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天宮三教教主--釋迦牟尼佛

日期:2009/1/24 10:25 Buddha dharma NPO

有人說行天宮屬於道教,有人說行天宮屬於佛教,很多人弄不清楚行天宮的宗教屬性。事實上,行天宮是屬於儒道釋合一的民間信仰,北投分宮玉皇殿的左次間,即恭奉有三教教主: 至聖先師孔子、太上老君和釋迦牟尼佛。

清․傅金銓在其所著《心學》中,對於三教的心性修養,有十分精闢的簡述,「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教雖分三,理無二致」,而三教的終極境界分別為:儒曰成聖、道曰成仙、釋曰成佛。

行天宮傳承三教聖賢義理,融合了 儒家的倫理、道教的科儀和佛教的慈悲,圓滿了民間廣大信眾的宗教需求。並致力於宣講「問心敬神」的正信理念,以期革除迷信,挽回世道人心於正軌。

-----------------------------------

行天宮緣起




 

行天宮包括:台北本宮、三峽分宮及北投分宮,以修心道場自許。三十餘年來,宣揚正信理念,以道德教化及社會關懷為依歸,力行宗教、文化、教育、醫療、慈善五大志業。企盼淨化人心,共創溫馨祥和社會,以不辜負玄空師父當年的苦心擘畫。
  創立行天堂、行修堂
民國三十二年,空真子師父(郭得進居士)及眾師兄弟,於台北城永樂町(今延平區迪化街)設立「行天堂」,恭奉 關聖帝君。當年,玄空師父得三兄黃新火居士引介,深切領悟《列聖寶經合冊》真諦,遂與「行天堂」 關聖帝君結緣。

民國三十四年,三峽白雞海山二坑煤礦附近瘧疾肆虐,玄空師父慈悲發心為地方請命,遂得 關聖帝君聖允,於辦公室闢一靜室,創設「行修堂」。不久疫情趨緩,遠近信眾無不叩恩感謝,信仰日堅。
  關帝廟行天宮、關帝廟行修宮
民國三十八年,玄空師父捐資購買「慶善堂」,舊屋新用,行天堂遷錫進駐, 聖賜「關帝廟行天宮」,此即為昔日信眾所熟知的「九台街恩主公廟」,位於今台北市中山區新興國中附近,由空真子師父擔任第一任住持。

------------------------------------------------

‧自覺覺他覺性圓滿-釋迦牟尼佛傳略‧
  菩提樹下成道
西元前五六五年四月八日,誕生於迦毗羅衛城,父淨飯王、母摩耶夫人。佛陀本名悉達多,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賢人。  

十六歲娶妻耶輸陀羅,育一子羅(日侯)羅。由於深感生老病死無常之苦,遂有捨俗出家求解脫的決心。二十九歲時,有一天深夜潛出宮殿,四處探訪名師,並在苦行林中修苦行,結果六年間皆無所獲。乃走到尼連禪河沐浴,得牧羊女供養乳糜,然後走到菩提伽耶菩提樹下端身正念,誓願說:「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是身,終不起此座。」經過四十九天,在十二月八日黎明目睹明星而開悟,被尊為佛陀,意譯為自覺、覺他、覺性圓滿。

  遊化四方轉法輪

佛陀成道後,走到鹿野苑初轉法輪,以「四聖諦」的義理度化五比丘。此後組織僧團、成立精舍,遊化印度四十五年,上至王侯貴族、下至乞丐貧女莫不攝受,打破了印度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可謂是社會改革家。八十歲那年的二月十五日,在拘尸那羅般涅槃,遺蛻火化後舍利子分八份,由各國建塔奉祀。
  
四聖諦
人生因造作諸惡業,所以不能超脫出欲界、色界、無色界,在三界中生死輪迴不已。四聖諦即四種真理,苦和集說明生命的流轉,滅和道說明生命的還滅。

苦聖諦 人生是不完美的,有生、老、病、死等生理之苦,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人際關係之苦,有五蘊熾盛的身心之苦。

集聖諦 人生的不完美有其原因,即人生有許多煩惱,如貪、瞋、癡、慢、疑、惡等六大根本煩惱。煩惱推動我們的身口意,去造作種種業。

滅聖諦 人生的不完美是可以消除的,止息煩惱即是涅槃。

道聖諦 消除人生的不完美有其方法,如「八正道」即是合乎戒、定、慧三學的一種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方式,正當的見聞、正當的思考、正當的語言、正當的行為、正當的職業、正當的努力、正當的心念、正當的禪定。





主持人
行天宮


日在天上 心在人中 - 四大正信理念
三教教主傳略-釋迦牟尼佛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