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
空性

空性遮除 真實戲論 才得解脫

所謂輪回之意,即是業和煩惱一而再的輪轉,如果對治力能有力生起,才可以使煩惱止息,這才是解脫。如對治力未生,自然結生至後世,如發起對治力,結生相續便會止息,這就是真正解脫之意了。

 

宗大師是依據中論所說,業和煩惱淨除後才得解脫。而業和煩惱是由非理作意而生,而非理作意是由真實戲論而生。此戲論如何消滅呢?因為實執是對於法究竟的顛倒認知,所以能如實認知空性,此對治力的增長生起的時候,即可由空性而遮除。

 

至於輪回根本所執的內容,也有二種不同的說法,雖然都是中觀師,對空性見解不一,而成為兩派之說,但一致認同以空性斷輪回根本。煩惱無始來不斷的傷害我們,為了使我們獲得解脫,佛陀才說了四聖諦,其原因是煩惱痛苦可以斷除,而它也是我們不想要的。當佛陀講四聖諦時,其意義可分為二:一是污染諦(苦集)的因果次第,二是清淨諦(滅道)的因果次第。第一先說的是我們不想要的痛苦,而說其因緣;第二先說清淨諦的果是可以證得的,最後說明證得的方法。

 

談到清淨諦的因果次第,可能有人疑惑:如果滅諦是常法的性質,那就不是有因而生的性質?雖是無因而生,但它需要刻意的累積資糧,依賴因緣而生之故,所以才說清淨諦的因果次第。至於次第如同希求解脫方便分中所說:「集諦為因,苦諦為彼之果,故集是先,果應是後。……於諸苦性生死圓滿執為安樂,顛倒所誑。」(廣論一五四頁)以上是解釋,如果我們一直以為在煩惱控制中而覺得快樂的話,而求解脫之念頭是不可能生起的,所以真有希求解脫之心,是要將煩惱視為仇敵,才有可能辦到。如四百論:『此大苦海中,悉無諸邊岸,愚人沉此中,何不生畏。』反復思惟苦諦內容。一般人只會想到苦諦是我們不要的痛苦感受而已。光是這樣是不夠,因為這種厭離心不需刻意培養,連畜生都會生起的;這裡所強調的苦是行苦,並非苦苦,也不是壞苦。外道認為苦受及樂受都是痛苦因緣,所以把舍受視為解脫,因此而修學靜慮,最後達到這個境界的人,行苦仍存在。他們暫時解脫了壞苦,也完全厭離了。所以在此苦諦內容並非只局限於壞苦而已,最主要是行苦,因佛法追求的是由痛苦中解脫,被煩惱控制的痛苦是行苦,痛苦由於心未調伏,而未調伏是來自煩惱,而要把煩惱視為敵人,澈底把他消除。因而產生厭離心,這才是在此所強調的。

當我們認識解脫是存在時,自然會覺得苦集是完全不需要的,於是從內心油然生起希求獲得救護,對於聖三學,由心深處希求好好學習及行持,這就是四諦的次第,也是先說苦,再說集,先說滅,再說道的主要意趣了。菩提心與空性見





主持人
宗喀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