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星雲法師

  

詳細解夢

星雲大師

  提到夢,每個人一定都有做夢的經驗,我們一生不知道做過多少的夢,但是真正要把夢境告訴別人的時候,卻往往又記不清楚了。人生數十寒載,稍縱即逝,何嘗不像是一場短暫的夢?在有限的歲月裡,我們如果能做幾場美妙的夢,豈不也是人生的樂事?夢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極為密切,夢是現實人生的延長與充實。夢,超越時空的界限;夢,泯除人我的對待。在時間上,夢可以貫聯古今,橫遍百代,無論是過去、現在、未來,都可能出現在夢中的一刹那,在空間上,夢中可以翻山越嶺,神遊宇宙,可以遍行無礙於三千大千世界。在夢中,沒有人際間的隔閡,我可以稱作你,你可以稱作我,沒有你我他的彼此分別與稱謂。

 

  夢是白天思想的延續,被壓抑的願望在夢中可以得到紓解的滿足。不可告人的隱情,在夢中可以達到完全的奔放。夢是潛意識的產物,是無計畫的聯想,是內部生理已有的暗示,是外在生活刺激的影響。今天是一個精神上飽受煩惱苦悶,感情最容易發生混亂糾葛的時代,平常我們有些話不敢說,有些事不敢做,被埋藏在內心深處的鬱悶,在夢中可以自由放任,無拘無束,大膽去說去做,因為夢中事,無論如何的尷尬難堪,只要不告訴人,別人絕對不會知道,可以維持住我們脆弱的顏面尊嚴。

 

  我們做夢,或好或壞,或甘或苦,有時和我們的現實生活不太相干,譬如夢中被人砍了一刀、揍了一拳,在當時可能很恐怖、很害怕,但是醒來終究是一場夢,是不礙事的。有人說:“至人無夢”,其實人人都有夢。不僅人人都有夢,狗、貓、猿、鴉等動物也都會做夢,當他們睡覺的時候,會輕輕地震動,那就是他們正沈入夢境的表徵。至人有什麼夢呢?

 

  佛經上曾記載佛陀做夢的故事,經上說佛陀過去世親近普光如來時,曾經做過四次夢:第一次夢見自己躺在大海上,一次夢見以須彌山當枕頭,一次夢見眾生都和自己合而為一,最後一次夢見自己一手執持太陽,另一手捧著月亮。假如我們能和佛陀一樣,做如此的夢,不也藉機增強了自己的力量,寬闊了自己的境界嗎?那麼我們人生,不也十分有意義,有價值嗎?

 

  夢,不僅睡覺時才有,連白天裡也會做夢,這就是所謂的白日夢。

 

  有一個牧羊女,存積了很多羊奶,放在罎子裡。按照印度的規矩,女孩子拿東西必須頂在頭上,這女孩就頂著羊奶,拿到街上去賣。牧羊女一邊走,一邊想著:

 

  ‘這些羊奶可以賣很多錢,賣得的錢,我可以買化妝品、胭脂粉,買漂亮的衣服、鞋子。我每天打扮得很美麗,那個時候,一定有很多的青年追求我,我一定要找一個有錢的、英俊的人嫁給他。我們兩個,恩恩愛愛……’

 

  她想到這裡,心中一歡喜,便跳起舞來了,她頭上的羊奶於是掉落下來,跌了滿地,這一切都變成夢幻泡影。這是什麼?這就是白日夢。

 

  再說一個例子:有一個乞丐想發財,想得快發瘋了,就去買獎券,希望中大獎發大財。他買了獎券之後,因為家貧,根本沒有地方可以妥藏,只好把獎券塞入手拄的拐杖,然後把獎券號碼牢記在心。就這樣,天天背誦獎券號碼,天天收聽電臺廣播。有一天,收音機廣播中獎號碼,他一聽,頭獎正是他每天背得滾瓜爛熟的號碼,啊!他中獎了,真是既興奮又歡喜。心想中獎了,還要這把拐杖做什麼?這時他正走到河邊,就把拐杖往河中一丟,結果,這個發財的夢也隨著流水而消逝了。

 

  不管夜裡的夢難以成真,或是白日夢根本就幻象虛景。畢竟,夢真是神奇,夢非常奧妙。今天我藉著這個機緣,就來說一說夢的神奇。

 

  一.夢的原因與夢的解釋 

 

  我們為什麼會做夢?做了夢,有所謂解夢的人,到底有沒有這個必要?

 

  說到做夢的原因,在佛教裡,像《大智度論》、《善見律》、《大毘婆娑論》,都曾提到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做夢。現在,我以《毘婆娑論》的記載,來說明五種做夢的原因:

 

  (一)體弱多病者,容易做夢

 

  四大不調,身體種種不順的時候,容易做夢。例如夢到山崩,被盜賊追趕,或者夢到猛獅凶虎,甚至夢到自己遨行天空,不小心跌落凡塵。總之,病人所夢到的夢境,大都是恐怖、驚懼、駭人聽聞的情形。

 

  (二)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思維的夢大都和平常生活有關,諸如感情、情緒的不安,小自生活的細節,大至工作上的各種狀況,都可能會夜入夢中。這種夢境,常有男女感情、朋友交往,甚至爭吵、激辯等情形發生。

 

  (三)曾經有過的,又來托夢

 

  曾經發生的事,已經歷時很久了,會偶爾出現在夢中。譬如很久以前認識的某一個人,或過去做過的某一件事、吃過的一碗飯或一盤菜,平時根本未曾記憶,卻忽然在某一個夢境中出現。我們平時的思想行為,就像一粒種子,埋在我們的八識田中,成為一種經驗、習氣,遇到這種思維運作的因緣,夢於是產生。

 

  (四)未來將發生

 

  因為人的身體、心理,和時空的關係密不可分,雖然有些事尚未發生,但是我們的生理、心理會有自然的感應,所以在夢中就先有預兆,例如夢見甲,第二天果然見到甲,一般所謂的托夢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五)想夢

 

  舉凡天下一切的夢境,不外是憶念、意想所成,無想則無因,無因則無夢,這種想夢有時是前世業因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夢中,會夢見自己成為另一種自己完全不熟悉,未曾經驗過的身分。一個飄泊異鄉的遊子,長年在外,家中的老母思念成疾,這種種的訊息會傳達到這遊子的夢境,一般說這是母子連心,這也是想夢的一種。

 

  做夢有兩種成因,一種是自發性的,也就是自己的意念所引發而起的夢境;一種是他發性的,受到外在環境、人、物的影響、刺激而產生的。做夢的原因,多半是各人心態所顯示出來的景象,同時也可能是各人對現實環境的分別意念所引起,因此心理學家佛洛德說:“夢是白天思想的延續。”

 

  佛教認為做夢是由於獨頭意識的作用。平時我們對世間萬象的認識,是由於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隨時招感外境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加上眼識等六識的了別,才能夠產生種種的認識作用。譬如──眼睛認識了青紅赤白各種顏色、長短方圓各種形狀;耳朵認識了各種聲音;鼻子認識各種香臭味道;舌頭認識了酸、甜、苦、辣,身體認識了冷熱軟硬等各種觸覺;而心,認識了一切萬法。

 

  平時,我們的心(意識)都和其它的眼、耳、鼻、舌、身、,一起來認識熟悉這個世界,心和眼睛在一起作用,才可以看見;心和舌頭一起感應,才能嘗出味道的甘苦,所以心和眼、耳、鼻、舌、身合起來的活動,稱作“五俱意識”,意思是和這五種感官一起來分別世間。但是,到晚上睡覺的時候,眼睛不看東西了,耳朵不聽聲音了,身體也不動作了,其它的五根都停止運作,只有心仍舊獨自起來活動,因此叫做“獨頭意識”,而夢境的產生,就是這個獨頭意識的活動作用。因此我們白天有什麼願望、希望無法實現,被壓抑的情感無由發洩,或是平常某些心事不欲人知,這些都會藉著獨頭意識的活動,在夢中出現完成,這也就是心理學家稱的:“所謂夢就是潛意識的活動”的道理所在。

 

  我們每一個人做某一件事,都有一定的程式方案,但是夢卻完全沒有規則次第,夢中可以忽而上古,忽現現代,一下子這裡,一下子那裡,純粹是一種胡思亂想,不必連貫的自由意識的運作。

 

  有人說夢很靈驗,夢見自己病了,就真的生病。其實這不是夢的靈驗,而是人生理的一種反應,可以看作是夢對生理的一種暗示。比方說循環系統有了毛病,血液流通不順暢了,自己還未感覺到病的徵兆,這時候,生理有了直覺感應,就會透過夢境發出預示,往往就會夢見浩浩蕩蕩的河水,滔滔不絕的江流,這是因為循環系統與流水有關。假定身體發熱了,還沒有生病的跡象,這時候生理的反應也會透過夢境發出警告,例如夢見房子失火被燒了。血壓高的人,會夢見自己往上飛翔;血壓低的人,就會夢見自己越往下跌。夢見白色,表示得了肺病;夢見黑色,表示得了心臟病;夢見青藍,表示肝臟有了問題。是不是絕對如此?見仁見智,也沒有必然的定論,夢只是給我們一種防患未然的警惕而已。

 

  樂天派的人,會夢到和人嬉戲,逍遙自在。相反的,憂愁寡歡的人,就會夢到與人爭吵,睡不安寧。睡覺習慣踢被子的人,會夢見置身北極,寒冰刺骨。相反的,被子習慣蓋得又多又緊,就會夢到置身火爐,炙熱無比。喜歡睡懶覺的人,已經日上三竿,家人都起床了,還賴在床上,這時做夢,會夢到許許多多的太陽,光芒熾焰,好像整個天地都要燒起來,心裡一驚慌害怕,睜開眼睛一看,哦!時候已經不早了。

 

  我們做了各種夢以後,心裡很掛念,不知道這些奇奇怪怪的夢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吉凶預兆,希望找個人來解釋,自古至今,於是出現了很多替人解夢的人。

 

  如果有女人做夢,夢見日月跑進腹中,解夢的人會告訴你,你就要生貴子。假使你不信,他會舉出確證,說三國時代有個孫堅,他的妻子夢見太陽,生的兒子叫孫策;夢到月亮,生的兒子就是孫權。

 

  如果你是一個文人,夢到一枝筆,就代表你將有一枝如椽大筆,可以冠蓋群倫了。例如唐朝李白就曾夢見他的管筆生花,於是後世就有“妙筆生花”的成語出現。假使你不信解夢的人如此說法,他就會舉例告訴你晉書裡記載有一個人名叫江淹,夢到有人送來一枝彩筆,於是文筆大暢,文思泉湧,當時他是一名太守,遠近馳名,大家都知道,有個江郎文采好。但是後來他又做夢了,那個人重回夢中要回這枝彩筆。從此,他就不再動筆了,這就是“江郎才盡”成語的由來。

 

  如果你夢到棺材,解夢的人就會恭喜你快要發財了;如果你夢到刀槍臨身,就表示你要高升了。唐元稹寄給薛濤的詩中說:‘紛紛辭客多停筆,個個公侯欲夢刀。’可見夢境對人的影響了。夢到失火,表示家運即將昌隆;夢到熊羆,表示你快生麟兒了;夢到看戲,表示就將要和人發生爭鬥的事情,或者即將有戰爭發生;夢到水果,解夢的人會告訴你,即將生瘡得病了;夢到落雪紛紛,就代表家中即將發生不幸,或者就要有喪亡的事。

 

  各位認為這些釋夢的例子,值得相信嗎?其實這不過是癡人說夢話罷了!因為夢中的各種情況,只是心理的幻象、生理的反應而已。若與事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的。夢畢竟是夢,夢中的吉凶,如果真的能影響現世人生,那麼,一個人一生中的吉凶實在是太複雜繁多,難以排解了。因此,我們對於夢境不要太執著,相反的,我們應該當知道如何將夢境給予適當的藝術化,對於一切的吉凶,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那麼夢將會豐富你的生活。

 

 

  二.夢的時候與夢的速度 

 

  在南傳大藏經的《彌蘭陀王問經》裡,曾經記載彌蘭陀王和那先比丘有關睡眠與夢境的精彩對答。彌蘭陀王問道:

 

  ‘我們人類的睡眠分為哪裡些部分?’

 

  ‘國王!我們的睡眠分成三個時段,第一時叫初時,這個時段身體極端的疲倦,各種活動狀況遲鈍不靈活,所以很難入夢。第二時叫中時,這時眼、耳、鼻、舌、身等五根都完全停止活動,只有第六意識的心還在活動,似睡非睡,通常做夢就是這個時候。第三時叫終時,心深入意識狀態,也就是熟睡的狀態。’那先比丘回答。

 

  根據那先比丘的說法,欲睡的初時和熟睡的終時都不易有夢,只有半睡半醒,獨頭意識活動的時候,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半意識狀態之下,最容易做夢。

 

  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入夢,什麼情況下不易有夢?在下面幾個時候容易進入夢鄉:(1)初入睡眠時,(2)久寐將醒時,(3)精神恍忽時,(4)身心疲倦時,(5)仰面而臥時,(6)身有疾病時,(7)思慮過多,帶有神經質時。因此身體康泰,事事如意的人,當然就不容易做夢。

 

  在什麼情況下不易有夢?在以下的狀況下好夢難圓: (1)清醒的時刻,(2)熟睡的時候,(3)滅盡定的境界。所謂滅盡定就是滅盡一切表像和感受作用的禪定境界,這時心能進入統一寧靜的狀態,所以此時不容易做夢。但是羅拔麥卡尼及阿倫克遜的原理卻認為人在酣睡時,每隔九十分鐘,腦部的原始地帶便會發出訊息,刺激中央神經系統,腦部綜合儲存的這些記憶資料及幻象,一併在夢中出現。不管有夢無夢,希望我們所做的夢都是好夢。

 

  縱然是做夢,獨頭意識的心理活動卻很辛苦。大家也許有這個經驗,做了一場費時長久的夢,醒來已經是身心俱疲了,雖然歷經一段很長的睡眠時間,卻一點也無濟於事,根本沒有達到養精蓄銳的目的。每個人一天的睡眠時間,假定是八小時,大概有一至二小時在做夢。二十歲到二十五歲的青年時期,夢比較多。

 

  有人或許會說:‘我天生福氣,根本沒有做夢的習慣。’其實人人都會做夢,只是你沒有感覺而已。有時候,我們做了夢醒來,正要告訴別人的時候,卻一下子記不清情節了,怎麼想也想不起來。那麼,如果你做夢做到一半,突然醒來,這時你就靜靜不要翻身,也不要妄動,把這個夢的情形,仔仔細細再重溫一遍,然後到第二天再告訴別人,就不會忘記了。這是什麼原理呢?

 

  因為剛剛睡醒一動也不動,這個夢境還在你的記憶裡,你以清晰的意識再次輸入記憶,等到隔日,就能告訴別人始末了。

 

  以上我們說明了做夢的時候,現在再來談一談夢的速度。

 

  夢的速度究竟快還是慢呢?歷史上有名的黃樑夢,黃梁一夢到底需要多少時間?

 

  唐朝有一位姓盧的書生,由於家貧,四處流浪,遇到一個高士呂翁,呂翁給盧生一個枕頭,盧生就枕著那個奇異的枕頭,在邯鄲的一個旅社中睡著了。盧生睡著以後,做了一個夢,這時床邊不遠處有人正在煮黃梁。他夢見一個美麗的姑娘,姓崔氏。這姑娘十分愛他,於是就下嫁給他了。結婚之後,盧生中了進士,後來平步青雲,當了節度使。他生養有五個兒子,都有相當的官階。後來皇帝又派他率兵攻打西域,打了勝仗回來,由於功勞匪淺,就升為宰相了。子孫滿堂,姻親難計,五福臨門,人間稱羨。自從他遇見崔氏結婚到年老,一生榮華富貴,受用不盡。終於活到八十歲,年老力衰行將就木了,他這一驚懼,突然就蘇醒過來了。這時,床邊不遠處的黃梁還未煮熟,而他自己卻經歷了人生的榮枯盛衰,一段漫長的生人旅途,這就是史上有名的黃梁一夢,又叫邯鄲夢。所以說夢可以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寬慰,雖然自盧生娶崔氏,一直到年老將死,總共五十年,只不過是夢境虛幻,卻也曆嘗人生的富貴榮華,生死榮衰了。

 

  這種夢境的人生經驗,對於人的現世生活,究竟有什麼特殊意義呢?而夢境的五十載,與現世人生的遲速,又到底有多少差別呢?夢所給人生的最大意義,無非是心靈的安慰和精神的惕勵。夢如果與現世人生的快慢相比,就有千差夢別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唐朝,照理說當時必定沒有今日科技文明的產物,有所謂的電器化製品,諸如電鍋、瓦斯爐等等,當時一定是用柴火來燒,這個黃梁在灶上燒煮,頂多只消一個時辰就行了,而盧生的夢,居然過了五十載。所以夢中的一切,儘管是一生的事,在人間來說,只不過是一個燭光或一炷香的光景而已,何其的迅速,並且短暫。唐朝有一位叫淳於棼的人,熱衷名利,可是仕途不順,有一天到酒館買醉,終於醉倒在廊下,呼呼大睡入了夢鄉。夢中看到一批御林軍穿戴盔甲,前來迎接他。到了郊外一棵古老的槐樹下,有一個幽深山的山洞,他走進去一看,別有洞天,裡面是一座莊嚴富麗的宮殿,殿內早有國王率領文武百官歡迎他,並且把公主許配給他,後來還受封為南柯太守。二十年中夫妻恩愛,育有五男二女,政好民,歡享盡人間的榮華富。後來因為兵敗失官,妻子也死了,晚境淒涼,就驚醒了過來。就這樣二十年的歲月生旅,在現世人間算起來,也不過是幾分鐘而已。唐朝詩人岑參有一句詩描寫夢的飄忽短暫說:“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有時候人生的離患哀樂,不也如春夢一場嗎?

 

  現在有許多心理學家用各種的科學方法來研究夢的速度,推算出最短的夢只有五秒鐘,長一點的大約九十秒。如果連續運作,反覆進行,也能維持二十分鐘之久,但是一般正常的夢是二十五秒左右。有人說他做夢,做到一半起來和人講講話,上個廁所,回來再蒙被大睡,又可以回到原來的夢境,好像連續劇一樣。不管是不是連續劇,每一場夢和每一場夢的連線時間都是極其短促的。歷史上婦孺皆曉的唐太宗李世民遊地府的故事,寫的正是李世民夢中游地獄的事蹟。假定他十八層地獄,每一層都去巡視,等到全部都遊遍了,必定要經過很的時間,他在夢境中遊歷了這麼長的時間,怎麼趕得上隔日的早朝呢?另外,唐明皇李隆基遊月宮,假如他遊月宮,所花的時間太長,太陽升上來了,同樣也無法趕回去上早朝了。因此,不管是唐太宗游地府,還是唐明皇遊月宮,都來得及回朝上殿,可見夢境看似漫長,其實卻很短暫迅速,夢中可能歷經三世,但在人世不過是刹那瞬間而已。

 

  三.夢的內容與夢的真假 

 

  人人都可能做夢,每一個做夢的內容又是如何呢?一般來講,夢的內容大約可以分成四類:

 

  (一)由於恐懼而做的夢

 

  大部分的夢,都是因為恐懼才有的,生性膽小、害怕、焦急、疑慮心重的人,夢的內容多半是神奇鬼怪、駭人聽聞。譬如夢見鬼魅魍魎,或是被猛獸追逐,惡人加害的情形。

 

  (二)由於憤怒而做的夢

 

  喜愛發脾氣的人,入夢以後,就會產生沮喪、嫉妒、激動等種種不平的現象,在夢中甚至還與人相罵,大打出手。

 

  (三)由於憂鬱而做的夢

 

  先天帶有憂鬱氣質的人,落落寡歡,做的夢常常是失望、氣餒、苦悶、憤懣等等無可奈何的奇情異狀,這就是把煩惱帶到床上的人。

 

  (四)由於快樂而做的夢

 

  樂天派的人,睡著好不容易做了一場夢,做的夢大抵也是得意的事,充滿興奮驚奇,因此睡前應保持好心情,才能做個好夢。

 

  白天我們所背負的煩惱已經夠多了。有的人不能放下,還要繼續把它帶入夢中去溫故而知新,實在是太辛苦了。不管是快樂的夢、憂鬱的夢、憤怒的夢、恐懼的夢,都不能達到絕對的安眠,“心中無事一床寬”,經常保持一顆無事的心,必能享受沒有夢魘的輕寧!

 

  關於夢的內容,佛教歸納為以下五類:

 

  (1)化自他夢

 

  在現實生沽中,你我是絕對不同的個體,但是在夢中可以不分自他、男女、老少,甚至種族、國籍的種種差別,你可以是我,他也可以是你。譬如有人今天聽了講演,回去可能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站在講臺上,對著睽睽眾目,高談闊論了起來。夢見自己能歌善舞,一下子為男,一下子為女,忽而老弱,忽而年幼,各種千變萬化,這就是化自為他的夢境。

 

  (2)不覺自身

 

  有人做夢,甚至會夢見自己,指著自己罵道:‘你是什麼東西?’或是罵自己真懶惰,日上三竿了還賴在床上不肯起身。這種夢就是忘了自己是誰,角色錯亂,完全無我了。

 

  (3)不合事實

 

  譬如鳥才有翅膀可以飛行,可是做夢的時候,有的人可能夢到自己身著飛翼,翱翔天際。只有公雞才會報時,有的人卻夢到自己變成一隻雄赳赳的公雞,為人司晨報曉。大致來說幻想型的人,比較容易在夢中把自己超人化、神奇化,滿足現實生活裡無法實現的一些奇異事情。

 

  (4)不合時空

 

  由北至南,在高速公路上駕車行駛,起碼也要四、五個小時的車程,可是在夢中,卻可以一蹴而幾,跨越時空的限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行走於漫長的旅途,可以自無礙地漫遊于時空隧道。這樣的夢,通常神通大顯,無奇不有。

 

  (5)物體移換

 

  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牛、馬、豬、羊等動物,或變成另一種東西,譬如有名的莊周夢見自己成為翩翩彩蝶,就是物體移換的夢。

 

  在列子周穆王篇把做夢的內容分成所謂的八征六候,所謂八征指形體上的直接感受驗應,也就是:(1)故──由於人情事故的因素而感夢。(2)為──日常作為的經驗累積。(3)得──名位得失而成夢。(4)喪──送死之戚而憂悲致夢。(5)哀──情愁哀怨難解而做夢。(6)樂──歡樂可喜而做夢。(7)生──求生欲望的夢。(8) 死──對一切世情放下不執的夢。所謂六候指精神感受上所產生的徵候,也就是:(1) 正夢──平常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情形。(2)噩夢──驚噩奇異的夢境。 (3)思夢──特別思念所引起的夢境。 (4)寤夢──清明悟道的夢。 (5)喜夢──喜悅而得的夢境。(6)懼夢──恐怖懼怕的夢。

 

  夢的內容有種種千差萬別的變化,綜觀而言,夢的情節用眼看的動作比較多,用耳聽的情形比較少。而年輕人因為精力旺盛,血氣方剛;老年人平穩鎮定,比較沒有思慮,因此年輕人比老年人容易做夢。女人因為較為敏感,容易幻想,因此夢比較多;男人講究實際,因此夢比女人少。

 

  夢中的情境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分不出你我自他,辨不明是非好壞,沒有一定的標準,難斷個中的虛實,有時我們的現實生活,不也是如同夢幻一場嗎?

 

  中國古書列子,記載一篇有關夢中得鹿的有趣故事:鄭國有一個人因為有要事要到外地辦理,清晨一大早起來,天還朦朦亮就出門了,似睡非睡地趕路,途經一處叢林,驀然發現一株樹下站著一隻花鹿,一手就把鹿打死了。由於有事在身需要趕路,只好把鹿暫時攔在路旁,等回來時再取。

 

  鄭國人辦好了事要返回取鹿,哪裡裡知道心急中走錯了方位,找不出原來的路標,他打死的鹿也不翼而飛了。他心裡想:“我明明放在這裡,怎麼不見了呢?”到處仔仔細細再三的尋找,還是找不到鹿的蹤跡,他轉念一想:莫非自己一早醒來,做了一場大夢,誤以為真的得了一頭鹿。無可奈何只好回家,並且把離奇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了他的至交好友。

 

  說也奇怪,他的朋友聽了他的奇遇記後,當天晚上居然夢到了這頭鹿,並且神游到叢林順利地取回這頭鹿。他的妻子為他的因夢得鹿而興奮不已。更令人驚異的是,鄭國人同一天晚上也做了一場夢,夢到那天自己真的打死了一頭鹿,只是被自己的朋友攫走了。這人於是氣衝衝地跑去朋友家,要索回他的鹿。朋友不肯把鹿交出來,理直氣壯地對他說:

 

  ‘你的鹿已經丟失了,這鹿是我做夢得來的,不能給你。’

 

  兩個人,一個要索回,一個硬不,還爭執不下,難分難解,原本生死之交的多年好友,為了一頭鹿反目成仇,兩人就鬧到官府討個公道。法官聽了雙方的辯詞之後,做了非常有趣的判決,法官首先微笑對鄭國人說:

 

  ‘你最初明明打得一頭鹿,卻說像是夢中情境,難辨真假。等到後來真的做夢,知道鹿被朋友得去了,反倒說鹿真的是你打的。’法官轉身對鄭國人的朋友說:

 

  ‘你確實得到了一頭鹿,卻又說是夢中得鹿,可見你們兩人都沒有人先得到鹿,既然如此,我就判你們二人,一人各得一半。’

 

  紅樓夢有一句話說: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所以夢中的一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實在不需要過於執著認真,以夢幻為真,徒然讓自己增加苦惱而已。佛教的高僧寒山大師,有一首詩對夢有十分透徹入理的看法,他說:

 

  “昨夜得一夢,夢中一團空,

 

  朝來擬說夢,舉頭又見空,

 

  為當空是夢,為複夢是空,

 

  相計浮生裡,還同一夢中。”

 

  這真是浮生若夢,何須計較的最佳寫照!

 

  四.夢的人生與夢的意義 

 

  歷代以來有許多的詩人騷客,以夢來比擬人生的蜉蝣若寄、空幻變遷,例如唐朝白居易的詩: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對人生的變化莫測、短暫流離,吟出無奈的感歎。宋朝詞人蘇東坡也有膾炙人口的詩句: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世事的飄忽不定,真是如同春夢一場、綠波無痕一般,都付於笑談之中。雖然人生如夢,夢似人生,但是有時如夢的人生也不盡都是蒼涼悲淒的傷懷。像:

 

  “林蔭滿地日正午,夢境流鶯時一聲。”的景況,對於倍受現代文明產物噪音騷擾的人們來說,能夠被黃鶯的啼聲驚醒,可以體會詩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雅趣,倒也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

 

  人生雖然如春夢一場,但是夢有時確實能給予人生極大的意義。夢可以滿足我們的欲望,增加我們的信心,譬如我們白天工作疲憊之餘,偶而做個類似黃梁一夢或者南柯一夢,雖然夢境虛假,倒也享盡了人生的榮華富貴,遍嘗生命的酸甜百味。夢能夠擴展我們的生活領域,解脫我們的精神纏縛,偶而我們也做個仲夏夜之夢,或是如愛麗絲一般去夢遊宇宙三千一番,多麼的逍遙自在!或是如莊周夢蝴蝶、蝴蝶夢莊周一樣,做個富有哲理的夢,去涵孕物我一如的胸懷。

 

  《金剛經》上說: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的一切萬象就像睡夢、水泡、朝露、閃電那樣的短促無常,有什麼好貪執眷戀的呢?人生苦短如夢,稍縱即逝,如果不知謹慎持握,可能就忽忽過去了。生命脆弱如絲,一呼一吸之間瞬息消滅,如果不能善力發揮,真是可惜人身一場。《維摩詰經》上說:

 

  “啟建水月道場,大作空花佛事;

 

  降服鏡裡魔軍,成就夢中佛果。”

 

  儘管是水月道場,終究會幻滅無蹤;縱然是空花佛事,轉眼煙消雲散;不計是鏡裡魔軍,刹那變異生滅,一切有為的人生,但求耕耘播種,不問收穫有成,如此,則一切空花水月都是事實,一切降服魔軍都會成真,夢中的佛果便唾手可得了。

 

  永嘉大師有一句話說得好: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在夢中我們忽而為天人,忽而牛羊豬馬,在六道中生死輪回受苦不已,等到一覺醒來,才發覺原來不過是一場虛驚的幻夢。在我們累劫以來的生命流轉裡,有時保有人身,有時墮入三惡途,不也是如此的寫照嗎!從覺悟的聖者來看,人世一切的情欲追逐,不正像一場空虛的夢幻嗎?我們如果能夠照見生死迷夢的虛假,就能超脫於六趣的輪回,遨遊於畢竟空裡!

 

  宋楚瑜先生曾經在國立政治大學講演,最後提到夢對人生的意義,現在我把它節錄出來,做為我說夢的主旨,他說:

 

  ‘人生應該有夢,好的夢想是一種憧憬、一種理想、一種抱負。我們要把夢想建築在現實的架構上。’

 

  我們人人都應該要有夢、要有夢想,夢想就是一種願望、一種理想的發動力。有了夢想之後,要付諸於實際行動,腳踏實地,虛懷若谷,步步是信心,步步是毅力,把夢想如願完成實現,切莫呻吟“人生還如一夢中”,而在迷夢中久睡





主持人
星雲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