並不只關係到把心放在痛上。如果你只是把心放在痛上, 只是專注在痛上, 痛會更誇大、會飆漲。因此你會把小痛看成大痛、超痛、巨痛。如果你正念不夠強,你很快會放棄觀它。

這裏的技巧是:不要讓心緊抓著痛, 而是要去觀它。觀痛的生起點, 在把痛分出不同類型酸痛、熱痛, 諸如此類。問問你自己, 當你觀它, 你能分辨出多少型痛?你怎么去描述它?

當你能清楚地觀照這些不同類型的痛, 你也將能夠觀它們是如何生起及滅去?它們怎么好象從這裏,移轉到另一個地方去, 諸如此類。當你開始能感知這個改變, 觀它起先是像抽痛的形式, 接著你就能觀更多變化、更清楚地觀照。這個跟生病時觀痛的原理是一樣的。當你病時,你不得不觀痛, 不要只是專注在痛點, 因為它會變得更痛。重點是要觀看它的變化。

一般人通常不喜歡拿痛來當觀照的主要目標, 因為它多半有壓力的, 只有少數的人能做的來。儘管如此,當你修習毗婆舍那, 你終究要面對它。你盡可能有正念的, 花點時間來觀它。當它到你無法持續正念的臨界點, 或者是當你只是坐在那裏, 咬緊牙關, 不斷的想, 「這個什么時候才會消失?」那就不再有正念了。就沒有意義了。這時候,就該改變姿勢了不管是伸伸腿、換換腳, 或放棄起身經行。當然, 在你那樣做以前, 應該先採用某些措施。

首先, 你要直接觀照痛。當你痛到不行了, 就間接地觀;再不行, 就改觀其他目標。只有在你完全不能做到以上所有列出的, 你才能變換姿勢。主要的是不要呆坐在那, 幹巴望痛趕快消失。重要的是要培育觀痛的正念。那你才能開展定力及內觀智慧。

觀痛的要點
禪修者在觀痛時, 有幾個重點要注意。第一, 確定你有正念。第二, 不要執著身體。有時, 痛實際上並沒那么嚴重。那是怕損傷身體, 或者怕死, 才讓我們停止觀痛。

絕大多數狀況, 痛並不會到讓你到傷殘的程度。多半是害怕在作祟。禪修指示並不是要坐十個小時,而是一個小時。通常如果你坐一個小時, 並不會損傷你的身體或你的腳。

關於觀痛, 我也注意到, 有不同的方式。最優的一種是單點式的, 也就是說, 注意力放在最痛的部位,放盡所有覺照力。這個是直接迎戰, 肉搏型的。覺照像外科醫師的手術刀, 叉進去並觀它。通常, 當你的正念呈單點式, 全神貫注, 那它會很強。你經常可以觀見那裏有某些程度的變化,如果你忍的夠久, 那痛會消失。沒辦法那么做的話, 另一種觀法則有較寬廣的見解。這個出現在當你全腳都痛時。沒有哪個地方能比其他地方更痛了。整個場面, 看起來就是「這裏痛、那裏痛、通通痛」。那你就要專注地把正念,罩在你整條腿上。否則, 你觀這一點, 你身體的另一處也痛。那心就開始開溜, 心就散掉了。

當然, 如果痛是來自身體的因素, 你病了的, 那種苦受會持續更久、更頑強。它不會消失,它不是一種因禪修才明顯化的痛。它不是經由姿勢、威儀而產生的苦受。那是身體的機能失調。這樣的話, 建議您在開始的時候, 不要去注意它, 因為它不會消失, 並且會很困擾。

所以建議您不要去理會它, 去觀較容易的目標如腹部上、下, 來增進念力及定力, 你真的可以不去理會那種痛,借著專注, 你一點也不會覺得痛。

對於痛, 當正念及定力開展起來, 你可以有內觀智慧, 體驗三共相。當你能把同樣的理解,運用在疾病上, 你將能夠處理它, 甚至也有可能克服疾病並獲痊癒。

由此看來, 觀苦受的禪修是很有用。第一, 當我們無法避開它的時候, 我們能夠以一種較平和、有尊嚴的方式來面對痛。譬如,當我們發生重大疾病, 我們仍可以保有一顆安詳、愉悅的心, 直到下一階段的現象出現。

第二, 痛是很頑強的目標。對毗婆舍那禪法而言, 痛是奇特的目標。如果你忍的下去的話,它可以快速提升觀禪的定力。問題是它壓迫感很大, 很傷元氣。無論如何, 如果你能忍的話, 毗婆舍那的定力可以很快的提升, 因為那種目標很強。當你能夠以毗婆舍那的目標來接受它,那觀智可以生起, 就更接近你所抱持的涅槃目標。


  樂受及舍受
當然, 我們不單有苦受。我們也會有愉悅或快樂的感受。身體上快樂的感覺, 意味著肉體的舒適。這對初學並不這樣明顯, 可能的話, 除非是你要上床睡覺才會有。當你躺下,你覺得很舒服, 那就是為什么你一下子就睡著了。按理而言, 你得正念行臥禪, 直到你睡著。

比較重要的是, 當愉悅的感受在心中生起。這會發生在當定力增強, 喜樂生起時。當愉悅、平和的意識狀況生起,你會覺得快樂, 那你就要正念地觀它。你必須建立你的精進力及敏銳力;否則的話, 你會睡著, 或者執著那種愉快的感受,那樣的話, 你就不會進步了。更慘的是, 因為貪愛到來, 你可能會誤入邪定、起幻覺。

因此你必須起觀照。當愉悅的感受生起, 你要確定你觀的很積極、生氣勃勃的。如果你能正念觀照樂受的生滅,那你就能繼續觀照樂受, 也能夠證得三共相的智慧。換句話說, 當我們講到毗婆舍那觀智或內觀觀智, 就是有關樂受的生滅。

但是, 如果你觀樂受, 你見不到任何變化, 只是快樂、平靜就沒了, 那不要停留在那種心理狀況較好,不管感覺有多愉悅。那是很危險的。正念會滑脫, 可能會導致邪定。因此, 最好把心拉出那種快樂狀態, 改觀上、下、坐、觸或痛。

最後, 在較進階的禪修, 你要能起觀照, 不只樂受, 連舍受也要觀。你將發現, 舍受是所有覺受中最微妙的。是中舍性在引導舍受,讓心變得真的很平和、專注。在那種狀態, 心能夠很有正念。它就好象是靜謐的湖水, 非常寧靜、清澄。無風無浪。當浪起時, 意味著情緒也變得明顯起來。

觀照感受稱為「受念處」, 它是四念處中的第二個念處。如果你能正念於感覺, 你就成為情緒管理大師。如果你要的話,你可以用它來做任何正當用途的事。有兩個主要目標-身正念及覺受。你會發現, 這兩者, 它最後都把心帶到一個自然身體或心理過程。如果在身體活動方面, 它是身體過程。如果覺受的話,它是心理過程。如果你仔細觀身心過程, 你會見一系列的現象。當你見到一系列的現象, 你就見無常相。當無常相變得清楚, 苦相會加深。當這兩個特性都清楚, 無我相會清楚。這樣一來,你能繼續改善你的禪修, 以獲內觀智慧。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