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匙釋義(下)【皈依文】【七支供養】【四無量心】【獻曼達】
康卓格西講授

 

金洲大師的傳承修道次第,便須以簡略或廣繁的方式先修六加行。念皈依和七支供養文時,不應念念經文便當了事,應把道理付諸實踐。把內裏的意義了然於心才是重要。單單盤起雙腿,閉目打坐,說自己修禪定,甚至連猴子也做得到呢!舉例來說,念皈依文時,不應只觀身邊的人,應觀皈依境和想像無量有情圍繞自身。不要以為眾生在開派對!反之,應觀眾生為人相,受六道各別的痛苦煎迫,苦不堪言。接著,我們向三寶皈依,尋求指引和救護

【皈依文】
雖然皈依文只是短短數句,但已包含因皈依和果皈依的道理。目睹眾生被眾苦迫逼,我們當下發大願,以大悲心虔敬地向三寶皈依,並觀想皈依境散射無量光芒,使我們產生兩種皈依的證量。
【四無量心】
雖然加行法中沒有標明,但我們亦應思惟四無量心的意義。禪修四無量心時,會發現這不是實際上發生的事情,我們並不能把想像出來的事情變成真實。不過,四無量心的瑜伽是加強大乘發心的方法。
【七支供養】
接著,我們可以廣繁的方式觀功德田。至於簡略的方法,則只觀一尊釋迦佛,想像其代表整個功德田和佛、法、僧三寶。佛身為僧寶;語為法寶;意為佛寶。觀功德田在跟前時,我們可能不禁這樣想:為何自己和他人仍未開悟?原因是我們仍未淨除煩惱、積聚功德和使功德增長。為此,我們修七支供養時,應緊記這三項先決條件。
【獻曼達】
作七支供養後,我們應獻曼達和作出三大啟請。首先,我們祈願自心能與法相合,然後內心中的佛法成為菩提道,以及菩提道的修行能夠圓滿。就另一個層次而言,我們向功德田祈請,以期息滅修持道上所有違緣、成就依止上師至無學雙運的種種證量,以及免除修持方面的內外障礙。



之後,我們可作廣大祈請,但這部分亦可省略。接著,我們迎請上師至頂門。上師則把我們介紹給功德田,告訴佛菩薩我們準備思惟整個菩提道次第的義理。

思惟其中一個環節後,應觀整個功德田散射甘露和光芒,並想像自己已取得該課題的證量。

不過,不應在一座中花所有時間思惟道次第初步的道理。我們必須繼續思惟其他的道理,花少點時間在已熟悉的課題上面。首先,應簡略思惟整個道次第,然後深入思惟某個環節。這便是帕繃嘉寧波車撰寫《心匙》的目的。
簡而言之,如每日思惟《諸功德根本誦》,我們將得到無量無邊的利益。
總括來說,我們須去除惡念,培養善念。講者和聽者都應把這句話銘記於心。

 


上一篇(成佛之道﹝2﹞) 回目錄 下一篇(弟子法喜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