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的恩賜 雪域佛光

第一章 無盡的恩賜 第二節 雪域佛光

釋智誠 秋吉彭措

第一章 無盡的恩賜 第二節 雪域佛光

    漢傳佛教的源流和教義,對於諸位漢族佛友來說,應當不陌生。同為大乘主流之一的藏傳佛教,就有所不同了,因此有必要略加介紹。自宗寧瑪派大德華智(巴珠)仁波切(1808~1889)撰著的《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講到這方面情況:

 

    “經過歷代王朝,到了聖者普賢菩薩的化身拉托托日年贊期間,永布拉崗皇宮頂層樓上出現了身所依——十一面觀音像;語所依——《寶篋經》、《百拜懺悔經》諸經藏;意所依——一肘高的水晶佛塔,這就是正法的開端。

 

    在此之後的第五個朝代,聖者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國王松贊干布出世,建造了鎮肢寺、鎮節寺及拉薩大昭寺。迎娶至尊度母化身的漢族(文成)公主以及顰眉度母化身的尼泊爾(赤尊)公主,同時迎請兩尊覺沃佛像入藏。在此期間,囤彌桑布紮創立文字而結束了西藏無有文字的歷史。他從印度班智達天明獅子前學習了聲明,並從《三寶雲》等經藏開始翻譯。國王松贊干布從自己的白毫間幻化出一位化身比丘名為阿嘎瑪德,調伏了印度聖地的外道國王,並從印度與銅洲交界處的一株蛇心栴檀中取出了五尊栴檀觀音,同時塑造了拉薩的十一面觀音像。國王松贊干布時期才真實地樹立起佛教的法幢。

 

    又過了五個朝代,聖者文殊菩薩的化身國王赤松德贊誕生,當他十三歲時父王就不幸去世,在十七歲之前他一直與鄂達日樂貢和拉桑樂華等諸位大臣共議國事,出兵征服了許多邊陲地區作為附屬國。後來,國王翻閱祖先的完整史料,從中得知拉托托日年贊時期是正法的開端,國王松贊干布時期樹立起法幢,他發現歷代國王全部是依靠佛法治理國家,於是便下決心:我一定要將正法發揚光大。接著與班瑪貢贊為首的主要法臣商議,其餘大臣也出謀劃策,最後一致同意建造寺廟。在尋找淨地上師的時候,國王前去請問他的國師也就是住在桑耶青普的妙定(年當珍桑波)尊者。國師依靠寂止光明智(通過寂止而得之一種神通,有的史料中說他得肉眼通而得知)而了知印度東方薩霍地區住有法王故瑪得謝的太子大堪布靜命,便告訴了國王。於是國王迎請大堪布靜命作為淨地上師。

 

    在修建過程中需要砍除阿雅巴羅洲的一堆荊棘叢,住在該處的惡龍得知後喊來所有鬼神作為援助,招集二十一優婆塞等鬼神的軍隊,到了晚上,就把人們白天所修砌的建築摧毀無餘,並將所有的土石都歸回到原地。

 

    國王請問堪布:‘發生這樣的事,是因為我業障深重還是堪布您沒有加持,要麼是說修建寺廟的事不能如願以償?’

 

    堪布回答說:‘我雖然菩提心已經純熟,但是依靠這種寂靜方法實在不能調伏它們,這些鬼神必須要用降伏法才可調伏。如今在印度金剛座有一位化生的鄔金蓮花生大士,他精通五明、諳熟勝義的功用,已經獲得了共同、殊勝成就,可以摧毀一切魔眾,隨心所欲吩咐天龍八部,所有鬼神聞風喪膽,他足可制服一切惡魔,如果請他來,所有鬼神就不會再來為非作歹,也會讓大王心願得以徹底實現。’

 

    國王說:‘那會不會請不來這位大師呢?’

 

    堪布靜命胸有成竹地對國王說:‘因為有以前的發願,所以一定能請來。從前,在尼泊爾境內有個養雞人叫薩來,他的女兒勝樂母分別和養馬、養豬、養雞、養狗的四個人生下了四個兒子(即蓮師、瓦徹月、國王、靜命之前身),這四個人在建造夏絨卡繡佛塔的時候曾經發願:將來在藏地弘揚佛法……。’

 

    聽到堪布講述完這其中發願的詳細經過以後,國王又派遣瓦徹月、降魔金剛、欽釋迦光、普吉祥獅子各帶一藏升金粉、一斛金飾前往印度。他們拜見阿闍黎(蓮師)後獻上供品請求道:‘務必請大師前往藏地加持寺廟地基。’蓮師應允後便起程前往。途中依次降伏了十二地母、十二護母、二十一優婆塞等藏地的所有鬼神。來到紅岩,舉行寺廟淨地儀式,就這樣建造起四周由四大洲、八小洲、羅刹洲、日月、鐵圍山圍繞的三層桑耶自成寺。堪布靜命、阿闍黎蓮師、大智者布瑪莫紮三位大師為該寺開光,拋散三次鮮花,當時,他們大顯神變,奇妙的瑞相紛紛呈現。

 

    此後,靜命堪布傳講戒律,弘揚顯宗教法;阿闍黎蓮師與布瑪莫紮弘揚密法。當時鄔金第二佛與大智者布瑪莫紮二位尊者為意子君臣友三人、妙定禪師等堪為法器的具緣者明顯地宣講了區分、決定、自解的法門。也就是轉了大圓滿阿底約嘎等內三續****。自此以後的傳承被共稱為補特伽羅耳傳。

 

    不僅如此,鄔金第二佛還為君臣具緣者傳授了相應各自根機的不可思議法門,並撰寫在金紙上隱藏成伏藏,發願以此饒益未來的隨學者,並交付於護法神來保護。後來,授記時間已經到來之際,獲得昔日願力的大成就者之化身一個個驟然降臨于世,開啟了甚深伏藏之門,攝受了眾多具緣補特伽羅而饒益眾生,所有的傳承共稱為六種傳承或九種傳承等。”

 

    由此可見,佛教大規模傳入“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並得到足夠重視,是在法王松贊干布時期(西元七世紀初)。到了赤松德贊朝(西元八世紀中葉),崇佛至極盛況空前,迎來了西藏佛教的首個黃金時期。在師君三尊(蓮花生大師、靜命論師、赤松德贊王)的通力合作下,建成了桑耶不變自成大殿等身所依的寺廟;遴選出貝若紮那等一百零八位智者學習梵文,譯出印度聖地的大量經續論典作為語之所依;複有預試七人等出家創立僧團,為意所依。從此,如來聖教落地生根,藏地法運欣欣向榮。

 

    為規範佛教界秩序,法王赤松德贊宣佈戒律方面依“說一切有部”,見解依龍樹中觀。全知麥彭仁波切在《前譯教法興盛之願文》中講到此點:“希奇薩霍堪布(即靜命論師)之行為,無比具德龍樹之見二,欽定雙融傳承之教規,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所謂的“前譯教法”,就是指寧瑪(意為古老、舊時)派,亦即由鄔金大金剛持蓮花生大士在前弘期開創並歷經滄桑流傳至今的殊勝教派。在藏傳佛教史上,寧瑪派以其卓越精深的見地和修證,長盛不衰,度化了無量眾生,為佛教作出不朽的貢獻。

 

    越過朗達瑪(西元836至842年在位)滅佛後的“百年黑暗”,大致在北宋初年,雪域高原迎來了偉大的後宏期,佛教的聖幢重新樹立起來!這期間,高僧大德紛紛應世,創建了一系列新興教派。

 

    說起後譯,就繞不開一切智者之頂嚴的阿底峽尊者。西元1041年,經古格王朝智慧光、菩提光兩代國王的傾誠迎請,尊者入藏弘法。他主要駐錫于阿裡地區和拉薩附近的聶塘,其間大力整頓佛教,嚴飭戒律,極力強調皈依三寶和發菩提心的意義,並且開顯大乘清淨正見,作了許多正本清源的努力。應弟子菩提光王之請,尊者撰寫了《菩提道燈論》一書,指明依嚴密菩提道次第修持一乘佛道的方向。作為一位續佛慧命的大祖師,阿底峽尊者對藏地諸大教派均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開創的噶當派尤以注重修心法門而聞名。

 

    除了眾多印度大德入藏宏法,其時還有寶賢譯師、瑪爾巴譯師、卓譯師等藏族英才紛紛赴印求學,兩地間的佛法交流極為活躍。前後約經二、三百年,印度顯密教法全面匯入藏地,形成人類文化傳播史上一大奇觀。隨著噶mb、貢嘎甯布、宗喀巴、篤朴巴等祖師出世轉輪,藏傳佛教全面復興,噶舉、薩迦、格魯、覺囊、夏魯、覺宇等大小宗派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建立。

 

    歷經一千多年風風雨雨,藏傳佛教雖有過暫時的低谷,但總體上聞思修行從未中斷,代代皆有持教大德弘揚正法。當前,無論在東方社會還是西方世界,也都可以看到藏傳佛教大師為法忘軀的慈悲身影,以及隨學信眾普沾法益的可喜景象。

 

    下面略為介紹藏傳佛教主要教派的情況。

 

    噶舉,藏語原意為佛語傳承,漢譯為口傳。該派早期有兩系:一為香巴噶舉,創始人瓊波南交,起先學習寧瑪派大圓滿等法要,後赴印度,從那洛巴尊者之妹乃格瑪空行母求得乃格瑪六法及五金法,三個月速得成就。回藏後,瓊波南交從朗日塘巴尊者受比丘戒,於後藏香地(今南木林)建寺弘法。十四至十五世紀間,宗喀巴大師及弟子克主傑等尚先後向此系僧人求學,但後來便逐漸湮沒無聞,融入他派。

 

    人們現在提到的噶舉派,通常是指由南岩瑪爾巴大譯師創立的塔波噶舉。大師和阿底峽尊者、寶賢譯師同時,出身望族,少年入佛門,曾歷盡千辛萬苦多次親赴印度、尼泊爾,師從那洛巴、麥哲巴、古古熱雜等大成就者求學顯密大法,以那洛六法、耳傳奪舍法等最有名。瑪爾巴大師究竟證悟萬有一味的大手印境界,即身圓成無上菩提。座下有四柱傳人(四大心子),最傑出的首推至尊米拉日巴大師(1040~1123),被藏人譽為雪域“成就之王”。大師精誠事師、苦修務道的感人事蹟膾炙人口,流芳百世,具有不朽的教化意義。

 

    米拉日巴尊者的主要弟子是岡波巴和熱瓊巴。岡波巴大師(塔布拉傑)為月光童子化身,早年學習噶當派教法,善巧法義,三十二歲左右以比丘身份投入米拉日巴尊者門下,受學甚深密法,迅速升起兆相,依靜處精修得圓滿成就。他把噶當派的“道次第”和米拉日巴尊者的“大手印”有機結合起來,並將大手印分作顯宗大手印和密宗大手印兩部,以便應機施教。

 

    岡波巴大師之後,塔波噶舉逐漸分出許多支派,有“四大(噶瑪、蔡巴、拔戎、帕竹)八小”之稱。噶瑪噶舉是流傳到現在最有名的一支,創始人都松欽巴,三十歲時從岡波巴大師學修佛法,三十八歲在類烏齊附近噶瑪地方建噶瑪丹薩寺。第五世噶mb尊者得銀協巴曾應明成祖之請,到南京為其灌頂授法,被尊為國師,並受封為“DB法王”。

 

    值得一提的是,藏傳佛教的轉世制度即肇始於該派,因而噶mb堪稱歷史最悠久的“活佛”。(藏語“哲格”的原意為“化身”,具有多種含義,在用作對人物的尊稱時,一般指轉世再來的有道修行人。之所以被漢人俗稱為“活佛”,大概是譯傳過程中附上了敬仰的成份。請不要產生誤解。)

 

    噶舉派的特點是:1、顯密悉備,以顯宗為密宗之基礎。2、以新譯密法為主。3、實修著名。4、最高見為大手印見,以應成派中觀悟入顯宗大手印見,依那洛六法修習氣脈明點悟入空樂不二的密宗大手印見,圓證三身而成佛果。

 

    噶舉派道次第深受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燈論》影響,以岡波巴大師的《大乘解脫莊嚴寶論》為根本要典,要求學人打好前行基礎,通達五部大論等顯宗法義,生起清淨的中觀應成見,再進修如來藏之顯明修學法門——無上密乘,其間不得隨意略越。

 

    薩迦派創始人為昆?袞卻傑布大師,他出身舊密(寧瑪派)家庭,自幼修學前譯大圓滿及修部法類,善巧通達。長大後隨卓譯師、寶賢譯師及瑪爾巴譯師等多位大善知識,遍學新派密法及顯宗法義,精進修持,得大成就。西元1073年,大師于後藏日喀則奔波山興建薩迦(藏語意為白土,因該寺所在地土色灰白得名)寺院,作為根本道場,廣宏顯密佛法。

 

    貢嘎寧布尊者為袞卻傑布長子,二十歲即任薩迦寺住持。他的佛學知識非常淵博,廣聞多才,使薩迦派獲得很大發展,故被尊為“薩欽”(意即薩迦派大師),為“薩迦五祖”之首。貢嘎甯布一生曾依止多位上師,遍學顯密大法,還蒙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毗瓦巴(瑜珈自在)以智慧身親至薩迦傳授道果法,依之修行獲得非凡成就。

 

    貢噶寧布有四子,次子索南孜摩和三子劄巴堅贊秉承薩迦法統,精修戒定慧,宏揚道果法,相繼主持薩迦寺,成為該派之二、三祖。劄巴堅贊尤以持戒精嚴聞名。四弟貝欽沃布沒有出家,生二子,長子貢噶堅贊自幼修學並通達一切顯密教法,又師從喀什米爾班欽等善知識學習十明,智慧學識無與倫比,人們尊稱他為“薩迦班智達”。他曾受蒙古闊端王之請至西涼傳授佛法,被禮為上師。貢噶堅贊是薩迦四祖。

 

    薩班之弟索南堅贊的長子八思巴為薩迦五祖。他早年追隨薩迦班智達,遍學薩迦教法,法力無邊。十九歲時授予忽必烈喜金剛灌頂,1264年以元朝國師身份領總制院(1288年改稱宣政院,管理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政務)事。忽必烈將西藏境內十三萬戶封給八思巴,複擬偏宏薩迦教法,限制餘派。但八思巴謝絕了此番美意,說服元帝並宏諸派,從而為藏傳佛教的全面發展消除了障礙。

 

    薩迦派還有一項流芳百世的偉業,即是於1550年在德格縣貢欽寺創建了著名的德格印經院,刊刻重要佛典和曆法、醫藥等書籍,由此對保存和弘揚藏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和其他教派相似,薩迦派也顯密並重,認為顯宗是基礎,精通五部大論為進修密法的前提。其密法以新譯為主,也有部分舊譯。薩迦教法的核心是輪涅無別的道果法,彼許證悟清明法性為涅槃,顛倒執著為輪回,然法性本來一如周遍無礙,輪涅之名僅以證悟與否而假立,是故了達法法性非為別別他體即可不舍輪回而當下證得涅槃。

 

    具體修持時,先需打好三現分(三相續)等前行基礎,培植強烈的出離心、大悲菩提心,了達萬法本性空,然後進入壇城接受灌頂,再於道果見攝持下精修生圓次第。其本尊主要為金剛橛及新派五大金剛等。

 

    薩迦法脈分為舊二派、新三派。藏地公認歷代薩迦法王皆是文殊菩薩化身,有比丘形象者,也有現在家居士身份者。吉祥薩迦世系有圓滿宮和度母宮兩支,至今傳承不斷。

 

    近代薩迦派大德仍不斷湧現,以十九世紀四川德格縣宗薩寺的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1820~1892)最為著名。尊者為寧瑪派大成就者布瑪莫劄和赤松德贊王的共同化身,自小蘇醒大乘種性,遍學各派教法。仁波切雖具足佛陀般的智慧、證量,然仍不恥下學,甚至向牧人求取稀有傳承,追隨他修學佛法的大德也多如繁星。尊者與噶舉派貢珠仁波切、甯瑪巴秋吉朗巴大師共同發起的“利美(不分宗派)運動”,打破門戶之見,圓融各派教義,對佛教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當今,兩位薩迦法王分別駐錫印度和美洲。宗薩欽哲仁波切亦悲智雙運,坦蕩開明,于亞歐美諸地大力開展適應現代社會的弘法事業。他促成拍攝了《小活佛》等影視製品,充分運用現代媒體展示藏傳佛教魅力,吸引了無量眾生趨入解脫大道。

 

    偉大的宗教改革領袖宗喀巴大師(1357~1419)出生于青海宗喀地方的一個佛教家庭,誕生時瑞相紛呈,敦珠仁欽大師賜予長壽加持,並授記日後能利益無邊眾生。三歲時,由第四世噶mb遊戲金剛授近事戒,賜名慶喜藏,並授記:此童子後往藏中,住持正法,如第二能仁。七歲依敦珠仁欽大師受沙彌戒,並于座下聞受大量法要。十六歲那年,遠赴佛法興盛的衛藏求學深造。其後隨薩迦、噶舉、夏魯、覺囊等各派善知識,廣學顯密教法,於一切明處及密乘灌頂修法悉皆善巧通達。尤于薩迦派仁達瓦大師處受益良多,奉之為根本上師。

 

    三十歲在雅壟地方恭請錯欽薄寺住持戒寶為親教師,錯巴吉津寺住持慧依為羯磨阿闍黎,該寺維那福德金剛為教授阿闍黎,兩寺持律比丘為證戒僧眾,受圓滿吉祥之比丘戒。宗大師深知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源,亦為佛教之命根,故護戒如眼,對斷酒、不非時食、授食、濾水、觸火等微細戒條也一絲不苟,處處以身作則,嚴格依律行持。

 

    宗大師的聞思修和講辯著,均達到了非凡的高度。譬如在門喀劄喜棟寺,同日開講十五部論典,每天從早到晚講授十五座,沒有間缺。歷時三月,總共講完了《因明疏》、《現觀莊嚴論》等十七部論典。後於另一法會中,同時開講二十一部大論,辨析精微毫無錯亂,諸大德皆驚為文殊再來。

 

    宗大師悲願所致,一生造了大量顯密論疏,以《菩提道次第廣論》(1402年成書)和《密宗道次第廣論》(1406年成書)最為著名,為創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菩提道次第廣論》總依彌勒菩薩《現觀莊嚴論》,別依阿底峽尊者《菩提道燈論》,全面深入地開顯了三士道次第,對出離心、菩提心、依止上師、止觀雙運等關鍵問題作了善妙論述。全書條理清晰,嚴謹細緻,是集顯宗法義之大成者,亦為進修金剛密乘之前導。

 

    宗大師極力強調一切經續論典皆是佛教徒所應恭敬、隨學之處,故提倡遍學三藏,極力反對僅依個別教言、修法而得解脫之說。在此思想指導下,格魯派極重聞思的宗風和嚴格的僧伽教育體制迅速形成並長盛不衰。

 

    治學有成後,宗喀巴大師示現精進修持,從最基本的出離心等前行法開始,認真觀修,圓滿了六百萬大禮拜。再進修生圓次第,徹證般若空性,現見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大威德金剛等無量本尊,得到文殊菩薩大悲攝受,能如常人對話般隨時請教法義、諮決疑難。

 

    為從根本上振興佛教,宗喀巴大師從十五世紀初就積極宣導僧人嚴持戒律。據土官《宗派源流》載:貢巴饒塞(後弘期復興佛法的大律師)送盧梅到西藏去的時候,把自己戴著的一頂黃帽送給盧梅,說戴上它就想起我來了。因此,後來的大持律者都喜歡戴黃帽。矢志重振律綱的宗喀巴大師也毅然戴上象徵清淨持律的黃帽,弟眾們紛紛隨學,“黃帽派”由此聲名鵲起。從其正式名稱——“格魯(意為善律、善規)派”,也可同樣看出該派對戒律的高度重視。

 

    1409年藏曆正月,宗喀巴大師在拉薩發起盛況空前的大祈願法會,有各派淄流一萬多人參加。嗣後,在拉薩東北近百里的旺古爾山建成甘丹寺,作為本派根本道場。緊接著,哲蚌、沙拉、劄什倫布、拉蔔楞、塔爾等寺相繼建成,以六大寺為骨幹的格魯派迅速發展,逐漸取得主導地位。

 

    宗大師最主要的親傳弟子是賈操傑和克珠傑,他們相繼領甘丹池巴法席,繼續宏揚恩師教法。在後來的弘傳過程中,格魯派逐漸形成達賴和班禪兩支轉世法系。克主傑大師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

 

    格魯派教法的特點是,將嘎當派強調的出離心菩提心和薩迦、嘎舉、覺囊、夏魯等派密法相結合,再加上文殊菩薩親傳與宗大師的許多法要,蔚為大觀。大威德、時輪、密集、勝樂等密教金剛是其主修本尊。在顯宗見解上,格魯派主要持自空中觀見,抉擇萬法自性空。

 

    六百餘年來,宗大師的清淨法流教化了無量眾生棄惡行善,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到如今,格魯派教法更是遍佈寰球,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覺囊派初祖為十二世紀初的彌覺多傑尊者,他起初跟隨卓譯師的傳人修學時輪金剛等法要,在後藏烏郁專修時,於定境中親證空色天身由內生起,又見《如來藏經》等佛典雲“一切眾生皆本具相好莊嚴之佛身,名如來藏”,由此創立勝義本有之他空見,成為覺囊派核心教義。傳數代後,特吉尊追大師(1243~1313)在拉孜東北建覺摩囊寺,大開甘露法門,該派由此得名。

 

    談及覺囊派,就不能不對全知多羅瓦(篤朴巴,(1290~1361))和全知多羅那他(1575~1634)兩位祖師加以著重介紹。篤朴巴與寧瑪派無垢光尊者同時,本為薩迦僧人,三十一歲時已遍學各派顯密教法,辯才無礙,被尊為全知。到覺囊寺後,得雲登嘉措上師慈悲攝受,親引修持時輪金剛,速證如來藏光明十相,對他空見生起極大信心,撰寫了《山法他空了義海論》等,極力闡揚他空妙義。住世期間,大興佛事,建造十萬大佛塔,講授五部大論、慈氏五論、《入菩薩行論》、《般若經》、《時輪根本續》、《勝樂本續》等眾多法要。尊者經常根據眾生不同根性意樂,傳授相應的灌頂及引導修法。由於全知篤朴巴具足大悲加持和善巧方便,座下證悟如來藏本面的聖弟子眾不計其數,覺囊派因而聲名大振,趨於極盛。

 

    多羅那他尊者出生時瑞相紛呈,自小被認定為更噶周卻的轉世化身,為僧俗大眾迎至覺囊寺。他以神奇的天份,很快通達一切顯密佛法,除自宗教法外,對噶舉、薩迦、布頓等派法要也十分精通,成為眾所欽敬的大班智達。修持無上密法時,現證甚深內道,成就十相金剛持果位。尊者慈悲傳法授徒,著有《多羅那佛教史》等顯密要典及佛贊十四函,還經常潛修密法。譬如二十九歲的春季,每天黎明彌勒菩薩都從雲中現身,融入大師身中,以此殊勝加持,大師徹證他空聖境。

 

    除了大放異彩的了義他空見,覺囊派在修行上也頗富特色:修完出離心、五十萬加行等前行法後,即可求受密法灌頂,由具證上師引導修持“三遠離”,然後趨入時輪金剛六加行(實為甚深正行)修法,從而速證如來藏勝義本面(遍空虛空金剛),即身圓成佛果。

 

    當代覺囊派的中心主要在四川壤塘一帶,在不久前示寂的雲登桑布法王等祖師大力弘揚下,該派現已得到海內外眾多信士的瞭解和尊崇,利生事業蒸蒸日上。古老而神奇的教法,給現代社會注入了新鮮空氣。(由此可知,蕭平實在《狂密與真密》裡說的“覺囊巴遂告滅亡,唯餘法系傳承表相,如來藏妙法遂永絕於西藏人民”,純屬欺世之談。)

 

    回過頭,讓我們走近著名的前譯寧瑪派。

 

    寧瑪派教法最顯著的特點是,既不偏墮於空性方面,也不偏墮於顯現方面,而是高度強調現空雙運二諦無別。這一精神,無論在顯宗部分還是密法之中,都得到了圓滿貫徹。本書即以自宗寧瑪派教法為核心而展開論述,所以這裡暫不多言。

 

    作為藏傳佛教主要奠基人的蓮花生大士,其赫赫威名和神異事蹟是藏地佛教徒永遠的驕傲,特別地,鄔金第二佛在前譯寧瑪派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河水遊舞經》等教典中,釋迦牟尼佛曾親口授記:在他涅槃八年之後,當有蓮花生大士出世弘揚密法。多羅那他大師的《蓮花生傳》等寶典亦明確記載,蓮花生大士誕生于鄔仗那國無熱惱大湖的蓮花蕊間,嗣後由國王恩紮布德抱回皇宮撫養,備加疼愛,立為儲君。太子長成後,於五欲境自在遊戲,同時潛修密行,證悟光明本性。為獲取更自由的修法利生機緣,太子通過善巧方便最終擺脫王宮生活,前往著名的八大屍林等殊勝道場做甚深修持,以忿怒相調伏無數外道空行,令其歸命世尊聖教,發願護持佛法。其時,蓮師還示現了眾多化身,如現為釋迦獅子淨持別解脫戒,聞思精修,講辯著論,四處開顯大小乘佛法;又現為瑜伽士形相,於各大聚落修持無有取捨執著的瘋狂行,暗中接引有緣密乘弟子;又現身於那爛陀等大寺住持正法,廣破外道,高樹佛法寶幢……蓮花生大士種種神變智慧匪夷可思,法音蓮足遍佈五印大地,乃至盈滿大千世界。

 

    應藏王赤松德贊之盛情邀請,蓮師以無比之悲心進藏弘化。當此之際,藏地各路鬼神聞風而動,許多頑蠻之徒企圖以區區世間神通阻撓大師的歷史性使命,像以前雷劈紅宮、水淹澎塘一樣從中作梗。沒料到三世諸佛總集之蓮師神變威力無比高強,一路上勢如破竹,不費吹灰之力便一一摧伏了此等兇神惡煞。唐古喇山神、眾龍王、白哈爾神、阿修羅戰神芝瑪、十二堅牢地神、長壽五天女等相繼拜伏蓮師足下,皈依供養,發誓護持佛法,永不違逆。

 

    掃平魔障違緣後,蓮師與布瑪目劄(無垢友)、菩提薩埵(靜命堪布)等高僧大德襄助法王赤松德贊大興佛法,建立了殊勝圓滿的三寶所依,世界屋脊之上響徹法音佛號。

 

    蓮師和布瑪目劄尊者為極利根弟子傳授了九乘之巔的阿底瑜伽無上大圓滿密法。此法超勝於其他一切顯密法要,乃是圓中圓、頓中頓、密中密的見性成佛妙法,僅聞詞句也可斷除三有之根,具有極其殊勝的加持力,是前譯寧瑪派的最高大法。歷史上,無數寧瑪派學人通過修持光明大圓滿即身成佛,圓寂時出現肉身縮小乃至舉體化為虹光等究竟成就的瑞相。

 

    蓮師還授予王臣二十五人為主的具勝緣密乘弟子八大黑日嘎修法,彼等依法精修,紛紛獲證稀有成就,並經常示現他心通、空中飛行、穿牆過壁、插橛入岩、光線掛衣等神變。其中以多吉登炯(金剛降魔)、嘉瓦秋揚、南喀良波等諸大心子最為著名,大譯師貝若紮那也譯出了眾多佛典,並于藏地各大神山潛修密煉,獲得究竟成就。空行母益西措嘉證得四種持明,傳下許多竅訣,還和蓮師一道開光加持藏地,於各大聖地隱埋大量伏藏法要,授記以後將有化身大士取出以廣利群生。

 

    事業圓滿後,至尊蓮花生大士於紮日神山之巔,乘著四大天王所舉之天馬飛赴西南羅刹洲轉行教化,臨行時留言,將於每月上弦初十日駕歸藏地加持眾生。布瑪目劄尊者則前往漢地五臺山,以無漏虹光身常住其間,利益有緣眾生。

 

    由於寧瑪派當時主要以師徒間口授心傳為主,不多依賴外在形式,再加上有眾多伏藏、淨相等近傳加持,所以後來的法難並沒對其造成致命的打擊。迨至十一、十二世紀,著名的“三素爾”應世,素爾波且(釋迦炯內)、素爾窮(喜饒劄巴)和卓浦巴?釋迦僧格三大持明聖者成為大規模復興寧瑪教法的先驅。他們在衛藏烏巴龍地方正式建立寧瑪派寺院,祖孫三代相繼弘揚舊譯的《續》、《幻》、《心》等法要,由此形成頗具影響的“素巴派”傳承。

 

    與素爾波且幾乎同時的寧瑪派大德榮素班智達(秋吉桑波),在弘揚自宗大圓滿平等清淨見方面,也頗有建樹。他撰寫的《入大乘論》、《大幻化網廣釋》、《黑蛇總綱論》等法要,至今仍是寧瑪派學人聞思的重點。阿底峽尊者進藏時,榮素班智達尚在童年,尊者把他抱在懷裡辯論法義,竟無法取勝,乃贊言:此子是我的一位上師轉世,所以智慧如此敏利!

 

    十三世紀,寧瑪派誕生了一位極偉大的祖師——全知龍欽繞降尊者(又名無垢光尊者,1308~1363)。尊者於革瑪然雜上師處獲得大圓滿法的清淨傳承和究竟成就,無餘通達自宗法義,且遍學新派密法,智慧證境深不可測,和薩迦班智達、宗喀巴大師一道被公認為藏地三大文殊化身。龍欽巴尊者著述極豐,一生中撰寫了《四心滴》、《七寶藏》、《三大休息》、《三自解脫》、《大幻化網遣除十方癡暗釋》等大量法要,使寧瑪教法得以顯明和系統化。此外,尊者對新派諸大本尊修法也作了許多釋疏,全集中還收有不少詩賦、贊偈等,洋洋大觀,美不勝收。對於寧瑪教法的延續和發展,龍欽巴尊者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龍欽寧提”意伏藏的開啟者,仁真晉美朗巴尊者(即持明無畏洲,又名智悲光尊者,1730~1798)為所有寧瑪派學人所敬仰。尊者在桑耶青浦閉關修持三年,精誠祈禱,于淨相中數次面見龍欽巴上師智慧身,領受甚深教誨和強力加持,從而獲證究竟成就。其座下弟子以多智欽?晉美琛利哦熱和晉美嘉維尼格(如來芽尊者)最為著名,他們繼承並廣弘了“龍欽寧提”大法。

 

    近代甯瑪教史中,蓮師無誤授記的弘傳大圓滿密法的太陽,是尊貴的全知麥彭仁波切(1846~1912,即米旁仁波切,義為不敗尊勝諸方)。仁波切孩提時代即具足清淨的出離心、大悲菩提心,信心和智慧也如蓮開敷。七歲時造下精妙絕倫的《定解寶燈論》,圓滿抉擇了顯密佛法甚深精要,成為甯瑪派弟子重點研學的根本要典。由於具有文殊金剛智慧,所以尊者對一切顯密教法僅需聽聞詞句的傳承,無需講解便能自然通達甚深義理,令世人莫不嘆服。

 

    全知麥彭仁波切生生世世的具緣上師為蔣揚欽哲旺波仁波切,在尊師面前,他恒以三喜承侍,令師極為滿意,故此得到殊勝不共的意傳加持。蔣揚欽哲上師對麥彭仁波切的才德智慧也十分賞識,如器注器般授與一切顯密教法和修要。

 

    全知麥彭仁波切本著賢善的發心,遠離門戶偏袒,如理如法地撰寫了大量顯密論著。因于甚深意藏得大自在,故被世人尊稱為伏藏導師之王。全知上師的著作,字裡行間處處煥發出極為不共的流光異彩,認真研讀過這些法要的學子,沒有不被其中精妙入微的辨析、深刻獨到的見地所折服的。正是基於此諸光輝教言的恩賜,如壁畫褪色般似趨衰落的前譯教法又得以彩繪重光,呈現出勃勃生機。與無垢光尊者和智悲光尊者一樣,全知麥彭仁波切是寧瑪派的一位劃時代紹隆者。

 

    在一良辰吉日,蔣揚欽哲上師將重要的顯密教典及各類明論,陳於供桌上,作廣大供養,複於其前設一高大法座,請麥彭仁波切上坐,祝曰:“此諸三藏如海教法,均交付予汝,希以講、辯、著三種方便,善加弘揚,使寶貴的佛法永久照亮世間。”由是麥彭仁波切成為尊勝法主,及上師唯一心子。其後,蔣揚上師常向人言:“喇嘛(上師)麥彭而外,於今別無智者。他那博大的功德和事業如寫出來,較般若經還多,唯其不願筆之而已。”

 

    不僅於教法通徹無礙,全知麥彭仁波切的實證境界亦登峰造極。于聖地嘎姆達倉潛修十三年期間,曾示現許多不思議功德。譬如,親見本尊文殊菩薩時,文殊、經函和智慧劍皆化光融入他心中,刹那圓滿通達經藏(後與他派格西辨論時,對方現見其為文殊妙相,遂五體投地);某次火供,不借外火,以智慧火直接點燃;修雅門達嘎法(大威德金剛)時,對弟子伏藏大師列繞朗巴尊者說:“我是初學者,請你看看修法的力量。”言畢將加持品置於影子與陽光交界處,致使整個上午太陽原地未動;為調伏弟子而修憤怒壇城,以期克印指向天空,此時,當地上空的月亮星宿皆東向回避,不敢接近修法處,同時大地震動、山石崩落、湖水奔溢、狂風驟起、空房散裂……此外,在石渠閉關修大圓滿法時,陽光之下身無影跡,體空瑩澈,于牆石等物能自由出入,無所障礙……

 

    全知上師麥彭仁波切雖名揚整個藏區,然其生活卻十分簡樸,如常人般但以帳蓬、糌粑、大茶維生。當四面八方的智者、活佛、堪布、格西、瑜伽士、信眾來至面前請法時,尊者智悲無量、平易近人的風度則自然流露,應機暢演妙法,令眾人皆滿載而歸。如是盡其一生,造就了遍佈各派各地的持教、具證大德。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說:“全知上師麥彭仁波切所著的顯密諸論,在七世之內,其無比善說之加持,一世比一世殊勝增上。”又說:“凡是我的傳承弟子,乃至得到點滴之成就,如於三寶生起刹那信心,皆來自于全知上師麥彭尊者的加持與恩賜。所以我的弟子,皆當于全知上師生起不共不退之信心,應當晝夜精勤祈禱求加持。”故知,全知麥彭仁波切于寧瑪派學人之深恩厚德,是難以言表、無以報答的。

 

    當前,國內寧瑪派眾多著名道場(如衛藏敏珠林、多傑紮,康區白玉、噶陀、佐欽、智欽等寺院)均有不同程度恢復,傳統的聞思修行日趨完善。海內外眾多高僧大德為振興前譯聖教忘我操勞,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敦珠法王、貝洛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多智欽仁波切、堪布門色、阿秋喇嘛等等,皆是有口皆碑的弘教大德。其中,最讓人感念欽仰的,當首推名震寰宇的至尊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

 

    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早在二千多年前,即于《文殊根本續》中對法王如意寶作了授記:

 

    名為啊字大德者,受持佛陀之正法,

 

    具慧功德諸尊敬,授記獲證正等覺,

 

    將悟我之諸菩提。

 

    其中的“啊字”,即是指晉美彭措(梵文啊白拉江)仁波切。

 

    一千二百多年前,蓮花生大士於《甚深幻鏡》中,又對法王如意寶進一步預言道:

 

    我子降魔金剛者,將于康區新龍地,

 

    潺潺緩流江河畔,巍巍三峰雪山前,

 

    龍年降生密咒師,成為列繞朗巴尊,

 

    修持無上密乘道,開取諸多伏藏品,

 

    倘若緣起自然聚,遣除濁世諸災難,

 

    廣弘顯密之教法,伏藏大師于人間,

 

    住世八十一周年,七位弟子證佛果,

 

    一百五十名眷屬,獲得中等之成就,

 

    結緣眾生四千餘。爾後轉世之靈童,

 

    雞年誕生于多康,名有啊字通三藏,

 

    教法住世三千年,九百獲得大成就,

 

    隨行瑜伽六千余,結緣眾生有七萬……

 

    法王如意寶的前世——伏藏大師列繞朗巴曾被迎請至拉薩,給十三世達賴喇嘛、十五世噶mb、薩迦法王、多哲仁波切等大德傳授灌頂、講授竅訣,並開取眾多伏藏。大師圓寂前明確指出了自己轉世靈童的七種標記,他在《未來授記文》中寫道:

 

    降魔金剛之化身,雞年降生法源地,

 

    父親之名為蓮花,母親名為璁玉海,

 

    手掌具有空行紋,傳授如海之三藏,

 

    證悟法身之本面。

 

    絲毫不差地,法王如意寶於西元一九三三年藏曆一月(釋迦佛降伏外道六師之神變月)初三吉祥日再現人間,繼續成辦利生大業。至尊上師早年在四川石渠縣托嘎仁波切等大德座下精苦修學,圓滿一切如海教證功德,其後經歷了不平常的歷史時期,韜光養晦,隨緣無變。至西元1980年,勝緣會集,遂於第一世敦珠法王之聖地(當時有十三位弟子于此獲得虹身成就)——四川省色達縣喇榮山谷中,正式創建了一座五明佛學院,從此高擎正法寶幢,數十年如一日地精勤培育後學。(第一世敦珠法王曾在《未來授記》中寫道:“自此再過一百年,佛法僅成虛名已,爾後一段時間中,康區匝熱神山處,降魔金剛化身者,重立佛法之勝幢,若能點燃宗派炬,前譯教法更輝煌。”伏藏大師離垢金剛的伏藏品中亦雲:“佛教暫時受挫折,一旦復興于色達,名有啊字大德者,亦成此地之法王。”)在上師法王巍巍功德和蓋世英名的感召下,英才薈萃盛況空前,清淨如法的聞思修行全面展開,學院迅速發展壯大。多年來,至尊上師法王如意寶親手撫育了數以萬計的賢善徒眾,其中具足教證功德、堪為人天師表的大堪布、大活佛就達數百位之多。法王如意寶還多次赴海內外弘揚正法,在漢地、印度、歐美、東南亞等地留下許多美妙法音,度化了無量眾生。學修精嚴的“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逐漸名揚天下,成為當代正法的象徵和解脫的源泉。

 

    建院伊始,法王如意寶便十分注重戒律,不但在學院內部大力提倡嚴格要求,還應第十世班禪大師之請,於1985年率眾巡行多康各地,對戒律鬆弛、僧規不整的現象進行嚴肅整頓,使藏傳佛教在復興之初就及時遠離了種種過患,走上了健康發展的坦途。

 

    至尊上師法王如意寶經常教誡弟眾,應在清淨戒律的基礎上,認真聞思如來經教,捨棄現世希求一心投入顯密正法特別是無上光明大圓滿的修持之中。同時,法王如意寶對弘揚淨土法門也不遺餘力,年年召開極樂大法會,極力讚歎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功德,由此感化了數十萬計的四眾弟子至心皈投彌陀聖尊,積極持誦心咒聖號,猛厲發願往生。上師法王還率先在藏區和全國各地大力宣導放生護生,以及念修金剛薩埵懺除罪障,從而極大減輕了末世眾生的不祥戾氣和憂悲苦難。

 

    在晚年健康不佳的情況下,法王如意寶仍置個人安危於度外,抱病堅持講授佛法、接引徒眾,為如來聖教鞠躬盡瘁。沒有大恩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的出世弘法,就沒有當代藏傳佛教的偉大復興,一切深受法恩的徒眾們的生命軌跡,也將完全不堪設想!

 

    在大恩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身邊幸福聆受甘露法音的日子,透過晶瑩的淚花,仿佛就在眼前……

 





主持人
釋智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