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2 08:27:21
尊貴能海上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續記 第二十四講

第二十四講  九月二十五日

 

【獅子賢義疏】:

如是現在所說身性之指示者,是第三受用圓滿色身之自性,相好清淨,妙明熾然。

 

頌雲  妙相三十二  八十隨行好  受用大乘故  名佛受用身

 

此等所雲者:妙相三十二,喻好八十之自性。彼者,與登十地之菩薩摩訶薩等方便共用大乘法之受用歡喜大樂無上,於說而不聽之罪行無有故。是大覺世尊之受用圓滿身是也。

 

手足輪相(一)足掌龜腹平(二)      手足指等網鬘聯合生(三)

手足柔軟細滑若童膚(四)         彼身七處各各得充滿(五)

指節纖長(六)踵廣(七)身洪直(八)   膝骨不突(九)諸毛皆上靡(十)

月端如鹿王快迅(十一)臂修圓(十二)  陰藏密贅豆蔻乳第一(十三)

膚色紫金(十四)細薄而無垢(十五)    毛孔一一妙潤皆右旋(十六)

眉間毫相(十七)莊嚴獅子身(十八)    臂腕圓實接膝(十九)頂廣正(二十)

於非妙味轉現上妙味(二十一)       身相修廣腱庸若水薪(二十二)

頂圓肉結(二十三)舌相淨廣長(二十四)  獅頰端嚴(二十六)悅意淨梵音(二十五)

齒牙潔白(二十七)齊平細密滿(二十八)  數足四十(三十)安布而完善(二十九)

目睛皎潔(三十一)深碧牛王睫(三十二)  敦妙嚴肅三十二相圓

 

如是所雲者:

一、於無上等護送迎接故,具足手足輪相之性。

二、往昔正真受取律儀,堅固平穩性,感得足掌如龜腹平整相。

三、手真實指示四攝親近教導,手及足指如鵝王掌相網鬘聯合。

四、以諸飲食等豐富施與,手足柔軟細滑如童子狀。

五、舐吮等極其敬愛善妙施與,手足掌向上。肩背高舉之故七處力充滿。

六、救亡作業作他解脫,指纖長。

七、貿易販賣利益之屬,踵寬廣。

八、棄舍斷命,身大洪直。

九、於善法正真作為,足膝骨不突露(伸直)

十、善法正真作為增加,身毛上靡莊嚴。

十一、於明藝等恭敬所作,施與受施各各體如鹿王月端

十二、于財寶藝能助起於人故而不間斷,手臂修長莊嚴。

十三、於一切士夫清潔梵行正真授與、入行、密中之密。唯獨專說之教授教誡、隱藏豆蔻乳第一。

十四、坐具廣大美富施與,感顏色如金。

十五、美好房舍等正士施與,皮膚細薄。

十六、于聚落喧嘩完全斷避,一一毛孔右旋妙潤。

十七、於無上正士一切住處,盡其所有建築設備,眉間白毫相莊嚴。

十八、若諸一切當前可怖,單獨向爾,特能不死,身軀如獅子身。

十九、言語善說,隨行和順所作,臂腕圓實。

二十、以藥物施予,手掌廣長接膝。

二十一、為病人作役扶侍,味獨轉變上妙滋味之知覺。

二十二、園林花木眾所歡悅等能作者,正真授予入行交涉含流藏攝(身如水薪)

二十三、于正殿等施予殊勝之中頂,具足頂圓髻相。

二十四、於尊長等讚歎稱揚,舌長。

二十五、於世間一切有情施與正法,使知所作,淨音文辭(咒音)

二十六、小小抉擇斷疑,獅頰相似。

二十七、於一切士夫尊重等,潔齒。

二十八、正命清淨,齒齊平。

二十九、諦語言辭普皆攝合,齒排列完善。

三十、辭語細緻能斷,齒四十足數。

三十一、於一切有情猶如一子看,目睛蔚藍。

三十二、無忿怒等之見,如牛王睫。

此因成就之成就相。此中頌辭分別雲:

 

如是彼彼相  能成以何因  由彼彼圓滿  能感此眾相

 

如是頌雲者:此相如何成就?能作之因複是雲何?此熾然圓滿之三十二相如彼發生耶,凡此中因雲何?即此以下之類詞頌分別之體雲。

 

頌雲  迎送師長等  正律儀堅固  親近四攝事  佈施妙資財

          解救他生命  受善轉增長  是能成之因  依經而宣說

 

如是頌雲:文品所作謂彼二頌於上性相所說放舍攝持皆未寫明。複次,此中諸相名詮於本品之辭句精華之十二種喻清淨相好雲。

 

頌雲  佛爪赤銅色(一)              色澤(二)高眾指(三)        (五)(四)而纖細(六)

脈不現(七)無結(八)    踝隱(九)足正平(十)       動步若獅(十一)(十二)

(十三)等勢(十四)右旋(十五)    妙直(十六)進堅(十七)(十八)     光潔(十九)身相稱(二十)

潔淨(二一)(二二)清淨(二三)    身相皆圓滿(二四)       身肢大且好(二五)

步庠(二六)序雙目(二七)      清淨童子肌(二八)       身無怯(二九)充盛(三十)

最極策勵身(三一)      支節善開展(三二)       觀視淨不障(三三)

身圓(三四)無凹凸(三五)     動止中(三六)正直(三七)  臍深(三八)右方旋(三九)

眾皆所樂見(四十)         行潔(四一)身無痛(四二)      無諸黑黶痕

手足兜羅綿(四三)        手紋深(四五)(四六)(四四)    面門不太伸(四七)

唇若頻婆果(四八)    舌柔軟(四九)薄利(五十)      紅赤(五一)發雷音(五二)

語美妙(五三)牙圓(五四)     鋒利(五五)(五六)整齊(五七)  鼻幹細高修(五九)

准圓及潔淨(六十)       目廣(六一)眼睫密(六二)      猶如蓮心蕊(六三)

眉修(六四)而細軟(六五)    清潤(六六)複整齊(六七)    手廣長(六八)耳齊(六九)

損害過失斷(七十)    額部善分開(七一)    開廣(七二)頂周圓(七三)

頭髮如童青(七四)        (七五)(七六)(七七)不亂(七八)  不濕出妙音(七九)

能奪眾生意       德紋吉祥相(八十)            是為佛隨好

 

一、于一切有為欲貪等舍離性,以此指拇若銅色紅潤。

二、於一切有情作殊勝利益心性,指掌色澤光潤。

三、種子殊勝業生,中指高長性。

四、無上方法示說,指拇等豐圓。

五、善根積集,眾指展布多廣。

六、正真範圍入行,眾指骨細。

七、身等作業守護正命,脈不凸露。

八、煩惱結解脫,脈結開解。

九、最極秘密法之智慧具足,踝骨不現。

十、一切住中進行難行事業,士夫能作救度,足正平。

十一、善巧服人,不用威權,動若獅子力行。

十二、善巧降龍,行動大勢若象。

十三、善巧虛空遊逝,鵝王大勢遊行。

十四、士夫尊首善巧,牛王巨力遊行。

十五、道行繞方順行,右方旋轉。

十六、行步妙嚴善巧,端正行逝。

十七、常時心不偽曲,不動于邪曲之行。

十八、功德正真名稱宣說能作身巧用之習慣。

十九、罪惡等法不覆藏,其身清潔所作相似。

二十、調伏適宜之法能作指示,身有次序適當。

二十一、身等一切行為清潔之故,其身體清潔。

二十二、心心主宰慈悲具足故,身調柔。

二十三、心清淨故,其身清淨。

二十四、調伏法完全圓滿故,相圓滿。

二十五、廣大美麗之功德圓滿故,身諸肢分偉壯美好。

二十六、於一切沉靜故,步履安庠。

二十七、以清淨法教示故,眼目清淨。

二十八、袈裟授予指教故,身肌膚光潤若童子。

二十九、恒常心不怯弱故,身不畏難。

三十、善根正真超聖故,其身廣博充盛。

三十一、有漏盡故,其身敬慎敏捷策勵。

三十二、因果緣起最極清淨分別教示故,支節善能開展。

三十三、印手最能作種種分合、辭義最極清淨指示故,觀視不障而複清淨。

三十四、成就弟子之戒完全圓滿故,身兩脅圓。

三十五、由未染著生死過故,身無凹凸。

三十六、我慢貢高放逸克服故,動止中。

三十七、諸漏法回返清淨故,肚腹中直。

三十八、甚深觀證得故,臍深。

三十九、于弟子隨順攝持成就故,臍右方旋轉。

四十、于諸輪中嚴重身相故,眾所樂見。

四十一、心意淨潔故,諸行潔淨。

四十二、若法若律若離棄等不非時行故,身無黶黑痛忍。

四十三、諸身聯聚色容勝樂之法教示所作故,手如兜羅綿細軟。

四十四、開顏歡喜於大沙門親近故,手之紋畫顯明。

四十五、於甚深法住故,手紋深顯。

四十六、以後隨行正真完全清淨之法教示所作故,手紋長。

四十七、詳細教授多種一切指示能作故,面不太長。

四十八、世間一切色影相似觀證故,唇紅若頻婆果。

四十九、言詞柔軟調伏故,舌柔軟。

五十、功德歡喜多而不厭故,舌薄利。

五十一、於法調伏士夫小孩具諸愛樂深生歡喜故,舌赤紅。

五十二、一切恐懼無有無畏故,具足雷聲。

五十三、出言眾所樂聞故,語言聽聞柔順賢雅。

五十四、權衡一切加行總持故,牙齒圓滿。

五十五、士夫調伏潔白,調伏能作故,牙鋒利。

五十六、法調伏最極白淨故,牙齒白淨。

五十七、於平等地住故,齒牙齊平。

五十八、完全現證真實詳細指教能作故,齒嚼福享細味。

五十九、依住最勝般若故,鼻幹高楞。

六十、士夫梵淨完全具足純潔故,鼻根淨潔。

六十一、法最極廣大故,目廣長。

六十二、有情之資糧引導,睫毛厚密。

六十三、青年有情使其現法滿足故,目精黑白分明,且如蓮花具足光澤。

六十四、常常隨行作觀故,眉修長明現。

六十五、於法調伏柔軟無嗜欲故,眉柔軟。

六十六、心意相續善念(草字頭下面一個鬼字)集故,眉油潤青清。

六十七、觀察一切過咎故,眉毛順齊。

六十八、最勝之魔害回返能作故,手廣長。

六十九、於欲貪等軍陣中種種勝利故,耳聽聰明無錯。

七十、于一切有情相續不傷害能作故,聽力自在無不完全攝理。

七十一、見地所作一切成就他人故,額善開展。

七十二、語言一切能作降伏故,額開闊寬大。

七十三、殊勝願完全圓滿故,頭頂周圓。

七十四、於歡喜境背舍能作性,頭髮淨黑。

七十五、見修所斷事修中,能斷怠慢睡息故,頭髮細密。

七十六、于導師指教慧心愛樂完全了知故,頭髮柔軟。

七十七、心於貪欲等不致擾亂故,頭髮不蓬散。

七十八、常行言詞不魯莽故,頭髮不結亂。

七十九、菩提分花散佈故,頭髮妙香。

八十、一切種智妙嚴成就故,手足八結紋相。吉祥卐字旋轉莊嚴。

如是等等是也。此第三身指紋矣。

 

【清涼記】:

受用身,即華嚴所說相好報化身,普通六道不能見,現此身者,為地上菩薩說法也。舍利弗說無三十二相不能稱佛,優波毱多稱無相好佛,仍是聲聞。將成佛最後須百劫修相好,然初發心即應修起,最後百劫但補缺而已。威儀幢相即三十二相重要因緣。著衣持缽即轉*輪。由理智發為行儀,不可謗為做作形式也。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成就之因,具如論蔬說。阿含經、瑜伽師地論、于相好各各以類相攝,可參看。

 

【獅子賢義疏】:

其第四幻化身者,一切凡夫共同。

 

頌雲  三有各各中  種種利有情  清淨平等身  變化流無盡

 

釋迦牟尼諸佛色體。於凡輪回中,盡其所有世界之間,一切有情等之欲樂義利平等能作之身。此亦大貪隨流之性,是故大覺世尊之幻化身永流不斷者也。此等諸身之自性者,依修行主宰之力勢發生事業。由大覺等之境性,于諸智慧上觀待,乃至細分觀擇“通利純熟”三身教示。于唯俗智者,是受用圓滿之身,此身顯現生起之門,是事義之所作者也。若為所調伏之士夫顯現依止事業。此主體之士夫,依此真實發生種種法身故。所謂

 

盡輪回生死  事業無止息  諸趣解脫業  設置四攝事

令知諸雜染  及知諸淨證  有情如義至  六度彼岸事

佛道自性空  盡滅二戲論  假名無所緣  成熟有身命

及立菩薩道  遣除諸執實  得菩薩嚴淨  佛土等決定

無量有情義  敬侍佛功德  菩提分諸業  不壞失見諦

舍離諸顛倒  彼無根本理  清淨及資糧  有為及無為

悉不知其異  安立大涅槃  法身之事業  說有二十七

 

如是頌雲者:

一、其初於賢善士夫(資糧道六)及非賢善者,於現法錯失無能安住之性相行為,及最極寂靜之事業能作矣。

二、然後攝以施等四攝實事之施設。

三、理解業集(諦理)發生等等之智,於不隨順品及對治取捨,所為之門乃至作證能作。

四、幻化之士了知化幻,彼隨行貪等行相自然真淨,以此于眾生義利,他方作事慈等性相,如其主要,于中安置施設。此是隨行自分義利者。

五、三輪清淨,最極細微分別波羅蜜多六度修練者也。

六、佛道之道,指於十善業道等也。

七、此于(加行道一)一切法之自性即空性。純熟修行也。

八、此(見道一)之隨行于佈施波羅蜜中依止,乃至初地法界普皆行作觀證之性相不二之法也。

九、此(修道初五、漏二、無漏二、共九)于資糧完全圓滿成就,承續(初五之一)第二地中種種戒等波羅蜜多之法,一切善巧研究瞭解系屬之建立也。

十、十一、十二、十三、此下(四種合)如其次第般若波羅蜜中依止乃至第六地中智,及所知之現量正真不失之性相,於一切法無所緣也。

十四、此下(漏二)者第七地中,方便波羅蜜之力,于諸有情完全成熟能作也。

十五、此中力者,波羅蜜之力(實力),即第八地中諸聲聞等,及不共同之菩薩道也。

十六、此後(無漏二)隨行第九地願波羅蜜多之能力,菩提能得也。

十七、此之以下者,智波羅蜜多之力勢第十地上,大覺佛刹種種清淨設施嚴淨。

十八、複次,即於(佛道十力一)一士夫始初本身自性正真圓滿菩提各各決定堅固,十方世界有情事義,及世界一切大覺之前親近行為等功德顯現設施。

十九、此(二)中如何之次第,亦是此中差別殊勝之道,道之自性菩提究竟引導功能作用之法相,菩提之支分,及業果聯續永不壞失。

二十、一切(三)正真實如是觀見如如而證。

二十一、及(四)斷棄一切顛倒。

二十二、並(五)此顛倒之根株亦斷棄之智慧。

二十三、及(六)以自己完全清淨之性相之菩薩行相潔白一切無垢。

二十四、及(七)離垢之行相淨潔之因中資糧。

二十五、二十六、空性(八)自性(九)有為與無為不異,悉能瞭解於中顯示。

二十七、此(十)即如來佛地涅槃上設施之圖樣能作。

此者法身如何所作事業之行相二十七也。亦是諸有輪回中能作大用之四種勢力也。從發心始,乃至最後作業之指示(中間),次第之教,特殊次第中之詞義等等位次,亦內體映入之應作者。恐畏多言,攝義記實,餘不贅述。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第八品釋竟

 

【清涼記】:

幻化身隨緣暫現,能現無盡者,悲願無盡故。大貪”即大悲,大悲不斷故常起化身。法華壽量品說佛壽無量,由悲無量故。

二十七種事業,是本論特於化身開廣說。初資糧道六,次加行道一,次見道(即初地)一,次修道九,次佛道十。修道中八地以下是有漏。此一切皆佛安立眾生之差別。

一、六道教化眾生無有止息,令得解脫。賢善士夫”者,謂於人趣能完全受佛教之人身。

二、為作方便,安排四攝機會。未修廟者,來受戒就有廟,佛為安排也。

三、令知五欲雜染及四證淨業報,即下士道,以別解脫戒攝其全。

四、令如幻離貪而行慈等四無量。

五、令於六度三輪清淨。

六、以十善為佛道,不落空談。

七、四加行中,以修法空為究竟。

八、見道即初地。

九、至十三、為二至六地。

十四、至十七、為七至十地。

十八、親近十方諸佛成就淨土。

十九、三十七道品等為佛聖種。

二十、見諦。

二十一、令知業果聯屬不壞。

二十二、斷顛倒見。

二十三、斷顛倒根本之執。

二十四、清淨無垢之菩薩行。

二十五、清淨圓滿福智資糧。

二十六、由空性自性了知有為無為不異。

二十七、安立於涅槃佛果。

此是度生作用次第之總教也。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