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光推廣佛教經典語言的願景

  佛教起源於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印度,流播於尼泊爾、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亞、新疆、西藏、蒙古、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越南、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寮國、高棉、印尼等地。與更多的民族、文化接觸,產生一波波的化新。雖然有些地區全面改信了伊斯蘭教或印度教,但大部分地區的佛教仍然相當興盛,而且還外傳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佛教大概分南傳、漢傳、藏傳三大系統,除了傳承印度佛教上座部、大乘顯教、大乘密教等不同時期的歷史特色外,也因為依據經典文獻載體語言的不同,可稱為巴利語系佛教、漢語系佛教和藏語系佛教。我們習稱梵、巴、漢、藏等語言為主要佛教經典語言,因為以這四種語言為載體,透過結集、著述和翻譯,保存了大部份的佛典文獻。至於古代的和闐語、回鶻語、西夏語、蒙古語、滿語,以及近代的英、日、法、德等語言,也翻譯或記錄了不少佛典文獻,或研究成果,熟諳這些語言,對研究佛學、弘傳佛法也會有相當幫助。

  梵語、巴利語是記錄印度佛教文獻的二種主要本土語言,也是各系統佛教經論翻譯的依據母本,具有難以替代的絕對權威性,雖然目前保存下來的梵、巴語佛典文獻不是很多,卻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漢、藏語佛典中難以了解的語意,提供譯詞還原和再詮釋的可能性。

  漢語、藏語則是整個佛教外傳過程中,翻譯經論最多,保存文獻最完整,和著述最宏富的佛教經典語言。分別作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主要語言載體,已有二千年和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迄今仍在使用,重要性不言可諭。尤其是在梵語、巴利語記錄經論大小乘有別,或大量散佚、殘缺,以及漢、藏語譯經時代不同等情況下,四種經典語言的佛典文獻,呈現了相當的互補性。

  隨著地球村趨勢,佛教的發展已經打破了舊有的藩離,漢傳、藏傳、南傳佛教的交流、滲透,是必然的潮流。梵、巴、漢、藏等經典語言,和英、日、德、法等研究語言,已經是新世紀佛教學研究中,必須學習的重要工具。多具備佛學語言能力,對佛學研究或弘法利生,將更如虎添翼,得心應手。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創校十五年來,首開風氣之先,全面開展梵、巴、漢、藏四種經典語言的深度、配套教學。若干大學相關系所和一些佛學院所,也有經典語言的開設,其他公私機構、社團、個人工作室,也經常有梵文、藏語的相關教學。可見佛教經典語言的學習,在國內已普受重視,但一般只學一、二年,續航力比較不足。有鑑於此,2002年法光開辦了暑期經典語言密集課程,很受歡迎。

  基於國內佛學教育環境的變遷,許多大學設立了宗教系所,很快也會有佛教或佛學系所的增設,佛教學術研究人才的培育主力,可望回歸到正式高等教育體系,體制外的佛學教育機構,要往更多元、活潑的方向發展。法光佛研所也可能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轉型到以四大主軸為中心的開放式佛教終身學習園地:(1) 多階式經典語文教學(梵、巴、漢、藏經典語言,及佛學英、日語);(2)佛教史講座(印度及南傳、漢傳、藏傳佛教發展史);(3)經論專題講座;(4)佛教藝術教學。以精緻的課程,搭配一流的師資,用心的教學,維持既有口碑。歡迎各年齡層朋友,利用您的合適時間,包括白天或夜晚、暑期或假日,搭乘便捷交通工具,在鬧中取靜的環境,完善的教學設備下,選修您喜歡的課程,享受較沒壓力的讀書樂趣,豐富人生,曷興乎來!(《法光》月刊第167期,2003年8月)





主辦單位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

網路資訊
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