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巨匠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對於佛教的由衷推崇:

我不能設想真正的科學家會沒有這樣深摯的信仰。這情況可以用這樣一個形象來比喻:科學沒有宗教就象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象瞎子。”------------《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182-183頁。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揭示了宗教與科學的這種似乎很難理解的一致性與親和性背後的深刻原因。愛因斯坦認為,與科學相衝突的宗教,無論是出乎恐懼,還是出於道德的需要,儘管本身有高下之分,其“所共有的是它們的上帝概念的擬人化的特徵。”----------《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76年,第279-281頁。
  
       但是,某些“具有非凡天才的個人和具有特別高尚品格的集體,……大大超出這個水準。……儘管它的純粹形式是難以找到的,我把它叫作宇宙宗教感情。……宇宙宗教感情的開端早已出現在早期的歷史發展階段中,比如在大衛的許多《詩篇》中,以及在某些猶太教的先知那裡。佛教所包含的這種成分還要強烈得多”。《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務印書館,1976年,第279-281頁。

       愛因斯坦對這種形態的宗教大加讚賞,認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學研究的最強有力、最高尚的動機。正是受到這種感情的激勵,牛頓、伽利略等最偉大的科學家才有可能克服重重困難,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和犧牲,探索宇宙的內在規律。

愛因斯坦滿懷深情地說:“科學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嚮往理解事物的人來創造。然而這種感情的源泉卻來自宗教的領域。同樣屬於這個源泉的是這樣的一種信仰:相信那些現存世界有效的規律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說可以由理性來理解的。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宗教不但不與科學相違,而且每一次的科學新發現都能夠驗證她的觀點,這就是佛教。《愛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我們這一時代的一大特徵就是科學研究碩果累累,科研成果在技術應用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家都為此感到歡欣鼓舞。但我們切莫忘記,僅憑知識和技巧並不能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幸福和尊嚴。人類完全有理由把具有高尚道德標準和價值觀的宣道士置於客觀真理的發現者之上。在我看來,釋迦牟尼、摩西和耶穌對人類所作的貢獻遠遠超過那些聰明才智之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如果人類要保持自己的尊嚴,要維護生存的安全以及生活的樂趣,那就應該竭盡全力地保衛這些聖人所給予我們的一切,並使之發揚光大。”

正統宗教雖然在最根本的世界觀層次上,否認科學的真理性;但在實用的層次上,卻都不否認科學的價值,甚至鼓勵信徒研究科學。所以正統宗教的存在和發展,對於科學技術的實際發展不會構成阻礙作用,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範圍內,甚至會有促進作用。

愛因斯坦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學是一切真正科學的原動力”愛因斯坦所寫自傳的談論中談到,他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他是的話,他願成為一名佛教徒。愛因斯坦還說:“未來的宗教是一種宇宙宗教。它將是一種超越人格化神,遠離一切教條和神學的宗教。這種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作為一個有意義的統一體,必定是建立在由對事物的——無論是精神,還是自然的——實踐與體驗而產生的宗教觀念之上的。佛教符合這種特徵”。(出自1954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一書)。    
(原文如下:        
“The religion of the future will be a cosmic religion. “Buddh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at would be expected in a cosmic religion for the future: it transcends a personal God, avoids dogmas and theology; it covers both the natural & spiritual, and it is based on a religious sense aspir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ings, natural and spiritual, meaningful unity. Buddhism answers this description.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Albert Einstein  
                       [1954, from Albert Einstein:The Human Side, edited by Helen Dukas and Banesh Hoffm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
哲學家弗裡德里希·尼采:    

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與慈悲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哲學家伯特蘭·羅素:  
“我覺得不論智慧或人格,佛陀都遠遠超過其他宗教創始人”。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博士(Arnold Joseph Toynbee):
能夠拯救21世紀人類劫/難的,只有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和大乘佛法。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是國際間最具權威的百科全書,指出:“佛法的可信,是因為從佛陀時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親身的修行體驗,證明著佛經的正確。”

 

※魯迅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

※李石岑

□我以為佛學的提倡,不特於對科學毫無抵觸之處,而且能使科學的方法上加一層深密, 科學的分類上加一層正確, 科學的效用上加一層保證。

※沈家禎

□我本人是科學家, 對科學很感興趣, 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和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科學只能幫助我們多明瞭一些開悟, 如佛陀的人所說的話,但不能引導我們到悟的境地。如果我們要悟得正覺,我們須以佛陀所教示的方法去切實修行。

※楊振寧

□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季同

□哲學家對這個(佛家的真如,即宇宙萬有的本體, 終極真理)不過是推測, 佛教卻是親證。 所以佛教哲學大旨和近代西洋哲學仿佛, 而精密過西洋哲學好幾倍。

※朱光潛

□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幹入世的事業。

※ 愛因斯坦(美籍德人)

□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瘸子, 沒有宗教的科學是瞎子。

□ 空間、時間和物質,是人類認識的錯覺。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 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尼赫魯(18(hi)89-196(hi)4)傑出印度政治家

□ 如果有什麼問題我們不得不去考慮它時,我們得按照佛陀的教誨,平平靜靜地,民丨主地去考慮它。

□佛比起所有的學說和教條顯得更加偉大,千百年來,他的啟示一直震撼著人類。 歷史上大概沒有任何其它時候比現在正身處苦難與心煩意亂之中的人類更需要他的和平的啟示了。

□在這個充滿衝突與風丨波,仇恨與暴力的世界中,佛陀的教理就象太陽一樣大放光芒。在這個充斥著原**和氫彈的世界裡,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需要這個教理了。人類兩千五百年的經歷只不過是更進一步證明了這個教理的持久性與真實性。讓我們記住這永恆的教理,努力按照佛陀的教法來革新我們的思想和修正我們的行為。這樣,即使是處在令人恐懼的原**時代,我們也會鎮定自如地面對它,為促成正思正行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 尊者W·羅睺羅博士

□佛教是現實的,因為它對生活和世界所採取的,就是一種現實的態度。 它並不是錯誤地把我們領向愚人的天堂,也決不用所有的那些虛構的恐懼和罪惡感來威脅恐嚇、折磨摧殘我們。它精確而客

觀地描述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徹底自由、和平與安寧的幸福之路。

 

※ 法蘭西斯·斯托利

□佛法的原則在今天就象在它最初表述出來時一樣,並不受時間變化和知識爆炸的影響。無論科學知識的增長如何擴展人類心理的地平線,在“法”的框架裡總是有接納和消化更多科學發現的空間,但它又不是靠依賴原始思想中有限的概念來投合一些人的心意,也並非仰仗了其否定思想的力量。

※鮑羅登博士(英)

□佛教為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學者漸多,實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 雖科學、哲學長足進步,然其發明之最如理處,要亦和佛法可通。 況佛法有最甚深處、最廣大處、最真實合用處,決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

※ 哈茲拉特·依拉亞特·可汗

□佛陀的使命性質非常特殊。因此它與世界其它宗教有著相當不同之處。 佛陀的使命是讓那些“理想主義的鳥兒們”飛得離大地更近一些,因為,滋養他們身體的食物畢竟來源於地球。

※薩拉乃浮夫人(美)

□佛教在其長遠歷史中,無時不在向前邁進。 它不但保持了它的與近代科學之並進,並且超出而立在科學的前面。 佛教在今日, 正如科學一樣,嶄新而適用。 何以故? 因為佛是以顛撲不破的真如之理為基礎故。

※喬治·萬雷(美)

□現在世界急需拯救。 我以為只有佛的光明和佛的聖潔,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 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

※弗朗基博士(荷)

□世界戰亂的根源,是由於某些國家貪婪心太重, 權利心太濃,恃強淩弱, 稱王稱霸,以致發展成殘酷的戰爭。 摩西十誡已經提及,但道理沒談透,故沒能收弭兵之效。獨有佛說非常究竟,特別是佛教戒律非常精粹。假使能使佛教普及,則世界大同就可拭目以待了。

※曼特森夫人(德)

□佛教的生活準則,能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淨化與安樂,並使生活充實、美滿而合理。佛教的思想能導致和平,使人類確知非正義戰爭是野蠻行為。佛教不強人盲從,而是引導人們深思,接受其教義。凡有智慧的人,就佛學的道理深思諦觀,盡皆會達到心智開悟而感到心底光明。

□佛之教義,不僅為東方人設,並為一切西方人所需要。 凡能精研佛法者, 皆能得到不可思議之智慧及思想威力。今,時機已至,東方人應速將大乘佛教詔示西方,西方人應速起研求之。東方對世

界文明之大貢獻,蓋即大乘佛教是也。

※克裡柔夫人(英)

□宗教與科學是相互排斥的,兩者不能通融。這大半是由於某些宗教信守神的啟示,它們固步不前,不肯去研究宇宙的自然法則。唯獨東方的宗教---佛教,它提出了因果律和緣起法,能從事研究佛教和人生,並經得起科學的推理和驗證。所以佛教是啟人智慧的宗教,只有它可以與科學相提並論。

□佛教所開示者,乃是一種使心和意共同滿足的思想法則,其所含內容之高深,乃無與倫比者也!

※榮赫司鵬爵士(英)

□我在東南亞國家旅遊和佛教徒接觸,最感動的是他們周圍有一種莊嚴和安和的氣氛存在;而且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一種高尚、寧靜、慈愛、端莊的姿態趺坐著,單是這種氣氛和神態,已經

將佛的基本特質深深印入我的腦海,而使我神往了。

※弗那多博士(斯里蘭卡)

□佛教之生活法,能使人們得到安樂,並使生活成為合理,至誠和平;使人類確知戰爭是野蠻愚癡的最良方法,無過於宣傳佛教之道理及見解。佛教不強人盲從, 但凡有思想智慧之人,就佛教道理

深思諦觀,則未有不怡然煥然,心安理得者。

※隆斯佩雷女士(法)

□佛教意義的高尚,道理的純正,對於法國很多意識純正而好道的人,及不滿意於宗教信條的人和真正的自由思想者,具有一種很大的吸引力。我們既看到現在全世界的混亂與痛苦,又感覺到適用佛教的道理可以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那麼,我們便可喚起人類,使注意佛教的這件工作是怎樣的急切了。

※威爾斯博士(英)

□佛陀之法音,佛陀之根本教義,由今研究其原本所得,乃知極簡單明晰,且與近世觀念最相合,其為自古迄今最銳利理智之成功,蓋不待辯也。

※諾曼裴耐斯教授(英)

□佛教是醫治“崇尚”摩登病的良藥。在我們這個痛苦疲憊的歐洲,我們斷然需要佛陀教理,這教理就是“中道之教”。 它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啟發我們的覺悟,引導我們達到和平光明的大道,並能獲得大智慧。

 

◆贏得和平  
  
人們必然會問:佛陀的教誨對當今世界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呢?它或許能起到很大作用,也或許不能。問題是,如果我們處處能夠遵循佛陀的教導,我們必將能為世界贏得和平和安寧。  
  
——尼赫魯  
  
◆智慧是劍,無知是敵人  
  
佛教的歷史上沒有一頁是被詢問者的火焰燃燒過,或被異教徒屠城的濃煙熏黑過,或被充滿宗教仇恨的無辜受害者的鮮血染紅過。佛教揮舉的只有一支劍——智慧之劍,佛教承認的只有一個敵人,乃是無知,這是歷史的見證,無可厚非。  
  
——巴勃特《2500年佛教》  
  
◆沒有非仁慈的話  
  
佛陀從未在任何場合發過火,也沒有在任何事情上說過一句不仁慈的話。  
  
——裡達克裡斯那  
  
◆開啟智慧和發慈悲心  
  
佛陀結珈趺坐,端坐於蓮花之上,微微舉起右手,作勸誡印,顯得是那麼的親切動人,那麼的年輕貌俊。他告誡說:“如果你希望遠離苦難和恐懼,那就來開啟你的智慧,發發慈悲心吧!”  
  
——安那托洛·弗蘭西  
  
◆沒有宗教迫害  
  
多少世紀以來,在整個漫長的佛教歷史長河裡。我沒有看到一例佛教徒標榜自己的至高無上和迫害異教徒的行為。  
  
——裡斯·大衛斯  
  
◆道德守護人  
  
佛不僅向印度而且向全人類展示了不朽的真理和崇高的倫理道德,佛是世界上一位空前絕後的、最偉大的道德守護人。  
  
——亞伯特·施瓦茲  
  
◆佛教與現代科學  
  
我常說,而且將一直這麼說,在佛教與科學之間存在著一股智慧的粘合力。  
  
——愛德溫·阿若德  
  
◆佛教應對於科學  
  
如果說有那個宗教可以應對于現代科學要求的話,那一定是佛教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佛教是一種精神科學  
  
佛教是一種思想體系,一種宗教,一種精神科學,一種生活方式。它合理、現實,包容一切,2500年來,它滿足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精神需要,它深深地被西方世界所吸引,它在堅持“依靠自力”的同時,採取對其他觀點的寬容態度,它包容了科學、宗教、哲學、心理學、倫理和藝術,它指出:人是他自己現實生活的創造者和他自己命運的唯一設計者。  
  
——克裡斯特姆斯·漢普裡斯  
  
◆佛教可以解決科學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在面對原子方面,科學不能給人以確切的保證,而佛教完全可以應付原子的挑戰,這是因為佛教超凡的智慧始於科學所不能應對和解決的地方。這對從事佛學研究的人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通過佛教的禪定,原子的成分構成物質的過程,便可如實看到或覺察到。而物質的生與滅所引起的憂傷與痛苦均源於所謂的“靈魂”或“梵我”等法執之妄見,這便是佛經裡所闡述的。  
  
——艾基爾頓·巴普鐵斯特《超然的佛教科學》  

威爾斯博士英國史學家:

      佛陀之法音,佛陀之根本教義,由今研究其原本所得,乃知極簡單明晰,且與近世觀念最相合,其為自古迄今最銳利理智之成功,蓋不待辯也。

格雷厄姆·豪(美國心理學博士):  

只要去讀一段佛經便會發現,遠在2500年前,佛的弟子們就懂得了有關我們現代心理學上的問題,其水準遠遠超出了世人對他們的信任。在這個時候,他們就開始研究這類問題並找出了它們的答案。

 


【楚天都市報】雪中好心救人一命,竟得到價值兩億的饋贈【圖】


================================
【佛教“征服”了愛因斯坦尼采羅素們】37位博士博士後學佛歷程

   
【法律界名人黎澍從陰間帶回來的資訊:有兩種人倒楣了】



=========================

最新【【【佛教大神通者對2012的回應】】】


【組圖】絕頂神奇:一隻貓學佛後堅決要吃素!!!喜歡看經書   


【視頻】探索頻道驚天揭秘尼泊爾靈修少年:連續打坐10個月,不吃不喝


傳喜法師與科學家縱論佛教與科學(有講到怎樣挽救災難危機)


百歲比丘尼特意留給世人的金剛不壞心,火

【生死輪回鐵證】轉世奇人 唐江山 專訪(《東方女性》雜誌)


【佛教最著名的經典《金剛經》,講的正是人類提升!】


【李連傑推薦的一本佛書,故事書一般生動有趣,很多知識份子喜歡讀】


《神奇舍利子》國內第一本完整、系統介紹舍利子的書!


【【【四川大神通者看到的因果輪回實錄:人死後有變蟲變動物的】】】   
 

 

【山西省90歲老人牛文啟清楚記得三世投胎做人的經歷】


視頻【【新聞頻道:法國驚現44歲“無腦人”,震驚醫學界】】


【慘遭謀殺,又轉世再來的女兒!像懸疑小說,不過是真的! 】

===============================

【視頻】鐘森茂博士講演: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
主講人:鐘森茂博士(澳洲昆士蘭大學副教授、中山大學客座教授)

分4段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xUwiHeJhV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smZjexfcfQ/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ttOuevBy_JE/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O8AUX_FjQ/

歸納為這五個方面的研究領域:
第一個研究領域是對於【靈魂存在】的研究,
第二是對於能夠【記憶前生者】的立案調查研究,
第三是【催眠法回憶前世】的研究,
第四是對不同維次空間生命的研究,【科學家怎麼捕捉鬼神資訊】
第五是【特異功能者】對於輪回的促進研究
文本部分 http://www.folou.com/thread-226845-1-1.html
----------------------------------
印少年自稱五次在同一家庭投胎;人、蒼蠅、蜜蜂和蛇的形態     


2009年12月 各大媒體都報導了,可以自行搜索“印度少年 投胎”


16歲的印度少年阿傑上周死於車禍,但他留下了令人驚奇的輪回事蹟。阿傑生前曾告訴家人,在1984到1993年間,他以人、蒼蠅、蜜蜂和蛇的形態,在同一個家庭轉世5次。

                            據印度媒體報導,在印度北方邦的加斯根傑地區,少年阿傑的祖母蘭姆貝蒂說,“原先我們以為他在編故事,但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他仍然堅持這個說法,並說他在這個家第一次出生是在1984年,那
時他是我的兒子,他死時只有6歲。”

                            的確,蘭姆貝蒂有個兒子只活到6歲。當年一位鄰居婦人沒有子女,十分嫉妒蘭姆貝蒂,在一種當地常見的甜點裡下毒,“他死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當他說這件事時,我們感到震驚。”蘭姆貝蒂說,這件事少有外人知道,阿傑竟能講得十分詳細。阿傑告訴他的家人,當他再次投胎,他變成蒼蠅,之後是蜜蜂和蛇,“在1991年,有一條蛇在院子裡出現,被我婆婆打死。阿傑說他就是那條蛇。”蘭姆貝蒂說。阿傑之後投胎成為蘭姆貝蒂女兒的兒子,但當他僅2歲時,他又因為吃甜點噎死;到了1993年,他投胎成為蘭姆貝蒂媳婦的兒子。

                            阿傑記得他五次轉世的每一個細節,蘭姆貝蒂說,他們帶他去許多寺廟或找巫醫求助,希望瞭解這些“故事”是否是阿傑的幻想,但阿傑的描述又讓人不能完全不信。

                            蘭姆貝蒂的家人仍對阿傑的死感到哀痛,不過,他們也好奇他會以什麼形體再轉世回到家裡。“在他之前的每一次轉世,都沒有過完完整的生命,我們為他祈禱。我們正諮詢祭司,要為他舉行一次儀式,讓他的靈魂得到平安。”老祖母說。

(以上來源於: folou點com)
---------------------------------

四川大神通者看到的因果輪回實錄:人死後有變蟲變動物的   
http://hi.baidu.com/%C1%CB%C8%BB%CE%A2%D0%A6/blog/item/9fbc54667895192fab184cab.html
==============================
視頻【探索頻道-前世今生 輪回的故事】
(搜集了一些真實案例)    


信佛不是迷信

在近現代特別是五十年代以後,有一部分人以為佛教是迷信的,信仰佛教的人們也是被迷住了等等,產生了諸多不客觀公正而又很是幼稚的看法,現在也是有一些不懂佛法的人持這種相當輕率的態度。但我在觀察時,發現真正有智慧的人們當中沒有人說佛教是迷信的,雖然他們自己並不信仰佛教,但在他們的心目當中,都推崇佛教高深博大,是相當了不起的,只不過暫時還沒有時間去進行深入研究或者自己還沒有緣分加入到佛教信仰者的行列之中。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章太炎先生說:“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不能不信,通徹上下,這是最可貴的。”張東蓀先生說:“我對於佛家,卻相當的敬重,以為他所提出的問題是對的,他的動機是大勇大智大仁。”楊振寧先生,1944年獲碩士學位,194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說:“佛教是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一,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之後,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們這類有智慧的人,雖然不一定對所有的事物都能精通,但對人類高尚偉大的佛教文化都抱著尊重的態度。然而那些沒有智慧的人,尤其是對世間及出世間法都不懂的人,反倒會說佛教是很迷信的,這種說法在六、七十年代的國內相當地流行。那時候的人們普遍地陷入於一種愚昧而又瘋狂的狀態,不管是對西方現代文明還是對東方傳統文化都是踐踏得一塌糊塗,特別是對西方的人文科學和華夏的傳統文化基本上都掛上了“資本主義”、“封建主義”、“迷信”等封資修的招牌。現在繼續這樣癡迷瘋狂的人雖然不是很多,但還是有不少人餘毒未盡,我希望這些還在說迷信的人們首先應該作一些觀察,如果對一個事情不作任何觀察就隨隨便便地下結論,那不管您是什麼層次的人,想想您自己所崇拜和信服的比如說是某一個學問或主義,別人若不加思辨就說成是迷信,想必您也不會苟同。說佛教是迷信,其實就和說科學是迷信一樣荒謬。

所謂迷信,是指分辨不清而盲目地信仰和崇拜。但是在佛教內,其教義詳細而嚴密地闡述了世出世間的善與惡、邪與正等等各個層次的知識與智慧,入教者必須如是依理依教辨清善惡正邪,理智地以自心智慧指導自己,趨向崇高、清淨而充滿慈悲與智慧的生活,教主釋迦牟尼佛曾教誡過弟子:即使對我所說的法義,你們也應以自己的智慧詳加思辨;以自心為師,乃能獲得真智,證得聖果。這樣的宗教,哪有迷信之理呢?人類歷史上包括現在社會上的許多著名學者和科學家們也尊崇佛教為智信而不是迷信的。比如中國近代著名的學者梁啟超,曾和康有為一起宣導變法維新,他曾說:“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中國現代科學家尤智表也說:“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徹底的學理,佛教不是神道設教,不是精神痛苦時的麻醉劑,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處世接物的實用之學,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觀的、徹底的、具體的、積極的、入世的、實用的宗教。”又說:“科學愈昌明,佛教的教義愈發揚光大。近年來世界各地佛教的日漸興盛,實與科學之進步成正比,即如我國近年來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學家和工程師,這是因為佛法的理論,都能透過科學的考驗,故凡對於科學造詣愈深者,愈能解釋佛經中素不能解的真義,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視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堅強的理論基礎。”張君勱,曾任大理“民族文化學院”院長,1946年“中國民族社會黨”成丨立時任主席。他說:“蓋世尊之說法,因眾生而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而成正覺。既有覺,自然不離智慧。悲智雙修者,佛教之最大特色,為世界其他宗教之所不及。他教之教徒,謂起於迷信可也;歸依佛法,則智者之事也。”

中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說:“釋迦牟尼真是偉大的聖哲,我平常對人生許多難於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偉大的聖哲。”

中國著名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先生,在閱讀了《賢愚經》、《瑜伽師地論》等佛經論典後對佛的智慧感歎不已,對他的朋友許壽棠說:“釋迦牟尼真是偉大的聖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於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偉大的聖哲。”不必說人們送給魯迅先生多少個美稱,只是他一生中所寫的等身著作一般人已望塵莫及了,他具如是的智慧也對釋迦牟尼佛讚歎不已,那我們有些對世間的文學、哲學等也不怎麼了知通達的人,憑什麼說佛教是迷信呢?否則,魯迅先生等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反倒有宣揚迷信之嫌,而您卻在堅持正信了。所以那些說佛教是迷信的人們應該好好地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太過於孤僻淺陋了,就像藏族人諷刺那些孤陋寡聞的人所常說的那樣:“這種人除了自家的鍋灶沒有見過別的地方,除了母親以外沒有見過別的人。”

不知佛法無權反對

 不知佛法無權反對
  佛法相當的深奧,若無有人解說,或者自己沒有親自去聽聞、思索和學習,那麼即使是智者也難以理解佛法裡面的真理,更何況說是一般的人呢!《華嚴經》中雲:“佛法若無人解說,雖是智者不得解。”

而人們對一件事物若缺乏瞭解,便會產生出許多推理和假設,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推理和假設被證明了其正確性,有些則被悄悄地淘汰了。同樣,以往由於佛法僅局限在少數信奉者圈內,知識界對此頗感陌生,以此生出了許多猜想和輕率結論,比如把佛法說成是傳說、迷信,客氣一點說成“神話”之類,這顯然是牽強附會,不符合歷史。比如,我們不應該因為古代的科學家如一行和尚(唐代天文學家,佛門高僧)等久已過世了,就把他們的事蹟都歸於神話之列,亦不能因為《史記》、《三國志》等記述的是遙遠的往事而否定其可靠性。況且,佛陀的教法現在尚完整地保存在各種文字的《大藏經》中,僅藏文《大藏經》就有一百多函,並且現在尚有無數信眾在學習佛陀的教法,許多智者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入佛教教義後,也完全為這博大精深的智慧寶藏所折服,由衷地發出了他們的贊肯之詞。中國著名學者梁啟超說:“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羅睺羅博士說:“佛教是現實的,因為它對生活和世界所採取的,就是一種現實的態度。它並不是錯誤地把我們領向愚人的天堂,也決不用那些虛偽的恐懼和罪惡感來威脅恐嚇、折磨摧殘我們。它精確而客觀地描述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徹底自由、和平與安寧的幸福之路。”印度總統拉哈克斯坦說:“佛陀是把智慧之光投射人類心靈的第一人。”

愛因斯坦等偉大的科學家們對佛教也讚歎有加,這些在自己領域裡經過深入研究後,對整個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智者,尚且如此推崇佛教,那麼知識水準一般,甚至連普通家務也茫無頭緒的人,對佛教也就沒有理由橫加非議,否則只能顯出自己的淺薄無知。我認為一個瘋狂的人在街上裸體行走,眾人不應感到奇怪,而一個神智清醒的人若無理誹謗佛教,那才是真正的咄咄怪事,真正應受眾人的指責。見識不廣智慧不高的人對佛教還是少說為佳,這樣就不會犯下輕薄妄議的過失,也不會造下誹謗佛法的大罪,致使最終後悔莫迭。無論是佛教或是其它學問,人們如果沒有徹底瞭解它,就沒有權力評論,正如世界著名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所說的:“千萬不可評論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

而如今社會上大多數人對佛法頗覺陌生,這也情有可原,因為大家整天為錦衣美食奔波,為煩惱所逼,白日忙於工作、家務,夜間又昏昏睡去,終日為滿足自己這臭皮囊的種種欲望而競爭,被世間五欲六塵花去了所有寶貴的時間,沒有閒暇超越平庸瑣事的束縛,以此而無法為陶冶自己的心靈去接觸崇高向上的佛教。還有些人從小生長在沒有佛教氛圍的都市邊地裡,接受各種與佛法相違的教育,長大後繼續受到惡劣人文環境的影響,他們頭腦中沒有一點清淨的智慧和佛教印象,因此在這個社會中有誹謗佛教的、誤解佛教的、不知佛教的、歧視佛教的,甚至在已進入了佛門的佛教徒中也殘留有這些不良影響。但某些現代人在研究和學習佛經教義後,發現佛教是那麼平易近人,其理念與精神已悄然地遍滿於他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二十世紀的英國史學家韋爾思說:“佛教的教義,由今研究而得知極為簡單明晰,並與現世觀念最吻合,它是自古迄今最銳利理智的成功。”

現代社會對佛教缺少足夠的瞭解,這是非常遺憾的事。如果人們,尤其是知識界對佛教進行了深入研究,我想他們會深受感染的,因為釋迦牟尼佛宣說了許多真理,原來就追求這些真理的人自然會受到啟發而深為折服。馬拉達克裡希南博士說:“當我閱讀佛陀的說教時,我們為他的理性精神所感動。”佛的理性精神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則是從其理性精神折射出來的高尚品德,這高尚品德為每一個善良的人都畢生竭力追求。德國著名學者馬克思·繆勒因此而說:“佛就是其所宣說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間成功而事件繁多的傳教生涯中,他將所有的言說都付諸於實踐,任何一處都不曾發現他表現過人性的弱點或發洩過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準則,是世間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準則。”若你能如是瞭解佛教,你還會有什麼理由反對這引導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崇高教義呢?如果你不了知佛教中的這些基本教義,那你有什麼理由反對或否定佛教呢?



佛法相當的深奧,若無有人解說,或者自己沒有親自去聽聞、思索和學習,那麼即使是智者也難以理解佛法裡面的真理,更何況說是一般的人呢!《華嚴經》中雲:“佛法若無人解說,雖是智者不得解。”

而人們對一件事物若缺乏瞭解,便會產生出許多推理和假設,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推理和假設被證明了其正確性,有些則被悄悄地淘汰了。同樣,以往由於佛法僅局限在少數信奉者圈內,知識界對此頗感陌生,以此生出了許多猜想和輕率結論,比如把佛法說成是傳說、迷信,客氣一點說成“神話”之類,這顯然是牽強附會,不符合歷史。比如,我們不應該因為古代的科學家如一行和尚(唐代天文學家,佛門高僧)等久已過世了,就把他們的事蹟都歸於神話之列,亦不能因為《史記》、《三國志》等記述的是遙遠的往事而否定其可靠性。況且,佛陀的教法現在尚完整地保存在各種文字的《大藏經》中,僅藏文《大藏經》就有一百多函,並且現在尚有無數信眾在學習佛陀的教法,許多智者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入佛教教義後,也完全為這博大精深的智慧寶藏所折服,由衷地發出了他們的贊肯之詞。中國著名學者梁啟超說:“佛教之最大綱領曰悲智雙修,自初發心以迄成佛,恒以轉迷成悟為一大事業。”羅睺羅博士說:“佛教是現實的,因為它對生活和世界所採取的,就是一種現實的態度。它並不是錯誤地把我們領向愚人的天堂,也決不用那些虛偽的恐懼和罪惡感來威脅恐嚇、折磨摧殘我們。它精確而客觀地描述我們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並且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通向徹底自由、和平與安寧的幸福之路。”印度總統拉哈克斯坦說:“佛陀是把智慧之光投射人類心靈的第一人。”

愛因斯坦等偉大的科學家們對佛教也讚歎有加,這些在自己領域裡經過深入研究後,對整個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智者,尚且如此推崇佛教,那麼知識水準一般,甚至連普通家務也茫無頭緒的人,對佛教也就沒有理由橫加非議,否則只能顯出自己的淺薄無知。我認為一個瘋狂的人在街上裸體行走,眾人不應感到奇怪,而一個神智清醒的人若無理誹謗佛教,那才是真正的咄咄怪事,真正應受眾人的指責。見識不廣智慧不高的人對佛教還是少說為佳,這樣就不會犯下輕薄妄議的過失,也不會造下誹謗佛法的大罪,致使最終後悔莫迭。無論是佛教或是其它學問,人們如果沒有徹底瞭解它,就沒有權力評論,正如世界著名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所說的:“千萬不可評論你所不知道的道理,否則你可能會用生命的代價來補償你所犯過的錯誤。”

而如今社會上大多數人對佛法頗覺陌生,這也情有可原,因為大家整天為錦衣美食奔波,為煩惱所逼,白日忙於工作、家務,夜間又昏昏睡去,終日為滿足自己這臭皮囊的種種欲望而競爭,被世間五欲六塵花去了所有寶貴的時間,沒有閒暇超越平庸瑣事的束縛,以此而無法為陶冶自己的心靈去接觸崇高向上的佛教。還有些人從小生長在沒有佛教氛圍的都市邊地裡,接受各種與佛法相違的教育,長大後繼續受到惡劣人文環境的影響,他們頭腦中沒有一點清淨的智慧和佛教印象,因此在這個社會中有誹謗佛教的、誤解佛教的、不知佛教的、歧視佛教的,甚至在已進入了佛門的佛教徒中也殘留有這些不良影響。但某些現代人在研究和學習佛經教義後,發現佛教是那麼平易近人,其理念與精神已悄然地遍滿於他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二十世紀的英國史學家韋爾思說:“佛教的教義,由今研究而得知極為簡單明晰,並與現世觀念最吻合,它是自古迄今最銳利理智的成功。”

現代社會對佛教缺少足夠的瞭解,這是非常遺憾的事。如果人們,尤其是知識界對佛教進行了深入研究,我想他們會深受感染的,因為釋迦牟尼佛宣說了許多真理,原來就追求這些真理的人自然會受到啟發而深為折服。馬拉達克裡希南博士說:“當我閱讀佛陀的說教時,我們為他的理性精神所感動。”佛的理性精神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則是從其理性精神折射出來的高尚品德,這高尚品德為每一個善良的人都畢生竭力追求。德國著名學者馬克思·繆勒因此而說:“佛就是其所宣說的所有美德的化身,在他四五十年間成功而事件繁多的傳教生涯中,他將所有的言說都付諸於實踐,任何一處都不曾發現他表現過人性的弱點或發洩過任何低劣的感情,佛陀的道德準則,是世間所知道的最完美的道德準則。”若你能如是瞭解佛教,你還會有什麼理由反對這引導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崇高教義呢?如果你不了知佛教中的這些基本教義,那你有什麼理由反對或否定佛教呢?

【【【佛教科學的奧秘】】】



本世紀以來,科學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各個研究領域的廣度、深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許多課題都已慢慢接近於佛法的理論,而且今後與佛法相契合的科學發現也必將日益增多。但另一方面,佛法中又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科學永遠無法涉及。英國的鮑羅登博士也說:“佛教為今日人類之救星!現今研究佛教學者漸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雖科學、哲學有長足進步,然其發明之最如理處也要和佛法相通,況佛法有其最深奧、廣大處,最真實適用處,決非現世一切學術宗教所可企及。”而那些科學無法涉及的方面有:紛繁複雜的因果關係,甚深的空性,遠離言思的勝觀,以及牽涉到心性奧秘的五道十地等等。

正如上所說,佛法與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兩者追求的目標都是要揭示這個世界的本質真理,而各自使用的方法不同,故兩者所得到的成果也不同。佛法已徹底明瞭地描述了這個世界的本質面目,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至尊佛陀就已經徹悟宇宙的終極真理,達到了無上的無我智慧,照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時間和一切空間的所有事物的本質實相,即明瞭一切時空維數中萬事萬物的本相。在佛陀深廣無邊的智慧中,真實現見了一切事物皆是緣起而生,因緣具足則生,因緣消失則亡,有因必生果,有果必有其因,而緣起生的事物皆無有不變的自性,無自性而本來平等,無我性而原本清淨。

而現代科學由於方法手段的局限性,故無法達到其所追求的目標。這種局限性表現在物質特性的深入探索和精神本質的表層分析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自然科學領域偏執於物質特性的現象,和社會科學領域偏執於精神有關的現象。自然科學主要以人的感官觀察和隨順人類習慣觀察思維方式所設定的儀器測量,即依靠顯微鏡等等的儀器,探索到儀器所不能繼續探索下去的那一步,就是科學家們所發現的最先進成果。不難看出,這種先進成果帶有明顯的不成熟性與片面性。不成熟性,是因為,當儀器改進後,探索的結果也會變化;而片面性,是因為,感官和儀器只能觸及表面現象,因而只能不斷重複用較隱蔽的現象去解釋表面現象的工作,甚至對超過三維空間的事物就無能為力,只能借助於數理推算。而且以感官和儀器的方式去觀察,只是一種先假設了人類習慣的認知原則與經驗為基準座標,所以這種方式所觀察到的成果都是一種假想或相對的知識,非為絕對真理。因此自然科學的發展也就局限於現象的範圍,即用現象去解釋現象,未能深入現象後面的本質,不能如實照見事物緣起無自性的實相。另一方面,社會科學也主要依賴於人的分別念,它沒有佛教中息滅分別妄念斷除偏執的禪觀方法和發心修法,因此,依靠分別念的研究工作猶如火堆上面不斷上升的煙,離火越來越遠,越來越分散,最後不知源於何處。因此,目前社會科學也不能瞭解事物的本質真理。

但佛陀的智慧遠遠高出於這些最最先進的儀器所及,他超越分別念的覺性,遠離了一切自我偏執和習慣認知方式的束縛,因此佛陀以無偏正智所證悟的真理,也就遠遠超出了科學家們的想像。如在《華嚴經》中佛陀闡述了“一塵中有塵數刹”的道理,這麼多個廣袤無垠的刹土,含攝於微小的一粒微塵之中,這是用顯微鏡等任何現代先進儀器以及通過凡夫尋思分別念所永遠不能發現的真理。

我們都知道,如今西方文明國家的科學技術對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諸多便利,而西方科技的研究物件主要是物質,而對人類精神方面的探討研究非常鮮少。我一直認為物質與精神的平衡發展,才能共創人類的美好。科學家們雖然用自己的分別意識作了實驗和抉擇,但未深入研究內心世界的緣故,不可能得出一個亙古不變的可靠結論,由此在生活中碰到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時他們也就無法超越。一生中孜孜探求外境的真理並對社會作出了很大貢獻的科學家,但當偶爾反觀自己,產生出諸如“我是誰?”“心的本體是什麼?”這一類問題時,便往往一片茫然。美國的沈家禎博士曾說:“根據我有限的知識,科學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究竟什麼是我'的問題有一個答案,只對‘我'提出了疑問,也因此有的科學家對‘我'並不如一般人的執著。”那時,如果瞭解了佛教義理,就可順利解決這類比較棘手的問題,在三藏十二部的經典中,處處都閃爍著有關精神論述的智慧火花。科學家尤智表說:“科學和佛教真是世界上的兩盞明燈,他們照破了世間的愚暗,解除了人們的迷執,使人類的智慧得以無止境的發展,而達到無上的正覺,可惜現代的科學只限於明瞭物質的相貌,凡有關於心的部分,仍非借重佛教的一盞慧燈,不足以破除迷暗。”

一個社會,僅僅具有高度的物質文明仍是遠遠不夠的,就像一個人,只是腰纏萬貫而缺少思想道德修養仍會被世人認為病態一樣。現代社會只注重發展物質,而忽視精神的昇華,只會背離人們起初的良好願望而自吞苦果,如現代高科技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就為人類增加了許多恐怖與痛苦。科學家們只在其領域裡從事研究,而不考慮研究成果對人類的危害,便是缺乏慈悲的表現,而當沒有慈悲的人掌握了這些高殺傷率的武器時,局部甚至全部人類的滅頂之災就會隨時降臨。而佛教的慈悲精神與之恰恰相反,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說:“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實證的宗教,它視善良和慈悲促進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大乘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大慈大悲,即以真摯的愛心與忘我的精神來救護、普度一切眾生。孫中山先生在《軍人精神教育錄》中也讚揚佛教“以犧牲為主,救濟眾生”。數千年來,佛教信仰一直在社會各階層綿延不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佛教慈悲精神的吸引。摩尼·巴格西在《我們的佛陀》中說:“最讓人吃驚的一點是,佛陀是一個冷靜的科學大腦與一顆飽含深切同情的熱誠愛心的獨特的結合體。今天的世界越來越朝向佛陀,因為,只有他是人類良知的表率。”

 





主持人
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