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9/25 09:00:04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觀莊嚴論總義講記 第七課

華智仁波切

索達吉堪布 譯

祈禱本師釋迦牟尼佛:

釀吉欽布奏旦涅咪揚 大悲攝受具諍濁世刹

宗內門蘭欽波鄂嘉達 爾後發下五百廣大願

巴嘎達鄂燦吐謝莫到 贊如白蓮聞名不退轉

敦巴特吉堅拉夏擦漏 恭敬頂禮本師大悲尊

祈禱上師法王如意寶:

涅慶日俄再愛香克思 自大聖境五臺山

加華頭吉新拉意拉悶 文殊加持入心間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禱晉美彭措足

共機多巴破瓦新吉羅 證悟意傳求加持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七課

還有,因為任何外境都不可成立,所以,內心不執著於任何法,就是“無住(加行)”的含義;不執著於任何法這種極其殊勝的瑜伽,就是所謂的“無行加行”。

無住加行和無行加行是《現觀莊嚴論》的最根本修法,雖然《般若經》的修法極多,但歸納起來就是無住加行和無行加行。所以,這兩個修法非常關鍵。對於所取外境,以微塵和刹那進行觀察時都不成立,因此無所取之法,這就是無住加行;從有境方面,心識不緣任何邊,沒有任何執著和相狀,這種最殊勝的瑜伽就是無行加行。

所謂的“無修而修”,與此也是同一個要點。

相關大乘經典中說:無見是最殊勝之見,無修是最殊勝之修,無行是最殊勝之行,無得是最殊勝之果。這些教言詮釋的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的修法。對外境沒有執著,對有境也沒有執著,能取、所取皆消於法界,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多的究竟含義,也是《現觀》的修行要訣。

表面看來,似乎《現觀莊嚴論》無可修,但其實是“無修而修”。我們以中觀理抉擇萬法無任何實體,乃至心識也不存在任何體相,通達此理,並于如是境界自然安住,這就是《現觀莊嚴論》的修行,也是中觀的修行。而大圓滿、大手印等最高修行,也包括其中。

正如《經莊嚴論》所雲:“無有諸修見,許為極勝修。”

了達沒有任何所修之法,可承許此為最殊勝之修法。

由此可見,修持般若波羅蜜多之義的究竟正行,也不過如此而已,因此,我們必須以該要義徹底斷除增益。

所以,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的究竟正行,就是無住加行和無行加行。這兩種加行,盡可包括廣、中、略般若之含義。般若經函的數量極多,但歸納起來,就是對境不成立、有境不存在。能在如此境界中長期修持,就是通達般若波羅蜜多者。般若波羅蜜多之義,也僅此而已。

作為修行人,對般若波羅蜜多有懷疑、增益或邪見,一定要聞思修行中觀才能斷除。否則,很多人不聞思,直接要參禪或安住空性,這非常困難。未以理證引生定解或智慧,要安住也只是住于單空,真正的禪或與妙力雙運的空性境界難以現前。

如今講禪的人多,但作為禪者,自己先要通達般若法門。如果對佛陀的二轉*輪有長期的聞思,尤其通達了《中觀根本慧論》、《中觀四百論》、《入中論》等論典,並斷除一切懷疑,那時候你參禪修般若,應該大有希望。否則,只是學過一些哲學、簡單的唯識,也看過一些空性的詞句,甚至講得也是頭頭是道,但自己從未享受過禪的味道——空性妙力,講也如同盲人摸象,沒有多大意義與價值。

如果把此等要義視為附帶之義,僅僅依靠論典的個別詞句,而將毫無意義的眾多冗詞說得天花亂墜,則是徹頭徹尾的截斷甚深大義之法緣。

以無住加行和無行加行修持般若,是最甚深的要義。如果把它當作附帶意義,僅依個別詞句或辯論之理,以各種繁雜之詞闡述,即使講得天花亂墜,但實際已截斷甚深般若的法緣。

眼下確實有這種情形,有些人宣揚禪文化,把禪用在喝茶、繪畫,甚至醫療、保險上,很多方面用禪的文化來附會。禪與茶,禪與畫,真正通達禪的人,這樣結合也許有意義,但一般來講,禪是般若波羅蜜多,並不是普洱茶的蒸汽。所以我覺得,很多人把禪用得太廣,甚至不著邊際了,但也許是我不懂禪。當然,如果是證悟者,喝茶、上廁所等任何事情都可以現為禪的妙用,但對未證悟者來講,認為吃肉就是禪的行為,這一點我接受不了。當然,我接受不了的,不一定不如法。

所以,最關鍵的是通達現空雙運。這一空性理不應停在口頭上,口頭上誰都會說。稍微有點學歷,先看一遍,然後找幾個教證,講一講很容易。但是佛法要證,不是憑口說,空口裏說空話沒有意義。最關鍵的,是要依教證、理證通達,再依實修獲得體驗,那時候,說也好、不說也好,實際已通達釋迦牟尼佛的甚深教言,已品嘗佛法的甘露妙味。從此以後,你說的教言才對別人直接有利。所以,麥彭仁波切的竅訣中說:我們學般若,文字不重要,最關鍵的是通達竅訣、總結要訣。

如果不會總結要訣,想對《現觀》的諸多文字一一修習,是不可能的。而這部《修行次第略說》其實就是歸集所有般若修法的竅訣,能通達此論,對《現觀》的含義、實際修持以及因修持而有的心靈成長,應該會有所瞭解。

因此,成千上萬的印藏諸大智者與成就者的所有論典以及修行教言中,也將(所有內容)歸結到“無執”這一精要之上。

所以,成千上萬的印藏大德、大成就者的所有論典和竅訣中所說的內容,都可以歸結到“無有執著”這一精要上。看一看印藏大德們遺留的教言,不論是般若還是密法,最終都歸結到無有能取所取;而漢傳佛教等大成就者的教言中,除了離執、無相的要訣外,也別無其他。這就是不二法門、般若法門、無相法門。

對這個道理,有些人已經通達,並且超越了生死輪回。而有些人只會重複,佛陀、諸位聖者和高僧大德們這樣講,也跟著這樣講。就像鸚鵡學舌,有人說“嗡阿 巴匝納德”,鸚鵡也學著說“嗡阿 巴匝納德”。所以,不通達般若的人,只是重複而已。

總之,無執、無相是所有教言和竅訣的歸集之處。

如果能夠通達這種如同“百川歸一流”的攝集之方,就不會再僅僅因佛法術語的不同而將其執為相違,進而以貪嗔之念加以破立,反而會因為對所有宗派生起了誠摯的定解與信念而感到無比歡喜。

在般若空性的本體上,所有道理一味一體,就像百川匯海一樣一切修道殊途同歸。雖然使用的是不同竅訣、不同文字,但實際是彼此貫通、融為一體的,能通達這個道理,就不會因為佛法術語的不同而執為相違。

比如顯宗說空性、禪的妙力,而密宗說現空雙運、樂空雙運,對通達者來講,這些不同名稱不會引發邪見:雙運是不是黑白繩子搓在一起,有執著相?空性是不是單空……在他們面前,印、藏、漢高僧大德的竅訣是一味的,雖因不同民族習慣而有不同術語,以及因佛教融合、文化交匯而出現不同說法,但對他們的成就都毫無影響。

現在個別人不實修,就靠分別念破立。僅僅看了一些文字、光碟,有些粗淺的研究,自己還滿肚子懷疑和矛盾,言論中卻充斥著邪見:這個宗派不對,那個宗派不對,藏傳佛教不對,淨土宗不對,華嚴宗也不對……這就是孤陋寡聞的表現。現空雙運的佛法精華未融入相續,不同就成了衝突和矛盾,善巧的辨別也成了針鋒相對的抵觸法,由於不能圓融一味,便對自方生貪,對他方生嗔,並以分別妄念進行破立。

如果我們通達了現空雙運,通達了無執的竅訣,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會對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所有清淨宗派從心坎深處生起清淨心、信心和定解。我們要為有這樣的境界而無比歡喜,因為對所有大德都能觀清淨心,對佛陀所傳、不斷有成就者出現的所有宗派都能生信心,這說明正法已融入相續,再也不會依正法造惡業,墮入三惡趣。

這就是我們通過聞思般若波羅蜜多所取得的收益。

當我們不因不同術語而誹謗佛法,且對各教派的大德及甚深教法生起信心的時候,就是在聞思般若上有了收穫。現在有些人越聞思傲慢心越重,有一點世間學問就特別傲慢,認為很了不起。這種行為不好!所以我們要像華智仁波切《大圓滿前行》講的那樣:修行越來越好,自己的心也越來越調柔。

這樣一來,再也不會說“因為一切萬法皆為空性,所以不存在任何修持”,從而因墮入斷見而住於平庸。

聞思般若有了收穫,見解純正了,此時根本不會說:因為萬法是空性,所以不需要修持,不需要積累資糧,不需要上供下施,不用作任何善事……而如果持了這種斷見,其實也正說明他還不瞭解般若。因為智者知道:雖然一切萬法在勝義中是空性,無可耽著;但在世俗中如幻如夢的緣起顯現卻也無欺存在,造惡業、善業,必定會成熟它的苦樂果報。如蓮花生大士所說:“是故見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較粉細。”大家應該以此竅訣約束自相續。

所以,修行境界越高,越會重視因果;而一無所學、一無所證者,口頭上空話說得大,行持上卻肆無忌憚地踐踏因果。

如果能夠通達“在勝義中,以外境與有境所表示的一切萬法之自性離戲無生、超離思維”的道理,則不會受制於對任何法的耽執。

如《中論》等般若法門所抉擇的那樣,在勝義中,以境和有境所表示的一切萬法遠離四邊八戲、無生無滅、超離一切語言與分別,包括涅槃在內毫無實有堪忍之法。通達此理,不論清淨法還是染汙法,不會有任何耽執,不會受任何束縛。所以我們要通達空性,不通達空性,就難以真實地引導眾生。就像有些法師,因為對空性理解不深,所以在講經說法的過程中,對種種根基全都施以人天乘的引導,這樣意義不是很大。

在如同幻化的世俗名言中,以加行發心、正行無緣、結行回向三者所攝持的,下自有為法無常開始,上至佛相為止的所有諸相,都以無修的方式進行修習,並令其在自相續中生起,便是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空性的無上妙法。

以勝義智慧觀察時,整個世間沒有微塵許不空之法,透過這種空性智慧的攝持,在後得如夢如幻的世俗中,依靠三殊勝而修持:首先發無上菩提心,中間是無有任何耽著的正行無緣,最後把善根回向於天邊無際一切眾生。所修的法,從一百七十三相的第一相——無常開始,痛苦、無我、空性……一直到佛的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相,全部以無所修的方式而修持。這種境界,並不是理論上說說,應該讓它在自相續中完全生起來。這就是修持般若波羅蜜多空性最殊勝的無上妙法。

也許有人認為般若波羅蜜多的修法很遙遠,其實也不是這樣。以修無常為例,就像《大圓滿前行》所講的,我們先觀察外器世界的生住壞滅,再觀察內有情世界的生老病死,可以緣種種現象而修。所以,萬法無常的道理誰都能修。但不像小乘或世間修法,大乘修法要具足三殊勝。如果具足三殊勝,再以勝義中一切不緣、遠離四邊八戲的智慧攝持而修,就屬於《現觀莊嚴論》的修法了。

不像金剛薩埵或阿彌陀佛修法,《現觀莊嚴論》沒有單獨修法,但在修任何法時,都能用這個修法來修持。比如念修金剛薩埵,在觀修過程中,要知道金剛薩埵和自己都非實有,是遠離四邊八戲的本體,這是勝義修法。在念修的同時,不單單為自己,而是發心清淨天邊無際一切眾生的罪障,這是發心殊勝;心不耽執世間,儘量專注於所緣境界而修,這是正行無緣;所修善根回向于所有眾生,這是回向殊勝。這個完整修法,就是《現觀莊嚴論》的修法。

《現觀莊嚴論》的一百七十三相,都是以這種方式而修。壽命無常、有漏皆苦……乃至每一個加行相,都應以勝義中遠離四邊八戲、世俗中不離三殊勝的方式而修,這是非常關鍵的!這樣的竅訣,在世間的高等學校確實得不到。我看到一本書,說有“哈佛大學學不到的人生真理”,但我翻了一下,發現這種“人生真理”連小學都有。所以,只有佛法最稀有,而《現觀莊嚴論》的竅訣更不是隨處可得,一定要珍惜並實地修持!

否則,單單參禪,是小乘修法還是大乘修法,或者是世間修法,我們分不清楚。也許有人覺得這樣安住很舒服,但這並不是解脫之因,只是歡喜斷除分別念、閉眼坐著,這是世間法;如果你為了從輪回苦海中解脫而參禪,這是小乘修法;參禪時,先發心利益一切眾生,出定時也將善根回向一切眾生,這才算大乘修法。

很多人參禪,包括藏傳佛教有些人的修行,前後什麼都沒有,只是這樣安住。這是不行的!前面要有皈依、發心,後面要有回向,而且都要涉及利益眾生和佛果,這是兩個關鍵,不能忽略。否則,修法的功德和品質就變了。5·12汶川大地震以後,很多佛教徒在修無常和慈悲。但光是想一想:“那麼多眾生死了,很可憐!”然後念“嗡瑪呢巴美吽”,這不一定是大乘修法。見了可憐眾生念幾句“嗡瑪呢巴美吽”,這沒有什麼;如果是為這些眾生為主的一切眾生成佛而修無常、觀大悲,並在收座時把善根普皆回向,這才是完整的大乘修法。

當然,善根回向以後,如果執著“我念了一萬遍觀音心咒”,它是根深蒂固的、永遠不毀壞……也不行,因為任何善根都現而無自性,勝義中遠離四邊八戲。而只有以這種智慧攝持而修,才是《現觀莊嚴論》的修行。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