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三種宇宙觀

 

佛陀的宇宙觀  

  三界中的環境界也可以說是佛教的宇宙觀,佛教稱為器世間。從佛教的主體思想來看,佛教並不著重揭示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具體大小範圍等知識。因為瞭解這些對解決生命的終極意義並無太大的幫助,甚至會給人們帶來迷茫。

  但從輔助佛法修持,作為眾生步入解脫所必須了知的知識角度,佛陀在經典中講述了三種不同的宇宙觀。在接受常規知識教育的一般人看來,這三種宇宙觀的說法可能並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互相抵觸的地方。但如果拋開固有的觀念,以廣闊的心胸和高點來研讀,或許會對重新認識宇宙有所啟發。

  因為受智慧、感官、科技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浩渺的宇宙並不可能以一種姿態呈現在人們眼前。在人類眼中,水可以飲用、滋潤萬物生長,但在魚類眼中,水則是它們棲居遊玩的宮殿。如果一定要給水一個固定的定義,那麼它只適用於一類生命。同理,人類並不是宇宙生命的惟一,更不是宇宙高級生命的惟一,呈現在各自眼中的宇宙,自然也不是固定單一的一種狀態。

未知的三千大千世界  

  佛陀的第一種宇宙觀,記載在《俱舍論》、《阿含經》等佛教典籍中,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千大千世界學說。在宇宙中,有一座巨大的須彌山,這座須彌山是由四種寶石構成的。在須彌山的周圍,有以地球(南瞻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和北俱盧洲等有生命居住的星球為主的很多星球。地球在須彌山的南方,由於須彌山的南面是琉璃寶石構成,所以我們地球上空被琉璃寶石輝映為蔚藍色。

  在須彌山的周圍,有日月繞行。由這樣一個須彌山、四大洲、八小洲、一對日月所組成的世界,被稱為宇宙的最小單位“一世界”。我們人類居住的地球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四大洲中的南瞻部洲。一千個一世界叫作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由於一個大千世界中包含三個千數,所以也叫作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說與現代宇宙觀相差較大。

 

華藏世界說 

  佛陀的第二種宇宙觀,是記載在《華嚴經》等典籍中的華藏世界說。此說認為宇宙廣大無邊,依眾生的業力所現的器世界也形狀各異,多如微塵。華藏世界體系主體是雪海遍照如來,在此如來的每個毛孔內都有億萬個世界存在,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比雪海遍照如來手心中的一個微塵世界的億萬分之一更小的微塵世界。即使三千大千世界,在華藏世界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在這個世界觀內,佛陀認為世界及宇宙是無限的,地球乃至太陽系、銀河系,不過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罷了。在2500多年前大家都認為天圓地方,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沒有任何先進觀測儀器的時代,這種世界觀的理念是非常大膽、令人驚奇的。

大瞻部洲說重點闡釋地球及相關世界

  佛陀的第三種宇宙觀,是源自《時輪密續》的大瞻部洲說。此說重點闡釋地球及相關世界,用時輪天文中的日月蝕測算,其結果與現代天文完全一致,這也是令當今科學界非常驚奇的一件事情。

  雖然說在佛陀三種宇宙觀中,只有時輪的大瞻部洲說最接近現代科學,但佛教認為,三千大千世界與華藏世界說也有各自對應的眾生,不必完全割裂來看。無論是哪種宇宙觀下的環境界(器世間),佛教認為都並非至高無上的神或上帝所創造和操縱,而是有情生命的虛構愚昧意識及這種顛倒意識下的所有善惡行為共同創造的結果,與“勞動創造世界”的觀點頗有類似。

 





主持人
陳俊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