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

解說佛教要旨的最短偈語

佛使比丘講解

佛使比丘文集《 Handbook for Mankind (人類手冊 )》  

諸法因緣生,如來說是因;諸法因緣滅,是大沙門說。”

  現在讓我嘗試來講解一小段經典給大家聽,這只是一般普通的佛法;相信各位也曾經聽說過,但卻是本題的另一要點,而且也被公認為佛教的中心思想。阿說示比丘這段巴厘經文可讓我們思考,舍利弗問阿說示比丘:“可否用最精簡的話來解說佛教的精華?”阿說示比丘說:“諸法因緣生,如來說是因,諸法因緣滅,是大沙門說”。說明法的緣起及法的緣滅,就是現象的生滅,一切事物從因而生,世尊宣說:“一切事物均有其‘起因’,要熄滅一切事物便得熄滅起因”。每個國家的佛教徒,都同意這即是佛教的要旨。佛陀入滅後,阿育王因為對佛法堅信不疑,將這段經文刻在石碑上,雖然只是短短的偈語,卻是強有力而又神聖的座右銘。

  按照這法則推論,佛教的心要說明了“萬物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消失而滅”。也只是讓我們知道“什麼是什麼”。同時在指示我們:不要認為我所看到的所有現象都有一個永恆的“自我”。其實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只有在因緣和合的條件下才生起,並不斷地增長,主因的消失即是現象的消失。這個主因,可解說為能造作或組合的力量,也可以稱它為助緣,但它又可成為另一個果的主因。因此眼前的現象或世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的成果,它是沒有自我、不自在的,只是在不間斷、無止境的流轉中的其中一種現象。所以,佛教是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是沒有自我的,它必須要隨因緣的力量而改變,所以是不自在的。因此,它本身具備了苦。若不要有苦,就得停止或熄滅苦因,當不再有因緣的組合,苦就滅了。這個是主題,較深入向各位講解“什麼是什麼”,只有智慧的人才懂得,對我們這些只有一般知識水準的人來說,的確難以理解。這些因緣法,正是佛教的精神要點。以上一切解說,都是在告訴我們:萬物是虛幻、假有的,它只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我們不應該執迷,直到讓心從喜歡或討厭中解脫出來,就再好不過了。當心識真正能從喜歡或討厭中解脫出來,這就是脫離了因力(主因的力量),也就是熄滅了主因。如此,就不再為喜歡或討厭而苦了。從這個主題可以看到佛教的中心法則,說明“什麼是什麼”,普通人是不曾聽過這種不僅正確,而且直接深入探討的話題。

  另一方面,我想要引導各位細心觀察,更加理解佛陀出家的目的,世尊從充滿欲樂享受的皇宮中離開,毅然出家,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佛經明顯地指出:請各位仔細聽著,佛陀是為了尋找“真理是什麼”而出家。“什麼是什麼”就是無上真理。尤其是“苦是什麼”?“苦因是什麼”?“不苦是什麼”?“進入不苦的方法是什麼”?這就是佛陀出家的動機、志願與原因。太子出家就是要來追尋無上的“真理是什麼”,最後終於圓滿、究竟地明瞭什麼是什麼”。也就是無上的智慧,即是佛教的本質。

  {Buddhadasa Bhikkhu (佛使比丘) - Handbook for Mankind (人類手冊)http://www.dhammatalks.net/Chinese/Buddhadasa_Bhikkhu_Handbook_for_Mankind.htm}

    【作者簡介】佛使比丘(1906年-1993年),現代上座部佛教長老,泰國著名佛教僧侶。法號“因陀般若”,意思是“大智慧”。因為發願成為佛陀的侍者,而更名為佛使。創建“解脫自在園”禪坐中心。

 





主持人
佛使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