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11 10:17:04
學習次第 : 進階

入中論日光疏(上)

  月稱論師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益西彭措堪布 著疏

  總目錄

  序 言………………………………………1

  入中論頌 …………………………………6

  日光疏科判………………………………37

  入中論日光疏……………………………51

  序 言

  頂禮上師三寶!

  般若者,諸佛究竟之秘藏,法身之至理,眾生之本有妙性。般若能破愚迷生死之幽暗,達涅槃解脫之彼岸,作六度之導、萬行之依。龍樹菩薩雲:“慧為見不見,一切功德本,為辦此二故,應當攝受慧,明是求法義,及大解脫本,故應先敬持,大般若佛母。”又于《大智度論》中雲:“佛自從得道之夜,乃至涅槃常說般若。”然於五濁惡世,慧日漸晦,欲趣般若法海者,面對卷帙浩瀚之群經不免有望洋興嘆之感,又龍樹菩薩的密意難測難量,然有殊勝妙論名《入中論》闡述般若與龍樹菩薩密意無遺,啟開法王秘藏寶庫之門,望入寶洲之善緣勝士視如瑰寶而取受也。

  《入中論》的作者月稱論師是印度那爛陀寺光顯龍猛深廣理趣、證持明位、得如幻定、住無上乘、成就逆品不可奪之殊勝智慧,能於所畫乳牛擠乳、破除有情實執的大阿闍黎,為文殊菩薩之身化身,龍樹菩薩之殊勝意子,並得意傳加持,曾親得聖尊攝受。印藏諸派高僧公推《入中論》圓滿無誤地開顯了《中論》的究竟密意。如阿底峽尊者雲:“由何能證空,如來記龍猛,現見法性諦,

  弟子名月稱,依彼傳教授,能證法性諦。”宗喀巴大師在面見文殊菩薩時咨啟白曰:聖者龍樹的密意,根本無誤了義的抉擇是否唯有月稱論師?文殊菩薩答曰:如是!如是!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雲:“聖境具德月稱師,藏地榮素法賢二,一緻密意一同聲,成立本淨大空性。”

  本論攝集經教正理的精要宣說了諸法本來無生的大空性之般若教義。如世尊在《般若攝頌》中雲:“誰求聲聞獨覺果,乃至法王如來果,皆依般若法忍得,離此恒時不可得。”龍樹菩薩雲:“知此諸法空性理,一切業果依緣起,稀有又此極稀有,希奇又此極希奇。”聖天論師在《中觀四百論》中雲:“薄福於此法,皆不生疑惑,若誰略生疑,亦能壞三有。”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雲:“此等一切支,佛為智慧說,故欲息苦者,當啟空性慧。”本論亦雲:“慧日破除諸冥暗,智者達空即解脫。”是故當知,般若是除惡境之導師,迷暗室中之明炬,生死海中之智楫,煩惱病中之良醫,碎邪山之大風,破魔軍之猛將,照幽途之赫日,警昏識之迅雷,抉愚盲之金鎞,沃渴愛之甘露,截疑網之慧刃,濟貧乏之寶珠,故若般若不明萬行虛設,不可刹那忘照率爾相違,至囑至囑!因此印度、雪域各大宗派皆視般若正見為無

  上至寶,並將《中論》、《中觀四百論》、《入中論》作為必須聞思修證的三部論典,尤其《入中論》是藏地最受推崇的五部大論之一。

  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雲:“因為大般若空性的正見是大小乘顯密一切佛法的基礎,藏傳佛教各派的究竟觀點均于此上安立,由此而建立了佛教各派互不相違且是圓融無礙的觀點。”同時,法王如意寶引用了下列藏傳佛教各派大德之善說進一步闡明。全知麥彭仁波切雲:“是故殊勝義之本性中,前後成就智者密意同,若能建立雪域持教眾,無需辯論依法獲安樂。”宗喀巴大師的究竟教言《三主要道論》雲:“一旦同時不輪番,已見緣起不虛妄,若證滅盡諸境執,爾時觀察見圓滿。”雪域智者王薩迦班智達在《釋迦密意善現論》中雲:“無論觀待何者,一切了義經藏之究竟密意均安立顯現部分為世俗,空性部分為勝義,現空無離互融部分為雙運。”瑪爾巴大師雲:“不共雙運究竟見,即是極為不安住,此乃三世佛密意。”雪域成就王喜金剛(密勒日巴)雲:“若解現空本無二,即為殊勝圓滿見。”第三世Gmb自生金剛雲:“非有如來亦不見,非無輪涅一切基,非違雙運中觀道,願證離忍心本性。”覺囊派的一切智智多羅瓦·喜饒

  江臣在《中觀了義海·自釋》中雲:“以出定的分別妙慧觀察時,究竟果之身智本性為如來藏,彼具常、堅、寂、不變、自性不虛之本性,此為聖諦。抉擇入定之時,則應離戲而修習。”怙主達饒那塔雲:“由於緣起除斷邊,又由空性除常邊,緣起是故為空性,由於空性遍生故,空與緣起為無二。”甯瑪巴無垢光尊者的意子持明無畏洲雲:“中轉*輪三解脫,主說各別自證智,如來藏于眾生界,彼乃稱為大圓滿。”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雲:“遠離戲論大中觀,光明自性大圓滿,此二義同名不同,較餘更無殊勝見。”法王如意寶如是概述了般若大空性的殊勝性。不僅顯宗、密宗,且於禪宗亦如是承認。如禪宗六祖大師雲:“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憨山大師亦雲:“般若乃諸佛之母、菩薩之真因,豁破無明,直達涅槃彼岸。”又如蓮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雲:“若顯法身得解脫者,其功全由般若,一切萬行無不由般若而成立者也。”

  由於般若空性超越了凡夫顛倒的思維方式,故初學者在學習中觀時切莫將目光僅僅停留在詞句上,應當在聽聞的基礎上作如理思維,猛厲地祈禱上師,精進地積資懺罪,同時發願早日通達證悟如實甚深空性。然而

  首於文字般若、觀照般若聞思,最後修至現前實相般若。若能循此方法次第修學,則於究竟解脫的佛果指日可待。

  特別是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在深廣傳講甯瑪巴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大法王無垢光尊者與全知麥彭仁波切的殊勝論典以及《般若攝頌》、《中論》、《入中論》等時,學人均一一的作過聞思,並得到了圓滿傳承。今年應幾百位漢僧道友完整背誦《入中論》頌詞的殊勝因緣,特著此《日光疏》,遵循大法王無垢光尊者、全知麥彭仁波切、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等的善說,力求使《入中論》之涵義盡顯無遺,如同日光普照大地時頓消雲霧,於外景的人、物一覽無餘,如是願此論疏能遣除三界眾生內心相續的一切疑暗,早日獲得殊勝的中觀正見。令佛日重輝於五濁,慧燈相續盡未來際。

  生生世世不離師,恒時享用勝法樂,

  圓滿地道功德已,唯願速得金剛持。

  益西彭措

  2000915

  ※※※※※※※※※※※※※※※※

  入 中 論 頌

  月稱論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梵語雲:摩陀耶摩迦阿波達囉拿摩

  藏語雲:喔媽拉久吧意夏哇

  漢語雲:入中論

  頂禮曼殊室利童子

  聲聞中佛能王生 諸佛複從菩薩生

  大悲心與無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悲性于佛廣大果 初猶種子長如水

  常時受用若成熟 故我先贊大悲心

  最初說我而執我 次言我所則著法

  如水車轉無自在 緣生興悲我敬禮

  眾生猶如動水月 見其搖動與性空

  第一菩提心歡喜地

  佛子此心于眾生 為度彼故隨悲轉

  由普賢願善回向 安住極喜此名初

  從此由得彼心故 唯以菩薩名稱說

  生於如來家族中 斷除一切三種結

  此菩薩持勝歡喜 亦能震動百世界

  從地登地善上進 滅彼一切惡趣道

  此異生地悉永盡 如第八勝此亦爾

  即住最初菩提心 較佛語生及獨覺

  由福力勝極增長 彼至遠行慧亦勝

  爾時施性增最勝 為彼菩提第一因

  雖施身肉仍殷重 此因能比不現見

  彼諸眾生皆求樂 若無資具樂非有

  知受用具從施出 故佛先說佈施論

  悲心下劣心粗獷 專求自利為勝者

  彼等所求諸受用 滅苦之因皆施生

  此複由行佈施時 速得值遇真聖者

  於是永斷三有流 當趣證於寂滅果

  發誓利益眾生者 由施不久得歡喜

  由前悲性非悲性 故唯佈施為要行

  且如佛子聞求施 思惟彼聲所生樂

  聖者入滅無彼樂 何況菩薩施一切

  由割自身佈施苦 觀他地獄等重苦

  了知自苦極輕微 為斷他苦勤精進

  施者受者施物空 施名出世波羅蜜

  由於三輪生執著 名世間波羅蜜多

  極喜猶如水晶月 安住佛子意空中

  所依光明獲端嚴 破諸重暗得尊勝

  第二菩提心離垢地

  彼戒圓滿德淨故 夢中亦離犯戒垢

  身語意行咸清淨 十善業道皆能集

  如是十種善業道 此地增勝最清淨

  彼如秋月恒清淨 寂靜光飾極端嚴

  若彼淨戒執有我 則彼屍羅不清淨

  故彼恒於三輪中 二邊心行皆遠離

  失壞戒足諸眾生 於惡趣受佈施果

  生物總根受用盡 其後資財不得生

  若時自在住順處 設此不能自攝持

  墮落險處隨他轉 後以何因從彼出

  是故勝者說施後 隨即宣說屍羅教

  屍羅田中長功德 受用果利永無竭

  諸異生及佛語生 自證菩提與佛子

  增上生及決定勝 其因除戒定無餘

  猶如大海與死屍 亦如吉祥與黑耳

  如是持戒諸大士 不樂與犯戒雜居

  由誰于誰斷何事 若彼三輪有可得

  名世間波羅蜜多 三著皆空乃出世

  佛子月放離垢光 非諸有攝有中祥

  猶如秋季月光明 能除眾生意熱惱

  第三菩提心發光地

  火光盡焚所知薪 故此三地名發光

  入此地時善逝子 放赤金光如日出

  設有非處起嗔恚 將此身肉並骨節

  分分割截經久時 於彼割者忍更增

  已見無我諸菩薩 能所何時何相割

  彼見諸法如影像 由此亦能善安忍

  若已作害而嗔他 嗔他已作豈能除

  是故嗔他定無益 且與後世義相違

  往昔所作惡業果 既許彼苦能永盡

  雲何嗔恚而害他 更引當來苦種子

  若有嗔恚諸佛子 百劫所修施戒福

  一刹那頃能頓壞 故無他罪勝不忍

  使色不美引非善 辨理非理慧被奪

  不忍令速墮惡趣 忍招違前諸功德

  忍感妙色善士喜 善巧是理非理事

  歿後轉生人天中 所造眾罪皆當盡

  了知異生與佛子 嗔恚過失忍功德

  永斷不忍常修習 聖者所贊諸安忍

  縱回等覺大菩提 可得三輪仍世間

  佛說若彼無所得 即是出世波羅蜜

  此地佛子得禪通 及能遍盡諸貪嗔

  彼亦常時能摧壞 世人所有諸貪欲

  如是施等三種法 善逝多為在家說

  彼等亦即福資糧 複是諸佛色身因

  發光佛子安住日 先除自身諸冥暗

  複欲摧滅眾生暗 此地極利而不嗔

  第四菩提心焰慧地

  功德皆隨精進行 福慧二種資糧因

  何地精進最熾盛 彼即第四焰慧地

  此地佛子由勤修 菩提分法發慧焰

  較前赤光猶超勝 自見所屬皆遍盡

  第五菩提心難勝地

  大士住於難勝地 一切諸魔莫能勝

  靜慮增勝極善知 善慧諸諦微妙性

  第六菩提心現前地

  現前住於正定心 正等覺法皆現前

  現見緣起真實性 由住般若得滅定

  如有目者能引導 無量盲人到止境

  如是智慧能攝取 無眼功德趣聖果

  如彼通達甚深法 依於經教及正理

  如是龍猛諸論中 隨所安立今當說

  若異生位聞空性 內心數數發歡喜

  由喜引生淚流注 周身毛孔自動豎

  彼身已有佛慧種 是可宣說真性器

  當為彼說勝義諦 其勝義相如下說

  彼器隨生諸功德 常能正受住淨戒

  勤行佈施修悲心 並修安忍為度生

  善根回向大菩提 複能恭敬諸菩薩

  善巧深廣諸士夫 漸次當得極喜地

  求彼者應聞此道

  彼非彼生豈從他 亦非共生寧無因

  彼從彼生無少德 生亦複生亦非理

  若計生已複生者 此應不得生芽等

  盡生死際唯種生 雲何彼能壞於彼

  異於種因芽形顯 味力成熟汝應無

  若舍前性成餘性 雲何說彼即此性

  若汝種芽此非異 芽應如種不可取

  或一性故種如芽 也應可取故不許

  因滅猶見彼果故 世亦不許彼是一

  故計諸法從自生 真實世間俱非理

  若計自生能所生 業與作者皆應一

  非一故勿許自生 以犯廣說諸過故

  若謂依他有他生 火焰亦應生黑暗

  又應一切生一切 諸非能生他性同

  由他所作定謂果 雖他能生亦是因

  從一相續能生生 稻芽非從麥種等

  如甄叔迦麥蓮等 不生稻芽不具力

  非一相續非同類 稻種亦非是他故

  芽種既非同時有 無他雲何種是他

  芽從種生終不成 故當棄舍他生宗

  猶如現見秤兩頭 低昂之時非不等

  所生能生事亦爾 設是同時此非有

  正生趣生故非有 正滅謂有趣於滅

  此二如何與秤同 此生無作亦非理

  眼識可有同時因 眼等想等而是他

  已有重生有何用 若謂無彼過已說

  生他所生能生因 為生有無二俱非

  有何用生無何益 二俱俱非均無用

  世住自見許為量 此中何用說道理

  他從他生亦世知 故有他生何用理

  由於諸法見真妄 故得諸法二種體

  說見真境即真諦 所見虛妄名俗諦

  妄見亦許有二種 謂明利根有患根

  有患諸根所生識 待善根識許為倒

  無患六根所取義 即是世間之所知

  唯由世間立為實 餘即世間立為倒

  無知睡擾諸外道 如彼所計自性等

  及計幻事陽焰等 此於世間亦非有

  如有翳眼所緣事 不能害於無翳識

  如是諸離淨智識 非能害於無垢慧

  癡障性故名世俗 假法由彼現為諦

  能仁說名世俗諦 所有假法唯世俗

  如眩翳力所遍計 見毛髮等顛倒性

  淨眼所見彼體性 乃是實體此亦爾

  若許世間是正量 世見真實聖何為

  所修聖道複何用 愚人為量亦非理

  世間一切非正量 故真實時無世難

  若以世許除世義 即說彼為世妨難

  世間僅殖少種子 便謂此兒是我生

  亦覺此樹是我栽 故世亦無從他生

  由芽非離種為他 故于芽時種無壞

  由其非有一性故 芽時不可雲有種

  若謂自相依緣生 謗彼即壞諸法故

  空性應是壞法因 然此非理故無性

  設若觀察此諸法 離真實性不可得

  是故不應妄觀察 世間所有名言諦

  于真性時以何理 觀自他生皆非理

  彼觀名言亦非理 汝所計生由何成

  如影像等法本空 觀待緣合非不有

  於彼本空影像等 亦起見彼行相識

  如是一切法雖空 從空性中亦得生

  二諦俱無自性故 彼等非斷亦非常

  由業非以自性滅 故無賴耶亦能生

  有業雖滅經久時 當知猶能生自果

  如見夢中所緣境 愚夫覺後猶生貪

  如是業滅無自性 從彼亦能有果生

  如境雖俱非有性 有翳唯見毛髮相

  而非見為餘物相 當知已熟不更熟

  故見苦果由黑業 樂果唯從善業生

  無善惡慧得解脫 亦遮思維諸業果

  說有賴耶數取趣 及說唯有此諸蘊

  此是為彼不能了 如上甚深義者說

  如佛雖離薩迦見 亦嘗說我及我所

  如是諸法無自性 不了義經亦說有

  不見能取離所取 通達三有唯是識

  故此菩薩住般若 通達唯識真實性

  猶如因風鼓大海 便有無量波濤生

  從一切種阿賴耶 以自功能生唯識

  是故依他起自性 是假有法所依因

  無外所取而生起 實有及非戲論境

  無外境心有何喻 若謂如夢當思擇

  若時我說夢無心 爾時汝喻即非有

  若以覺時憶念夢 證有意者境亦爾

  如汝憶念是我見 如是外境亦應有

  設曰睡中無眼識 故色非有唯意識

  執彼行相以為外 如於夢中此亦爾

  如汝外境夢不生 如是意識亦不生

  眼與眼境生眼識 三法一切皆虛妄

  餘耳等三亦不生 如於夢中覺亦爾

  諸法皆妄心非有 行境無故根亦無

  此中猶如已覺位 乃至未覺三皆有

  如已覺後三非有 癡睡盡後亦如是

  由有翳根所生識 由翳力故見毛等

  觀待彼識二俱實 待明見境二俱妄

  若無所知而有心 則於發處眼相隨

  無翳亦應起發心 然不如是故非有

  若謂淨見識功能 未成熟故識不生

  非是由離所知法 彼能非有此不成

  已生功能則非有 未生體中亦無能

  非離能別有所別 或石女兒亦有彼

  若想當生而說者 既無功能無當生

  若互相依而成者 諸善士說即不成

  若滅功能成熟生 從他功能亦生他

  諸有相續互異故 一切應從一切生

  彼諸刹那雖互異 相續無異故無過

  此待成立仍不成 相續不異非理故

  如依慈氏近密法 由是他故非一續

  所有自相各異法 是一相續不應理

  能生眼識自功能 從此無間有識生

  即此內識依功能 妄執名為色根眼

  此中從根所生識 無外所取由自種

  變似青等愚不了 凡夫執為外所取

  如夢實無餘外色 由功能熟生彼心

  如是於此醒覺位 雖無外境意得有

  如於夢中無眼根 有似青等意心生

  無眼唯由自種熟 此間盲人何不生

  若如汝說夢乃有 第六能熟醒非有

  如此無第六成熟 說夢亦無何非理

  如說無眼非此因 亦說夢中睡非因

  是故夢中亦應許 彼法眼為妄識因

  隨此如如而答辯 即見彼彼等同宗

  如是能除此妄諍 諸佛未說有實法

  諸瑜伽師依師教 所見大地骨充滿

  見彼三法亦無生 說是顛倒作意故

  如汝根識所見境 如是不淨心見境

  余觀彼境亦應見 彼定亦應不虛妄

  如同有翳諸眼根 鬼見膿河心亦爾

  總如所知非有故 應知內識亦非有

  若離所取無能取 而有二空依他事

  此有由何能證知 未知雲有亦非理

  彼自領受不得成 若由後念而成立

  立未成故所宣說 此尚未成非能立

  縱許成立有自證 憶彼之念亦非理

  他故如未知身生 此因亦破諸差別

  何故能領受境識 此他性念非我許

  故能憶念是我見 此複是依世言說

  是故自證且非有 汝依他起由何知

  作者作業作非一 故彼自證不應理

  若既不生複無知 謂有依他起自性

  石女兒亦何害汝 由何謂此不應有

  若時都無依他起 雲何得有世俗因

  如他由著實物故 世間建立皆破壞

  出離龍猛論師道 更無寂滅正方便

  彼失世俗及真諦 失此不能得解脫

  由名言諦為方便 勝義諦是方便生

  不知分別此二諦 由邪分別入歧途

  如汝所計依他事 我不許有彼世俗

  果故此等雖非有 我依世間說為有

  如斷諸蘊入寂滅 諸阿羅漢皆非有

  若於世間亦皆無 則我依世不說有

  若世於汝無妨害 當待世間而破此

  汝可先於世間諍 後有力者我當依

  現前菩薩已現證 通達三有唯是識

  是破常我作者故 彼知作者唯是心

  故為增長智者慧 遍智曾於楞伽經

  以摧外道高山峰 此語金剛解彼義

  各如彼彼諸論中 外道說數取趣等

  佛見彼等非作者 說作世者唯是心

  如覺真理說名佛 如是唯心最主要

  經說世間唯是心 故此破色非經義

  若知此等唯有心 故破離心外色者

  何故如來於彼經 複說心從癡業生

  有情世間器世間 種種差別由心立

  經說眾生從業生 心已斷者業非有

  若謂雖許有色法 然非如心為作者

  則遮離心余作者 非是遮遣此色法

  若謂安住世間理 世間五蘊皆是有

  若許現起真實智 行者五蘊皆非有

  無色不應執有心 有心不應執無色

  般若經中佛俱遮 彼等對法俱說有

  二諦次第縱破壞 汝物已遮終不成

  由是次第知諸法 真實不生世間生

  經說外境悉非有 唯心變為種種事

  是於貪著妙色者 為遮色故非了義

  佛說此是不了義 此非了義理亦成

  如是行相諸餘經 此教亦顯不了義

  佛說所知若非有 則亦易除諸能知

  由無所知即遮知 是故佛先遮所知

  如是了知教規已 凡經所說非真義

  應知不了而解釋 說空性者是了義

  計從共生亦非理 俱犯已說眾過故

  此非世間非真實 各生未成況共生

  若計無因而有生 一切恒從一切生

  世間為求果實故 不應多門收集種

  眾生無因應無取 猶如空花色與香

  繁華世間有可取 知世有因如自心

  汝論所說大種性 汝心所緣且非有

  汝意對此尚愚暗 何能正知於他世

  破他世時汝自體 於所知性成倒見

  由具彼見同依身 如計大種有性時

  大種非有前已說 由前總破自他生

  共生及從無因生 故無未說諸大種

  由無自他共無因 故說諸法離自性

  世有厚癡同稠雲 故諸境性顛倒現

  如由翳力倒執發 二月雀翎蜂蠅等

  如是無智由癡過 以種種慧觀有為

  說癡起業無癡滅 唯使無智者了達

  慧日破除諸冥暗 智者達空即解脫

  若謂諸法真實無 則彼應如石女兒

  于名言中亦非有 故彼定應自性有

  有眩翳者所見境 彼毛髮等皆不生

  汝且與彼而辯諍 後責無明眩翳者

  若見夢境尋香城 陽焰幻事影像等

  同石女兒非有性 汝見不見應非理

  此於真實雖不生 然不同于石女兒

  非是世間所見境 故汝所言不決定

  如石女兒自性生 真實世間俱非有

  如是諸法自性生 世間真實皆悉無

  故佛宣說一切法 本寂靜離自性生

  複是自性般涅槃 以是知生恒非有

  如說瓶等真實無 世間共許亦容有

  應一切法皆如是 故不同于石女兒

  諸法非是無因生 非由自在等因生

  非自他生非共生 故知唯是依緣生

  由說諸法依緣生 非諸分別能觀察

  是故以此緣起理 能破一切惡見網

  有性乃生諸分別 已觀自性鹹非有

  無性彼等即不生 譬如無薪則無火

  異生皆被分別縛 能滅分別即解脫

  智者說滅諸分別 即是觀察所得果

  論中觀察非好諍 為解脫故顯真理

  若有解釋真實義 他宗破壞亦無咎

  若於自見起愛著 及嗔他見即分別

  是故若能除貪嗔 觀察速當得解脫

  慧見煩惱諸過患 皆從薩迦耶見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 故瑜伽師先破我

  外計受者常法我 無德無作非作者

  依彼少分差別義 諸外道類成多派

  如石女兒不生故 彼所計我皆非有

  此亦非是我執依 不許世俗中有此

  由於彼彼諸論中 外道所計我差別

  自許不生因盡破 故彼差別皆非有

  是故離蘊無異我 離蘊無我可取故

  不許為世我執依 不了亦起我見故

  有生傍生經多劫 彼亦未見常不生

  然猶見彼有我執 故離五蘊全無我

  由離諸蘊無我故 我見所緣唯是蘊

  有計我見依五蘊 有者唯計依一心

  若謂五蘊即是我 由蘊多故我應多

  其我複應成實物 我見緣物應非倒

  般涅槃時我定斷 般涅槃前諸刹那

  生滅無作故無果 他所造業餘受果

  實一相續無過者 前已觀察說其失

  故蘊與心皆非我 世有邊等無記故

  若汝瑜伽見無我 爾時定見無諸法

  若謂爾時離常我 則汝心蘊非是我

  汝宗瑜伽見無我 不達色等真實義

  緣色轉故生貪等 以未達彼本性故

  若謂佛說蘊是我 故計諸蘊為我者

  彼唯破除離蘊我 餘經說色非我故

  由餘經說色非我 受想諸行皆非我

  說識亦非是我故 略標非許蘊為我

  經說諸蘊是我時 是諸蘊聚非蘊體

  非依非調非證者 由彼無故亦非聚

  爾時支聚應名車 以車與我相等故

  經說依止諸蘊立 故唯蘊聚非是我

  若謂是形色乃有 汝應唯說色是我

  心等諸聚應非我 彼等非有形狀故

  取者取一不應理 業與作者亦應一

  若謂有業無作者 不然離作者無業

  佛說依於地水火 風識空等六種界

  及依眼等六觸處 假名安立以為我

  說依心心所立我 故非彼等即是我

  彼等積聚亦非我 故彼非是我執境

  證無我時斷常我 不許此是我執依

  故雲了知無我義 永斷我執最稀有

  見自室壁有蛇居 雲此無象除其怖

  倘此亦能除蛇畏 噫嘻誠為他所笑

  于諸蘊中無有我 我中亦非有諸蘊

  若有異性乃有此 無異故此唯分別

  我非有色由我無 是故全無具有義

  異如有牛一有色 我色俱無一異性

  我非有色色非我 色中無我我無色

  當知四相通諸蘊 是為二十種我見

  由證無我金剛杵 摧我見山同壞者

  謂依薩迦耶見山 所有如是眾高峰

  有計不可說一異 常無常等實有我

  複是六識之所識 亦是我執所緣事

  不許心色不可說 實物皆非不可說

  若謂我是實有物 如心應非不可說

  如汝謂瓶非實物 則與色等不可說

  我與諸蘊既叵說 故不應計自性有

  汝識不許與自異 而許異於色等法

  實法唯見彼二相 離實法故我非有

  故我執依非實法 不離五蘊不即蘊

  非諸蘊依非有蘊 此依諸蘊得成立

  如車不許異支分 亦非不異非有支

  不依支分非支依 非唯積聚複非形

  若謂積聚即是車 散支堆積車應有

  由離有支則無支 唯形為車亦非理

  汝形各支先已有 造成車時仍如舊

  如散支中無有車 車於現在亦非有

  若謂現在車成時 輪等別有異形者

  此應可取然非有 是故唯形非是車

  由汝積聚無所有 彼形應非依支聚

  故以無所有為依 此中雲何能有形

  如汝許此假立義 如是依於不實因

  能生自性不實果 當知一切生皆爾

  有謂色等如是性 便起瓶覺亦非理

  由無生故無色等 故彼不應即是形

  雖以七相推求彼 真實世間皆非有

  若不觀察就世間 依自支分可安立

  可為眾生說彼車 名為有支及有分

  亦名作者與受者 莫壞世間許世俗

  七相都無複何有 此有行者無所得

  彼亦速入真實義 故如是許彼成立

  若時其車且非有 有支無故支亦無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