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0/09/28 NPO  編輯部 報導  

                

 生命價值概念無國界,可充實及改善你的生活心靈,行為結果,同時 降低 移轉、分散與隔離你的生命風險   陳俊吉 

*************************************************************************************************************

教育廣播電台 

全美教師獎雷夫:老師可以嚴格但不能不公平

榮獲全美最佳教師獎的美國洛杉磯霍伯特小學老師雷夫˙艾斯奎(Rafe Esquith),2010年(28.29)兩天將在台北縣政府和中正大學,進行品格教育專題演講,他今天(27)一抵台,就先到台北縣興南國小,和師生分享教學心得。

美國洛杉磯的霍伯特小學,學生人數超過2000人,但是有高達9成的學生,家庭處於貧窮邊緣,而且大多來自非英語系的家庭;雷夫˙艾斯奎28年來都在學校擔任五年級的老師,他最有名的就是在上課第一天,將柯爾堡的「道德發展六階段」告訴學生,引導學生從他律到自律 

雷夫˙艾斯奎所任教的「第56號教室」培養許多頂尖學生,他們的全國測驗成績高居全美的前5%到10%,而且很多學生會彈奏多種樂器,更重要的是也擁有良好的品格。 

他常以閱讀和戲劇幫助孩子學習,透過莎士比亞的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雷夫說,今年他們班原本只有34位學生,但是才開學第一天就變成80人,因為很多人都想要上他的課,下課時,也有許多隔壁班學生想來學習莎士比亞劇。

雷夫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平凡的老師,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學生的努力和成就,讓他更有自信,因此他的學生就是他最好的老師。 

提到教學理念,雷夫強調,學生不會討厭一個嚴格的老師,但是絕對不喜歡不公平的老師,因此他反對一人做錯事就全班受罰的連坐法。另外,他從來不會對學生大聲吼叫,因為雷夫以前的老師會對學生大吼,他知道那樣的感覺並不好。 

他也提醒在場同學,真正的測驗不是學校的考試,而是十年後的你,會在哪裡,應當思考現在在學校所學的,有哪些是在十年後還可以用得到。

 生命價值概念無國界,可充實及改善你的生活心靈,行為結果,同時 降低 移轉、分散與隔離你的生命風險   陳俊吉 

*****************************************************************

第六階段

你可以藉由經驗、耐心,以及從失敗中學到的教訓打造一間以信任為基 礎的教室。學生知道你公平待人,可以依靠。

 

孩子們知道只要身邊有你,就很安全,而且還能學到事情 。以信任為基礎、毫無恐懼的教室,是孩子們學習的絕佳場所。
話雖如此,信任的基礎並非最終結果,也不是中期目標 ,它只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種事我們看太多了:跟著一位好老師的學生表現突出,但某日 ,老師因病或開會不能來上課,改由其他老師代課,原本運作良好的教室,竟然變成鬧哄哄的寵物之家。
可悲的是,我還遇過以此為榮的老師,認為這凸顯了他們的教學才華 ──別人控制不了的孩子,到他們手上全都乖乖聽話。


最近我聽到一位老師這麼吹噓:「我的學生只跟我看電影。他們說 ,要是我不在,電影就沒意思了。」

他忘了一件事: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 ,是班上的學生。

我在過去這些年來嘗試過各種方式,希望營造出好的班風 ,引導學生為「對的理由」循規蹈矩。這個目標本身就是個苛求。


要在一個孩子們把廁所地板尿得到處都是、在課桌上亂寫 ,甚至根本不想上學的環境裡找到培育品德的共同語言,確實很困難。

但是我找到了。


我在教學方面得到的勝利,絕大部分都是經年累月披荊斬棘 、痛苦勞動的結果。腦袋像電燈泡一樣,突然一道靈光乍現,讓我當下就知道該怎麼做的情況,可說是少之又少 ,而這樣的靈光竟然就在某個美好的夜晚從我的腦袋裡一閃而過。

那陣子我在規畫課程,題材用的是我最喜歡的書:《梅岡城故事》 。當天夜裡,我正讀著從柯爾堡「道德發展六階段」觀點分析書中各角色的研讀指南。這篇指南寫得太好了。


「六階段」不但簡單易懂,更重要的是,用它來教我要孩子們學習的東西 ,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我很快就把「六階段」導入任教的班級;現在,「六階段」已成為凝聚全班的黏著劑。

信任是地基,「六階段」則是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成長的基礎建材。

我甚至用「六階段」來教自己的孩子,而家庭教育的結果也讓我極為自豪。

我在上課的頭一天就把「六階段」教給學生,但不期望他們立即應用在自身行為上。


「六階段」和那些號稱「照這二十七條規則做,你也可以培養出成功孩子 」的過度簡化方法不同,它需要的是終其一生的努力。

這六階段描繪出美麗的路線圖,而學生們的熱烈迴響,總令我驚異不已。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的孩子就開始接受第一階段的思考訓練,一切行為幾乎都以「不惹麻煩」為原則。

「安靜,老師來了!」孩子們緊張地彼此告誡。

他們做作業是為了不惹麻煩,他們排好路隊讓老師高興 ,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講來贏得老師的寵愛。

而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我們,總是威脅說「不乖就要你們好看」 ,或是「等你爸回來,你就倒大楣了。」這種思考不斷地被強化著。

但是,這樣教小孩對嗎?


第一階段的思考是以恐懼為基礎,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 ,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已。

在上課的第一天,孩子們很快就承認他們過去多半生活在第一階段。


當然,有些孩子已經進入更高階段,但每個人都承認「不惹麻煩」仍是引導行為的一大力量。

回想童年,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因為相信「本來就應該做功課 」而把功課(尤其是很無聊的那種)做完的?

我們通常只是不想惹麻煩才做完功課的,不是嗎?

教書第一年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某日,我外出參加一場數學訓練 會議,我帶的班在我外出開會時秩序大亂。下次我因故無法上課時 ,我想確定孩子們不會再次「讓我難看」。


我用很兇的口氣說,要是有人不聽代課老師的話或沒有做好分內工作 ,等我回來時他一定會很慘。

這麼做很有效,但孩子們除了知道「要害怕我的憤怒和權力」之外 ,什麼都沒學到。

經過一段時間,我才明白這個策略其實是無效的。就和許多資深教師一 樣,我很不好意思地回想早年的種種愚行。


現在,我在上課的第一天就開始和孩子們建立夥伴關係 。我會先請孩子們信任我,同時承諾對他們的信任,接著要他們把第一階段的思考拋在腦後。

如果首要動機受到如此嚴重的錯誤引導,他們的一生將毫無作為 ,而我也絕對不會再犯灌輸第一階段思考的錯誤。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

孩子們終於開始因為「不惹麻煩」以外的理由做好決定了 ,但老師往往會犯下我們班稱為「第二階段思考」的罪行。

我猜,很多人都曾在大學期間讀過行為分析大師史基納的作品。

在那些作品中我們學到,孩子們因為良好行為而得到獎賞之後 ,就會大大提高重複我們所認可之行為的可能性。

這個主張當然有其真實性。無論獎賞是糖果、玩具,或是延長體育活動 的時間,在眼前晃呀晃的獎賞的確是良好行為的有力誘因。

我曾到中學參觀過,看到教室裡的老師用第二階段思考鼓勵學生完成作業。其中一位歷老師還讓授課的各班比賽 ,看哪個班的作業完成度最高。勝出的班級在學期末將得到獎品。


顯然這位老師已經忘了「歷史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 。我和作業完成度最高的班級聊過以後發現,儘管他們在完成和繳交作業方面做得很好,對歷史的了解卻極為有限。

剛開始教書的那幾年,我也為了「成效」而罹患了這種獎賞症候群。


如果我因故無法上課,又很怕班上學生讓代課老師不好過 ,那麼我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我會對孩子們說: 「如果代課老師說你們很乖,星期五就可以辦披薩派對。」

隔天回到學校的時候,代課老師會留給我一張讚美的紙條 ,我也騙自己相信自己對學生做的是一件好事。

畢竟,這總比嚇唬好,孩子們也會比較「喜歡我」。

好啦,別對我那麼嚴格,當時的我太年輕,欠缺經驗 。現在我不會再這麼做了。

家長在鼓勵第二階段思考時也得提高警覺。小孩做家事就給零用錢固然很好 ,畢竟我們的資本主義就是這麼運作的──用工作賺取報酬─ ─但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就很危險了。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

「賄賂行為」常見於全國各地的教室。


身為每天站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要讓小孩守規矩確實是全 世界最難的事情之一。

我們的工時本來就長得過分,要是在回家作業表上打個星星能讓孩子們 寫作業,對很多人來說已經足夠了。

但我已經無法因此而感到滿足。

我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階段:我想取悅某人

孩子們慢慢長大以後,也開始學會做些事情來取悅人。

「媽,你看,這樣好嗎?」

他們也做相同的事情來取悅老師,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歡迎的老師身上 。

他們坐的時候挺直腰桿,表現出符合我們期望的行為 ,但他們這麼做的理由全都是錯的。

年輕老師大多無法抗拒這類現象(這句話出自於我的親身體驗)。


孩子們的取悅會讓你的自我膨脹。

看到學生們對你表現出你以為的敬意,當你叫他們跳 ,他們就應聲跳起,這種感覺真好。

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


有位老師在請假隔天回到學校時,看到代課老師留的紙條 ,因為得知班上學生表現良好而興奮不已。

其中,羅伯特的表現尤其突出。他幫忙老師維持秩序 ,告訴代課老師各項物品放在哪裡,就像個小老師一樣。

這位老師替羅伯特感到驕傲,並表示要獎賞他──或許是幫他加分,或是送他糖果之類的,但是諷刺的是,羅伯特拒絕了。

他那麼做不是為了獎賞。

他的思考層次更高。

他是為了老師而做的,並以此為榮,而老師也很自豪 ,因為這個小傢伙這麼崇拜他。

兩個人都非常驕傲,感覺也相當良好。

羅伯特表現良好,當然是件好事,他以取悅老師為表現動機 ,也是很溫馨的事情。


和大多數教室裡的情形相比,這已經好太多了。

我們可以來一點音樂,或許是由露露所演唱的那首《吾愛吾師》。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做得更好。

我常常這麼取笑或質疑我的學生:你們是為了我才刷牙的嗎?

你們是為了我才繫鞋帶的嗎?

你聽得出這有多可笑嗎?

但仍然有很多孩子整天忙於取悅老師。

為父母努力的念頭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許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悅父 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選擇大學和主修科系。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備感沮喪、厭惡工作的人,他們無法了解為什 麼自己對生活如此不滿。

不過,至少他們曾經為取悅某人而努力過。

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階段:我要遵守規則

最近很流行第四階段的思考。有鑑於行為不當的年輕人為數眾多,大多數教師在受訓時學到 要在上課的第一天訂下規矩。畢竟,讓孩子們懂規矩是必要的。

好一點的老師會花時間解釋制定某些規則的「理由」 ,也有不少富有創意的老師會帶著學生一起參與班級規範的設計。

老師們依據的理論是,參與制定班規的孩子比較願意遵守規定。

事實確實如此。

我見過牆上貼有這類班規的教室。有些圖表是由工作量過大的老師草率 完成的,有些卻是精美到足以讓《財星》五百大公司的董事眼睛一亮。


我見過有意義的規則(不可打架)和沒什麼道理的規則(不可大笑)。

形形色色都有。

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班規其實是好的──這可以讓孩子們學習適應不同的環境。

我對規則沒有異議,孩子們需要學習如何處理行為界線和期待 。我當然不是個無政府主義者。


在開了一天教職員發展會議後回到辦公室時,我會不會因為羅伯特在代課老師面前表現良好感 到開心呢?

我會很感動。

這樣的表現已經把羅伯特帶上通往成功的正確道路,遙遙領先多數的平 庸同儕。

這告訴我羅伯特知道規則(並非所有孩子都如此)、接受規則 (這樣的孩子更少),而且願意身體力行。如果羅伯特和他班上的同學是從第四階段來思考的,那就已經比大部分的小孩好太多了。

你大可以主張這些好的目的足以讓手段合理化,但如果我們要孩子接受 有意義的教育,我們真的想要羅伯特只因為「第二十七條規則」說他應該這麼做而這麼做嗎?

我曾遇過一位採取有趣方式教孩子說「謝謝你」的老師。


他訂的規則之一是,如果老師給學生一個東西──計算機 、棒球或糖果──學生有三秒鐘的時間對老師的善意表示感謝並說聲「謝謝你」。要是做不到,禮物就會馬上收回去。

這個方法很有效,孩子們總是把謝謝掛在嘴邊。唯一的問題是 :他們對於收到的禮物沒有真誠的感激,他們不過是遵守規則而已。


這個「教育」也未擴展到孩子的其他生活領域。

某天晚上,我帶著這群孩子去看戲,和戲院裡的其他孩子相比 ,他們的感激之情沒有什麼不同。他們沒有向給他們節目表或幫他們找座位的接待人員道謝,也沒有向中場休息時幫他們上飲料的人道謝。

他們的班規只限於──在某間教室對某位老師該有的行為。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歷史課本上的人物在思考上從未超越第四階段,那麼當中有多少人要被除名。我是這麼教學生的:規則固然有其必要 性,然而在我們最景仰的英雄當中,有許多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正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


美國為紀念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制定了一個國定假日,當初這位英雄如果採用第四階段的思考,根本無法有所作為。

聖雄甘地沒有遵守規則,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之母羅莎 .帕克斯也沒有遵守規則。英勇的勞工領袖們打破了規則 ,幫助其他勞工。

感謝上天,梭羅、麥爾坎X、凱薩.查維斯等人夠魯莽,突破了第四階段的思考。

悠遠歷史中的不凡人物是這麼做的。如果要我們的孩子達到相同的境界 ,就要在教導他們了解規則之餘把眼光放遠,不受教室牆上的班規所限。

人的一生中有時並無規則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時規則根本就是錯的。

能達到第四階段是件好事,但我們必須更加努力、更上層樓。

第五階段:我能體貼別人

不論是對孩童或是成人而言,第五階段都是很難企及的。能幫助孩子們對周遭的人產生同理心是非常了不起的 成就。

試著想像一個由第五階段思考者所構成的世界。我們絕對聽不到有人很白痴地在公車上對著手機 鬼扯個沒完,開車或買電影票時不會有人突然超車或插隊 ,也不會有鄰居在凌晨兩點吵鬧不休,擾人清夢。


那樣的世界多麼美好呀!

多年來我一直試圖將這個想法傳達給學生,藉由帶領他們認識艾迪克斯 .范奇和《梅岡城故事》,我的努力終於成功了。


在小說中,艾迪克斯給他女兒史考特一個忠告,恰如其分地闡述了第五階段思考:「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 物  ……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

很多學生將這個忠告牢記在心,沒多久,這個想法便開始像滾雪球般越 來越大。

很快地,我班上的學生差不多每個人都變得非常善解人意 ,因為有艾迪克斯.范奇作為他們的嚮導。我發現有句俗話所言不假: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這些年來,幫我代過課的老師們給了我一些不尋常的感謝紙條 。他們對於班上的學生能自行調節說話音量感到訝異。


代課老師問孩子們為什麼輕聲細語,孩子們告訴他說 ,他們不想吵到隔壁班的學生。當這位老師說他覺得很熱的時候,好幾個小傢伙自動拿出放在教室小冰箱的瓶裝水給他喝。

飯店員工也表示,我的學生是他們見過最和善、舉止最得宜的 。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亞們搭機時,機長透過機上廣播表達對他們的謝 意,而機上的乘客總是用掌聲讚許他們安靜的態度和有禮的舉止,這讓身為他們老師的我,覺得既快樂,又驕傲。

但是……你猜對了:我還是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雖說沒有什麼事情比遇見一個達到第五階段的孩子更讓我開心的,我還是想要我的學生更上一層樓 。對一個老師來說,最困難的任務莫過於此,但我們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去嘗試。

我們做得到的。

一旦成功,它帶給我的滿足感,足以補償這個瘋狂的教育界給我的心痛 、頭痛,以及微薄的薪資。

我知道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因為我見過成功的實例。

第六階段: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第六階段不但是最難達到的,也是最難教的,因為行為準則存在於個人的靈魂中 ,其中還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性在內。

這種組合使得仿效成為不可能;就定義而言,第六階段的行為無法教,也無法講述。

「看看我現在在做的事情,這就是你們應有的表現。」

一旦你做出示範,就等於違背了第六階段的定義。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條自相牴觸的行為準則 ,讓教學者陷入兩難的困窘。

我用好幾個方法來教第六階段。因為我不能討論自己的行為準則,於是我試著幫孩子們從別人身上找 出行為準則。許多卓越的書籍和影片都找得到達成第六階段思考的人。


對於父母和師長而言,尋找用這種方式思考的人是饒富趣味的 一旦你開始注意,就會發現這種人並不少。讓我與各位分享我最喜歡的幾個吧。

每年,我帶的五年級生都會閱讀約翰.
諾斯的傑作《另一種和平 》。小說的主人翁──菲尼斯──是一位卓越的運動員暨第六階段思考者。

某日在游泳池畔,他注意到游泳比賽的全校紀錄保持人並不是他班上的 同學。從未受過游泳訓練的他對友人琴恩表示自己破得了紀錄。

他簡單地熱了身,步上起跳臺,接著要琴恩幫他計時。

一分鐘後,琴恩不可置信地看見菲尼斯破了紀錄,但是她很失望 ,因為沒有其他人在場來確認這個紀錄的「正式性」。

她打算致電當地報紙,還要菲尼斯隔天在正式計時人員和記者面前重游 一次。

菲尼斯婉拒了,而且要求琴恩守口如瓶,因為他想破紀錄,也辦到了 ,這就夠了。琴恩訝異得說不出話來,但我班上的學生們沒有,他們自有描述和理解菲尼斯性格的方法。

也可以舉伯納德為例,在亞瑟.米勒的《推銷員之死》中 ,他是住在威利.羅曼隔壁的男孩。伯納德老是糾纏著威利的孩子 ,要他們上學、讀書,因此被視為討厭鬼。隨著劇情發展,當威利迫切地想找出他和孩子們失敗的原因時,伯納德出現了,但是行色匆匆。


他現在是一名律師,手上有個案子在辦。他疾行而過時 ,伯納德的父親提到那個案子正在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當中。

當威利對伯納德竟然從沒提起這麼驚人的事情表示訝異時 ,伯納德的父親對威利說:「沒必要說啊,他已經在做了。」

透過這些例子,我奮力和ESPNMTV頻道,以及這些頻道視為理所當然的矯情賣弄、侮辱謾罵,以及「世界唯我獨尊」式思考搏鬥。


我試著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看到不同的觀點。



我也會播映主角為第六階段思考者的影片給孩子們看。其中的一個角色是電影《日正當中 》由演技精湛的賈利.古柏飾演的警長威爾.凱恩。

槍手要殺凱恩,鎮上每個人都要凱恩逃命去,理由各異。

有人想讓槍手控制小鎮,以求生意興隆。

副警長要他離開,因為他覬覦凱恩的職位。

凱恩的妻子──魁克──出於宗教理由要他閃避正面衝突。

但凱恩選擇留下來。

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

即便被所有人遺棄,即使命在旦夕,他仍忠於自己的原則。

要孩子們達到這樣的境界是非常高標準的要求,但我還是這麼要求他們 。

最物超所值的第六階段思考範例,是摩根.佛里曼在電影《刺激一九九五》所飾演的瑞德。


我很清楚大部分的小學生看不太懂這部寓意深遠的影片 ,但是第56號教室是個特別的地方,所以我每年都在放學後播放這部影片給班上的學生看。

瑞德是監獄裡的囚犯,因為謀殺被判終生監禁。每十年他都有假釋出獄 的機會。

片中,他和假釋審查委員會見了好幾次面,每次都對委員會說他已經洗 心革面了,但申請總是遭到駁回。

在一個較為輕鬆的場景中,在獄中度過大半輩子的瑞德說出了他的心聲 。他告訴假釋審查委員,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叫作改過向善,至少不知道審查委員們說的改過向善是什麼意思。

當被問道他是否對自己做過的事感到後悔時,他說他很後悔。

他說,這不是因為委員們想要聽到他這麼說,也不是因為他在坐牢 ,他是真的由衷感到後悔。

由此看來,他已經蛻變成一個了解自己的第六階段思考者了。

他的行為不是取決於恐懼、取悅他人,或是規則。他已經有自己的一套 行為準則。於是,他假釋出獄了。

如果你對於引導孩子達到這種境界的思考抱持懷疑的態度,我不怪你 。任何拿出真心、誠意和企圖心對待教育這份工作的老師 ,都暴露在慘痛失敗和心碎失望的風險下。


不久前,我教過的兩個學生回到學校來,做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幾年前,他們滿臉笑容地坐在我的教室裡,參加了課外活動,也演出了莎翁名劇。

我帶著他們到華盛頓特區、拉什莫爾山、大提頓國家公園 ,以及黃石國家公園旅行;我的相簿裡滿是這兩個男孩微笑、大笑,歡度美好時光的回憶。

畢業時他們寫給我的感謝短箋還在手邊。兩人都承諾會未來將秉持一貫 的和善與勤奮。

沒想到,他倆在某日下午帶著煙霧彈回到母校,跑過川堂和走廊 ,向教室扔擲煙霧彈,恣意毀損公物,連同教師的車輛也遭殃。

我的車就是他們第一個下手的對象。

一連好幾個星期我都睡不好,我不斷地反問自己,這兩個孩子怎麼會在 這麼短的時間裡變得這麼迷惘。

但這就是我的工作。


每一個關心孩子教育的老師和父母都會這麼做。我們對孩子有很高的期 許,並且盡力而為。

正因為孩子們無法無天,所以我們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讓無可救藥的行 為迫使我們降低標準。

我拒絕回到過去那種「我說你照做」的層次,我也不會騙自己去相信學 生對我的景仰是一種成就。

我辦不到。

幾年前,我因為到另一州給一些老師們演講而請了一天假 。我按照一貫的做法,只提前把請假的事情告訴學生。

我不跟他們討論在其他老師代課時不守規矩會有什麼後果。

我沒有承諾守規矩可以得到獎賞,只說我會想念他們,演講隔天再見。

回到學校時,我發現代課老師留給我的紙條,大意是稱讚我的學生們很 棒。我只瞥了一眼即著手準備當天的課程。


約莫一個鐘頭以後,在上數學課時,孩子們正安靜地做著分數習題 ,有位身材矮小的女子走了進來,手裡牽著她六歲大的兒子。

她用西班牙文問我能否談談。

她說,前一天她就讀於一年級的兒子發生事情,在走路回家的路上遭人 毆打,還被對方搶了背包。

其他學生看到他的遭遇也見怪不怪,不是袖手旁觀,就是若無其事地從 旁經過。

但有一位路過的小女孩將他扶到路邊,帶他到噴水池梳洗 ,並且一路陪著他,確認他安全到家。男孩的母親在當天上午走訪各教室,希望找到幫助她兒子的女孩,對她說聲謝謝。

我問全班是否有人知悉此事,大家都說不知道。因為我前一天不在學校 ,所以我也毫無頭緒。


我告訴那位母親可以去查哪些班級,並且對小男孩說 ,這個世界雖然有壞孩子,但也有願意對他伸出援手的好心人 ,試著讓他寬心。

於是這對母子向我道別,繼續去找那個女孩。

關門時,我注意到班上的孩子議論紛紛,推測做這件壞事的是哪個校園 惡霸──有幾個人嫌疑重大。


在全班三十二個孩子裡,有三十一個人加入討論,只有布蘭達低著頭繼 續做著她的數學習題。

布蘭達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為她很討厭數學。

(她是個閱讀高手,以前常常開玩笑地對我說,我想試就試試看吧 ,但是絕對不可能讓她相信算數是很美妙的)

我盯著教室後排角落弓著背蓋住數學習題的布蘭達看。


在非常短暫的片刻,她抬起頭,沒察覺到我正注視著她。

她抬頭是因為心中有個祕密,想知道別人是否知情。

直到我倆的眼神瞬間交會,我才望向別處。

她瞇著雙眼,嚴肅地對我搖搖頭,要我別插手。

「什麼都別問,也別把你心裡想的事情說出口。」

她的臉這樣告訴我,隨後就低下頭繼續寫功課。

那女孩就是布蘭達,是她對小男孩伸出援手,但她的匿名計畫因為早上 的那對母子而露出破綻。


我要其他學生回去寫他們的習題並繼續上課,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布蘭達已經到達第六階段,沒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在往後的幾年,我一直和她維持著很親近的關係,但是我們從沒聊過那 天發生的事情。

我想,這就是最美好的境界了。





主持人
雷夫˙艾斯奎(Rafe Esquith)

聯絡電話
生活智慧管理02-27196686

電子郵件


道德發展六階段-柯爾堡- 這是我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