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部長蔡武昨天抵台訪問,意味著中台兩方交流層次的提高,以及緊跟經貿之後,文化的交流即將展開。
中方在剛簽署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時候,就急想著跳到政治協商,引起台灣的疑慮。馬總統也覺得應該循序漸進,不同意立即進入政治議題,於是放慢腳步,也促使中方減緩速度。可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方最近不提政治,派文化部長前來從事文化交流,以延後政治協商的議程。

 

台文化中國不當回事

蘋論:中國很難轉軌民主

從中國的角度看,無論經貿或文化活動,都必須為政治目的服務,也是泛政治的一部分。所以,簽署ECFA和蔡武訪台都是對台政治動作的一部分,或前置作業。老實說,中國並沒有把台灣的文化當回事。前不久,中國故宮高層官員就說他們的館藏遠多過台灣的故宮。的確,台灣的中國文物無法與中國比;而台灣本身的歷史文物中國不屑一顧,認為只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小分支,無足可觀;如果一定要吹捧台灣文化,也是客氣話以及基於統戰之需要。若說台灣的流行歌曲是強項,帶領中國流行樂的趨勢,在中方官員的眼中也不過是奇技淫巧之末。
在辯論中國留學生來台時,有種說法是陸生可將台灣的民主自由思想帶回中國,並和平演變中國的政治體制。但有幾項重大的差異使中國不會像蘇聯、東歐那樣崩潰。
一、蘇聯東歐的既得利益階層和菁英份子,相信讓共產政權垮台他們得到的利益更大,因此坐視共產政權崩潰。中國的菁英領導階層認為要鞏固共產黨的統治最有利於他們。
二、東歐的西方自由主義傳統很容易接受西方價值,抗拒蘇聯的威權集體主義。中國沒有這個傳統,習慣於威權獨裁體制。
三、中央指令式計劃經濟不敵資本主義經濟,可是中國老早就轉軌為資本主義生產模式。
四、中國自認是中國模式的民主體制,完全沒有東歐崩潰前的心虛與正當性缺乏感。所以,希望台灣和西方的民主可以改變中共的統治模式,在可見的未來有如癡人說夢。台灣不是也有很多人欣賞中國開明專制政府的高效能,而貶抑台灣的民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