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索達吉堪布

怎樣面對死亡

索達吉堪布 第五屆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主題演講

“ 當代很多年輕人對生命都很迷茫,虛度光陰,對死亡毫無準備。他們甚至受電影等媒體的誤導,對死亡有種種誤解。因此,借著世青會這個善妙的緣起,年輕人應該多親近善知識,從善知識處獲得智慧的悉地,並對死亡有起碼的瞭解。根據蓮師的教言,臨終有四個階段,分別為住世中陰、臨死中陰、法性中陰和轉世中陰。文中,堪布介紹了四個中陰裡不同的珍貴教言。”

 


  -1-

  對死亡的認知誤區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如何面對死亡”。

  佛法中講:必定死亡,死期不定,死緣眾多。也就是說,我們在座的每一位,不管是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終有一天都會死亡。只是有些人很快會死,有些人則會長壽一些。

  但很多人對死亡並沒有太多的思考,甚至特別忌諱,根本不願意提起。去年我去德國,接觸的好幾個人都說,死這件事對家人是不能提的,不知道是不是他們的傳統。在漢地也有這種情況。實際上,如果死亡是一條必經之路,我們閉口不提,可能是一種掩蓋事實的態度。

  在這種大環境下,有些人會覺得死亡就是灰飛煙滅,人死之後就什麼都沒了。包括中國大陸和其他的一些國家、民族,可能都只重視今天,而不重視死後,對自己的生命、來世都不關心。

  -2-

  電影的誤導

  還有一部分人對死亡有不同的理念。尤其是現在西方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們通過自己的分別念,宣說一些另類的道理。世界上的很多年輕人也會信仰他們。

  最近有一部電影叫做《超越潛能》。講述了一個人死後,意識被載入網路世界,不斷複製、擴大,最後掌控了一個巨大的世界,讓很多生命成為他的俘虜。很多年輕人就覺得這很有意義,真相很可能就是這樣。我遇到過一些年輕人,他們確實認為現在的科技極其發達,人死後很有可能通過電腦,把意識或者生命傳輸進去,可以通過複製來控制人類。

  在這部電影中,主角的家屬覺得他對人類社會有害,實在沒辦法,最後通過病毒把他殺掉了。這個好萊塢導演為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用科幻的方式,把人們的心識轉移到他想要得出的結論。如果沒有接受過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看了這部電影,很有可能會認為人死了以後就是這樣。

  這些道理,應該引起我們的思考,尤其是年輕人。

  -3-

  茫然地虛度

  現在很多年輕人對生命非常茫然,每天都在忙。人生幾十年,一晃就會過去,小的時候忙著學習、考試;中年的時候忙著掙錢養家、圍著孩子轉;到了老年,體力、心態都有了很大的變化,那個時候想重新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的價值和延續,就很困難了。

  我們的人生往往就在忙忙碌碌,或者說渾渾噩噩中過去了。今天的很多年輕人就在這樣生活,將來也可能就這樣度過。你們來參加世青會,這幾天也許會想到,生死大事確實值得思考。可是,當這個講座、這個會議結束以後,又會被世間各種各樣的文化衝擊,整個身心不由自主地被卷在波濤中,最後無所適從。所以輪回、業力的確很可怕。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找到生命永恆的價值,找到它真正的本質。在這方面,我就不講許多理論了。總之大家可以想到,關於生命意義方面的教義,唯一在宗教中能找到,而其他的任何科學,如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理論確實比較平凡,體驗就更不用說了。很多年輕人對科學非常仰慕,但對內心生命的分析和理論都極其欠缺。

  -4-

  軸心時代的遺寶

  回顧人類歷史,西元前600年至西元前200年之間,叫做“軸心時代”,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在這個時期,人類留下了非常寶貴、極具意義的生命終極關懷的寶典。是什麼樣的寶典呢?

  在西方哲學中,出現了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他們的很多理論文化和生命有著緊密的關聯。在中國,出現了老子和孔子。在印度,則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們留下來的文化,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沒有衰敗,存在至今。

  相比之下,世界上其他比這更早的文化,包括古埃及、古巴比倫文化等,雖然在當時規模宏大、理論體系極其嚴密,可是到今天大都已經衰落,甚至不在人間了。

  人類有生有死。有生死,就需要用一些宗教和神秘的教言進行研究。這些研究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消亡。尤其是佛教,有著和其他宗教、文化完全不同的特點。

  這並不是自我標榜。年輕人應該放下所有的包袱和耽著,以一種直觀的態度,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很容易發現,佛教的生命觀的確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尤其關係到生死的問題。

  -5-

  榮格與《西藏度亡經》

  如今《西藏生死書》非常出名,這裡面的很多理論,都來自蓮花生大士的《西藏度亡經》。它在1927年被首次翻譯成英文,當時非常受西方社會的歡迎。其受歡迎的第一個原因,是它的意義:對生活從未有過的發現。

  第二個原因,是佛洛德的大弟子榮格,著名的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他曾經講到:“《西藏度亡經》是最具有大乘佛教慈悲內涵的一部寶典。我將這本書一直隨身攜帶,它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很多發現、靈感、創意的源泉。”

  從佛教的理念來講,這也是《西藏度亡經》的一種加持、一種力量。榮格的這些觀點,我覺得應該是公正的,這並不是因為他讚揚了藏傳佛教。如果佛教的理論站不住腳,多少人讚歎也沒有用;如果在真理上說不通,多少人敬仰也沒有用。

  我看過榮格的許多書。他的思想與尼采、馬克思,還有很多人都有衝突,甚至到後來,和他的老師佛洛德也分道揚鑣了。當然,我和榮格更沒有什麼關係,他在1961年6月6日死去,我在1962年6月4日來到人間(眾笑)。我認同他,完全是因為他的讚歎符合真實,具有意義。

  -6-

  蓮師的“六中陰”教言

  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研究生死的問題,這很關鍵。那麼該怎樣面對生死呢?按照蓮花生大士的教言,需要對死亡提前做準備。

  人從降生到最後死亡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說轉世到後世之間的整個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被稱為四種“中陰”。第一個是住世中陰,第二個是臨死中陰,第三個是法性中陰,第四個是轉世中陰。加上夢中陰和禪定中陰,稱為“六中陰”。

  雖然這裡面有些密法的教言不能隨意公開,但是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要面對死亡,在年輕時也要大概知道怎麼樣為死亡做準備。我們的第一次見面,也可能是最後一面,跟很多人都只是擦肩而過,因此我想借這次機會,以比較理論的形式,儘量隱藏六中陰的竅訣,給你們講一些可以公開的道理。

  -7-

  住世中陰如燕子入窩

  第一個階段叫做住世中陰。是指從降生來到這個世間,一直到出現死相之前的過程。這個時候的教言是如“燕子入窩”。就像燕子之類的飛禽,它們會小心觀察,在沒有危險的地方築巢。比如房檐上、懸崖邊,不受人類威脅的地方。同樣,我們應該從小開始,直到死亡之前,好好依止善知識,依靠上師的教言,聞思修行。這樣的話,無論什麼時候死去,自己都會有把握,不會畏懼、傷心、懷疑。雖然現在你們還年輕,但也要提前做好準備,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死的時候應該能胸有成竹。

  在座的很多學生,年齡很小,才二十幾歲,但這幾天的演講中,他們也自性流露,確實對生命無常有了很深的感受,這點可能比一些老和尚都強。我們有些人已經成了老油條了,無常的道理都聽過,但有沒有真實的把握?我自己也經常思考,雖然給別人講了很多死亡無常的課,但如果死的時候一點把握都沒有,就太慚愧了。無數次這樣提醒自己。

  不管怎麼樣,在我們還沒有老、沒有死之前,一定要多看看有關死亡的書,多思維那些道理。這是第一個,住世中陰的教言。

  臨死中陰如美女照鏡

  第二個是出現死相的階段,叫做臨死中陰。

  如果是遇到車禍、地震、空難等的突發情況,可能來不及觀察死相。當然有些人也會有某種預感:這次出去不太順,會不會死?但大多數人是沒有的。

  而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觀察到死相。真正臨近死亡的時候,看到的景象都是迷迷糊糊的,聽到的聲音都是隱隱約約的,六根接觸的六境,都失去了特別強烈的感受。還有一些死相,是在身體的地、水、火、風四大慢慢隱沒的時候,會出現口乾舌燥、身體下墜等的感受。此時應該憶念這些佛法的教言,如果實在想不起來,旁邊的人可以對你進行指點和教授,或者通過念佛、念經等的方式説明你,這些都很有必要。

  這就是臨死中陰如“美女照鏡”的教言。美女照鏡子的時候非常仔細、清楚,自己看著也歡喜。同樣,如果活著的時候已經有了很好的修行,到臨死中陰的時候就會非常清楚該用什麼方法。這是第二種中陰。

  法性中陰如子入母懷

  第三種叫法性中陰,它的教言是如“子入母懷”。就像世間中一對母子分散了,當母親出現在人群中時,孩子會立刻認出來,毫不懷疑地奔到她的懷抱。同樣,如果生前對自己的心有一種很好的覺悟,在法性中陰時,就會認出它。特別是在外氣斷了之後,由於四大紛亂,身體會出現一些大的變化,看見許許多多的景象,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等等。這個時候,如果能想起這個教言,就能直接從法界本性中獲得解脫。

  當然,這是非常利根的人才能做到的,一般人很難發現法性中陰。

  轉世中陰如引水入渠

  第四種方式叫做轉世中陰,這個階段的教言是如“引水入渠”。如果在河流上修一個水閘,接上水渠,需要灌溉哪裡,就可以讓河水沿著那裡流下去。

  按傳統來講,中陰共有七七四十九天。我也問了一些南傳佛教的大德,有沒有給亡人念四十九天經的做法,他們說:“有啊,我們這裡有念四十九天的,也有念七天、五十天、一百天的。”很多說法大同小異。

  那麼在四十九天的中陰期裡,會出現很多的選擇。你可以選擇人道,選擇像泰國這樣有信仰的地方的家庭來投生。中陰時候的心態很容易改變,生前的修行就能讓你在此時自主地選擇,當你真正獲得下一期人身之後,再進行修持,就一定會獲得解脫。

  特別希望你們能通過認識四種中陰,正確地面對死亡。這是在短短的時間中,我給大家提供的藏傳佛教最精髓、最甚深的道理。依靠六中陰的修法,不僅僅是死的時候吉祥安寧,更關鍵的是,來世要成為一個有信仰、不造惡業、相信因果、皈依三寶的人。這樣,你的前途一定會是美好的。

  現場互動

 

    Q:

  很多人得了重病或者年老之後會告訴家人,“我死的時候不要採取任何搶救措施,我要走得特別瀟灑。”這是否屬於自殺行為?一方面,佛教說自殺是一種非常重的罪,但另一方面也說要隨順眾生。我們該怎樣看待他們的這種行為?

  A:

  其實每個人對臨終,包括一些搶救、臨終關懷的方式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這樣的想法應該不算自殺,因為他的選擇,還是會出現多種可能性的。而所謂的自殺,是沒有其他餘地,唯一想要斷絕自己的生命。

  佛教中對殺業的判定,會根據意樂和行為的差別,看是否符合“斷除對方的生命”“無誤認識對方”等四個條件。對照來看,他的選擇也不構成自殺的墮罪。對此,大家可以再詳細觀察。

  Q: 慈悲為什麼可以利他利己?

  A:大乘佛教的慈悲,是緣著天下無邊一切眾生興起的,這種慈悲也許我們很難想像,但只要你心存善良,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和動物,就是慈悲了。沒有慈悲,當面對金錢的誘惑時,可能有人為了自己殺害他人,也在所不惜。

  所以,在價值觀方面,我最重視智慧和慈悲。

  人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有智慧而無慈悲的人,一般都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有慈悲而無智慧的人,想幫助誰也幫不了,因為你沒有能力。打個比方,智慧和慈悲如同一雙翅膀,有了這雙翅膀,你就可以在人間的天空自由翱翔。

  Q:

  您講到法性中陰的教言,是如子入母懷般,對此您能不能更具體地講解一下?還有關於《西藏度亡經》,現在我們看到的中文本是英文本轉譯過來的,您是否有想過直接從藏文本翻譯成中文本?

  A:

  入母懷的那個比喻,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講。很多人認為《西藏度亡經》僅僅是關於死亡的論述,但榮格並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人類本有的很多神秘道理,依靠《西藏度亡經》都可以解開,其中隱藏了許多需要我們揭開的奧秘。西方對它的研究和分析,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六中陰的竅訣,幾年前我曾經翻譯過,但那個屬於密法,不能隨意公開。至於《西藏度亡經》,我也想將來翻譯一版,但看了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漢文版之後,感覺還是不錯的,應該可以表達原著的很多思想。

  如果是這樣,暫時也沒必要增加很多版本。版本太多了,人們可能不知道該學哪一個。所以,等以後有機會再說吧。

 





主持人
索達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