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3/10 10:56:07
尊貴朗望札熙格西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2/03/10 10:51:49   編輯部 報導

 作者:蔣貝赤理雲丹嘉措

譯者:朗望扎熙

審定:班智達洛色林翻譯小組

出版者:中華妙宗班智達佛學會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軟精裝

定價:免費結緣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如發心助印,請洽佛學會,功德無量

ISBN:9789868775206

 

【內容簡介】

◎尊者達賴喇嘛專文推薦。

◎從小在印度接受教育、尊者達賴喇嘛中文翻譯恭譯。

◎第一本藏傳佛教中文辯經《攝類學》,提昇華人世界思考力!

◎你可以隨時隨地連上網站,跟著中文流利的台灣格西快樂學習。

◎台灣第一位畢業於下密院的比丘、第一位格西朗望扎熙送你的禮物。

◎特別企畫:111個佛法定義,讓讀者輕鬆掌握名相。

一本快速進入五部大論的重要書籍

原來全世界的東西都有自己所屬的類別,

「無我」也在裡面,這是認識世界的好開始!

 

《攝類學》使你的悟力升級!

本書是藏傳佛教五部大論的基礎課程,透過藏系佛法獨特的辯證方式,讓你熟悉因明法則。當你將它套用在佛法或生活上,能迅速找出正確立因,清楚了解真相。書中的許多定義,都是昔日高僧經由閱讀經典與修行制定而成。

學習《攝類學》有以下的好處:

※開智慧  ※提昇思考力  ※能深入經藏  ※讓你通達空性  ※增強邏輯推理能力  ※從不同角度看事情  ※視野宏觀、打開心胸  ※讓你知道推辯的過程  ※懂得如何去問、去分析

學過《菩提道次第廣論》或任何道次第的人,再加上《攝類學》的辯經訓練,必能更加堅固對佛法的虔誠心與信心。

 

【高僧推薦】

我不斷呼籲,佛教印度班智達與成就者所造的中觀、現觀、戒律、俱舍以及量理等著作翻譯成中文頗為重要,並鼓勵大家深入學習。   ──尊者  達賴喇嘛

朗望扎熙格西嫻熟中藏文,對論典的學習皆有好成績。如果格西可以將五部大論教科書翻譯成中文,是非常好的,此頗為要緊。  ──尊貴的  日宗仁波切

我很高興朗望扎熙在台灣成立中華妙宗班智達佛學會,從事五部大論的中文翻譯工作。我深信,譯經在華人世界是條傳播佛法及利益眾生的漫長道路。因此,我完全支持這一重要計畫,並請求大家慷慨協助,一起完成此共同目標。  ──尊貴的  辯經學院壇確院長

 

【作者簡介】

尊貴的  蔣貝赤理雲丹嘉措

生於西元1913年,西藏康區人。

大師 3 歲時,大成就者貢噶喇嘛袞秋確扎仁波切入定觀修,確認他是宗喀巴的上師──喇嘛中觀者尊珠僧格的再次轉世。

10 歲,受沙彌戒,學習藏文讀寫、文法與儀軌經文。

13 歲,精通文法,儀軌、誦經熟背如流,備受僧眾讚揚。之後到哲蚌寺,拜楚康格西迥洛為師,學習《攝類學》理路,僅十五天便圓滿通達。

20 歲,在十三世達賴喇嘛尊前受比丘戒,依經律持戒,終生守持毫無懈怠。

28 歲,圓滿完成五大論的修學。在拉薩大昭寺傳大召法會上立宗答辯,順利獲得拉然巴格西學位。

其後進入上密院,學成歸寺,出任哲蚌寺傑巴扎倉的住持堪布。

依止大師的成就者多不勝數,如,甘丹赤巴洛色林學院擦瓦至尊洛桑尼瑪仁波切與日宗仁波切、夏巴曲傑楚康達爾仁波切等。

五○年代末,西藏遭受前所未有的災難,大師卻做了留在哲蚌寺的決定,在那風雨飄搖的歲月,他身陷囹圄,依然教導身邊徒眾依法修行。

八○年代初,年邁體弱的他仍講經說法、收徒、傳戒,1983年,於西藏哲蚌寺圓寂。

 

【譯者簡介】

格西  朗望扎熙

10歲,出家。

1989年,取得尊者及辯經學院院長的同意後,進入北印度辯經學院就讀。

1993年起,擔任尊者達賴喇嘛的中文翻譯。

1997年,榮獲現觀莊嚴論文學士學位。

2000年,榮獲中觀碩士學位。

2004年12月,以第一名成績自辯經學院畢業,榮獲利美阿闍黎資格,完成藏傳佛教格魯學僧必修的五部大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釋量論》《俱舍論》《戒論》;另外,兼修寧瑪派、噶舉派與薩迦派的教義。

2005~2007年在台灣服兵役。

2007年,赴南印度考取格西學位,進入下密院學習,並做短期閉關。

2008年8月,圓滿顯密教法,於下密院畢業。10月閉關。年底,成立班智達翻譯小組,希望能完整地將藏傳佛教與辯經系統傳播至華人社會。

2009年初,為了達到精準翻譯,赴印度研修梵文。

2010年,成立中華妙宗班智達佛學會。

 

【網站】

班智達網站

.中華妙宗班智達佛學會

http://www.panditatranslation.org/

.藏傳佛教依法不依人

http://omahun.wordpress.com/

.Tsadma’s Blog  http://tsadma.wordpress.com/

.Youtube(《攝類學》第1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zwwOdUVA-4

 

【推薦序】

❖讚嘆與隨喜(註1)                   釋迦沙門說法者達賴喇嘛

近十年,中國與台灣等地區對於祖先主要宗教──佛教宗義的注意逐漸提昇,尤其對於殊勝的那爛陀清淨傳承──大小乘顯密圓融之西藏宗義的信心與修行者亦逐年增長。

我不斷呼籲,佛教印度班智達與成就者所造的中觀、現觀、戒律、俱舍以及量理等著作翻譯成中文頗為重要,並鼓勵大家深入學習。

現今,華人格西朗望扎熙,已於二○○九年成立班智達翻譯小組,計畫將五大論的解釋等譯為中文,我非常讚嘆與隨喜。

朗望扎熙格西,十三歲從自家園台灣來到印度達蘭莎拉,進入辯經學院。十幾年間,受沙彌戒、比丘戒,並學習五大論以及不分教派之印度大師的解釋與各家不同說法,獲得哲蚌寺格西學位,主要擔任我對華人請法者開示佛法的翻譯責任。

在此,我祈求三寶,希望可令朗望扎熙格西發起的中文翻譯計畫順利進行,提昇求法華人對佛法的理解,開啟易於前往究竟無上圓滿菩提之眼。

(註1)此標題為編輯所取。

 

【譯序】

❖跨出第一步

七、八年前,一位西藏名叫菩提的上師曾鼓勵我說:「回台灣後,你應該成立一個翻譯組織。」之後,又常聽到達賴喇嘛提到:「桑耶寺多年前成立了『譯師班智達洲』,專門翻譯佛法。」這是我成立翻譯小組的緣起。

推廣佛法應以培育僧才為基礎,進而利益一切社會大眾。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僧伽教育,具有傳承與完整的五部大論教育體系。其中的因明系統來自陳那、法稱論師。爾後,西藏先賢祖師將佛經內涵以活潑、深入的「辯經理路」樹立思考模式,訓練日後廣大僧眾具備敏銳、清晰、正確的思惟。

因此,我決定遵循藏傳僧伽教育的順序,先翻譯《攝類學》,其次《心類學》《因類學》,進一步再將洛色林的五部大論教科書陸續譯出。這需要許多年的努力與眾人的合作,非我一人能獨立完成。

《攝類學》是「因明」的啟蒙教育,《攝類學》翻譯完畢後,承蒙持稱格西、滇津悲桑法師、滇津曲尊法師、滇金雀堄法師、林崇安教授、林耿如老居士、張婭琴居士、劉銘仁居士、孫子晴居士等人,以及最主要的審定單位──班智達洛色林翻譯小組多次嚴謹審定與校稿,在此深深致謝。另外,由衷感謝尊者達賴喇嘛、殷琪居士等大德的善款支持。翻譯本書的功德,祈願尊者、諸位上師長久住世,功德主事事圓滿、順心,一切眾生早日脫離苦海,成就無上菩提。

本書若有任何錯誤,敬請十方大德見諒;若大眾對譯文有任何建議,敬請不吝指教,或至 www.panditatranslation.org 留言。誠摰地感謝您!

 

【目錄】

❖推薦序  讚嘆與隨喜 尊者達賴喇嘛

❖譯序  跨出第一步

❖作者傳  轉世高僧大愛留人間 阿旺洛珠法師

❖《攝類學》介紹 學習《攝類學》好處多多  滇津曲尊法師

凡例說明

建立小理路

㈠ 顏色

㈡ 基成

㈢ 認知返體

㈣ 非是、非非

㈤ 屬爾、非爾

㈥ 總、別

㈦ 小因果

㈧ 實、反

建立中理路

㈠ 相違、相屬

㈡ 有證、無證

㈢ 附帶判別

㈣ 大性相名相

㈤ 大因果

㈥ 同品遍、異品遍

㈦ 破除駁斥、成立駁斥

建立大理路

㈠ 屬聲

㈡ 附帶所有攝類單元之所需的等同承許之理

㈢ 提問遮遣處所牽引

㈣ 應成

㈤ 遣他法

㈥ 遣入、成入

㈦ 境、有境

㈧ 表徵論式

㈨ 因論式

結語

附錄

《攝類學》名相中藏對照表

《攝類學》名相、性相表

 

【內文】

初者,建立小理路,可分說為:

㈠ 顏色,

㈡ 基成,

㈢ 認知返體,

㈣ 非是、非非,

㈤ 屬爾、非爾,

㈥ 總、別,

㈦ 小因果,

㈧ 實、反,

八者。

㈠ 顏色

白、紅顏色由《釋量論.自利品》:「青等於眼識,功能各見故。」等文字引申而出。復次,「堪為顏色」,即顏色的性相。可分為:根本色與支分色兩類。「堪為根本的顏色」,即根本色的性相。可分為:青、黃、白、紅四種。「堪為支分的顏色」,即支分色的性相。可分為:明、暗、雲、煙、塵、影、霧、日八種。在彼等各自性相中,必須有「堪為」某某「的顏色」〔五字〕。由根本色中二、三種混合之後所形成的皆是支分色。「堪為形狀」,乃形狀的性相。可分為八種:長、短、高與低;方、圓、正與歪。在彼等各自性相中,必須有「堪為」某某「的形狀」〔五字〕。

㈡ 基成

建立基成。由《釋量論.現前品》:「所量有二故,能量唯二者。」等文字引申的涵義,即「量」為有法,爾有現、比,數量確定為二,因爾之所量中,以自相為所取境的所證,謂現前分;以共相為所取境的所證,謂隱蔽分,二者數量確定故。「依正因所通達」,即隱蔽分的性相。「非依正因所通達,而是以現前所通達」,即現前分的性相。「離分別且無錯亂之新不欺誑了知」,即現量的性相。「依〔各〕自所依正因,於自所量,是新不欺誑耽著了知」,即比量的性相。分類等將於《心類學》中講說。

「量所成立」,即基成的性相。「量所緣及」,即有的性相。「堪為覺知境」,即所知的性相。「量所通達」,即所量的性相。「持自體性」,即法的性相。彼等有常、無常等多種〔分法〕。「剎那性」,乃無常的性相。「具有作用者」,乃事物的性相。「已生」,乃所作性的性相。「堪生、住、滅」,乃有為法的性相。「勝義具有作用者」,乃勝義諦的性相。「非僅存於分別假立、而由自方成立」,乃自相的性相。彼等皆同義。「非剎那性與法的同位」,即常的性相。「空有作用者」,即無事的性相。「不生」,即非所作性的性相。「不堪生、住、滅」,即無為法的性相。「非勝義具有作用者」,即世俗諦的性相。「僅存於分別假立的法」,即共相的性相。

事物等可分為:色、知覺、不相應行三種。「堪為色」,即色的性相。可分為: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與法處色六種。性相依次為:「眼知所取」、「耳知所聞」、「鼻知所嗅」、「舌知所嘗」、「身知所觸」與「唯顯現於意知的堪為色」。分類如《俱舍論》所說:「色二或二十,聲唯有八種,味六香四種,觸十一為性。」

「明而了知」,即知覺的性相。可分為眼知等六種。「被緣為非『色、知覺任一』的有為法」,即不相應行的性相。可分為:「屬補特伽羅的不相應行」與「非補特伽羅的不相應行」兩種。

又,從所知分類有多種:善、惡、無記三者;有是的所知、無是的所知二者;一、異二者;名相、性相二者等。「經中有記、而且是能生快樂住類」,即善的性相。「經中有記、而且是能生痛苦住類」,即惡的性相。「非被成立為善、惡隨一的法」,即無記的性相。可分為:勝義,自性,相應,等起,隨屬的善、惡、無記五種。

「有是爾、又是堪為覺知境的同位」,即有是的所知的性相。「無有是爾、又是堪為覺知境的同位」,即無是的所知的性相。「非各別的法」,即一的性相。「各別的法」,即異的性相。「齊備假有三法」,即名相的性相。⑴自是名相,⑵不作他法的名相,⑶於性相之上成立,三項為有法,有稱爾為假有三法的理由,因為在覺知境上成立,〔三法〕存於事相上,必須觀待名言故。「齊備實有三法」,即性相的性相。⑴自是性相,⑵不作他法的性相,⑶於名相之上成立,三項為有法,有稱〔此〕為實有三法的理由,因為在覺知境上顯現,不須觀待名言故。「非齊備假有三法」,即非名相的性相。

「非齊備實有三法」,即非性相的性相。「腹鼓縮底且具有盛水作用者」,即寶瓶的性相。「具有撐梁作用者」,即柱子的性相。「具有枝葉者」,即樹的性相。「依於自身五蘊隨一而假立的士夫」,即補特伽羅的性相。「熱焚」,即火的性相。「堅實」,即地的性相。「濕潤」,即水的性相。「輕動」,即風的性相。「遮除礙觸之分」,即虛空的性相。

「量所成立」為有法,是基成的性相,因為具備基成性相的規則故。舉出規則!因以量決定基成之前,必先以量決定量所成立故。性相、名相的八周遍門,指:二是周遍、二非周遍、二有周遍、二無周遍。必須於各自事相上,以性相徹底領悟名相之理。

「與爾為異是爾」和「與爾互異是爾」,二者有四句,因可依次安立為:唯常、無、所知、兔角之故。「爾是爾自己」和「非爾是爾」有四句等,皆應廣大了知。

 

【讀者留言】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建立地基,雖然慢且辛苦!然當您邁向解脫證悟的高樓時,就會猛地驚覺~這一切的學習與努力都是非常值得且欣喜的……

那時回首才知~原來格西拉已經幫我打下了學習佛法的基礎!在此深深感恩格西拉的教導與授課。  ──May.W

學佛十多年了,去年有因緣遇見朗望扎熙格西,他帶我與一群法友學習《攝類學》及用辯經方式上課。讓我對佛法的思惟更加寬廣,義理更為清楚,對學習般若分幫助極大,《攝類學》讓我們開啟智慧之門。  ──德岳

朗望扎熙格西拉以辯經方式教導《攝類學》,令我感受到自己思惟的理路不夠寬廣,因而能體會及樂意接受別人以不同角度提出的觀點,以致使我心胸開朗而歡喜,感謝格西拉!感恩!!  ──S.S.

格西翻譯的《攝類學》,用字遣詞非常嚴謹,不僅能闡述藏文的原義,亦能貼近本地的文化背景與中文詞義,令學習者容易了解其內涵。尤其加上格西拉不厭其煩又深入淺出地講解,並配合辯經的指導方式,令我們受用無窮。  ──T.Y.

德慧:實真要不要研討《攝類學》?

實真:團體,師父沒有說要研討《攝類學》。

德慧:師父沒有說研討《攝類學》就不能學嗎?

實真內心一轉,先學三個月看看吧。之後體會到學佛除了信心,智慧分要自己去學。原來「法無人說,望文生義,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由格西指導大原則,了解名相、性相,再辯經舉例。當山窮水盡疑無路,透由共學辯論舉例,即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樣窗前名言梅,有空性月便不同。  ──實真

我是上了朗望扎熙格西拉《攝類學》的課,才發現《攝類學》將全世界的所有東西都分類出來,尤其當我知道「無我」也在裡面時,真的好高興!以前我怎麼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事呢?    ──W.L.

 

【索書資訊】

北區:

1.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臺北市基隆路二段189號10樓之4/5

聯絡電話:02-2736-0366

2. 臺灣哲蚌洛色林佛學會

臺北市師大路87號3樓

聯絡電話:02-2369-7826

 

中區:

台灣佛教哲蚌寺洛色林利眾協會

臺中市東區建智街30號

聯絡電話:04-2280-5579

 

南區:

中華妙宗班智達佛學會

臺南市官田區南廍里6鄰79-26號

聯絡電話:06-5794-479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