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12/23 17:55:24

喇嘛網 日期:2009/12/23 17:53:20   編輯部 報導

藏傳佛教臨終解脫的臨床路徑   指導教授:王惠雯

臨終時的唸佛、超度等各種法事,要使亡者得解脫或往生的關鍵,是要把握關鍵的解脫機會,重點在於心性方面;並不只是追求心靈慰藉、情緒安撫而已。這是藏傳佛教的獨特詮釋。

本論文即依藏傳佛教祖師蓮花生大士的巖傳法門-《寂靜忿怒密意自解脫深法.六中有圓滿次第導引》(簡稱《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論述於輪迴中如何自解脫,尤其於臨終中有時期的自解脫法,並依其導引建立臨終助成解脫的模式,形成臨床路徑的實踐方法。

根據佛教一般的觀念主張:眾生均具佛性,因一念無明而致心性歪曲-以「二取」分別及「名言」概念執著的習氣認知萬法,無法體悟萬法空無自性的真相,而致迷失於輪迴五蘊中。而強調自解脫法屬藏傳佛教寧瑪派無上瑜伽密續的大圓滿法,亦即一切萬法均是佛性或本覺所「任運」「自顯現」,只要心性自然不歪曲,當下認證佛性,即達「自解脫」的境界。
電子全文電子全文

根據本論文研究,擬提出一個臨床路徑做為臨終關懷的基本模式(準則):當臨終者死相具足時,應當要做到「身要」、「語要」、「意要」,做為助緣,掌握頗瓦法的修證要領,進而達成澈見如實相的自解脫之觀要。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96/碩士/096HCHT0189023

研究生:陳國顯  指導教授:王惠雯


目錄.............................................................................................................Ⅳ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主旨..............................................................................1
第二節 研究背景、目的.................................................................2
一、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2
二、藏傳佛教.............................................................................3
三、建立往生、解脫模式的依據...........................................5
第三節 文獻依據及研究方法..........................................................7
一、主要詮釋文本......................................................................7
二、文獻背景-巖傳傳承........................................................9
三、本文研究的文獻理路、脈絡.........................................12
第四節 現代學者研究的回顧......................................................14
第五節 本文內容綱要...................................................................17

第二章 藏傳佛教-無上瑜伽密續的理路

第一節 輪迴、解脫的理論建立..................................................18
一、唯一根本...........................................................................18
二、輪迴及涅槃.......................................................................21
第二節 無上密續-寧瑪派內三密續.........................................25
一、界、智無二........................................................................25
二、續的密義–根道果..........................................................28
三、藏傳其他各派對於無上密續的觀點............................33
四.、小結...................................................................................37
第三節 根、道、果的理論與應用..............................................38
一、根與自顯現.......................................................................38
二、道的實踐............................................................................50
三、上師相應法(或上師瑜伽)..............................................55
四、頗瓦(phowa):臨終時的轉化或遷識.............................60
五、小結...................................................................................62
第四節 金剛身................................................................................62
一、總說....................................................................................62
二、格魯派大師及學者的論說.............................................65
三、脈、氣、明點...................................................................67
四、脈、氣、明點的運作......................................................74
第五節 界、智雙運 ......................................................................79
一、見地....................................................................................79
二、界、智雙運........................................................................80

第三章 藏傳佛教對於臨終中有的論述

第一節 臨終中有的定義................................................................86
一、中有的定義......................................................................86
二、死亡次第...........................................................................86
第二節 臨終中有的變化 ..............................................................88
一、臨終死亡的定義.............................................................88
二、上根器、中根器者的死法.............................................89
三、有情的的臨終變化-死亡次第....................................90
四、死亡的意識變化或死亡的過程....................................96
第三節 臨終中有解脫的關鍵.......................................................98
一、執實之習氣或妄想暫停止運作..................................101
二、根位光明顯現................................................................102
三、止觀覺照力....................................................................103

第四章 建立臨終往生、解脫的臨床路徑

第一節 認識臨終狀態..................................................................105
一、死時為道續、果續.......................................................105
二、死亡準備........................................................................106
第二節 臨終中有之導引............................................................108
一、淨除................................................................................108
二、令根器成熟的練習:往生(練習).........................110
第三節 往生實踐..........................................................................115
一、法身往生........................................................................115
二、報身往生........................................................................120
三、化身往生........................................................................122
四、強制往生(剎那往生)...............................................124
五、凡庸往生.........................................................................126
六、唸誦《中有大聞解脫》...............................................128
第四節 往生和解脫的實踐路徑..................................................132
一、前行................................................................................133
二、正行.................................................................................133
三、結行...............................................................................133

第五章 佛教與臨終關懷的實務

第一節 對於現行臨終助成往生或解脫模式的省思..............135
一、FPMT(The Founda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Mahayana Tradition)的臨終助成模式探討............135
二、《一念蓮花:生命關懷教育手冊》 .........................137
三、惟覺老和尚的開示......................................................138
四、印順法師開示...............................................................139
第二節 臨床路徑之建立-內、外環境之確立與設計........140
一、理念原則的應用...........................................................140
二、建立臨終醫療臨床路徑的可能性............................141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藏傳臨終教授之理解和詮釋........................................146
第二節 思考臨床路徑的建立模式及可能性之探究...............147

參考資料
Ⅰ﹒古典文獻譯著
A﹒大正藏
明 法賢譯,《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大正藏8:No. 244。
劉宋 求那跋陀譯,《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大正藏12:No.353。
姚秦 鳩摩羅什譯,《維摩結所說經》。大正藏14:No.475。
唐 善無畏 等譯,《大毘盧遮那佛神變加持經》。大正藏18:No.848。
唐 圭峰宗密禪師著,《禪源諸銓集都序卷上》。大正藏48:No.2015。
 
B﹒西藏典籍譯著
巴珠仁波車 著,堪布索達吉 譯,《普賢上師言教》。台北市: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2000年。
馬爾巴上師 譯,余萬治,萬果 漢譯註,《藏傳密宗氣功-那洛巴六成就法》。台北市:百通圖書,1998年。
摧魔洲尊者 造論,許錫恩 譯,《寧瑪派次第禪》。香港:密乘佛學會,1998年。
蓮花生大士 著,永殿侶握、吉美切林 譯,《蓮花生大士祈請文集》。台北市:全佛文化,1995年。
蓮花生大士巖藏,事業洲尊者(噶瑪林巴)巖傳,談錫永繙譯,《六中有自解脫導引》。香港:密乘佛學會,1999年。
蓮花生大士 巖藏,事業洲尊者(噶瑪林巴) 巖傳,談錫永 繙譯,《六中有自解脫導引》。香港,密乘佛學會,1999年。
蓮花生大士 巖藏,事業洲尊者(噶瑪林巴) 巖傳,許明銀 繙譯,《中有大聞解脫》。香港,密乘佛學會,2000年。
Ⅱ﹒當代著作
A﹒中文譯著
H.SADDHATISSA 著,姚治華 譯,《佛教倫理學》。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1993年。
巴楚仁波切 著,《慧光集-普賢上師言教》。台灣: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2000年。
不敗尊者 造,沈衛榮 譯,談錫永 釋,《幻化網秘密藏續釋-光明藏》。香港:密乘佛學會,2001年。
不敗尊者 造論,談錫永 譯註,邵頌雄 導讀,《決定寶燈》。香港:密乘佛學會,2002年。
扎勒那措朗著 造論,丹增善慧法日 漢譯,《普顯諸法本性大手印內義明炬論》。香港:盤逸有限公司,2002年。
扎勒那措朗著 造論,單增卓津 漢譯,《普顯中有共義正念明鏡論》。台灣,盤逸有限公司,2005年。
史懷哲 著,梁祥美 譯,《史懷哲自傳-我的生活與思想》。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92年。
尕藏加 著,《吐蕃佛教-寧瑪派前史與密宗傳承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呂澂 著,《西藏佛學原論》。臺北縣:大千出版社,2003年。
余德慧 等著,《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2006年。
宗喀巴大士 造,丹增善慧法日 漢譯,《深道那洛六法導引次第論‧具三信念》。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0年。
宗喀巴大士 造,寶法稱 譯,《新譯密宗道次第廣論及密續心要》。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0年。
宗喀巴大士 造,寶法稱 譯,《大威德金剛-證分教授彙編》。香港:佛教慈慧服務中心,2000年。
東杜法王(Tulku Thondup),丁乃竺 譯,《無盡的療癒-身心覺察的禪定練習》。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01年。
東主才讓 著,《藏傳佛教-密宗奇觀-虹化之光》。臺北縣:大千出版社,2002年。
周真貞,姜達宇 著,《一念蓮花:生命關懷教育手冊》。台北市:財團法人圓覺宗智敏慧華金剛上師教育基金會,2006年。
索甲仁波切 著,鄭振煌 譯,《西藏生死書》。臺北市:張老師,1996年。
洛桑杰嘉措 編著,《圖解西藏密宗》。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洛桑杰嘉措 編,《圖解大圓滿》。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格西 格桑嘉措 著,崔忠鎮 譯,《大樂光明》。台北市:文殊出版社,1988年。
格桑曲吉嘉措 著,達多 譯,《藏傳釋迦牟尼佛傳》。臺北市:商周出版,2003年。
貢却亟美汪波 著,陳玉蛟 譯,《宗義寶鬘》。台北市:法爾出版社,2004年。
紐舒堪布仁波切 傳授,丹增卓津 譯漢,《大圓滿見修教言》。台北縣:盤逸有限公司,2005年。
娘.讓.尼瑪.沃瑟、桑傑.林巴 取藏,祖古.烏金 口授,劉婉俐 譯,《空行法教:蓮師親授空行母移喜.措嘉之教言合集》。臺北市:城邦文化出版,2007年。
頂果欽哲法王 著,楊書婷 譯,《成佛之道:殊勝證悟道前行法》。臺北市:橡樹林文化出版,2003年。
頂果欽哲法王 著,丁乃竺 譯,《如意寶:上師相應法》。高雄市:雪謙文化出版社,2006年。
無畏洲尊者 著,釋念慈 譯,《大圓滿深慧心髓前行》。香港:密乘佛學會,1997年。
敦珠法王 等著,許錫恩 譯,《九乘次第論集》。香港,密乘佛學會,1997年。
敦珠法王 造,邵頌雄 譯,《敦珠新寶藏前行讚頌》。香港:密乘佛學會,1998年。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 主講,《遙呼上師祈請文-噶舉人法集(十一)》。台北市:寶鬘印經會,1998年。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北美開示錄 ,《西藏人對死亡的看法》。美國,維吉尼亞大學,2000年。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單增嘉措 著,丹增善慧法日 漢譯,《大圓滿心髓-上冊》。香港:盤逸有限公司,2002年。
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仁波切(泰錫度仁波切)著,貝瑪秋頓 中譯,《根、道、果》。香港:慧眼雜誌社,2006年。
楊堅噶威洛覺、袞謙滇貝尼瑪 合著,法護 譯,《生起次第釋論集》。台北市:南天書局,1998年。
達照 著,《飭終》。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談錫永 著,《大中觀論集》。香港,密乘佛學會,1998年。
談錫永 導讀,《維摩詰經導讀》。臺北市:全佛文化,1999年。
談錫永 著,《生與死的禪法》。臺北市:全佛文化,2005年。
圖登耶喜喇嘛 作,釋妙喜 譯,《密乘入門》。臺北市:菩提心文化,2005年。
談錫永、邵頌雄 著譯,《如來藏二諦見-不敗尊者說如來藏》。台北市:全佛文化,2007年。
蓮花生大士 原著,嘉初仁波切 講述,楊弦、丁乃筠 譯,《密宗大解脫法》。臺北市:圓神叢書,1997年。
蓮花生大師 著,達赫 譯著,《圖解西藏生死書》。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劉立千 著,《劉立千藏學著譯文集.雜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蔣貢公珠仁波切 造論,大堪布創古仁波切 解釋,丹增卓津 漢譯,《利益入道初業起證二分攝要》。香港:盤逸有限公司,2007年。
噶瑪聽列 著,《西藏十六位噶瑪巴的歷史》。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1年。
諦洛巴、那洛巴及法王喜饒嘉措 造論,丹增卓津 漢譯,《格魯傳承那洛六法寶鬘集》。香港:盤逸有限公司,2004年。
龍青巴 造論,談錫永 譯釋,《大圓滿心性休息導引》。香港:密乘佛學會,1996年。
釋慧開 著,《儒佛生死學與哲學論文集》。臺北:洪葉文化,2005年。
聽列諾布仁波切 著,單增卓津 漢譯,《渡越妄念浪濤臻登三寶安樂彼岸白帆》。台灣,盤逸有限公司,2006年。
聽列諾布仁波切 著,丹增善慧法日 漢譯,《佛法勝共心要寶藏‧金鑰》。香港:盤逸有限公司,2001年。
B﹒英文著作
C. Alexander Simpkins and Annellen Simpkins,《Simple Tibetan Buddhism》。Boston,American:Tuttle Pub.,2001。
《Caring for the Dying》-A collection of advice for FPMT Hospice Services from Lama Zopa Rinpoche。New Mexico,American:FPMT,2002。
ERIK H﹒ERIKSON ,《Childhood and Society》。New York:NORTON & COMPANY,1950。
Lati Rinbochay & Jeffrey Hopkins,《Death,Intermediate and Rebirth》。USA:Snow Lion Pub.1980。
Tulku Thondup Rinpoche,《Peaceful Death Joyful Rebirth》。American Bosten:Shambhala Pub. 2005。
Ⅲ﹒學位論文
石世明 撰,《臨留之際的靈魂---臨終照顧的心理剖面》。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1999年。
甘麗華 撰,《依賴呼吸器老年病患家屬照護之心理歷程---臨終關懷之省思》。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2002年。
李函真,《中陰解脫的研究–藏傳佛教中陰超度法的生死意識轉化內涵》。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2004年。
許淑娟 撰,《「淨土聖賢錄」往生研究及在臨終關懷之應用》。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2007年。
林孟穎 著,《「中有」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研究所,2005年。
曾靜玲 撰,《佛教臨終關懷義工的助念經驗之探討》。台北市: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2003年。
顏建益 著,《〈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中有」相關議題之探究-以「中有救度」為核心〉》,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04年。
Ⅳ、期刊論文
Co-Shi Chantal Chao,《SPIRITUALITY IN HOSPICE PALLIATIVE CARE》。TAIWAN: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2001,Abstracts。
James W. Prescott,《Body Pleasure and The Origins of Violence》。“The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November 1975,pp10-20。
Montagu A.,《The skin, touch, and human development》。“Clinics in Dermatology”,2(4):17-26, 1984 Oct-Dec.
Paul T﹒P﹒Wong,《The Scientific Study of Death Acceptance:Its Implication for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2006年,pp1-27。
釋宗惇 等著,《安寧緩和醫療之死亡準備》。安寧醫療雜誌 2006:11:2:117-136。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