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師知見
密乘戒
藏傳佛教戒學彙集
尊貴慈誠羅珠仁波切

不可隨便接受陌生上師的灌頂

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觀察上師的方法  

在現在的居士當中,依止上師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一聽到何處有灌頂,大家就趨之若騖,從不仔細觀察授予灌頂之人有無做金剛上師的資格,盲目地去接受。結果在灌頂之後不到一個星期,就發現上師的種種過失,又開始退失信心,隨意誹謗已經與自己建立了師徒關係的上師,這是極為可怕的。

 

密宗特別反對作為上師,不觀察弟子的根器,便胡亂傳授密法、隨意賜授灌頂;以及作為弟子,不仔細觀察上師,盲目地接受密法、接受灌頂。

 

如果只是接受一般的開示,比如傳講顯宗戒律,或者是皈依、發心、外加行等修法,對傳法者的要求並不是特別嚴。但是,若要接受密宗的正式修法或者灌頂,一定要首先弄清楚傳法者有沒有這樣的傳法資格。

 

密宗觀察上師有三個步驟:

 

第一是在遠處向他周圍比較瞭解他的人打聽,這位上師戒律清不清淨,有沒有慈悲心、禪定以及智慧等等,這是初步的觀察方法;

 

第二是到他附近,親自考察他的所有行動;

 

第三是通過直接接觸,也就是跟他一起住,一起走,一起做事情,以這種方式來進行仔細觀察。

 

在這些過程當中,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並認為密宗對上師的要求他都能夠具備,最後才可以依止,才能視其為根本上師。這樣的上師需要終身依止,時刻跟隨其後,尊聽教言,依教奉行,就像密勒日巴依止上師的感人事蹟一樣。要聽聞密法,就應該這樣做。

 

但是,我們現在往往沒有時間和條件去進行觀察,又想聞聽密法,那又該怎麼辦呢?就只有到藏地去,依止為眾人所公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他們座下接受灌頂。得到灌頂後,再去求一個適合自己的完整修法。得到修法傳承後,回到家裡實修。將得到的修法全部修好以後,再去求下一步的修法,然後再回家修,只有這種方式,才是實際而又可行的。雖然藏地和漢地天各一方,來回奔波確實有一定困難,但也只有克服,在沒有其他辦法之前,我們只能選擇這條路。

 

如果對賜予灌頂的上師很陌生,便去接受密宗的灌頂,聽受密宗的正行修法,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在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

 

 

不僅僅是密法,包括顯宗的空性和如來藏的法要也有一定的要求。若要聽聞空性法要,如中觀之類的見解,對善知識的要求雖然沒有密宗嚴格,但還是需要觀察。

 

所以,如果今後有人傳密宗正行修法或灌頂,我們首先必須要瞭解這個人的背景,確保沒有問題,然後才可以接受。如果對方是素昧平生的人,僅僅去拜見,請教問題,順便聽聽顯宗方面的開示或是密宗的外加行修法,也是可以的,但要聽密法,一定要謹慎,這是其一。

 

其二是灌頂的問題。什麼是灌頂?灌頂就是傳密乘的戒律,既然是傳密乘戒,那麼你首先就要知道所受灌頂的戒律是什麼。千萬不要以為,在接受灌頂後,對自己沒有任何要求。其實,沒有一個灌頂是沒有要求的。要求什麼呢?要求你受密乘戒。有些灌頂有五條戒,有些有十四條,有些有二十五條,凡是灌頂都有相應的戒律。

 

 

 

比如一個人發心出家,在剃度時,除了剃落頭髮,換上僧衣,還要給他舉行儀式,這個儀式便是讓他受戒。同樣,密宗的灌頂就是讓我們受戒。如果在得到密乘灌頂以後,卻對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一竅不通,無意當中很容易犯密乘戒。這些盲目的做法,根本不符合密宗本身的要求。很多居士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所以造成了極大後患,今後一定要注意。

如果你要接受一個灌頂,首先要瞭解此灌頂有幾條戒。假如有五條,就要看看是哪五條,並反躬自問,考查自己能不能做到。譬如居士五戒殺盜淫妄酒,是最基礎的戒律,但我們在受戒前都要看自己能受哪一條,不能受哪一條。若連居士戒都要這樣認真地取捨,那麼密乘戒就更需要認真對待,更不能盲目草率。所以,在接受灌頂之前,一定要觀察權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理智地接受,這十分重要。

 

--《慧燈之光》五加行開示錄六:解脫利益與依止上師





主持人
慈誠羅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