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1/01 03:04:18
學習次第 : 進階

關於如何學佛的開示(三)
桑吉銀登仁波切

今天晚上這裏來了很多新的人,也有不少是老面孔。不管是新面孔還是老面孔,我們都是三寶弟子,大家沒有一點點區別。在這其中有的人學的是漢傳佛教,有的人學藏傳佛教,但是不論你學的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我們都是佛教徒,沒有一點點區別。

    我們在生活中修行,所以叫做居士,那我們要修什麼行、怎麼樣來學佛呢?有很多人對學佛的瞭解都認為就是燒燒香、磕磕頭,這就叫做學佛。然而,我們要從學佛這兩個字下手。佛是什麼?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佛就是覺悟、慈悲、智慧、善良、無我利他。我們現在很多人學的佛,都是為了求發財,求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為了自己而學佛。現在社會上也有寺院也有廟,可是有些人連寺院與廟都分不清,(實際上)有佛法僧三寶的才叫寺院,而廟一般供的有土地、山神什麼的(我對漢語不太瞭解,我個人認為是這樣),我們清楚自己初一、十五去燒香(的意義)還好,但我們常常做賊心虛,到佛菩薩面前去許願:我做錯了什麼事,誰誰對我不好,我要和老婆離婚……求求你保佑我,滿我的願……。這是一種自私的方法,佛是慈悲的,他不可能對你好對別人造反。佛菩薩眼裏一切眾生平等,他就象一位母親,眾生就像是他的兒女,大哥把小弟殺了,拿他的肉去獻給母親,母親會答應嗎?!佛教導我們要做好人,穩穩當當、踏踏實實做好人,你做錯了事,殺了人,去燒幾支香,難道菩薩會保佑你嗎?你去偷東西,又去求保佑平安,這是不可能(保佑你)的。這樣許願佛菩薩也會很傷心的。

    我們學佛,首先要學好,學做踏踏實實的一個人。怎麼樣做?要面對社會,發揮諸佛菩薩慈悲智慧、平等善良(的本質),這樣才可能做佛的弟子,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沒有慈悲和智慧化解不了的事情!這樣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都有好處,不要做一個自私的人。其次我們要做一個有貢獻的人,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宗教有貢獻,這是修法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這種精神要溶入到現實生活中。當我們不分民族、不分宗教,平等地去發揮諸佛菩薩慈悲善良(的本質),這對於家庭也好,對於社會、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講,就是團結。沒有團結,即使是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團體,講來講去,這是沒有前途的東西,也是馬上要毀掉的東西。

    但團結要看(是什麼樣的團結),有清淨的團結,也有不清淨的團結。對眾生、對民族有意義是清淨的團結。(否則就是不清淨的團結。認為)我要佔領什麼、(不合我意的)要去除什麼,(這樣的團結)是不清淨的團結,這是在居士中不能發生的事情!我們要的是清淨的團結,不要不清淨的團結。

    居士中有的學顯宗,有的學密宗,有的學顯宗的誹謗密宗,學密宗的誹謗顯宗,你還不如不學佛!你這是在誹謗你的皈依處!所有的佛法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不管是顯宗也好,密宗也好,密宗裏的四大教派也好,之間沒有任何區別。誹謗佛法,永遠懺悔不掉!是最大的惡業!

顯宗、密宗都是佛陀的法,沒有區別。所謂有區別的是佛講了八萬四千不同的法門。佛菩薩講八萬四千法門,講很多法門,顯很多本尊,是為了救度不同根基的眾生,適應不同根基眾生的需要,他們的本體都是慈悲心和菩提心。我們(眾生)有各個不同的因緣,所以要修不同的法門。但我們要統一我們的宗教,這不論是僧人還是眾生(在家人)都要這樣做。

    有的人說,學佛我只要看一部經書,什麼也不要再學;只要念一句佛號、一句咒語,別的都不再念,這是滅法的(行為)!當初佛講的那麼多法靠誰去弘揚呢?!(為了弘揚佛法,讓佛法得以永遠流傳下去,)我們要學很多東西,我們要去聞思,這樣去學習。不然現在出現一些缺點,(怎麼去對治克服,)要去聽一聽法,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做功課時,要做很多,又沒有那麼多時間,我們畢竟是居士,首先家庭要團結,要解決溫飽,不然無吃無住,怎麼學佛?

    現在不管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有那麼極少數一些法師活佛來到漢地,說自己有神通,能看到你的前世未來,說出多少多少錢給我,我為你做一個壇城或者是做一個法事,我作為一個活佛,我敢說,這是在打著佛教的旗號。做一個壇城或者是法事,就可以消災,可以保佑你,天底下有這樣的事?!這樣下去也是在滅法!佛教講因果,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的戒律是多做善,少做惡,逐步做到不做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教的因果是這樣講的,我們不要去求什麼東西,要去做好當下,多積累資糧,多供養佛,多佈施眾生,不求回報,這樣去修。

    佛教以及其他宗教各教派,都有講到神通。佛教不要去講神通。有神通有什麼用,你能在天上飛又怎麼樣?你前世是皇帝又怎麼樣,你今生還不是這樣?前世是皇帝,今生是窮人。佛最大的神通是慈悲、智慧、善良,大慈大悲。我不希望出現這種看神通的活佛,也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居士。我桑吉銀登一個喇嘛,我按佛陀的教法去講,按因果來講,踏踏實實做人,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不該想的不想,這就是踏踏實實地做人。

    我們想去求很多法,但關鍵是你修不修(這些法),如果不修的話,(法再多)也沒有用處,只不過得到傳承而已。

    總之,我們要面對現實,現在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關鍵是做好現在的事情。

    有居士問:在修行中,除了按照普賢行願品來發願,我們是否還要再發一些其他什麼願?
    仁波切答:普賢十大願王是最大的願,不要再發什麼其他的願。不管我們還不還願,都是(自己的)因果業力在起作用。眾生的願太高了(注:指有太多生活中的願望),佛菩薩滿足不了我們。

    有的人要專門去哪里許願,將來還要專門去還願,難道那裏供的觀音和這裏供的觀音有什麼不同?這是不可能的。

    問:怎樣才能不去注意別人的過失?
    仁波切答: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就象做夢一樣。

 

 


備註 :