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2 09:14:51
尊貴能海上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續記 第十二講

第十二講  九月四日

 

【獅子賢義疏】: 

云  一一施等中(此中見道之正說者) 彼等互相攝  一刹那忍讓  攝此中見道

 

如是頌者:施等波羅蜜之六種體上,各各施等之自性,各各如前互攝互容,凡一刹那中以苦法忍智攝三輪清淨,細極分別。以後三十六種俱生亦複如是者,頂之現證此中之見道是也。此之士夫有欲、色、無色三界之分辯,行相分別四種,各各又九種所取能取之行相。分別所斷一百零八種,此等之所攝者,行相分別發生能作之習氣,習氣之煩惱一百零八之應斷,因緣隨行出生之法性之獲得也。為于彼中自在所作故。故即於彼中再再修行之功能作用也。如是此類頌文之分別所雲者。

 

【清涼記】:

前盡智無生智所說,只是總相,唯明真諦,無入門方便。法空不修不能證,經中所說雖多,初學難得扼要。一一施等中”,一頌,即示其修法。此文經中廣詳,論但略說。六度互攝,圓加行中已說。六度不離四諦,若無四諦十六行觀,則六度行不起。阿含道次皆先解決四諦上問題,然後六度行方能三輪清淨。應將經論所處處指示,安立一處,列出表式,次第修習。四諦之中,道諦尤要。中阿含、雜阿含皆以八正道為主要。此種合修之法,勿嫌其繁,非如是,粗心不能調伏。否則,偶有所得,亦如蟲食木,不能相繼。或以冥然無知為定,只是無想定種子,去定甚遠。定力如射箭,要拉得起硬弓,如世尊能穿七重鐵鼓,不是冥然無知。由法相練習,心細了,理也明瞭。舍利弗講射力(今雲破瓦)是一科。定力就是精神貫注之彈射力。密法種種觀想,華嚴芥子須彌重重無盡境界,皆為練習微細定心。佛成道後,三七日中,自受法樂,觀三千大千世界,一草稍動搖,莫不照了。目不暫瞬,亦為示現定力,不是冥然。法相繁複,能令心細,心細方有力。法相互攝之輪相,在大般若第一分中具足說,細學方知,此即修行成道方便,儱侗法空,不能起作用。頂加行總為對治細沉掉,不知此法,終不能出非想非非想處。於四加行三四一十二應先攝修過,分量要夠,應用時隨宜配合。百零八法,對治百八煩惱,重在斷煩惱上。先修四諦,加上六度,中間發生分別錯失三十六種,各各對治。釋迦家務全部能運用,愈練愈善巧。略法則有邊次加行,次第作去。如是修行方是廣般若。

 

【獅子賢義疏】: 

云  次入於獅子  奮迅三摩地  觀察諸緣起  能順觀返緣

 

此頌何?謂獲得見道之瑜伽,於彼煩惱及所知障無所怖畏故。以此三昧發起之行相如獅子,於懈怠等壞滅故。此時以後觀彼因緣出生,而明道之緣起諸行也。此中所雲等等方法全備,並於生滅老死作遮止也。如是等所作之中,若于法理未全,再再正確求知。此中見道名稱者,是不隨順品于中等等應斷棄者,依止能作成就之前行了知是也。了知矣,依止修行學習者,修道。

 

【清涼記】:

次一頌明修三昧之行相。見道須經定火,方能牢固。此即是定學上之大躍進。獅子奮迅三摩地,小乘亦有,言此定勇猛無畏,大力迅疾也。緣起內容甚多,如緣起經說。順觀謂流轉,反緣謂還滅。順逆觀法又修超越,順逆單雙,或不依次第,更加上四諦,此阿含經所說之秘密法也。如不淨觀三十六,亦可如是順逆超越,為令純熟故。或稍有所得,便似所作已辦,無事可作,實則應作之事甚多,智慧愈大,事亦愈多。無畏非暴虎憑河,練習有力,能斷煩惱故無畏。此所斷煩惱,主要就沉掉說。獅子之喻,宗大師說警覺力強,智慧利,有勇力,能治沉掉也。見道即成佛全套,雖知而不善巧,故須再再修。總綱在邊次加行十三法。辦法攝成儀軌,即能照顧全面。下手從全部之中分出一部別修,此間惟說總法。

 

【獅子賢義疏】:

云  滅盡等九定  二相中往還  屬欲界淨知  非定心界攝

超越入諸定  超一二三四  五六七八等  滅中不同行

 

如是所者:謂諸菩薩最初靜慮,以所持者,作阻滯(無方便故不能暢行以為阻礙)中行去。於此以後,以遮為持。如是最初靜慮中間行者,又分二種,如其方法完全,及方法不全者。

(一)於四靜慮四無色等,遮止之性相以為成就滿怠相似之入行。行去行去,複又行入於最初靜慮。彼於彼業行生障礙不知之故,亦由彼於真如的觀念無,及於此業行未生大意增長故。於遮止中以偷怠而為方便入相似之行。(二)彼於業行入於無距離之偷怠相似行相之所緣者,于行樂欲知曉,科界分合之自性,建立各部方便善巧依自力所為者也。此皆心識未得等持之建立故。於此現法所作阻礙亦如彼初。

 

【清涼記】:

次明修道頂加行。百千三昧名相雖多,總歸九次第定。於中最基本者,又為四禪十一支。修道之錯失最大者有二點:一者偷盜,即貪便宜。二者相似,即不如真。未入初禪,多在錯路中走,或以欲界心所見便以為徹底。于清淨見,唯有知解,無有定力,並未實證。或不依次第以為超越,實則仍只在原處走。如是者,決不能得滅盡定證滅諦,以不從修行出故。或將所遮止之事誤為所修,或遇障礙即想舍此別圖,皆是錯誤。應依次第如教實修,未得初禪以前,依四加行修。未得四加行前,依四預流支修。切實修定之法,菩提道次第廣論止觀文多,關要皆已盡說。必依四根本定及四加行修,此外別無他法,此佛三大阿僧祗劫所積經驗也。先應成就完全之暖法,頂忍世第一法自然可致。不依教修定,教理雖高,只是依稀恍惚之知解也。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