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11/24 NPO  編輯部 報導

寧瑪巴白玉高雄中心」~白玉佛學會高雄中心

前行的大圓滿見

 

                                         寧瑪巴掌教法王  敦珠仁波切開示

 

 

                                                                              

無論我們從事何種修持,二諦(世俗諦與勝義諦 )、二資糧 (方便與智慧 )及色與空(我們的經驗與空性)原本是雙運的。這才是我們所經驗種種現象的實相,前行的安立便是要讓我們能證得這無始的覺悟狀態。前行的最後一個階段是上師瑜珈,這是此系列前行修持中最精華的部分。在上師瑜珈中,上師融入並與你融合為一,屆時你將可獲得這種覺悟的智慧。此時,你安住在萬法的勝義法性中,這也就是大圓滿教法中所傳授法爾現前、不加整治的禪修

四共加行

人身難得

在前行的一開始,我們祈請上師現前。既然上師是一切道與果殊勝特質的化現,我們在任何修持的始末都應恆常憶念上師。在一開始祈請上師後,我們思維暇滿人身難得。此人身寶是解脫道的基石,以是之故,它不僅珍貴而且值得我們敬重。倘若你不去重視你現有難得的人身寶,你便不會充分地去利用這對修行極為有利的時節因緣。如此,萬劫難逢的大好機會便這麼白白地浪費掉了!

死亡無常

接下去,我們思維死亡無常。現前存在的一切現象都會變異且會趨向消失、滅

輪迴過患

即便是你死,你也不會因軀體的消失而獲得自由。你將會在輪迴的種種景象中不斷流轉,也因你的堅固妄想而數數受生。輪迴的本質便是試圖去「維持」二元幻相所生起的痛苦經驗。我們必須數數思維此義。

因果業力

之後,我們思維因果業力。在此我們認識到無論是我們的妄識及之後的執取與反應,都受至於二元的種種因緣。我們極難將之清淨。以上便是我們常提到的轉心四思維。這些思維的主要目的是要激勵我們能從堅固的思維模式及業習中脫離出來。在修持開始時能安住思維這些法義,以調整修持的動機,是非常重要且意義深遠的。以這種方式來思維、調心,就好像是將一畝犁過的田平整之,使之適合播種。之後,我們便要去播種。我們的皈依、發菩提心、供曼達及金剛薩陲淨障法就好像是在一畝良田中播種。

 

我們現在是在世俗的相對境界中,我們無法立即跳脫世俗相對的境界去證得萬法的勝義法性。不依世俗諦,我們無法證悟勝義心性。同樣地,不依世俗的修持,我們無法直接親證空性。世俗諦與勝義諦是如此的脣齒相依相存,了解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

四不共加行

皈依

我們現在談到皈依。所謂外在的皈依即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佛寶是法寶的根源,而轉向心法寶修持即者是僧寶。因為我們現存於二元妄識所生的世界中,我們恆常遭受虛幻的渴望不足之苦。為了從自己捏造出來的渴望不足之苦解脫出來,我們要皈依三寶。因為我們迷失本性,我們的人身寶便成了永無止境二元妄識的儲存庫。由於不斷地去界定各種虛幻現象的存在,我們的人身寶反成了執著的根源。直到我們親見法性為止,我們執著的心是會一直很強烈地存在著。除非我們能從誤認此身為一己存在的幻覺中脫離出來,我們會不斷地在我們各種經驗中感受到種種渴望不足之苦。因此,我們需要皈依三寶。

 

所以,就外在而言,我們要虔誠地皈依佛寶、法寶及僧寶。但就內在而言,佛、法、僧三寶是表徵,藉由這些深奧且甚具方便的表徵,我們可從一己妄識所捏造的輪迴中解脫出來。

 

就大圓滿而言,佛、法、僧三寶是我們的心性本自具足的。我們遠離凡情計度、造作的心性即是佛寶。就外在而言,法寶是具足法音及涵義的,我們依照所聽聞的法寶來修持。就內在而言,法寶即是空性。就密義而言,法寶即是我們本初心性恆常、無礙、明覺顯現的層面。所謂外在的僧寶,是指轉心向法寶修持的行者;但內在的僧寶則是我們本初心性周遍、含藏一切的層面。

 

這些都是我們本自圓滿具足的。但是,由於我們認不得這一點,我們必須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三寶。當你在進行前行的修持時,首先你會虔敬地觀想蓮花生大士,至誠懇地向他頂禮,並口誦皈依文。修持告一段落之後,你可以稍坐片刻,將一切皈依境融入自身。屆時你將可體悟到能禮、所禮及頂禮的動作就是我們的本覺,除此之外無它。這種禪坐是一味的;蓮花生大士亦是我們心所變現。我們只要坦然安住在本覺心性中,除了本覺之外,別無他物。

 

釋迦牟尼佛曾在一部經中說:我以如夢的方式展現在如夢般的眾生前,說如夢的法。但事實上,我未曾來此世界,我也未曾說法。」以釋迦牟尼佛的角度來看,他從未來此世間,亦未曾說法。這些不過是妄識分別罷了!這些僅依存於法性的外顯層面而已!就皈依而言,在二元相對的層次裡,我們要至誠懇地向皈依境頂禮等等。但在勝義絕對的層次中,這一切是任運,不需作意及整治的。當你將皈依境融入自身,且安住在坦然的本覺心性時,屆時連皈依的念頭亦將不復存在。

 

                        發菩提心

                                                                                前寧瑪巴掌教法王  敦珠仁波切

 

生起菩提心或覺心的道理在於,倘若我們只為一己求解脫的話,我們便不是在""上進展,我們的成佛之道便被阻隔了。為了讓眾生能脫離輪迴而生起覺心是十分重要的。眾生之多是遍虛空盡法界的,他們無一不曾為我的父母。他們同我一般都在妄心捏造的輪迴中受苦。讓他們能脫離輪迴苦海的願力是十分強大的,因為若沒有此願力,我們會繼續錯認一己與其他眾生是異體各別的。

 

所謂的菩提心戒是:「從現在開始直至輪迴盡空,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一切如父如母有情的利益。」所以就相對二元的觀點而言,有 "眾生"需要解脫,有 "慈悲心"需要生起,也有生起慈悲心的""。生起與實踐菩提心的教授是釋迦牟尼佛金口宣說的。這便是相對菩提心。

 

所以在相對菩提心的修持上,你觀想一切眾生而生起覺心。你努力地讓他們能解脫一切痛苦直至究竟的佛果。依照法本的要求,你不斷地念誦生起菩提心的願文。生起菩提心的要訣在於,你必須用你的快樂來換取別人的痛苦。當你呼氣時,你觀想將你的快樂及快樂之因給予所有眾生;當你吸氣時,你觀想你承擔所有眾生的痛苦,他們因之得以免除苦難。這種修持是極為重要的。若我們無法生起菩提心且無法消彌對空性所顯的執著的話,我們就無法成就佛果。也就是為我們沒有辦法生起菩提心及消彌我們對很多概念的執著,因此我們便無法掙脫二元對立的桎梏。以上就是我們在修持相對菩提心時所要了解的。 

 

談到勝義菩提心,我們可以想到釋迦牟尼佛曾對須菩提說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佛陀之所以說明這個道理是基於任何事物的生起,它必定趨向變異與消失。沒有任何事物是本質堅固、恆常、單獨、不變及有自性的。倘若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堅固不變的,那麼你無異於將自己纏縛於重重的繩索中,就像狗兒般被種種慾望與衝動牽著鼻子走。你將沉溺於永無止境的活動中,這就是為什麼輪迴看起來是永不止息的。 

 

或許你會認為雖然輪迴如夢似幻,那覺悟應該是堅固且是永恆的吧!但是釋迦牟尼佛也同樣曾說過涅槃也是虛妄如夢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被冠上 "涅槃"這個名稱的;也就是所謂的涅槃是沒有實體的。 

 

釋迦牟尼佛更直接地道出:色即是空 」。我們以水中月來舉例說明。月亮倒映在水面上,但是水中卻找不到月亮,它從來不曾存在於水中過。在水中是撈不到月亮的。它是空的。之後,釋迦牟尼佛進一步說道:色即是空 」。空性本身以""的型態展現出來。離開""你無法找到另一個"",你無法將這兩者區隔開。你沒有辦法找到並區分出他們各別的存在性。月亮倒映在水面上,但是水本身不是月亮。月亮是水,但是你卻也無法將月亮與水分開。倘若你臉上能展現出你對這個道理的體悟,屆時將沒有的輪迴。在證悟的境界中既沒有輪迴,也沒有涅槃。當談到大圓滿的教法時,輪迴與涅槃只是另一種二元對立的執著罷了!

 

當你看著水中月時,你會說:「但是,它就在那兒,看到它呀!」但是當你接近它想去觸摸它時,它卻不在那兒。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念頭也是同這個道理。如果你問:「這些到底是如何發生的?」你便要好好地去思維,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有的。那這因緣和合有什麼含意呢?它意指水與月亮無法單獨個別存在。清澈的水是主因,月亮是助緣。當因緣和合時,緣起現象便會出現。水中月便是主因與助緣和合時,所顯現的現象。

 

說得更直接,輪迴的主因便是虛妄地將色與空分別二元對立的妄心。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境成了業識的助緣。只要我們仍將空性所顯的現象誤認為是有自性的,當此妄心與對境和合相遇時,輪迴的現象便會顯現出來。任何我們所經歷的輪迴,都是在這種因緣和合的架構下所產生出來的。於此,你當生起定解當你進一步去分析因緣和合的性質時,你便會發了空性,別無他物。因此,離開空性,便沒有所謂萬法(現象 )大乘的最高見地是空性,這種見不存在於小乘的教法裡。

 

當你用禪修的智眼去觀照一切存在的經驗時,你便開始照見萬法皆為空性的顯現。所有因緣相對的現象會消融,你將體悟它們的本體一空性。談到這裡,你可能驟下結論:「在這種情況下,我可以不需要任何東西吧 」但是,你是否需要,完全端視你的情形而定。光把空性掛在嘴巴上說說是不夠的。你必須經驗、落實它,然後自己再做決定。倘若你的心真能將捏造的妄見蕩銷盡空,屆時你的心應該沒有希望、畏懼及任何負面的東西。就像手在空中揮舞般完全沒有障礙。

 

 

    禪修的目的便是要安住在這種自然的狀態中。在這種境界裡,萬法皆直接地被體悟、照見為空性。這就是我禪修的目的。禪修將一切萬法淨化為空性。首先,我們要體悟到萬法的絕對、自然狀態是空性。之後,一切顯現皆為法身的遊戲。我們從萬法的本體--空性中所生起的種種相對現象中捏造出輪迴。你必須非常清楚地了解萬法在本體上 ""如何的存在,及在二元相對的情況下是如何的"顯現"。具有這個見地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你的禪修便會成為枯燥的禪修。只是坐在那兒說:「一切皆空 」,就好像將一個小杯子倒過來放置一般,小杯子裡的空是非常狹隘的,你甚至從中連茶都喝不到!

 

  真正體悟到萬法原本的本質是極為重要的。就勝義諦而言,並沒有感到不滿足的眾生。這種不滿足感就像是虛空般,它是空的。但是由於對空性所顯現的現象的執著,萬法的相對境界便成了眾生感到不滿足的虛幻陷阱。輪迴於焉產生。

 

想要表達般若智慧母--空性的甚深奧義,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即便是你想表達心經的深義,你也無法用文字來描述。」它是離言絕思,不假文字,超越概念的。它從來沒有出生過,也沒有所謂的死亡。如果你要問它到底像什麼,我們可以說它就像虛空一般。你不可能找到虛空的邊際,也不可能找到虛空的中心點。所以虛空般的特質是我們對空性象徵性的描述:它是廣闊、無邊際、自由及無限地深廣。

 

但是如果這麼解釋的話,你或許會說:「所以我的本覺心性就像是虛空般沒有邊際。」非也!它不只是空的,如果你仔細去看的話,你可以 ""到一些東西。當然,""只是我們為了溝通方便而假立的詞彙。你可以見到它,它可以成為你禪修的內容,甚至在寬廣的情況下,不管任何事物生起,你可以安住在它上頭。如果你能如實地見到空性的本質與色(現象 )原本為使雙運--十方三世諸佛之母的話,任何對勝義菩提心的詳細描述皆成了戲論。

金剛薩陲淨障法

接下去我們談到金剛薩陲淨障法。就勝義諦而言,事實上是沒有什麼需要淨化的,也沒有誰能淨化你及淨化這件事情。但是人們似乎無法安住在這種境界中,於是事情變得有點複雜。染垢及二元迷惑的生起,便是我們對空性所顯的現象產生執著的結果。

 

   由於妄識對空性所顯的執取,使我們蒙受永無止境的不滿足感。因此,淨化成為相對性的善巧方便。為了淨化我們的染垢,我們觀想從我們的本覺心性中生起金剛薩陲,並從其雙運身的密輪中流出甘露,完全淨化了我們的染垢、業障。我們在觀想中念誦百字明,這便是淨障的法門。如果我們能安住在萬法無始以來如虛空般本自清淨的自然狀態中,這便是勝義的金剛薩陲淨障法。

供曼達

   再來,我們談到供曼達。供曼達的目的在於累積吉祥的因緣。我們為什麼需要累積吉祥的因緣這是因為我們對空性所顯的執取才導致輪迴,因此我們需要練習捨棄。因為我們有淨障法門的念頭,我們便可利用它來成為相對性的善巧方便。因為我們可以被淨化,也因此也有法門可讓我們累積吉祥的因緣。當你象徵性地供出你的身體、榮耀及所有,這是相對性供曼達,以勝義諦觀之,它們是空的,如虛空一般;如果你能安住在本初覺性,那便是勝義累積吉祥因緣的供曼達。

上師瑜珈

   最後,我們談到上師瑜珈。因為我們對空性所顯的現象產生執著,上師以能啟發我們清淨心的方式展現出來。他是我們覺得清淨的對象。由於我們的執取染垢,清淨上師與我們本身都被視為存在於二元相對的境界中。因此,在外在上,我們以極虔誠的心緣念上師。之後,你接受上師給予你無二元的灌頂。在這些外在上師瑜珈的修持中,你向象徵性的外表上師祈請智慧現前。之後,你念誦這金剛句:「上師融入光,然後與我合而為一本覺心性與空性的一味即是我上師的本來面目。」

 

   如果你問勝義上師在裡他就在勝義的心性中。上師即是安在本覺的究竟境界中圓滿成就本初智慧與清淨法界。只要安住在此本覺中,即是上師瑜珈的大圓滿禪修。

 

   以上便是外、內前行的大圓滿見。(吉祥圓滿)

        (文自:白玉法訊第6)

 





主持人
白玉法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