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品 世間品

觀想海市蜃樓
手執掃帚的比庫
證聖果的殺人兇手
明白世間實相的紡織女
辛迦摩娜薇卡誣告佛陀
供養比賽
給孤獨長者兒子的故事


觀海市蜃樓

  人若視世間如水泡,如海市蜃樓,則不落生死輪回。( 170) 

  有一次,幾百位比庫到森林去禪修。但由於進展太緩慢,他們決定回精舍向佛陀請示更適合他們的禪修題目。 

  途中,他們遇見了海市蜃樓,就針對這種現象禪修起來。後來,當他們抵達精舍時,突然暴雨來襲,碩大的雨滴打在地上,行成水泡,後來就消失不見了。 

  他們因此如是思惟:「我們的身體就像這些水泡,終究會毀壞。」而察覺到五蘊的無常。

 

手執掃帚的比庫

   人若不放逸,則自淨其意,並照耀世間,一如明月無雲翳。 ( 172) 

   沙姆迦尼尊者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打掃,住在同一精舍的離瓦塔尊者反而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禪修。沙姆迦尼尊者認為離瓦塔尊者只是在浪費時光。

  有一天,沙姆迦尼尊者告訴離瓦塔尊者:

  「你很懶惰,只知依靠信徒出於虔誠和慷慨所供養的食物。難道你不覺得有時候也該打掃地板、房屋或其他地方嗎?」

  離瓦塔尊者回答他:「朋友!比庫不應該所有的時間都在打掃。應該在清晨時打掃,然後外出化緣,進食之後,觀身,察覺生命的真相,或者,背誦經文直到晚上,這時候,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再打掃一次。」沙姆迦尼尊者嚴格遵照離瓦塔尊者的話去做,不久就證得阿拉漢果。 

   其他比庫發現沙姆加尼尊者不再把大部分時間在打掃,就問他原因。

  他說:「當我正念尚未具足時,我經常打掃,但現在我已經正念現前了。」

  其他比庫對他的話存有懷疑,就去請教佛陀:「世尊!沙姆迦尼尊者宣稱他是阿拉漢了。」佛陀告訴他們,沙姆迦尼尊者真的已經是阿拉漢果了。

 

證聖果的殺人兇手

  造作惡業後,再以善業補救的人,光耀世間,如明月無雲翳。

  鴦掘魔的本名是阿伊沙卡,出生為婆羅門,他的父親在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王宮任職。他的父母送他前往怛剎屍羅接受教育,由於他相當聰慧,而且服從老師,因此甚得老師和師母的歡心,其他學生因此忌妒他,就向老師誣告他和師母有染。剛開始的時候,老師不相信他們的話,但經過他們一再的誣告,他終於相信,而決定報復阿伊沙卡,但又害怕殺害阿伊沙卡會受到報應,於是便設計一個比直接殺害無辜的阿伊沙卡更惡毒的計畫:他告訴阿伊沙卡去殺害一千個人,而且每殺一個人,就砍下一根指頭給他,做為感謝他教導的學費。阿伊沙卡雖然十分不願意,但為了服從老師,就開始殺人,並且把砍下來的指頭掛在樹上,但這些指頭卻被烏鴉和禿鷹吃掉,所以他就把指頭做成項鍊,以確定數目。

  由於他的殺人行為,人們稱呼他為鴦掘魔(意思是手指頭項鍊),他也因此成為令人懼怕的人物。國王知道他的暴行之後,下令要逮捕他。他的母親瑪塔妮聽到國王的命令後,就親自下鄉,打算拼了老命也要拯救他。而這時候,他頸上的項鍊已經有九百九十九根手指頭了,只差一根就湊足一千的數目了。

  當天清晨,佛陀明白如果不加以阻撓的話,正在尋找最後一個被害者的阿伊沙卡一定會發現他的母親,並且加以殺害。果真如此,他就會受更長久的苦報。出於對他的慈悲,佛陀就出發前去他棲身的森林。

  經過很多不眠不休的日子,阿依沙卡非常疲倦、焦慮,整個人幾近崩潰而急於砍下最後一根手指頭。他決定殺害第一個見到的人,就在這時候,他瞥見佛陀,便高高舉起刀子追趕上去,想要加以殺害。但無論如何追趕,佛陀總是在前面。最後,他大聲吼叫:「比庫!停止!停止!」

  佛陀回答道:「我已經停止了,是你自己未曾停止。」

  阿伊沙卡並不明白佛陀話中的涵意,就問道:「比庫!你為什麼說,你已經停止,是我尚未停止?」

  佛陀告訴他:「我說我已經停止,因為我已經不再殺害眾生,不再瞋恨眾生,我內心滿懷無限的愛心、耐心和智慧。而你尚未放棄殺害眾生,瞋恨眾生,而且沒有愛心與耐心。因此你才是尚未停止下來的人。」

  聽完佛陀這席話,阿伊沙卡心中激起一陣思考:「這些話只有智者才說得出口,這比庫智慧超凡,兼且異常勇敢,他一定是比庫的領導者,他一定就是佛陀!他必定是為了使我重見光明才專程來這裏的。」這麼一想之後,他放下武器,請求佛陀恩許他加入僧伽,佛陀也答應他的請求。

  阿伊沙卡的母親在森林裏到處喊他的名字,但遍尋不著,只好回家去。後來,國王和手下在佛陀的精舍找到他,但發現他已經放棄過去的邪惡行為,成為比庫,就決定放他一條生路。阿伊沙卡於是在精舍裏,精進修行。

  儘管如此,他的內心仍然不得安寧,因為即使單獨禪修的時候,過去的種種作為和那些受害者令人憐憫的哀嚎總是浮現在腦海裏。每當他外出化緣時,人們更因為他過去所做的惡業而向他投擲石頭,或者用棍杖打他,所以每次都是頭破血流,一身瘀青的回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告誡他:「鴦掘魔!你已經不再作惡了,要有耐心!你現在所受的,都是你今生所作惡業的惡報。如果不是我遇見你,你的惡業會令你在地獄中遭受更長久的折磨。」

   一天早上,他在到舍衛城化緣的路上聽見痛苦的哭聲。當他發現是一位孕婦正在產前疼痛,卻無法順利生產時,他內心想到:「一切眾生都免不了苦。」他滿懷慈悲心地回去向佛陀敍說孕婦產前痛苦一事,佛陀就教導他誦讀一段經文,這段經文後人稱之為《鴦掘魔經》。學會後,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坐下來,隔著一片紗幕,開始誦唸佛陀教他的經文:「姊妹!自從我成為阿拉漢以來,我未曾故意殺害任何眾生,願此經文使你一切順利,且預祝你未出世的孩子安好。」這時候,這婦女順利生下孩子且母子均安。這經文至今仍然有效。

  鴦掘魔喜歡單獨一人在偏僻的地方居處。後來,他安祥的去世了,但已經證得阿拉漢果,所以他的去世是般涅槃。其他比庫請問佛陀鴦掘魔往生何處,佛陀告訴他們:「鴦掘魔已經般涅槃了。」他們卻不相信:「殺害這麼多人命的人可能般涅槃嗎?」

  佛陀回答他們:「比庫們!鴦掘魔因為沒有善友,所以才會作下如此多的惡業。後來,他經由善友的協助和忠告,而堅定、正念現前地修習佛法和修禪。因此,他的惡業被他的善業所粉碎,內心沒有絲毫的污垢煩惱。」

 

明白世間實相的紡織女

  世間大部分的人是盲目的,只有少數的人明白正法;

  一如只有少數的鳥脫離羅網,少數的人往生善趣。 ( 174 ) 

  有一天,佛陀在阿拉維講授生命的無常。佛陀說:「請正念現前地觀死:生命是不確定的,死亡是確定的,人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

  佛陀也勸誡大眾要經常保持正念,察覺生命的實相。他也告誡大眾:「如同手持木棍或長矛的人在面對敵人和其他有毒、危險的動物時,不至於手足無措一般,對死亡有正念的人也會保持正念面對死亡,因此會往生善界。」很多人無法領會其中的涵義,但一位元十六歲的紡織女清楚明白佛陀的深意。說法後,佛陀返回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天,佛陀透過天眼觀察世間,明白那位女孩證得初果的機緣已經成熟,就再度前往阿拉維說法。當這女孩聽到佛陀和數百位比庫再度蒞臨說法時,也想前去聽法,但他父親卻急需一些紡織用的線軸,她於是快速綁好線軸,然後出去找父親,想把這些線軸交給父親。路上,她在聽法大眾的週邊停留了一會兒。

  佛陀知道這女孩一定會來聽法。佛陀也知道,這女孩一定要在前往紡織機器之前聽聞佛法,而不是離開紡織機後才來聽法。因為她生命即將消失,而她往生何處仍不確定。所以當年輕的紡織女孩出現在聽法大眾的週邊時,佛陀仔細注視她,而當她發現佛陀注視她時,她放下籃子,恭敬的走向佛陀。佛陀就問她四個問題:

  「妳從何處來?」 「我不知道。」

  「妳要往何處去?」「我不知道。」

  「妳不知道嗎?」 「我知道。」

  「妳知道嗎?」  「我不知道。」

  大眾聽見她如此回答佛陀的問題,都認為她對佛陀不恭敬。佛陀就問她的回答是什麼涵意。

   她說:「世尊!既然你知道我從家裏來,所以我認為你第一個問題是問我的過去世是什麼,我就回答:『不知道。』第二個問題問我的來世要往生何處,我回答:『我不知道。』第三個問題問我知不知道有一天會死亡,所以我回答:『我知道。』最後的問題問我知不知道何時會死亡,我回答:『我不知道。』」佛陀聽完她的解釋後,稱讚她的解釋。她也在聽完佛陀的說法後,證得初果。 

  然後,她繼續前往紡織機所在的房子,當她抵達時,她父親正坐在紡織者的座位上睡覺。這時候,她父親突然醒來,卻意外的拉動紡織梭,結果,紡織梭的頭打到女孩的胸口,以致於當場死亡,而往生兜率天。她父親這時候傷心欲絕,淚流滿面,但也明白生命無常,他就前去面見佛陀,請求允許他加入僧伽。從此以後,他成為比庫。不久之後,更證得阿拉漢果。

 

辛迦摩娜薇卡誣告佛陀

  違逆真諦,不信來世,說妄語的人,無惡不作。(176)

  佛陀到處宏揚佛法之後,信受佛法的人越來越多,其他外道的信徒也就日漸減少。他們於是打算破壞佛陀得信譽,就慫恿他們一位美麗的女信徒辛迦摩娜薇卡:「如果妳真的關心我們的利益,請幫助我們羞辱佛陀。」她同意執行他們的計畫。

  當天夜晚,她攜帶一些花朵,朝祇樹給孤獨園方向走,遇見她的人問她要去那裏,她回答說:「你們知道我要去那裏有什麼意義嗎?」回答後,她就到靠近精舍的外道家去過夜,而在隔天清晨離開,讓別人以為她在祇樹給孤獨園住宿。若有人問,她就回答:「我和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一起過夜。」三四個月以後,她用一些布塊裹住腹部,使自己看起來像懷孕的樣子。九個月以後,她更假扮成快要臨盆一般,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去找佛陀。

  這時候,佛陀正在向比庫和大眾說法。她打斷佛陀的話,加以指控:「啊,你這個大沙門!你倒是很聰明,可以向人說法。你讓我懷孕,卻對我要分娩的事不聞不問。你就只知道享樂!」

  佛陀停止開示,告訴她:「這位姊妹,只有妳和我知道妳的話是否屬實。」

  她回答道:「是呀,別人怎麼會知道,只有妳我兩人所作的事呢!」

  這當下,帝釋明白祇樹給孤獨園發生的事情,便派遣四位天神化身成年輕的老鼠,跑到她衣服裏面,咬斷她用來綁住腹部,偽裝成懷孕的布塊,她的技倆就被拆穿了。大眾中很多人譴責她:「妳這個邪惡的女人!騙子!妳怎敢指控如此尊貴的宗教法師呢?」這時候,她擔心自己的安危,使盡力氣,趕忙逃走。但跑不了多遠,就不幸發生意外,而死的很淒慘。

   第二天,眾多比庫在討論她的事情。佛陀告誡他們:「比庫們!一個不怕說謊、不怕來生報應的人,對造作惡業不會遲疑。」佛陀接著說,辛迦摩娜薇卡過去的某一前世是國王的皇后。她愛上國王的一位兒子,但那位王子卻不為所動,她就傷害自己的身子,然後向國王誣賴是王子在無法得逞私欲時,所下的毒手。

  國王聽見她的指控後,未加詳察,就驅逐王子遠離國境。後來,國王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她終於受到應得的懲處。

 

供養比賽

  慳吝者無法升天,愚癡的人不讚歎佈施;智者時時隨喜,處處安樂。(177) 

  波斯匿王有一次盛大供養佛陀和眾多比庫。後來,他的百姓為了和他競爭,而舉辦更大的供養大會。國王和百姓之間的競爭就此持續不斷。最後,末利皇后想出一個計畫。她請國王興建一座盛大的帳蓬,帳蓬中間,擺設十隻裝滿各式各樣檀香和香水的船,再準備幾百隻馴服的大象為比庫撐白傘,同時,提供飲食服務的是公主。百姓們沒有公主、白傘也沒有大象,就無法繼續和國王競爭了。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供養的無遮大會正式展開。進食之後,國王把大會所有的東西都供養給佛陀。

   國王的兩位大臣也在現場,其中一位大臣非常高興,讚歎國王能夠如此慷慨佈施佛陀和眾多比庫,他也認為只有國王才能舉辦無遮大會,並且把功德與所有眾生共用。總而言之,這位大臣非常高興國王能舉辦這無人能比的佈施。相反地,另一位大臣則認為國王不過是在浪費財富而已,他認為眾多比庫應供後,就會回精舍睡覺。 

  進食後,佛陀環視所有參與大眾,也知道第二位大臣的想法。佛陀明白,如果再說冗長的隨喜,第二位大臣會更不滿意,所以出於對他的憐憫,只說了簡短的隨喜,就回精舍去了。但預期佛陀會用更長的時間表示謝意和隨喜的國王,對佛陀簡短的隨喜感到失望。國王懷疑自己是否遺漏了什麼事情,因此決定前去請教佛陀。 

  佛陀看見國王來時,告訴國王:「偉大的國王!你應該高興能夠舉辦無人能比的佈施大會。這種佈施的機會難得,每一佛住世時,只有一次這樣的無遮大會。但你的一位大臣卻認為是一種浪費,一點也不贊同這樣的佈施大會。如果我說較長的隨喜,他會更加不滿意,而造作更多的惡業。這就是我的隨喜如此簡潔的原因。」佛陀接著說:「國王!愚人不知隨喜別人的佈施,因此會墮落到比人間差的境界。智者隨喜他人的佈施,也因為這份珍惜,他們分享別人的功德,而往生天界。」 

 

給孤獨長者兒子的故事

  預流果比大地的統治者、往生天界的人和一切世界主更有價值。 (178) 

  克拉是給孤獨長者的兒子。每當佛陀和弟子們到他家時,他都避不見面。給孤獨長者擔心兒子若不能改變這種心態的話,將來不知道要變成什麼德行。給孤獨長者就以一百個金子利誘他前去精舍,守一天的戒。他去了,但不聽任何人說法,而且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家。給孤獨長者要給他佳餚,但他卻開口要錢。

  第二天,給孤獨長者告訴他:「兒子呀!如果你能背頌佛陀的一首偈語,我給你一千個金子。」他就再度前往精舍。佛陀也向他說法,但知道他不是要誠心要學習佛法,純粹只是對有錢興趣而已,就用神通,使他無法牢記任何偈語。克拉只得重複練習背頌偈語,也因此,終於瞭解佛法的真實涵義,而證得初果。 

  第二天清晨,他跟隨佛陀和眾多比庫到他家化緣,但心中卻想著:「但願父親不要在佛陀面前給我金子。我可不想讓佛陀知道我純粹是為了錢,才遵守戒律。」 

  給孤獨長者供養完佛陀和眾多比庫後,就拿出千個金子,要他收下,卻出乎意料地被他拒絕。給孤獨長者告訴佛陀:「世尊,我兒子已經改變他的念頭了。他現在表現得非常尊貴。」他進一步告訴佛陀,如何利誘兒子去精舍學佛法的事。 

  「給孤獨長者,妳的兒子已經瞭解佛法比轉輪聖王、天神或婆羅門的財富更有價值。」佛陀如是說。

 

 

相關文章: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目錄  馬來西亞 達摩難陀 長老 著 緣氣:(3149)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一品 雙品 緣氣:(3322)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二品 不放逸品 緣氣:(4084)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三品 心品 緣氣:(4332)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四品 華品 緣氣:(3535)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五品 愚品 緣氣:(3499)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六品 智者品 緣氣:(2981)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七品 阿拉漢品 緣氣:(3839)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八品 千品 緣氣:(3107)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九品 惡品 緣氣:(2987)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品 刀杖品 緣氣:(2836)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一品 老品 緣氣:(3429)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二品 自己品 緣氣:(3179)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四品 佛陀品 緣氣:(2938)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五品 樂品 緣氣:(2956)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六品 喜愛品 緣氣:(3117)
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七品 忿怒品 緣氣:(3743)

上一篇(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二) 回目錄 下一篇(南傳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