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05 02:07:26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2/05 02:06:30   編輯部 報導

第二十三天、金剛乘、四攝與發心儀軌(預備)

 

  (嘉傑·帕繃喀仁波切先引用法王宗喀巴大師的言教,“如是三主要道諸要”等(1),簡述糾正動機之法。在回顧了已講的各科之後,大師接著說:)

 

  庚三、學不共金剛乘之理

 

  如前所述,我們首先應當依靠下士道、中士道,生起出離心的體驗;然後依靠上士道發起菩提心的體驗;再對空性見獲得定解,此後方進入密宗。

 

  如果不作這些準備直接進入密宗,我們的努力就無法成為解脫與無上菩提的方便。就像小孩騎野馬,不僅無益,反而有極大的危險。生起“三主要道”體驗之後再進入密宗道,密宗的迅捷特色將因此而決定得到體現。

 

  據說密宗教法比佛還要稀有,如果依靠無上瑜伽之道,我們在濁世短暫的一生中即可獲得無學雙運位,因此一定要學習密宗道。只是為了掃除現前的違緣,去求一些諸如“馬頭”、“金剛手”等隨許(2)是不夠的。我們應當依止合格的金剛阿闍黎,在“集密”、“勝樂”、“怖畏”任何一位本尊的曼荼羅中,妥善地獲得決定培植四身種子的清淨四灌頂,如護眼珠般愛護灌頂時所接受的三昧耶與律儀,在這基礎上聽聞二次第甚深引導並作實修。如此便完成了對整個教法的修持,這是極大的成就!

 

  若能妥善地學習這些修道之法,對於從依止善知識開始,至無學雙運之間的顯密妙道,便能獲得徹底的瞭解。

 

  (帕繃喀大師說,按照軌矩,在有很多弟子未得無上部灌頂的情況下,“學者金剛乘之理”這一節只提一百科判,而不細講。)

 

  己二、成熟他相續學四攝之理

 

  《經莊嚴論》中說:

 

  “施同示勸學,自亦隨順轉,

 

  是為愛樂語,利行及同事。”

 

  如此頌所言,菩薩必須努力饒益其他有情,並以“四攝”的方式來成熟有情的相續。

 

  “四攝”之中第一為“佈施”,由於凡夫容易受財物的誘惑,所以先佈施財物讓他們歡喜,攝受為眷屬,再逐漸引入正道。

 

  第二為“愛語”,和他們談談與世間道理相符合的話,此外,更主要的是根據他們的根機與喜好,為之說法。

 

  第三為“利行”,要設法使他們一步步去學習為他們所開示的、符合其根機的正法之道。

 

  第四為“同事”,自己也要照著為他人開示的內容身體力行。必須以此“四攝”來利益有情。

 

  上述為正行的內容。

 

  己二、以儀軌受持發心

 

  前面我曾提到,“以儀軌受持發心”一科留待後面再講,現在補講這部分內容。

 

  此科分兩大段:(庚一)未得律儀令得之理;(庚二)已得守護不退之理。

 

  庚一、未得律儀令得之理

 

  所謂“以儀軌受持發心”,是指先要對菩提心有所體驗,再去受戒,律儀才會生起;沒有任何體驗,只是跟著句子念誦,是沒有益處的。但是縱然沒有體驗,受戒還是能培植習氣的。所以,大家對此要鄭重其事,這很重要。已經生起體驗的諸位,明日受戒時要認真地觀修所緣,憑藉殊勝境而獲菩薩律儀,發心也將增長並堅固。

 

  發心儀軌有三種形式:無預備法的為略軌;預備、正行在同日完成的為中軌;一天為預備、一天為正行的為廣軌,這次按廣軌來傳。

 

  如果在灌頂、引導很傳經等之後傳發心儀軌,由於這些法不同於“菩提道次第引導”,所以軌矩上在前行階段,需要詳細講解全部共同道次第。這次因為與“菩提道次第引導”一起傳授,前行內容已在前面詳細地介紹過了,所以沒有必要再作重述。(帕繃喀大師又指出,今後準備為他人傳發心儀軌者,必須記住是否配合“道次第”講解其間的區別。)

 

  (接著,預會大眾念誦了“加行法”,其中供養蔓系長頌,曼荼羅計數多遍。奉獻了求法曼荼羅之後,大師簡要地開示了前行糾正動機之法,然後說:)

 

  今晚與明日早晨,大眾務必盡力觀修以前所講的所緣。明天我們要恭請諸佛菩薩來作發心的見證而作頂禮、供養等事,如果像窮人請轉輪王來家中,讓轉輪王坐在污穢骯髒、積滿灰土的環境中十分不妥,現在散會後要認真打掃會場,但不要傷及蟲蚊,然後噴灑香水,鋪設鮮花,阿闍黎的法座要用花與珍寶裝飾。

 

  至於供品,阿底峽尊者曾經講過:“藏人供養太惡不生髮心”,所以供品不應太差,據說應奉獻全部財產的六分之一。無論如何,大家要盡可能陳設豐盛供品,讓自己的同伴吃一驚!

 

  明天傳發心時,為了發起菩提心,要修積淨淨障、防護中斷等法。雖說最理想的作法,是在明日早晨念誦《甘珠爾》(3)。再不然,擅長念誦的人,一定要認真地念誦《般若八千頌》與《賢劫經》。此外,還要施水供、部多朵瑪,所以我們先施放三分朵瑪(4),然後再進入正行。

 

  世俗人在除舊迎新時,都要盛裝慶祝一番,我們要發菩提心、入大乘道成為佛子,為何不來慶祝一下呢? 明日早晨請大家沐浴更衣,出家人要披上法衣、祖衣等,像過去諸佛所作,手上捧著發心的供養來到這裏。

 

  當大家進入會場時,不要指會場看成是一幢普通的房屋,而應視作無量宮,並有四門,四方有四大天王及千萬名眷屬保衛守護,週邊四周有善品天神為了得到發心而等待著。室內四面壁畫上,繪有我們的大師在有學道時修菩薩行的故事,應把壁畫想像成活生生的樣子,對之隨喜並作發願。

 

  第二次集會的時候,禮請上師到場,為了菩提心的生起,要廣修“加行法”,認真地積資淨障。修的時候,對積資淨障的所緣要鄭重。大家必須將上師視為真正的薄伽梵釋迦牟尼,對上師所開示的每一種所緣相,都要認真地觀修。

 

  總的來說,為利一切有情而願成佛之心為“願心”,發心之後想學菩薩行之心為“行心”,前者好比準備去印度,後者則如正式上路(5)。

 

  以儀軌執受持發心有兩種情形,根據《菩薩地》中的說法,願心與行心需要各別受;根據《入行論》中的說法,願心與行心可同時受。這兩種作法實際上並無區別。有人認為這兩種作法分屬中觀派與唯識派,然而這兩派在發菩提心儀軌方面並無分歧。自宗則主張,前一種作法是對只能發心但不能學菩薩行者說的,後一種作法則是對兩者俱能說的。明日所傳的儀軌是願心、行心一起並受。

 

  (接著,我們獻了酬謝曼荼羅。在《道次第願》之後,由大寶上師帶頭,念了“殊勝大寶菩提心”等(6)偈頌三遍,“願諸父母有情具安樂”(7)等一頌、“吉祥上師壽堅固”(8)等一頌各一遍。隨後又念了《格魯聖教增長願文》(9),預備法會至此結束。)

 

 

 

  注釋:

 

  1、引自《三主要道》,全頌為“如是三主要道諸要,子能如實通達時,當依靜處起精進,速疾成辦究竟願!”。

 

  2、隨許:認可修持本尊念誦密咒的密宗儀式,受法者通常需要先獲得正式密宗灌頂。

 

  3、藏文大藏經的經藏部分。

 

  4、供養上、中、下三等賓客的朵瑪。上賓指上師三寶,中賓指十方守護神,下賓指六道有情尤其是害人的鬼怪等。

 

  5、《入行論》中說:“略攝菩提心,當知有二種:願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如人皆了知,欲行正行別;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別。”

 

  6、出處不詳,全頌為:“殊勝大寶菩提心,若未生者令生起,若已生者令不退,輾轉向上願增長!”。

 

  7、見龍樹造,《發菩提心儀軌》。全頌為:“願諸父母具安樂,願諸惡趣常空無,諸凡各方菩薩眾,彼等諸願悉成就!”。

 

  8、出處不詳。全頌為:“吉祥上師壽堅固,自他積資淨障已,等空眾生安樂源,佛位速疾願獲得!”。

 

  9、貢唐· 貢卻丹貝准美著,漢譯全文見拙譯《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之附錄(臺北:經續法林出版)。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