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

大手印五支圓滿道:密續心要修法

吉天頌恭JigtenSumgon著 

黃英傑譯

  我以身、語、意頂禮和皈依偉大無比的止貢巴之身、語、意,他與三世諸佛無異,是三界中無匹敵之至尊,他的名稱等同日月名聞十方,他引領一切眾生自輪回中解脫,此偉大上師身、語、意的無盡利生事業必將相續而永不止息。

  外內諸法不停的遷流變化,一切有情眾生的大痛苦導致恐懼與布畏。所有眾生雖疲厭於那些只會令他們墮入下道的惡業,卻仍無知地造作執著與憎恨的行為。無論我們如何關切親友眷屬,永遠也不可能滿足他們。我們直到老死都還在交友、斂財,但是這些在死亡來臨時一點也派不上用場。自以為聰明的世間人,不過是自欺罷了,自以為是怎可能得到正果;自認學識淵博、言詞俐落的人,實與執著形影不離;那些貪求法教、心外求法之士,必為傲慢之魔所障。所以真正想要在此生戮力修持珍貴佛法、積聚功德的人,一定要先確知自己的發心是否清淨、毫無對此生貪著的雜染。

  如果教法只是從「文字」或相對傳承而領受,並非得自「實義」或究竟傳承,那麼它就好像是「廉價牛奶」般,淡薄地失去原有乳脂之味。修行人如果是因為恐懼死亡,圖求死後來生安樂而避世修行,以此下劣發心,只能得到少許的體驗。行者就算是身在與世隔絕之處,如果心中缺乏虔信,必定無法了悟真如。如果行者自以為其三摩地禪修甚佳,卻無法使之與自心生起諸事相結合,了知緣起自性,他就無法將世間萬相匯歸入道。如果行者無法練習自我覺照,其禪修之果必易為妄念與外境所奪。如果行者未由「加持」或證悟傳承得法,就不可能得到正覺。一切俗語、雜書都是行者多餘的包袱。

  源自金剛持佛的體驗、證悟教法迄今未絕。五支圓滿道是三世諸佛之道,三藏之心要,噶舉巴諸上師的行持與宗趣所在。就算是屋頂塌陷、地底裂開、巨石砸在我們左邊,大樹劈倒在右側,修此五法仍是絕對必要的,而且萬勿為未證之師的伶俐話語所惑。如果行者修持此五法,得能安住於本然如是的法性之中,那麼所有過失都將轉為功德,一切障礙都將化為成就;行者更可在一生之中達到與金剛持之身、語、意無二無別的境界。

  要想起修本法,行者不應對此生有所任何依戀——就算是微細如發的執著也不行;然後應該前往墳場、叢林、山洞等靜僻之處安住。在如是處所,行者應不顧一切身、語、意所生之苦受、樂受,一心專注在超越二元對立的真如之上。在勝樂金剛《戒生密續》(Dompa Jungwa)中說道:

  「修行的瑜珈士,

  一心專注,

  安住在如屍林等的靜僻處所,

  在此等道場挺腰直背而坐。

  勿令躺下或彎腰靠背,

  安坐於具足五種三摩地特質的圓滿蓮花坐姿中。」

 

 

 

  第一支:發菩提心

  行者的發心是因為了悟萬法無常,此生的一切俗世活動與財富就像是水中泡影;數量等同虛空的無盡眾生,過去都曾多生多世為我父母。但這一切有情眾生因為染汙、執著自我,竟以貪著、憎恨與無明造作了許多惡業,因此毫無依怙地流轉飄蕩在六道輪回裡,經歷到難以想像的痛苦。

  一但披上了發心的甲胄,行者便應盡形壽地以身、語、意廣行善業。特別是,行者必須從今天的當下一刻起,開始身、語、意的善行。行者應以自己的身、語、意,為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成就佛果而修此法。若無此等發心,不管修什麼都無法將行者引領至圓滿之道。反之,若能具足此等珍貴發心,一切身、語、意的作為,都會引領到成佛的圓滿道路。

  此等發心不應只是相對的存在心中,而應發自生命、發自內心、發自骨髓。如果有人搶劫、砍殺,令人殘廢或重傷,而行者卻回以忿恨的報復,這種人就只是虛有其名的菩薩罷了。一位真正的菩薩是那種願一切眾生,特別是憎恨自己的仇敵、妖魔,乃至障礙行者通往解脫與成佛之道的魔鬼,都能速得離苦得樂,臻於完全圓滿的境界。一位真正的菩薩會無私地修持趨近這個目標,將他以善業累積而來的身體、財富與功德,佈施給一切有情眾生。

 

 

 

  第二支:本尊瑜珈

  有了菩提心的發心後,就可以進修本尊法。諸本尊皆是一切有情眾生的本然身形,所以行者並不觀想不是本然身形的凡庸五蘊(skandhas)、十二處(ahyatanas)、與十八界(dhatus)。因為自無始以來,五蘊、十二處與十八界即是五方佛、五方佛母與諸菩薩眾。在《吉祥三補底密續》(Shri Sambhuti Tantra)中說:

  「五蘊即是五方佛,

  金剛六根、六塵即是諸菩薩眾之壇城,

  地大是慧眼佛母(Locana),

  水大是瑪瑪齊佛母(Mamaki),

  火大是白衣佛母(Pandara—Vasini),

  風大是三昧耶度母(Samaya—Tara)。」

  一切眾生自本初即佛,然以未能識自心本性而落於凡俗形體,是以無法展露佛之事業。就像是未能識出滿願珍寶而任其棄置泥中,致使此寶永遠無法滿足我等之願。

  唯有我們自珍貴上師處領受口訣指導,方能使我們凡夫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具現如佛。造就是吉祥飲血尊的本性,佛父母雙運,也就是非二元對立的無二智慧身。行者若以菩提心而清楚觀修佛之顏色、衣飾、莊嚴等身相,便可藉之證得共與不共成就。此本尊身可加持並轉化一切外境,利益行者自己之外,亦為一切眾生帶來安樂之因。因此,行者應該持續地認識此本尊並修習之。

  如果有人以為我們現在觀想所修之凡夫身是為不淨,此不淨色身在經修持之後將被另外一身所取代,這就落入了懷疑、希冀的二元迷惑中。在《吉祥三補底密續》中說:

  「此身即佛, 此外無他。

  若信此身之外有佛,

  即為無明遮幕所盲。」

 

 

 

  第三支:上師瑜珈修法

  修持本尊法時,行者應觀上師是三世諸佛身、語、意之精髓,令自心不離上師之身、語、意,如此一切障礙自除,行者亦必將證得世出世之平和、智慧與安樂。在《喜金剛本續》中說:

  「難能表達揣想的智慧,

  不可能在外尋獲;

  唯有對上師高度虔信,

  開展自身善德方能獲得。」

  為我們引見自覺智慧的上師,並以此加持弟子者,更較三世諸佛慈悲,他就是一切諸佛心要的總集化現。如果行者觀修上師於自己心間,以完全的虔信心不斷祈請,如是必可證得佛之一切功德。在《極置密續》(Atikoepa Tantra)中說:

  「在密法修持裡,

  若觀慈悲上師在自心間、

  於手掌上,

  以及在頂上的行者,

  必將證得千佛之功德。」

  在《幻網續》(Gyutruldrawa Tantra)中說:

  「非近、非遠,

  然從未分離,

  行者三世應恒常頂禮上師,

  應安置上師於自心宮殿中。」

  如果行者對上師未能具足絕對的信心,或是將他視為凡夫,那麼就算行者領受任何加持,也都不能成就超然的正遍知智慧之果;就算是行者哀哭、悔恨、頂禮、婉轉打探、忍受苦行的剝奪也不行,因為在上師的清淨之地中,行者已種下了邪見之種子。《密集金剛本續》中說:

  「無槳,船無法渡海,

  同樣地,沒有上師就不可能出輪回苦海,

  就算是你擁有一切知識也不行。」

  行者當思過去諸佛已逝,未來諸佛尚未降臨,現在諸佛又不與我等同在。然加持上師之佛不是只有一個、兩個、也不是百尊、千位,而是無量諸佛都在加持著將此加持力轉而加持我等的上師。這就是為何我們定要視上師即是完全圓滿的金剛持佛,並且不斷地向他祈請的原因所在。

 

 

 

  第四支:大手印禪修

  行者若依「上師瑜珈修法」而修,自己的身、語、意,和上師之身、語、意必能無二無別,了知輪回與涅槃都是自心妄念,恰如虛空無有中心可言,自心的內在實相自無始以來亦從來未生。行者應置自心離於善惡對立概念。自心本性既本來未生,又何曾存在,若達此等證悟即是「大手印」。偉大的婆羅門沙拉哈(Saraha)說:

  「瑜珈士們!

  無念方是大手印之身,

  萬勿期盼任何結果。」

  大手印空性中,外在既無客體,內在亦無形狀、顏色可修。以無所得故,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實未曾見真如之心。在《密集金剛本續中》說:

  「空的本質離於一切存在之物,

  離於蘊、界、處,

  離於執著,

  亦無有法執;

  萬法平等而自心未生,

  無始以來即如是。

  無禪修、修者與修行之概念,

  此即真修。」

  《喜金剛本續》雲:

  「不以心修,

  是真禪修。

  若證法性,

  無修即修。」

  行者在大手印禪修中若有希冀、懷疑,必定無法越過輪回苦海。行者應以全心專注的覺照,無矯而修。若行者得能安住於此境界,便能與珍貴上師與諸佛法身智慧無有分離。在《法王勇父智慧經》(Phagpa Daka Yeshe Sutra)中說:

  「若能了悟自心本性,

  方得堪稱智慧!

  行者不應心外求佛。」

  行者應無間地安住於不生法性之境界,並為證悟佛果而回向功德。

 

 

  第五支:回向功德

 

  為利益有情眾生並帶予安樂,行者應毫無衝突煩惱紛擾地以慈、悲長養菩提心;為淨除外內諸障,令密法事業實現,行者應生起本尊觀;為得上師的智慧加持,行者應具足完全地虔信與精進;為使大手印修法增上,行者應於座上座下安住不二境界中,如是方能使「禪那」之心與日用萬行不離不異。行者應為自他一切有情證得圓滿正覺而回向功德。以此回向,行者將可達成自己回向的目標。《吉祥寶塔經》(Arya Rantna Kuta Sutra)中說:

  「諸法因緣生,

  發心即是果。

  凡行者願求,

  必將悉成就。」

  以兩種菩提心而回向相對與智慧之根本功德,將使這些功德變得像虛空、法界般地無盡,如同有情眾生般地不可勝數。如果行者了悟這法身中的真如,那麼主體、客體和對待都會離於一切造作。這種離於概念的三輪體空回向是最為殊勝的。在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 Alamkara)中說:

  「以三輪體空來回向功德,

  是不共道;

  無有希冀,

  是最勝佛行。」

 

 

    轉諸煩惱情緒入於成佛之道

  安住在三輪體空的禪境中,行者應了知善惡都是妄想、煩惱所生之果,善惡實則無別。如果行者未能了悟無二之體驗,進而放下概念與對無念體驗的執著,那麼就算是數劫的修持也不能引至成佛道上。我們無數的妄念與煩惱,就像是大海波瀾般地生起;這無數的妄念、煩惱,實與本來不生之法性無二,就像海與波浪般地無從分開。

  認識妄念與煩惱即是法身;生與未生無二雙運就是報身;原創性的念頭是化身;體性身(Sambhogakaya)則是沒有顏色、形狀、矯作之心念。無論是粗重或微細的妄念與煩惱生起,均勿輕忽,應以深切覺照洞察之,不隨順它去反將之轉化入道。《月光經》(Chandra Prakasha Sutra)中說:

  「一切因緣之所生,

  以實無生,

  故為未生。

  凡依緣起者即是空性。

  了悟空性者即具覺知。」

  禪修於法身之了悟,終可識出無始以來本來不生之心。行者應長養菩提心直至如虛空之無量眾生盡,特別是對那些有強烈貪著、嗔恨的眾生而發心,願他們悉能離苦得樂,速登佛位。以此清淨發心,行者將如本尊親現,展露出對於上師的完全虔信。因為轉化一切妄念與煩惱,就是諸部佛族身、語、意的事業本質。《喜金剛本續》說:

  「輪回與涅槃,

  皆不存在。

  了悟輪回本質者,

  即臻涅槃。」

  行者應將一切煩惱、妄念引入相對菩提心。當行者了悟相對菩提心是離於生、住、異、滅的四身本質時,此中所發一切行動都是佛的四身。一切念頭生起,行者均不應視為負面。舉凡一切人、地、事、物之因緣生起,行者均應轉化並了悟其究竟本質。

 

 

 

     轉諸病入於成佛之道

 

  一切煩惱、障礙雖看似由外而顯,然與心、氣在諸脈內的運行有關。如果心氣在脈中是隨著貪、嗔、癡而行,那麼男性、女性、龍族等種種諸魔將因而出現,但究竟上,實無可帶來傷害者。而這些似乎會帶來傷害者,也都曾在無量生中為我等父母。那些因為惡業以致於害人的眾生,就像是沒辦法控制自己行為的瘋子一樣痛苦。而這些害人的惡果又使他們痛苦地投生惡趣,毫無依怙的在輪回中無盡流轉。所以行者不應與此等眾生敵對,反而應隨其所想的允許他們取得自己身體、血、肉、骨、諸臟器、腸、語、知識、才智、甚至是自己的禪修成果等。行者應放下這一切而毫無希冀。

  藉由菩提心的長養,行者願一切眾生、特別是那些造成傷害的眾生,皆得平和安樂,離于諸苦,得證佛果。以此成就佛果之發心,行者以對心間上師的全然覺照而生起本尊觀。傷害的現象只是心性、法身的投影,無始以來即未曾存在。沒有害人者、也沒有受害者,一切都不存在。真如之心等同虛空中央離於一切造作,在此無念的境界中,行者將會展現出迎拒無二的清明。在《歡愉童子請問經》(Gya cherolpa Sutra)中說:

  「釋迦王了悟一切緣起諸法不存,

  其智慧等同虛空,

  面對群魔謬見亦無所畏懼。』

  我們可能會誤認繩子為蛇。但在瞭解它是繩子後,就再也不會視之為蛇。同樣的,就算我們可能看見男性、女性與龍族之魔,但他們也不過是法身、心性的投影罷了。所以行者不應把魔鬼當做抗拒的物件,反應前往僻靜處所禪修,將魔鬼的概念轉化成迎拒無二的了悟。同樣的方法,可以使一位瑜珈士離於疾病與痛苦。瑜伽士了行,疾病是因惡業遮障心性的根本純淨覺照所致,自他分別因此生起,從而對自己所喜愛的事物產生執著,反感者則大大嫌惡,並忽略所有其他的事物。由於忽略而使麻木、晦暗不明之心生起。

  根據密續所述,貪、嗔、癡三毒分別位在我們身體的下部、中間與上部,或是中間、右邊與左邊。血與膽汁是因為我們的貪執而有,由於嗔恨而有氣與鼻黏膜炎,以無明而遲鈍無氣力。但是我們如果去看西方的內科醫生,他會告訴我們這些症狀是因為疾病所引起的,並開些藥給我們。如果我們去找算命的,他可能會告訴我們這是鬼造成的,所以要驅邪才行。但這些世間法就像是在房間裡反覆地開窗、關窗以排煙,卻不去簡單地控制爐中之火;或是猛打影子而不知拋除造成影子的物體一樣,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雖然我們擁有這個四大所組成、被我們認為是身體的東西,但是它並不實存。究竟上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的身體,所以也沒有會生病等身體的特質。這個清楚的想法是離於生、死、存有,自本初即遍滿空性的。

  當我們生病的時候,真正病的是念頭。然而在這病的概念與痛苦生起時,行者應全然地接受,練習將身體轉化成無瑕的加持甘露,把它供養給一切有情眾生,特別是那些傷害我們的眾生。我們應為一切眾生得能離苦、證究竟珍貴之正覺而長養菩提心。以此發心,行者自成明空無二雙運之本尊,並且極虔誠地禪修上師法。當我們了悟自心即是離於一切造作、本來未生的法身後,無論我們經歷怎樣的病苦、乃至一切惡業都將被清淨。當我們看到洗碗水因種種污垢而逐漸混濁,我們就知道鍋子快要洗乾淨了。同樣的,當我們了悟超乎揣想的本覺法身智慧時,就沒有所謂排拒或坦然接受病苦的問題。偉大的婆羅門薩拉哈說:

  「即令一劫之黑暗,

  亦為光明瞬間除。

  同樣地,強烈的輪回習氣,

  亦為自心本性之了悟而瞬間除去。」

  如是,無論何種疾病與痛苦到來,真正的瑜珈行者不應依賴藥物與療法,唯應儘早修持,以證離於迎拒之不二真諦。

 

 

      轉化死亡經驗

 

  如果我們能修持並轉化逆緣,在這五蘊幻身逝去之時,行者便得無畏無懼。當行者真能改變對四大的心念,在那樣的超越二元對立的境界中,就沒有轉生間的死後中有可言。法性體驗的習慣會在超越二元對立的中有境界實現。這就像是在滿月落下、破曉太陽升起間,沒有黑暗存在一般。

  在死亡來臨時,我們應把自己的身體、財富和一切功德的根本給予上師,長養願一切曾為吾母之眾生皆能離苦得樂、速證珍貴佛果的菩提心。然後以此發心,自觀明空雙運之本尊。在自己頭頂梵穴之上一英尺處,觀想獅子寶座、上有多葉蓮花,以及日輪、月輪,上面坐著自己的根本上師,他是一切三世諸佛的總集化現。觀想行者自己的心識以紅色「吽」(Hung)字形,位元在臍部;經中脈上升,從頂門而出並融入自己上師心中,與上師之智慧身(Jnanakaya)無有分別。此後,行者應於自心與上師無二的境界中,禪定一段時間。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說:

  「如煉金術可點鐵成金般,

  藉由菩提心的力量,

  可將此穢身轉為無比珍貴佛身。

  請堅持此發心於心中。」

  如此,四種染汙的遮幕被排除,行者得證完全正覺的金剛總持境界,也就是三身無別的圓滿佛果。在《瑜珈女全斷密續》(Naljorma Kuntu-Cho Tantra)中說:

  「遷轉其神識的瑜珈士,

  藉吉祥飲血尊等手持花朵於手者,

  高舉種種勝利旗幟,

  大奏諸樂音;

  藉此,瑜珈士在所謂死亡之念生起時,

  將臻於佛土。」

  如是,追隨具德上師的指引,行者了知此本來未生之心能夠了悟本初清淨法身。藉由行者自己的努力與修持,行者了悟離於迎拒的無二境界。如此,行者得能到達最高佛土而成就佛果。《空行金剛歌》(Khadroma Dorje Gur)中說:

  「哦!至上成就是佛陀。

  行者皆能修心以成佛。

  此珍貴之心外,

  無佛亦無眾生。」

  自法身而出,諸佛身、語、意之事業,如同滿願珠般隨所適宜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直至輪回盡已。此等身、語、意的事業超越凡俗概念而無有限制,像是轉輪般地運轉不息。在《榮耀之念授記密續》(Palgongpa Lungton Tantra)中說:

  「菩提心金剛持者,

  超越概念如虛空,

  如來應化為眾生,

  示現等同滿願寶。」

  如是,若行者於此五種修持得能無有遺漏而修此圓滿道,行者必能淨化所有過失,生起一切智慧,達到最上佛土。佛陀教法之三藏與四部密法心要,即是此函括一切技巧與教授的五支圓滿道。設若漏失其中任何一支,結果必將無法證果。為了再次強調此法之重要,行者切記不應追隨二手、三手的不圓滿教法,就像是找到大象後,就不必再尋其腳印般。請務必到與世隔絕的靜僻之處,以完全的精進與虔信,無間修此五支圓滿道。

  此大印五支甘露教法心要,系出自偉大無比的止貢巴至尊吉天頌恭,而為佛陀釋迦牟尼的比丘戒寶(Shila Ratna)所寫下。 





主持人
吉天頌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