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11/13 10:01:44
學習次第 : 進階

般若攝頌釋 第二十三課

思考題

1.既然三世諸佛皆依般若而生,那我們應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般若?請結合上師的教言說明。

2.在學完令知輪涅基之理這一科判後,相信大家一定對現證二諦一體的境界和本來如是存在的真如法性產生了強烈的希求心,既然如此,你打算以什麼方式來現證它?

3.為什麼佛陀能盡除眾苦三惡趣而永無眾生之想?這對我們有何啟發?請以喻義結合的方式闡述佛陀依靠般若折服非道與指示正道之理,也談談自己應如何實踐這一真理。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繼續學習《般若攝頌》,其中講加行之作用。

壬四(加行之作用)分二:一、生自子之作用;二、令自子行功德之作用。

癸一、生自子之作用:

本科判是說,般若相當於母親,就像世間的母親可以生兒子那樣,般若空性能產生諸佛。在《現觀莊嚴論釋》和其他論典中,佛陀叫自子,其意是說,佛陀是佛母空性的兒子。

過去十方及未來,世間怙主由此生。

有些人這樣提出問題:既然你們講般若是一切諸佛之母,那請問為什麼它是諸佛之母?或者說,為什麼它有佛母這一名稱?我們可以這樣回答:在世間當中,母親生下孩子並讓其成家立業,這是母親的責任。所以,只要一個女人做這些事情,人們就會稱她是某某人的母親。同樣的道理,不管是過去無數劫中的佛陀,還是現在正在十方刹土中轉妙*輪的如來,或者是未來將在各個世界轉*輪的正等覺,他們全都出生於般若,所以般若堪為三世諸佛之母。《大品般若經》亦雲(1)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出生諸佛。因為三世一切如來皆依般若空性而來,所以,若沒有般若空性,或者說不可能證得這樣的境界,那諸佛也絕對不會有。我們之所以講般若法本乃至般若空性的意義極為殊勝,其原因也在這裏。

所以,在以後修道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懂得:般若是一切諸佛的來源,它比佛像還重要。這一點,以前沒有學過般若法門的人也不一定懂,但現在通過學習這樣的經文就要明白。因此在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恭敬、供養、讀誦般若經,哪怕在一月乃至一年中讀一遍,其功德也不可思議。當然,平時隨身攜帶般若經函,或將其安放在自己居住的地方,這都是對般若恭敬的行為。而我們對般若越來越恭敬,就能越快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

藏傳佛教非常重視學習般若,很多高僧大德都認為:沒有學習中觀,對佛教的深奧意義就不可能真實通達。所以入佛學院後,上師們都會要求:所有學員必須學習中觀。的確,學習中觀對密法的實修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曾經講過,無垢光尊者在《七寶藏》中經常引用很多教證說:現在是末法時代,即使修大圓滿本來清淨,也應該對中觀的無生法門有著堅信或生起定解。麥彭仁波切也說(2):要通達大圓滿,一定需要離戲中觀的見解,也即對中觀空性見應探索究竟。因此,在因地或道位時,學習這樣的般若法門就很重要。

作為修行人,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如果對空性法門有所認識,對世間的貪執就會淡薄,也不會強烈執著世間八法。當然,肉眼看不到的佛菩薩的加持,以及受持般若的不可思議功德,唯有依靠經論的教證來了知。所以,我們如今能值遇這麼殊勝的法門,的確非常幸運。雖然在修行或實修過程中,會違緣重重、煩惱深重,也即有許多痛苦、障礙,但依靠多生累劫的因緣和福報,即生中已經值遇了如醍醐般殊勝的大乘空性法門,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歡喜心,這非常重要!

如果始終處於患得患失、忐忑不安的狀態中,經常覺得修行不成功、生活不成功,一直在不成功的心態中度日子,那就不合理。雖然有時反觀,會發現自相續有眾多煩惱,自己也極其慚愧,但現在無數人都沒有做有意義的事,所以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我們已經值遇了佛法。也即不管怎麼樣,我們已將或多或少的時間用在利益眾生的發心上,或修學佛法方面,所以極為難得。對我來講,每天這一堂課是我生存的實在意義。對你們來講,不管是現場聽課的道友,還是聽Mp3或看光碟的佛友,真正懂得般若的功德,就是人生的價值。雖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活在人間對自他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但若每天發願,讓自己的心在佛法大海中游泳一會兒,那很多分別念都會頓然消失,許多雜念、妄想也會停止,而這也極為難得。

癸二(令自子行功德之作用)分三:一、令知輪涅基之理;二、令行遍智果之事業;三、令行滅二邊道之理。

子一(令知輪涅基之理)分二:一、依靠般若而知世間二諦;二、由證悟真如而得名。

醜一、依靠般若而知世間二諦:

示世諸佛能生母,示余有情之心行。

世間羅漢之真如,緣覺佛子之真如,

離實非他一真如,如來徹知智慧度。

這裏是說,依靠般若波羅蜜多能了知二諦。怎麼了知呢?比如一位世間的母親,她生了四個孩子,對孩子的生活、學問及工作她都很關心,所以所有情況都瞭若指掌,雖然他們在學問、年齡等方面存在著差異。當然,這是以世間事來做比喻,所以喻義之間會存在著差異。在《大圓滿虛幻休息》和《大圓滿心性休息》中也講,比喻和意義兩者完全相同,這也不可能。其實就像因明所講的一樣,某些地方相同,就可以做比喻。這裏也是同樣,既然如來是般若佛母之子,那他依靠般若空性就能了知基道果或蘊界處所攝的世間一切萬法;而沒有依靠這樣的般若,就不可能了知。這是從智慧的角度來講的。從大悲的角度來講則是:儘管有無量無邊的眾生,但佛陀依靠智慧波羅蜜多,每一眾生的心理狀況,即煩惱和智慧所攝的無量無邊的法全都能清晰了知;如果這些眾生依靠佛的指示或般若波羅蜜多而修行,他們也能完全通達。也就是說,佛依靠般若能完全通達所知對境的眾生與萬法,當然這是從世俗的角度來講的。

從勝義的角度來講,佛依靠般若波羅蜜多,對世間遠離一切貪欲及證悟人無我的阿羅漢、通達人無我和少部分法無我的獨覺、通達大部分法無我的佛子菩薩所證悟的真如空性全部能瞭解。還有,世間一切萬法遠離一體他體,這樣的真如也能了知。而這就是所謂的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說,佛依般若智慧,所有四聖者:聲聞、緣覺、菩薩、佛陀所證悟的空性完全能了知,而這就是真正勝義的境界。

為什麼佛陀通通了知呢?其實,這就是有了般若空性的原因。如果沒有般若空性,佛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境界。這相當於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如果沒有大學,如今的才能和智慧也不可能有。所以他們常說:某某大學是我的母校。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他們的智慧來源於此,所以要用母親來比喻。由此我們也可了知,諸佛之所以能通達世俗勝義的一切萬法,就是因為有般若。

麥彭仁波切在《解義慧劍》中說:精通二諦理,見二諦融義。而當勝義諦和世俗諦融為一體時,也不可能用語言來描述。雖然我在這裏裝模作樣地說,但真正心的本性或萬法的實相,唯是遠離言詞、思維的境界,這從自古以來很多大德的開悟偈或悟道歌中也能了知。雖然二諦完全融為一體的境界,並非分別念的對境,但我們還要宣說,這也很有必要。

以前,野翁禪師將衣缽交付給無趣禪師時說了一個偈子,這是開悟後的偈頌,也是傳法,就像密宗中的持明表示傳或補特伽羅耳傳一樣。他說: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表面上看來全是非非非,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尤其是不懂佛法的人會認為:這麼多的非到底是什麼意思啊?對在座的道友來講,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因為以前學《中觀四百論》時,其中也有一些相似的偈頌。當然這也可以說明,二諦融為一體的境界很難用語言來宣說,但確實有這樣一種證悟境界。

以前,世愚禪師聽人念《證道歌》(3)不除妄想不求真一句時恍然大悟。他在離開世間時,也以偈頌的方式將自己所證悟的勝義和世俗二諦圓融的境界留在了人間,偈為:生本不生,滅本不滅,撒手便行,一天明月。這首偈頌描繪出了禪師所證悟的如明月般的禪宗境界,即:生本來沒有生,滅本來沒有滅,我今撒手便行,處處一天明月。雖然這些境界我們也可用語言文字來宣說,但若沒有徹底聞思中觀,恐怕裏面的甚深意義就不一定能了知。若長期對中觀或般若法門有信心,自己也認真聞思過,雖然尚未如實證悟聖者所講的境界,但自己讀誦、思維時,也會有一些了悟。

醜二、由證悟真如而得名:

本科判的意思是說:為什麼叫如來呢?這是因為佛陀已經證悟真如,所以才獲得了這樣的名稱。

遍知住世或涅槃,無過法性法空住,

菩薩隨證此真如,故於佛賜如來名。

無論通達萬法真如的諸佛安住在娑婆世界之類的世間當中宣說佛法,還是為了眾生了達無常之理而在眾生前示現涅槃,諸法本體的無垢空性,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它永遠不會改變,而且誰也無法改變它;就像虛空的本體沒有未來、現在、過去之分,而常恒不變地存在著一樣。關於一切諸法的本體如如不動地存在著,無垢光尊者曾引用《大般若經》的教證說: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諸法,常無變易。意思是說,佛陀出世也好、不出世也好,一切諸法的空性本體都沒有變易、遷變。其他經中也說:一切諸法的法性是本來而安住。

有些人認為:佛陀沒有出世之前,諸法的本體不是空性,只是在佛陀創造了這樣的空性法門後,萬法的本體才變成了空性。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佛陀只不過在無量無邊愚癡眾生根本不知道諸法的本體時,才把真理告訴了我們。所以大家一定要牢記佛陀在這裏對迷惑眾生的開導。

而菩薩也以智慧隨證一切諸法本來如是存在的真如空性,當完全通達萬法本性,也即大徹大悟時,才對佛陀賜予如來的名稱。為什麼叫如來呢?因為諸法的本體是如如不動的如是空性,而佛陀已經通過精勤修行到達這種境界,所以稱為如來。《大智度論》雲:如實道來故,名為如來。可見,只要到達如實之道,或對此道已經完全了達,就可以叫如來。其實,真正的如來並沒有來和去的執著。《金剛經》雲: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虛雲老和尚在開悟時也說: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意思是說,就像到了春天時花香四溢、處處秀麗一樣,現前究竟證悟時,山河大地全都是如來。

大家也清楚,在修法王的上師瑜伽或祈禱蓮花生大士的後得,皆應把所有聲音等顯現當作上師的幻化與加持。而真正有一些修證或修行比較好的人,眼睛所看到的所有景象,皆會觀為上師的幻變;心裏產生的貪心、嗔心等煩惱,也會看作是上師智慧妙力的遊舞;一切病痛也會當作是上師賜予的加持……若能如此觀想,一切違緣都將消於法界。堪布阿瓊也講:出現違緣、痛苦時,要想這是上師加持讓我消除業障,乃至有吃有穿、無吃無穿,心情快樂、心情痛苦等,都要觀想是上師的加持。但有些人說:上師!您千萬不要批評我,我好好地幹,您如果批評,從那時起我就不發心了。其實,對待批評與不批評根本不能如此取捨。不僅如此,就是任何一種外在的顯現,比如大街上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車馬、人流等,這些全部是佛陀的幻化。如果能安住在這樣的境界中,那就無比善妙。

以前寧瑪派的很多寺院,在每一次念經結座或回向完後,都要念敏朗大師所造的偈頌,其用意在於提醒大家在這個偈頌的境界中安住。這個偈頌的意義與我剛才所講的一樣,就是一切都是上師和如來的幻化,所以大家皆應安住在這樣的境界中。但這對沒有長期修行的人來講恐怕有一定的困難,可能兩三天起作用,但過一段時間就忘了,在那時還要不斷吃妙法的藥。

子二(令行遍智果之事業)分二:一、依于般若成辦二利;二、尤其為利他說法之理。

醜一、依于般若成辦二利:

依於般若歡喜園,十力導師此行境,

盡除眾苦三惡趣,彼等永無眾生想。

這裏是說,依靠般若波羅蜜多,能讓無量無邊眾生獲得無比的歡喜,所以般若就像天上的樂園一樣。大家都知道,無數天子天女依靠天上的樂園能生起歡喜之心;同樣,依靠般若,無量無邊眾生也能得到歡喜。不要說佛陀、聲聞阿羅漢等聖者能獲得歡喜,凡夫人在聽聞般若後,生活上也會有很大的改變,也即可以享受天人般的快樂。大家都清楚,在沒有聽聞空性之前,自己對家庭、感情、財富、地位等世間的一切是如何執著,但懂了般若法門後,知道一切都是如夢如幻,沒有實在的意義,只不過眾生執迷不悟,這樣就有能力提醒自己。

而安住於此,具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的人天導師佛陀的行境是什麼樣呢?可能很多人都把佛陀看作一般的世間高尚人,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佛陀的智慧,勝義中遠離一切戲論,世俗中依靠發心力和緣起力,一刹那間就能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讓眾生從苦海或惡趣中擺脫出來,獲得暫時、究竟的快樂。雖然如此,佛陀永遠不會像凡夫人一樣有眾生之想。其原因,佛陀是以無緣大悲和恒常、周遍、任運的事業為有緣眾生講經說法等。

但我們現在根本不能恒常,只能在兩三年中講經,當身體不好、弟子跑了等原因出現時就中斷了。也不能周遍,只能在一個小小的經堂為人說法,別的無量無邊眾生都聽不到;或者說只能為一個民族、一個種類的眾生說法,比如若非人不懂漢語,就沒辦法溝通。也不能任運,而要依靠勤作,也即需要想盡一切辦法、採取種種方式;現在有些老和尚為了弟子流過多少淚、出過多少汗?這是不任運的度化方式,很痛苦!

而佛陀絕對不是這樣,因為他沒有取捨之想,就像《六祖壇經》所講的一樣:此心本淨,無可取捨。的確,在心的本來面目到達清淨時,就再不用取捨了。而依靠這種無取捨、無分別的方法修行,則能很快成佛,就像《經莊嚴論》中所講的一樣:菩薩無分別,說彼速成佛。而成佛後,以此方式也能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雖然佛陀在日日夜夜地度化眾生,但卻沒有眾生之想。

以前有一位法師在外弘法,整個體育場有很多人,他開心得不得了,回來後說:今天來了很多很多人,我實在太了不起了!當然,這也許是為了度化眾生,法師才在眾生面前顯現自己了不起,而這也是開許的。實際上,真正的佛和菩薩並無眾生之想,比如:我今天利益了多少眾生、我今天幫助了多少人。可是我們現在根本不行。前兩天我幫助幾個大學生,天天都用手指來數:今天在那裏有一個,明天在那裏有一個……想起來也很慚愧。雖然自己很想不告訴別人,但有時候也忍不住,偏偏要說出來,不說心裏就很難受。

的確,凡夫有眾生想,而諸佛卻沒有。《華嚴經》雲: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眾生在如來的身體裏成佛,而是說,在如來的境界中所有眾生皆可成佛。雖然如此,諸佛也沒有所度化和能度化的執著,就像《入中論》中以陶師的比喻來說明如來的事業無勤成辦那樣(4)

醜二(尤其為利他說法之理)分二:一、折服非道之理;二、指示正道之理。

寅一、折服非道之理:

如獅棲山無畏懼,震懾群獸發吼聲,

人中獅子依般若,懾眾外道發吼聲。

比喻是這樣的:在世間,當獅子無所畏懼地安住在山林中時,包括豺狼等猛獸在內的群獸皆非常害怕,一旦聽到獅吼聲全都膽戰心驚,更沒任何一個動物敢向它進攻。同樣的道理,具足一切功德、斷除一切過患的人中獅子——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依靠具有甚深意義的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世間所有外道;當他發出微妙的空性法音時,像群獸般愚昧無知的世間眾生皆沒辦法反抗。

當然,這並非我們佛教徒自贊毀他,因為現在如來的教理全都白紙黑字地留在人間,大家可以一一翻閱、研究。自古以來,無數文學家、哲學家等在研究的過程中,都未真正駁倒佛陀的空性教理。以前我講《中觀根本慧論》時跟大家講過:現在世間上包括科學家在內的知識份子,皆應認真學習《中觀根本慧論》之類的空性法門,因為這樣的理論剖析,任何人都沒辦法超越。

薩繞哈巴尊者說:譬如林中獅吼聲,群獸聞之悉喪膽,獅兒聞此皆歡騰;宣說本來無生樂,邪執愚夫皆畏懼,有緣弟子樂而顫。意思是說,就像林中獅子發出獅吼聲時,所有野獸皆聞之喪膽,而獅兒卻無比歡喜一樣;如來以微妙音聲宣說本來無生的空性法樂時,世間所有持常見、斷見的愚昧凡夫皆心生畏懼,而有緣弟子卻無比歡喜。

從我們自身經歷來看,以前讀書學世間歷史、哲學等時,始終覺得人類真理並非如此,應該在另外一個地方還存在著更深奧的知識。而當我們來到中觀或般若的樂園中時,才發現誰也沒辦法超越它。以前,我跟世間學問比較不錯的,畢業或工作于清華、北大、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的很多知識份子共同探討過很多次,在探討的過程中,他們對佛法尤其是空性法門非常欽佩。可見,只要懂得中觀和因明的推理,世間所有服從真理的知識份子都會口服心服,因為他們根本沒辦法駁斥。當然不懂就另當別論。所以,如來真正的獅吼聲很有必要弘揚。

的確,有智慧的知識份子很容易接受空性法門,因為這完全可以用邏輯推理在他們面前證成。如果我們給他們講佛陀的神變不可思議、來世三惡趣的痛苦等,有信心或有前世因緣的人會相信,而其他人就不一定會相信。其實這些道理誰都可以相信,因為,既然我們知道如來金剛語的一部分千真萬確,而其他從推理上又找不到過失,那就不得不承認如來的真實語,所以大家皆應瞭解正法的殊勝性。

寅二、指示正道之理:

譬如空中之陽光,曬乾大地顯色相,

如是法王依般若,有海乾涸說諸法。

比如,當虛空中太陽升起來時,依靠它發射的光芒,能曬乾大地上的所有潮氣(大家都知道,在下了一場大雨後,很多路全部是泥土,特別滑。而當太陽出來後不久,所有濕氣全部都沒有了),而且晚上根本看不見的很多東西,也能明顯照見。也即太陽的功能可從兩方面來講:一是曬乾所有的潮氣,二是依之能照見一切萬法。同樣的道理,世間日輪——佛陀(有些書稱佛陀為世間明日,意即無數眾生依靠他能從黑暗的輪回中獲得解脫,或照見一切萬法)依靠般若波羅蜜多的虛空界,能讓三界輪回中的愛河,或所有生老病死的瀑流全部乾涸無餘,並為眾生真實宣說一切所知萬法。

當佛法在世間傳播後,人們就會懂得宣說諸法現相的世俗真理和宣說實相的勝義真理。如果沒有佛法,眾生將會特別愚癡,也即除了吃喝或希求名聞利養之外,真正有意義的了生死、脫輪回的真理誰都不會懂。所以在此世間,若佛陀沒有出世,眾生就會跟特別可憐的盲目者沒有任何差別!

就像一個村落,若沒有一位能幹、具慧的人帶領,他們將永遠走不出黑暗、得不到光明,如果有這樣一個人,所有人都將獲得快樂。同樣的道理,若此娑婆世界沒有多生累劫積累資糧、證得一切智智果位的佛陀宣說正法,無邊眾生將在黑暗中始終找不到解脫的光明大道。因此大家皆應感恩佛陀,還要感恩歷代的傳承上師們!為什麼要感恩上師呢?因為,若沒有上師們的教育因緣,雖然佛陀已經三轉*輪、留下了八萬四千法門,但由於眾生愚癡特別深厚的原因,也不可能從輪回中獲得真實的解脫,而始終沉溺在世間五欲的淤泥當中。所以大家一定要認識到般若法門的威力和上師、佛陀大慈大悲的智慧能力,對無數眾生來講,這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如今我們在得到一點點佛法境界時,也不能獨自享用,就像在得到好的食品時,自己獨自一人吞下去很可惜一樣,所以大家皆應為身邊的人著想。的確,我們身邊很多人特別痛苦,如果他們這一輩子沒有與佛法結上殊勝的因緣,那生生世世也不一定能走入佛門,所以從現在開始大家皆應關心身邊的可憐眾生。

而要關心他們,首先自相續要有證悟,或者對般若空性一定要有了知。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感覺佛法特別殊勝,從而盡力推薦給他人。有些人在醫院看病、吃藥後,身體的病痛一下子就沒有了,他會覺得醫生很了不起,他開的藥很不錯。從此之後他見到誰都會介紹:你到那個醫院找某某醫生看看,我親自找他看過病,效果非常不錯。這樣之後,很多眾生都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如果自己的病一點都沒減輕,雖然別人說很不錯,也不一定會推薦。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相續中的煩惱病沒有遣除,也不一定會向他人推薦佛法。所以我覺得,關鍵自己要有一種感覺,這非常重要!

作為修行人,不管是講經說法的人,還是聞思修行的人,自己一定要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收穫。如果沒有得到,可能只是一種形式。有些人在得到法師的名稱後,為了完成自己的神聖使命,就到外面去傳法,但若自相續對佛法沒有甚深領悟,長期也不一定願意,可能在很快的時間中就會改行。如果真正有一些領悟,始終都會做這件事,不會隨便改變。所以,只要我們依靠般若法門使相續中的執著減輕,而且對解脫越來越充滿希望,那在行為中就不但不會捨棄,反而會越來越充滿信心。所以但願在座的人都能獲得佛法的境界,尤其是般若空性的境界。當然,雖然般若空性的威力不可思議,它有無比的加持力和功德力,但若業力深厚,也不一定得到利益。前一段時間也講過,按麥彭仁波切的教言,這與前世的因緣和今生的精進有很大關係,如果這些因緣全部具足,我相信般若法門對每位眾生都能帶來無量無邊的快樂和利益。

好,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雲:爾時,佛告須菩提: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般若波羅蜜能示世間相,是故佛依止是法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法。何等是法?所謂般若波羅蜜。諸佛依止般若波羅蜜住,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是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羅蜜出生諸佛。

(2)《定解寶燈論》雲:探求本來清淨義,必須究竟應成見,僅從離戲分而言,二者無有差別也。

(3)乃永嘉玄覺禪師著。

(4)《入中論》雲:如具強力諸陶師,經久極力轉機輪,現前雖無功用力,旋轉仍為瓶等因。

如是佛住法性身,現前雖然無功用,由眾生善與願力,事業恒轉不思議。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