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09/26 NPO  編輯部 報導

入菩薩行論

法王達賴喇嘛在北印度講法

說法前唱誦心經、回向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諸位札西德烈!我們為什麼要去除三障諸煩惱?為什麼要世世常行菩薩道?因為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啊!如果隨著煩惱而轉,我相信每個人都想要自在的隨心所欲地獲得快樂,而不想痛苦。可是明明想要離苦得樂的同時,卻又不知什麼是正確的快樂之因?或是輕視這個快樂之因,而不去追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被煩惱所操控了,沒有真正的快樂可言了。所以「願消三障諸煩惱」就是把真正傷害我們,奪走我們安樂的仇敵,把它趕走,把它去除。

    去除煩惱之後說到「世世常行菩薩道」為什麼呢?因為把逆緣(不好的違緣煩惱)給斷除之後,我們將成辦順緣。順緣即是圓滿自他二利的菩薩行、菩薩道。

    例如聲聞和獨覺羅漢,他們早就斷除了三毒煩惱,可是卻墮落於寂靜的執著,並無法圓滿一切功德。為了圓滿一切功德,唯一的途徑就是行菩薩行,走菩薩道。能成辦自他二利的主要來源是修學菩提心,就能如同<<入行論>>中所說:乃至有虛空,盡除眾生苦。此偈頌文內容,自己就能實踐了。當自己把回向文內容付諸實踐時,自他二利就能成辦了。

    如是我們說到「願消三障諸煩惱」及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功德獲得圓滿而說 「世世常行菩薩道」,為什麼要宣說這句回向文呢?就是這兩句已經意味著緣起的意思了。也就是一切痛苦和快樂只要能夠改變的或是只要會改變的性質,一定有他的因緣。有同類因而產生,因此我們不想痛苦,就要把苦因拿掉(三毒煩惱),因為我們想要快樂,而且此快樂是究竟的(自他圓滿),所以我們要行菩薩道、持菩提心。

平時我們唸心經時「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世一切諸佛的果位是從哪裡而得的呢?是從智慧到彼岸而得,智慧到彼岸是三世諸佛能成辦圓滿果位的最主要因緣,此句也是顯示因果的緣起。

    心經的咒語「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堤薩婆訶」此句是能夠成辦一切遍智的因緣,就是將近快要成佛的金剛玉呬,即能直接獲得一切遍智的因緣(成佛的正因)可是獲得金剛玉呬之前,必須要累積很多的因緣,這夜是心經裡說的「揭諦揭諦」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為了獲得金剛玉呬之前還有很多因原存在著,以大勝的論點而言,我們說到十地、或是五道,也就是說一切因緣本身也是之前有依賴著另一個因緣才有辦法形成的。

    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什麼是「智慧到彼岸」呢?智慧到彼岸就是現證諸法究竟性質的智慧,但是必須要有菩提心所攝持的現證空性智慧,這個就是智慧到彼岸的意思!這個現證空性智慧的所執境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空性或是法性,心經中「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相味觸法…亦無老死盡」等等,說到諸法的名相,這一切都並不是有真實性的,之前「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因為我們平常所接觸的境就是色受想有關,所以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是我們平常所直接接觸的,我們平常接觸這些境的時候,會感覺是從他的一個性質所有,其實不然!他並不是由他的究竟性而有的話,由五蘊而安立的”我”也並非是由真實性而有,等於就是說到法性和空性,如是的快樂和痛苦,一切都是由因緣而生的緣故,所以因果的緣起是所有內道的宗義者都異口同聲所主張的見解,因此佛陀在初轉法輪時說到四聖諦,說到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想痛苦的緣故,痛苦要拿掉,遠離痛苦的方法不是透由迴向發願,痛苦就能自然消失嗎?這是沒辦法的。如何讓自己遠離痛苦呢?自己心相續上促成痛苦的因緣把它拿掉,痛苦才能真正消滅,所以佛說要認識痛苦,也和我們說了痛苦是從哪裡而來,那是由集諦而來,那集諦是否可消滅呢?於是說了滅諦,那是可以消滅的,究竟永恆的安樂並不是一種快樂的感受而已,而是自在的把所有痛苦的因緣拿掉的當下,叫做究竟永恆的安樂了。

所以這滅諦是什麼呢?是某一種手段的內容,透過一個正對治去對除之後,內心上的空性,清淨心上的空性叫做滅諦。滅諦本身是無為法,不是由因緣而來的,可是滅諦具有斷除某種手段遮法的功能(功德),為了能獲得功德緣故,首先必須要由對治力升起斷除所遮法(煩惱),因此這種正對治,我們稱為道諦。所以滅諦要生起時,必須依賴道諦而有,因此這整個因果緣起是佛法最主要的綱要,也是最主要的內涵。由因果緣起的架構建立佛法的理論,這也是佛在第一次轉法輪時所講的四聖諦內容。所以佛並沒有跟我們說,你們透由迴向或祈求說,你們不要痛苦,佛就不給你們痛苦,佛沒有這樣說喔!佛是說,如果你們不要想痛苦的話,你們必須要知苦、斷集、成滅及修道這四諦。

 

佛陀所說的四聖諦內容,剛好就是之前發願文「願消三障諸煩惱」的主要內容。之後心經的內容就是配合「世世常行菩薩道」做解釋,四聖諦內容就是大小乘共同一切乘的基礎。

    佛陀開始說四聖諦,以三種方式詮釋,首先以四聖諦的法性,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痛苦(知苦)--苦諦,還要知道痛苦的因緣這個集諦,然後去斷除集,斷集後要相信有沒有滅諦可成辦呢?去證滅滅諦從何而來呢於是說了修道。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這四諦說明四諦法性的詮釋方法。

    四諦作用的詮釋是知苦、斷集、證滅和修道。由四諦的作用之後會產生怎樣的果實呢?就是知苦不可得知、斷集不可得斷、證滅不可得證和修道不可得修。為什麼呢?既然你知道痛苦了,而且也如此對治苦因,把痛苦都拿掉,那你自心上就沒有其他的痛苦可以體證!因為你已經沒有了痛苦,所以知苦不可得知。斷集不可得斷就是當你把所有痛苦因緣斷除,集諦完全消滅,也就沒有集諦再產生,所以斷集不可得斷。當你已圓滿一切滅功德之後,就沒有新的滅功德可證了,所以證滅不可得證。同理,修道不可得修。所以佛陀在詮釋四聖諦的內容時,是以四諦的法性、作用和果實來詮釋(基、道、果的方法)

    因為四聖諦的法性屬於基,與根的部份,即是吻合實際的狀況,我們在此可用肉眼看到苦諦是存在的,因為有痛苦嘛!不想要痛苦的感受是存在的,所以是與實際吻合的。同樣的,形成苦諦的煩惱,我們可以去體驗他,看到他,也可以證明這與實際是吻合的,這是基!但是如何證明滅諦與道諦是與實際吻合的?很難!因為我們現在獲滅諦和獲道諦。要如何證明呢?其實佛陀在解釋滅諦的內容是因為諸法無有自性,因為法性原本清淨,所以這種煩惱是暫時性的,是以此方式來解釋滅諦的功德。我們就要去觀察什麼叫做諸法究竟性質?什麼叫做原本法性是清淨的?這內容直得我們去探討,什麼是真實性?什麼是空性?再一部經中曾說:無論如來是否來到這世間,法性是永遠存在的。諸法的無真實性,空性是永遠存在著,空性的內容透由聞、思、修,反覆地去觀察,去體證它之後,去了解空性的智慧,這就屬於道諦了。由道諦徹底斷除對法性的顛倒執著,或法性的錯誤執著,我們就獲得滅諦了。

    佛陀說到知苦,了解痛苦。斷集,講知苦時什麼是苦諦的性質?一般講痛苦感受的話,這是最淺的,最容易了解痛苦的性質,我們稱為苦苦。可是是人卻認為的快樂感受,這種感受雖是快樂的,不是痛苦的,佛陀卻告訴我們這也是痛苦啊!世間安樂、享受也是痛苦的性質,這就是壞苦。最主要了解痛苦是什麼呢?是行苦。如同<<釋量論>>所說,只要是由煩惱所生,由煩惱的因緣所成,將來會持續讓我們生起煩惱的五蘊,這就是行苦。也就是說,只要被煩惱操控之後,就不可能會有真正的安樂可言,這就是行苦。如果我們所認知的痛苦只是一般世間的痛苦感受的話,那不需要刻意去學習啊,就連畜牲到也會自然的了解。可是佛陀強調要我們去了解的痛苦是什麼呢?世人謂之的快樂感受,他不只是痛苦之外,只要是煩惱所造成的,被煩惱所操控的這些都是痛苦。雖然說業力會形成痛苦。可是業力是如何形成的?也是由煩惱所造作的!當有煩惱存在,我們就沒有快樂的一天。所以要把煩惱視為仇敵來去做對治,這就是「知苦」的用意了。 

弟子智淨  恭書 宣法分享  

藏傳佛教慈悲林寺學佛院





主持人
達賴喇嘛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