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規教言論 第八課

思考題

36、請以比喻說明怎樣才能了知一個人的賢劣?你以前是如何判斷的?

37、愚者和智者每日的所作所為有什麼差別?

38、名詞解釋:圓滿四德 無義者 失義者

39、在本節課中,作者講了放逸者的哪些法相?你具備幾種?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一切高貴終將墮,一切榮華終衰竭,

一切美好終醜陋,有為諸法豈未見?

世間上一切高顯的事物,不管是地位上還是建築上,終有一天必定會墮落倒塌,這是有為法的規律,也是輪回的本性。

大家可能聽說過吧,法國著名文豪大仲馬,他一生的作品有1200多部,稿費收入相當可觀,共有500萬元多,是同時代任何一位作家都望塵莫及的。但晚年的大仲馬完全墮落了,他沉醉在醇酒、女人和歌聲的溫柔鄉里,經常有淫蕩的女人陪伴著他。但這些女人沒有一個真正愛大仲馬,只不過是為了他的錢而已,等他的錢財都被騙光後,她們一個個離他而去。所以大仲馬的晚年非常困窘,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要不是他兒子的話,他或許會被餓死的。

因此,榮華富貴、財富圓滿、名聲顯赫,皆如過眼浮雲,轉瞬即逝。一切美好終成醜陋,昔日美如天仙,今日雞皮鶴發,萬法的本性即是如此無常。明白此理之後,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身上發生無常現象,都沒有必要怨天尤人,應該坦然接受這種規律。

自當反省深思維,設使如今未謹慎,

則己不知自過失,他人勸說亦難知。

我們每個人應當時時反省、再三思維。雖然像我這樣的人,一點也不省察自己,還給別人講大道理,真是非常慚愧。但傳承上師的教言說得十分明白,每個凡夫人都有毛病,假如沒有一日三省,相續中的過失就會屢屢出現,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即使有人好心勸你行善,勉勵你做有意之事,你也會無動於衷、充耳不聞的。

所以,大家要經常觀察自己的舉心動念,這樣一來,縱然犯了過失也會馬上改邪歸正。如此才是智者的行為,也是高僧大德們日常行持的一種傳統。

相遇種種外境時,自心如犬無主見,

譏笑淺薄之人時,尚自以為得讚頌。

有些人自己沒有主見,心常隨著外境而轉,聽到美妙的音樂、看到悅意的色法,心就像蘆葦一樣飄搖不定。尤其是沒有學過教理、也沒有長期修行過的人,自己的心猶如小狗一樣無有主見。小狗聽到別的狗叫,它也跟著狂吠亂叫,同樣,這種人是別人怎麼說,他就怎麼說,原因在哪兒也不知道。曾有一則寓言道:幾個人看見一個可笑的怪物,不禁放聲大笑,旁邊一個盲人也狂笑不止。別人問他為什麼笑,他說聽到大家在笑,所以自己也跟著笑。這樣愚癡的人,在世間上非常非常多。

還有些人本來很愚笨,長相也奇醜無比,別人故意譏笑說:你非常漂亮,而且辯才無礙、無人能及。他聽到這番挖苦後,不以為恥,反而信以為真,以為別人在讚歎他,不覺洋洋自得起來。這種情況,大家務必要引以為誡。別人的溢美之詞,並不代表你真有這種功德,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對於他人的讚歎和誹謗,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而應時時省察己身。

如物過秤知輕重,如是二規衡量時,

以彼所顯之成績,推知眾人之賢劣。

貨物通過秤量即可知其輕重,一堆棉花看起來特別大,卻不如一小塊金子重。同樣,以二規來衡量眾人的功德時,有些人表面上口才不錯,說起來頭頭是道,但真正做起事情來,才發現他根本沒有真才實學。而有些人最初令人不抱希望,但後來他各方面所顯示的成績,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們附近有個學校,副校長常說校長的過失,並在領導面前誇誇其談:要是我當了校長,一定會如何如何……”平時他在網上學了很多新名詞,說話似乎很有水準,領導們覺得他心胸開闊、眼光獨到,結果就聽信他的一面之詞,把校長的位置讓給了他。沒想到,他上任以後,目的不是為了教育事業,而是懷有私心另有所圖,最後把學校搞得一塌糊塗。所以有時候選人非常困難。有些人說得很漂亮,有些人裝得特別像,只有讓他做一段時間後,才知道他到底有幾斤幾兩,那時賢善惡劣一目了然,如同貨物過秤一樣。

麥彭仁波切的這個比喻非常好。我們無論選法師還是選管家,以前沒有做過事情時,根本看不出他的人品如何,有時候期望過高,後來大失所望;有時候希望不大,但做完事情後,所有的人都暗挑大拇指。每個人的品性不同,有些是智者、有些是愚者,有些是賢人、有些是惡人,只有通過長期的交流和觀察,才能判斷此人的好壞善劣。

作為佛教徒,若想成為黃金般賢善的人,沒有前世福報,恐怕也有一定困難。即便如此,也不要變成糞便般可惡的人,任何團體中若有了這種人,自他都極為不便。因此,我們的人格應當儘量完善。

有些愚癡淺學者,自其出生至衰亡,

猶如一日所經歷,一生碌碌無作為。

有些智慧淺薄的人,由於沒有以正知正念攝持身心,從出生至死亡,猶如一日所經歷的一樣。他每天雖然忙忙碌碌,無有任何空閒,實際上不管是個人的修行,還是為人類造福,從沒有做過有意義的事情,碌碌無為地虛度了一生。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最好是對眾生有點利益,如果實在沒能力,起碼也要發願修行,為來世做好準備。否則生時無人知,死時無人問,一生就像小昆蟲一樣庸庸碌碌,最多是搞一些破壞,這樣活著沒有任何實義。

當然,如果搞的破壞非常厲害,像某些恐怖分子一樣,那可能在國際上比較出名,但也沒必要出這種名!成名不容易,但成名也沒什麼用,畢竟生前的榮譽名聲、金牌銀獎,死時一樣也帶不走。只有篤信因果、行持善法,對今生來世才有真實的利益。

有些人整天忙忙碌碌,在一個小圈子裏轉,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他。霍西的曲恰堪布曾說:今天從色爾壩來了一位老喇嘛,任何人都不認識他,肯定是他修行不好,所以不出名。霍西與色爾壩很近,他若有名氣,全體僧眾早就出去迎接他了,沒有來時我們就知道了,但現在看來,這個老糊塗什麼成就都沒有。曲恰堪布有時候講話很有意思,當著人家的面就開始批評他。可能那個老喇嘛也特別傷心,好不容易去聽課,結果一來就受到這種待遇。

當然,出不出名並不是很重要,最關鍵的是為自己和眾生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不然的話就非常遺憾了,這也是放逸所導致的。

博學智者每日間,行持法財欲解脫,

彼等圓滿四德故,最終獲得大成果。

智者完全與之相反。廣聞博學的智者,精通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道理,每天都在行持法、財、欲、解脫四大圓滿功德,從來沒有間斷過。

智者和愚者的差別相當大。有智慧的人,每天將時間和精力用於修行佛法、積累功德。而沒有智慧的人,對無聊的瑣事永遠抱有極大興趣,對有意義的事情卻從不染指。

所謂圓滿四德,即法、財、欲、解脫四種圓滿。法圓滿,指修持大乘或小乘佛法;財圓滿,指即生中行持有漏善法,積累信心、智慧、持戒等聖者七財;欲圓滿,指獲得人天福報,或通過禪定得到欲天之善趣果位;解脫圓滿,指暫時得到人天福報,究竟獲得聲緣羅漢、佛菩薩的出世間解脫。由此可見,智者的方向與愚者截然不同。

大家也可以看到,有些法師每天做的事情,從沒有為了短暫的今生,完全是為了利益眾生和來世解脫。他們的忙忙碌碌,與愚者有天壤之別。智者經常約束自己不放逸,不管是走路、睡覺、做事,提醒自己不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他有這種控制力。我們也應該觀察自己,平時的行為是為了衣食住行而奮鬥,還是為了眾生和佛法做點貢獻?正確的發心是一種動力,如果沒有這個發動機,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

無義抑或失義者,皆從放逸而生故,

智者日日時時中,以不放逸而行事。

世間上有許多無義者和失義者。無義者平時所做的事情不但無有意義,反而造作惡業,如偷盜、邪淫,做妓女、做屠夫、做漁夫,以此毀壞了自己的今生來世。這是以放逸導致的,因為沒有正知正念、不知取捨,所以變成了無義者。

所謂失義者,指業際顛倒的人,本來自己很有良知、很有正見,後來遇到惡知識,與無正知正見的人同流合污,以致毀壞戒律、毀壞聞思,一切善法功德消失殆盡。這種人同樣也是放逸所致,因為整天耽著沒有意義的事情,最後導致了這種後果。

反過來說,智者時時刻刻觀察自己、要求自己,以正知正念攝持自相續,因此不會變成無義者,也不會變成失義者。他的所作所為必定對眾生和佛法有利,事業與功德也會蒸蒸日上、與日俱增。其實,不僅僅是佛教徒,世間上的名人、智者、成功者也來源於不放逸,他們的三門也是常以正知正念或智慧來護持。

下面講了一些放逸者的法相:

聰明智慧未究竟,聰明邪慧狡猾因,

詭計多端假精靈,此乃放逸之過失。

有些人雖然聰明,但智慧沒有達到究竟。比如學了一點因明,但真正的推理沒有懂,只知道看別人的過失、說別人的缺點;學了一點中觀,但真正的空性沒有懂,只認為因果、三寶、四諦都不存在。

另有些人的聰明變成狡猾之因。現在有些恐怖分子,依靠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或世間聰明,不但沒有轉為道用,反而成為損害眾生的因、毀壞自他的根本。

還有一部分人看似聰明,譬如有些電腦高手,依靠兩隻手就能對一切瞭若指掌,但實際上是整天沉溺在迷亂當中。所以有些發心部門的負責人,應該隨時監督下面的道友,儘管我開許部分人使用電腦為三寶做事,但如果沒有加以控制,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如法的現象。

前段時間我去了一個學校,校長跟我說:我們這裏專門有個監控設施,假如有老師上了不好的網站,或是做了不如法的行為,從監控器上馬上就能發現。出家人的場合中,一般不會有這種情況,但有時候也很難說。因為凡夫人的心很容易改變,一旦出現對境的話,第一次有控制能力,第二次大打折扣,第三次就隨波逐流,最後徹底完蛋了,這種現象也非常非常多。所以我希望發心人員千萬不要以不如法的行為來毀壞自相續。

說實話,倘若聰明變成邪見之因、墮落之因,那還不如笨一點、老實一點好。從前有個故事:一個水池裏有座鐵塔,鐵塔下面有好多青蛙,青蛙看塔頂尖尖的,就紛紛商量:今天下雨,太陽不曬,我們爬鐵塔好不好?大家很高興地同意了。爬到中間時,太陽出來了,它們被曬得奄奄一息,於是開始打退堂鼓,一個個都下去了。下去以後,它們往上一看,竟然發現有只青蛙爬到了塔頂。怎麼會這樣呢?它們一觀察才發現,原來那只青蛙是個聾子,大家一起爬的時候,它也跟著上去了,中間商量返回來時,它沒有聽到,繼續徑直往上爬,最後成功地到達了塔頂。

同樣,有些人的耳朵、眼睛特別好,手也特別靈,很可能成為毀壞自己的因。而有些人什麼都不懂,電腦不會,開車也不會,每天只會念嗡瑪呢巴美吽,最後卻可能提前成就。因此,有時候聰明不如笨一點好!

縱然胸懷寬廣者,性情疏懶事不成,

如無利害海底石,此乃放逸之過失。

有些人表面上看來心胸寬廣、肚量很大,不容易發脾氣,大家都覺得很了不起。其實他的性情鬆散懶惰,對什麼都無所謂,讓他做一件事情,在耳邊說了多少次也不管用。今天供養他一斤黃金,他無所謂;明天誹謗他兩句,也無所謂。並不是他修行非常好,已達到無利無害的境界,而是他的人格太差,就像海底石頭一樣沒有感覺,對他怎麼樣讚歎、怎麼樣譭謗,完全親怨平等。所以千萬不能讓這種人做事情,不然他口頭上說可以可以,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問題就出在他的心上面,什麼事情都成不了,這就是放逸所導致的過失。

當然,不觀察的時候,我們有時也會上當,覺得這種人對得失不斤斤計較,肯定內心境界很高,於是什麼事情都交給他,結果他全部推下去。因此,在選擇人的過程中,務必要注意這一點。

其實,《二規教言論》的教言非常殊勝,如果學校教育中有的話,對很多人的一生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惜的是,不要說世間,就連很多寺院的法師也不懂,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自己經常非常可憐。

少聞淺學無智者,急躁從事如湧潮,

隨心所欲亂身心,此乃放逸之過失。

有些人孤陋寡聞,沒有廣聞博學的知識,可是做起事來非常急躁,如海潮般一浪接著一浪,刻不容緩,心急得不得了。這也是放逸者的一種法相。

其實,做任何事都有個過程,倘若時間不充裕、前後沒有考慮清楚,就理不出什麼頭緒來,事情反而會弄得一團糟。這些人並不是有計劃、有安排,抓緊時間要把事情做完,而是手忙腳亂,急得沒有規律。比如說要修大經堂,他天天在旁邊催:快呀快呀,一個月必須把它建起來。那這有可能成功嗎?

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時,首先要慎重考慮前因後果,考慮完了以後,應該有頭緒、有次第、有安排地做下去。開頭怎麼樣精進,結尾也應如是精進。有些人剛開頭時特別激動,發心得不得了,沒過兩三天,三分鐘的熱情就消失了,甚至再過一段時間就偷跑了,這都是不懂二規的表現。假如懂得這一點,既然已經發心了,縱遇生命危險也不能退。而且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需要多長時間、需要什麼因緣、需要怎樣發心,必須要有籌畫安排,這才是智者的行為。

在座不論是出家人、在家人,今後肯定要在社會上做些事情。如果不懂這些規律,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功,別人看你非常可憐,你自己也會很受挫。以前上師如意寶對這些教言特別重視,所以他老人家弘法利生的事業非常圓滿,一切所作都是理性的、有智慧的,一般不會受到謠言誹謗,即使很多人暫時有不同的看法,但最終也不得不折服。所以大家理應學習這些知識,並在生活中儘量運用。有時候即便是一個偈頌,也對自己一生有極大的影響。

雖無舍財佈施心,不擅掌管自財食,

非空似空禁行者,此乃放逸之過失。

有些人沒有發起佈施之心,也沒有達到一地菩薩佈施圓滿的境界,但因為不擅於管理自己或三寶的財物,隨隨便便浪費,別人也認為他不執著這些,於是大肆享用、占盡便宜。還有些人本來沒有看破一切,但表面上好像證悟了現空雙運的境界一樣,什麼都不執著。這些均為放逸所生的過失。

不論是自己的財產,還是三寶的財產,在沒有證得龍猛菩薩那樣的境界 之前,最好不要說大話你拿就拿吧,沒有什麼,出去的時候也不關門。這不代表你的境界非常高,而是你的人格太差了,連自己的財產都管不好。

我們上師如意寶,沒有特殊必要的話,哪怕是一根哈達,也不會輕易送人或隨便浪費。當然,上師並不是執著這一根哈達,而是不願浪費信財,於是該收拾的就收拾,該處理的就處理,什麼都管理得井井有條。

有些人明明沒有任何境界,但看起來什麼都不執著,東西隨隨便便送人,根本管不好自己的財產。這樣到了一定時候,就像藏族的俗話所說,連狗的腸子裏都有他的財產。別人也覺得不用白不用,享用他的財產理所當然。所以沒有到一定境界之前,我們不要裝作看破者,應該如理如實地算帳管理,什麼都分得清清楚楚,在名言中也應當這樣做。

這個竅訣,很多道友恐怕不一定知道。我也發現你們有些人執著肯定沒有消失,但表面上看來什麼都不執著一樣,這說明人太差了。我自己也是如此,別人供養的有些東西,兩三天后全部爛了。我知道後非常傷心,並不是我修行好所以不執著,而是自己太差勁了,隨便浪費這些財產。西方人在外面用餐時,哪怕是吃剩的飯菜也全部打包,非常非常節省,這是很好的習慣。沒有必要什麼都看破了,什麼都無所謂,尤其是浪費三寶的財產,果報相當可怕,這也是放逸所導致的。

如果我們比較謹慎,就不會隨意糟蹋東西。有些部門的財產,大家還是要關心一下,能用的就把它用上,不能用的,看有沒有別人需要,如果有人需要,應該考慮怎麼樣給。這些事情還是值得注意!

慈悲心續未究竟,任諸怨敵恣意行,

眾前坦露自本性,此乃放逸之過失。

有些人的悲心並沒有究竟,不是像登地菩薩那樣將眾生看作兒子,但卻任敵人恣意妄行,怎麼樣害他罵他,他都規規矩矩的。他如果證悟了眾生與自己無二無別的境界,那敵人確實與父母沒什麼差別,這種行為是值得稱許。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人因為膽子太小,有些人修行太差了,有些人連基本的人矩都不懂,所以敵人加害的時候,他是:謝謝你老人家,今天給我加持加持。別人幫助他的時候,他也是:可以可以,怎麼都可以。這種人特別差,悲心沒有到量之前,敵人就是敵人,一定要怨親分明。在這個世間上,壞人特別多,好人也不少,但很多人可能分不清好人和壞人之間的差別。

還有些人經常將自己的貪心、嗔心及習氣毛病,在眾人面前暴露無遺,這也是愚者的一種表現。一般來講,人應該有隱蔽分,心裏所想的不一定非要說出來,所作所為也不一定非要在大眾前表演出來。但是有些愚者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有機會就極力宣揚,讓大家對他一覽無餘,這也是放逸所致的過失。因此,大家應該掌握分寸、知道取捨,這才是智者的行為!

好,今天講到這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主持人
麥彭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